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萧焕既然来了,正好那琉璃工匠徐胜林也在,他二人肯定要探讨一些琉璃加工工艺。
“徐师傅,你这琉璃是怎么加工的?”萧焕故意问道。
那徐胜林放下东西,擦了擦汗,然后缓缓介绍道:“这也简单,就是把那些石头打碎,加上一些草木灰碱,放在一起用炭火烧化了就可以。若要制成各种颜色,所用的石头是不一样的。”
他口气还有些神秘,似乎萧焕什么也不懂。不过要说起来,萧焕也的确不懂烧制,他只知道些理论知识而已。
玻璃要做成透明最好,不过生产透明玻璃也并非那么容易。最简单的当然是纯碱加石英砂高温烧制。不过高纯度的石英砂极不好找,要是在海边就好一些。
在内地就只好用普通的白色透明石英石了,而且要认真淘选。当然以高纯度的透明水晶石最好。
纯碱就更难找了,在朔方节度使辖区有,也就是要到内蒙盐湖里面去采。而且有些盐湖还没有。即使开采出来,还要进行二次提纯。纯碱的作用是降低熔化温度,因为单纯的石英砂的熔点在1700多度,非常高。
当然草木灰碱也可以,就是里面有杂质。制作草木灰碱的程序也很简单,尽可能取白色的草木灰,用水淘洗过滤以后。再进行熬制,那结晶体就是草木灰碱,化学成分为碳酸钾,而纯碱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
萧焕跟着他一起,还有李全德,看了看一些残留的琉璃制品。
都是些琉璃珠什么的。色彩斑斓,也不透明,当然也不怎么值钱。
而且那些琉璃珠、琉璃碗里面,气泡很多,质量很差。
于是萧焕安排道:“李全德,府上的事情你交一部分给刘泰和萧炎。此地暂时由你负责。你与徐师傅一道,多弄一些这透明的石头回来,其它的一概不要。磨碎以后以后要进行淘选,将里面的杂质去掉……”
除了这白色纯净的石英砂,他还要求购买些绿矾石。
“绿矾石?不知买来作甚?”徐胜林问道。
“主要是用绿矾油,能直接买到绿矾油有最好。”萧焕说道。
绿矾油是使用绿矾石蒸馏,得到稀硫酸,主要是用它来淘洗石英砂中的铁、铜等等金属,尽可能减少玻璃中的金属物质。
当然还有芒硝,这玩意儿药店到处都是。芒硝的作用是澄清剂,也就是去除玻璃里面的气泡。
最后还要购买燃料,也就是煤炭,因为木炭的温度太低,当然煤炭很好买。
至于烧制玻璃而必须的回火工艺,他暂时没讲。反正也暂时不着急,自己也不缺钱用。
制备这些物质,没有一两个月是搞不定的。
想来这挣钱简单,真正的操作起来,其实非常困难。萧焕一想,还是当官容易些,这当老板什么都要考虑,难度要大得多。
……
此处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萧焕把李全德一起叫上回家。在路上,李全德汇报了制作的蒸馏器和大铁锅的进度。
听李全德介绍,这两样东西都已经安排制作了。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又对李全德说道:“李全德,前些日子我看到有到朔方售卖丝绸的商人,他们顺路带回很多石脂水(石油)在京城售卖。那石脂水的价格估计也不贵,你给我多买些回来,我到时候有用。”
“此物小人见过,好像也不过几十文一斗,也不算贵。老奴明日亲自去两市查看一番,如果价钱合适,买个几千斤回来就是。不知道此物有何用途?用来照明烟雾很大的,味道也极难闻!”。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你再仿照那蒸酒的蒸馏器,买铅锡来做一个,不用铜!”
“遵命。”
萧焕想蒸馏石油,生产出汽油、煤油和柴油出来。那汽油备用,用途很大,也可以做兵器。他主要是生产煤油和柴油,可以用来点灯做燃料,剩下的油脂也可以做蜡烛。
此时人们的照明工具当中,这蜡烛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一般是皇宫或者亲王家里才有。就是普通王公贵族家里也很少见。
一般富人家里,是用桐油或者菜籽油(菜籽油有多种)、动物油,多用桐油来点灯照明。尽管如此,这桐油依然是奢侈品。
至于普通的老百姓,一般天黑了就睡觉。实在不行就是用炉火、柴火、或者松脂短时间照明。
老百姓采摘、压榨的桐子油,自己用不起,要卖给富人。这就像修房子的工人,自己是住不起的。
……
回到家,萧焕便开始完善自己的两税法奏表。
他在皇帝面前表态了,劝皇帝实行按照土地收租,不按照人丁。不过真正的方案要写出来,其实并不容易。
比如何时开始征收?一年征收几次?征收的标准?是征收钱还是征收粮食?这其实都是问题。
另外一点,还要担心朝中大臣的反对。不过好像元载并不反对这增加税收,似乎他对如何巩固权力和多捞钱更感兴趣。
萧焕升官,他家里的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娘子王美娇,昨晚得知萧焕又升了官以后,一直到现在都还非常兴奋:“郎君,妾听人家说,这殿中侍御史可是很有前途!是元相公帮的忙吗?郎君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大哥调回京城来?”
啊?怎么什么事情都跟这元载扯上关系?
“娘子你不知道,如今漕运困难,国事艰难,俸禄太低,京城长安不好混。好多官员都想求外任呢!你却要把你大哥调回来!到时候可不要后悔!”萧焕说道。
这个时候已经跟安史之乱以前有所相同,以前是以京官为贵。现在多以外官为荣,因为当节度使幕僚或者当刺史、县令等等,收入基本上有保障。而在京城,很多基层的官员,如果家里贫穷人多的,可能连饭都吃不饱,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比如说那杜甫,也算是大家族出身。他自己也当一个小官,而且还是在安史之乱以前,不过穷困潦倒之极,小儿子都饿死了。
古代官员的生活,与我们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