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出头的鸟先死,出檐的椽先烂”,由于宋理宗多次听取了先生汤汉的意见,将皇室命案全都归咎给何翠花一人所为,而在刑部尚书一职的任免上,宋理宗又是采纳先生汤汉的建议,让杜杲的结拜兄弟陆子虞接任了刑部尚书的重要职务,而将杜杲则改任为官品相当的吏部尚书。汤汉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的攻击目标。
理宗的所作所为激起了赵氏光义家族和赵氏德芳家族的皇室贵胄及其一些文武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和极其不满,他们觉得荣王赵与芮才是谋害自己外甥关孙的罪恶凶手,必须让他担当刑责,严惩不贷,而帝师汤汉则是幕后的凶手,务必彻查,依法严办。
这些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们都知道贾似道的手段狠毒,畏怯贾丞相的凛凛威风,没谁敢说贾似道的不对,没谁议论贾丞相的行为,众人皆似如狗打衰架,将矛头全都指向了帝师汤汉,把朝廷目前的内外逆境、皇室贵胄和文武官员的不断发难以及太学生和京城百姓的满腔愤怒全都归咎为帝师汤汉等人在理宗耳边的挑拨离间,为了好友赵希瓐的临终嘱托,为了赵德昭家族的皇位永固,帝师汤汉别无选择,最终选择割脉自杀。
其实,帝师汤汉早就算到了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就在自己临死前,他还晋见了理宗皇帝,理宗难以舍弃,他无限伤憷地告诉汤汉:“皇室和官员的发难,京城百姓的愤怒只是暂时现象,再说,朕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的老师来承担如此糟糕的后果,若是这般,我赵昀定然是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汤汉深知理宗皇帝的禀性作派,自己知道了皇室的太多秘密,尤其是太子母亲黄定喜的特殊身份,不管从哪方面讲,自己都是承担这一切后果的最佳人选,没有谁能代替自己,于是他对着理宗郑重说道:“皇上的一番好意我汤汉心领了,杜杲是历史上极为难得的军事天才,我汤汉当然不会让他杜杲来承担皇室一案的所谓结果,若是朝廷没有了杜杲,皇上就很难在今后的对蒙战争中取得胜利,再说,是我汤汉向皇上一致推荐杜杲为刑部尚书,许多的证明材料也都是我汤汉亲自提供的,理应让我汤汉承担一切后果,皇上的心里极为明了,那太子的母亲黄定喜是土匪头子的后代无疑,若是身份败露,其后果不敢想象,所以汤汉一方面让杜杲毫无顾忌地彻查此案,一方面又将杜杲查案的信息偷偷地传给了皇上,最终皇上让丁大全带兵毁灭证据。为了皇上,为了德昭家族的江山永不变色,我汤汉至始至终都在扮演着双面人的角色,也许皇上会问,你汤汉明明知道关孙命案是贾似道和何翠花共同策划的,可先生又为何不揭露丞相贾似道,反而让翠花一人承担后果,并将自己伪扮成皇室相残的幕后指示,先生这又是何苦呢?难道朕就不能触碰丞相贾似道?”
汤汉看了看宋理宗,随后轻声微微笑道:“说实在的,我早就算过了太子的今后有十年皇命,只有像贾似道这般的蟋蟀宰相,才会全心全意地辅佐赵禥,若贾似道下台,让别人掌权,恐怕赵禥的江山难以维持,任何一个聪明能干的权臣是不会让一个痴呆犯傻的太子当皇帝的,他必然会联合其他皇室贵胄和文武官员让光义家族的来人或德芳家族的后代继承皇上离世后的皇帝大位。这也是我汤汉愿意背负罪名的主要原因。”
宋理宗又向先生汤汉咨询道:“杜杲的夫人秃满伦,听说已准备带着儿子回蒙古,再说,我赵昀让杜杲失去了母亲和两个女儿,他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朕服务吗?”
“别人难说,但杜杲一定会!杜杲和他的同乡李纲一样,即使遭受再大委屈,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忠于朝廷,热爱国家,不过,皇上也做得实在太过分,您的后宫佳丽三千,青楼、红粉美女无数,却又为何要为难一个忠于皇上,忠于朝廷的股肱大臣,倘若老师的所算不差,蒙古国的军队必然会在杜杲去世之后向四川和湖北发难,以达到消灭南宋的最终目的。”
“没有杜杲,南宋不保,老师,我赵昀的今后当如何行事?”
“皇上放心,杜杲定然会在有生之年,认真谋划宋蒙战争,不让蒙古的阴谋得逞。”
“这样最好,怕就怕现在的杜杲不比以前,已对朕对朝失去信心。”
汤汉没给皇上多言,而是向着理宗摇了摇头,快步走出御书房。
第二天,汤汉的家人匆忙来报,说是汤汉割脉自杀,还留下一封给书信给皇上。
理宗流了几滴悲痛的泪水,他认真地看着汤汉给自己的书信,先生在书信上再次谈到了杜杲的军事才能,并断言杜杲最终放弃官场,致仕养老,研究理学……
理宗不能不信,先生之前的推算无一遗误,但让理宗不能理解的是,先生此信是临终嘱咐,却为何没有谈及人们传说的兵书《松经》,难道先生也不知兵书的去向,或须根本是无稽之谈,先生的遗言,一再强调,须毫不客气地铲除影响太子今后登基的所有人员,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同人——杨栋、叶梦鼎。
且说,就在汤汉割脉自杀后不久,杨栋、叶梦鼎也紧跟着自缢离逝。
杨、叶二师何其聪明,他们知道自己与汤汉一样,都是太子赵禥的老师,而那个一向视己为帝师的汤汉先生,为了皇室的秘密只能选择自杀,自己又如何能够逃脱……
且说,理宗几乎杀死了所有知道皇室秘密的知情人,而当朝廷稍微安稳之后,宋理宗又像先前一样,沉湎酒色,怠懈政事,将朝中大权全都交给了善于耍弄权术的蟋蟀宰相贾似道。
贾似道万万没有想到,汤汉等人会成为自己的替死鬼,他知道理宗皇帝已离不开他,太子赵禥更离不开他,他想,只要自己能够抓住理宗皇帝不愿让自己的帝位传给光义、德芳等皇室后人的防范心理以及满足理宗皇帝对美女占有的过分需求,自己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一向对贾家有着不好看法的皇后谢道清,为了德昭家族的江山固若金汤,她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没过几天,理宗皇帝便答应了贾似道的要求,擢升光泽知县吕幌为建州知州。虽然说吕幌的事情办得并不是那么圆满,但总的目的还算是达到了,为报当年养子风波的刻骨仇恨,让杜杲的一家付出了代价,谁叫他杜杲总是要和我贾似道过不去,竟然在议事大殿让我贾似道丢脸出糗,打压杜杲,提升吕幌,可让那有些想法的皇亲贵胄和文武官员们知道,他们的今后改怎么做。
现今理宗皇帝跑得最勤的地方既不是“芙蓉阁”,也不是“香兰亭”,而是怡春院的“天上人间”。马天骥自从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便更加小心翼翼,他事先派人埋伏在怡春院,一有风吹草动,便可及时撤出。贾似道建议诏艳艳进宫为妃,理宗不许,怕是给太子赵禥带出坏样子。理宗外面快活,回宫还不能冷淡唐安安。这样一来二去,理宗的身体逐渐衰弱。慢慢地也就顾不上唐安安了。
赵禥的年龄小,资质差,可**却十分强烈,他和理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宗规定赵禥每日必须前往“香兰亭”向他请安道福。赵禥去了几次,结果扑空,只见安安,不见皇帝。安安热情接待、迷花恋柳。赵禥见她百媚丛生、烂漫清雅,难以按奈情欲冲动,加上安安妖娆动人艳光四射。什么孔孟的仁义,程朱的理学,什么君臣父子、虚文缛礼。在赵禥的脑里只有安安那“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人见面相互拥抱,互相亲昵,既像久旱的甘霖,又似点燃的干柴。发泄了,兴致了。赵禥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管安安如何挽留,他慌忙穿戴,跑步离开。
赵禥前的脚刚走,理宗的后脚就回来。安安听报,急忙装束迎接,理宗自觉理亏,没有细致观察,其实安安的头发还是凌乱不齐,穿戴亦无半点平整。
晚上,理宗见唐安安抱枕卧躺,还以为她发现了自己什么,故而用力地撩她,安安将他推开,十分不满地责备道:“陛下不是外面快活够了吗?还找臣妾做甚?尽早歇息,龙体为重。”理宗惊讶,安安如此体谅,实属罕见,也许她意识到事已至此,无力改变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