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老来得子,加上又是幼子,正如当年刘备有了刘禅的亲子,谁又会把刘封当回事呢,不管你再优秀,在寡人眼里毕竟是外姓,姜漂自然就开始疏远基梭和叟格得这两个养子了,对小阿奴律陀是百般宠爱,原先给两个养子的封地,现在留给这个才几岁的小毛孩,并且好吃的都往阿奴律陀这里送,最重要的是,姜漂甚至还把阿奴律陀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准备将来把王位传给他。这样一来,基梭俩兄弟自然不高兴了,原本杀父之仇放在一边,只等姜漂闭眼的一天坐上王座,于是在1021年,似曾相识的一幕再次发生,基梭和叟格得两兄弟发动政变,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是软禁了国王姜漂,后来逼迫其出家为僧,由大哥基梭继任国王,叟格为储君,此时阿奴律陀七岁,历经周折回到王族的蒲甘王位又落入外人手里。
七岁的阿奴律陀,根本不懂这险恶的宫廷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身处在多么危险的境地,他只知道自己从此以后不用管父亲叫父王了,那个他每天都要去请安的高高在上的坐在宝座头戴王冠的人由自己的父亲变成了从未和自己说过话的哥哥基梭。各位也可以想象得到,阿奴律陀此时的处境很尴尬,此时身为国王的基梭和王亲叟格得对这个曾经受宠程度远远高于他们的小屁孩能有什么好脸色看,身为其母的北宫王后也一样。所以,为了躲避危机四伏的王庭和权力斗争,也为了照顾已出家为僧的宫错姜漂,北宫王后带着小阿奴律陀去了宫错姜漂所在的修道院,并在那里住了下来。不过还好,国王基梭也还算讲义气,赐予了阿奴律陀亲王(王族)的地位和一切对应的权利,当然了,权利你阿奴律陀就别想了,并且基梭还时不时的派使者来“问候”一下阿奴律陀一家的生活情况,每次都搞的一家人疑神疑鬼,惶恐不安。所以阿奴律陀的童年始终是在他兄弟们的阴影下度过的。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远离了喧闹的繁华和权利的纷争,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学习和思考人生,无数的深谋远虑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产生的,在远离权利纠纷的寺院,他从小习弓马,阅佛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逐渐的,这位未来万人敬仰的领袖的内心随着年龄一起长大了,坚毅果断而通达人情世故。
光阴似箭,转眼阿奴律陀长成了一个思想成熟,行动犀利,骨骼精奇,目光尖锐的小伙子。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便是洞房花烛夜,而在1030年刚满十五岁的阿奴律陀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婚礼。十五岁的年纪,放在现在也就是高一的年纪,就与维塔利国(蒲甘王国附近的一个小国)的公主彬莎定下婚约,双方没有见过面,更谈不上青梅竹马,很显然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双方都出于利用对方国家的原因置办了这场婚姻,维塔利国王之所以把公主嫁给阿奴律陀亲王,而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基梭,因为通过暗中调查发现阿奴律陀非常显能,具备王者气质,不会屈居人下,早晚成为人中龙凤。基梭不过是鸠占鹊巢,和大家想的一般政治婚姻不同,阿奴律陀对这场婚姻非常的期待,长期身在寺院,身边都是远离世俗之人,少女对他而言很新奇,所以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耶扎塔曼去维塔利国护送彬莎公主来蒲甘城,这件事情一定万无一失(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话说这个耶扎塔曼到了维塔利国,觐见了国王之后,国王给予侍从80名,和耶扎塔曼一起护送彬莎公主回蒲甘。当晚在护送彬牙去蒲甘的路上,耶扎塔曼走进了公主的帐篷前去拜会,进去一看,顿时呆住了,此时的彬莎公主也就十四五岁,长的非常漂亮,彬莎公主久在深闺人未识,耶扎塔曼不到四十岁,正是魅力的巅峰期,参天大树,华而不骄,丽而不傲。
第二天,耶扎塔曼把身边所有的随从包括马夫全部打发回维塔利国以度口实,自己一个人亲自驾车,两人快马加鞭地赶回了蒲甘城,阿奴律陀见到自己的未婚妻如此美丽,就在阿奴律陀洞房花烛夜不久,耶扎塔曼就趁机进谗,说这个彬莎可能并不是维塔利国的公主,只是其一个普通的女仆而已,阿奴律陀闻后大怒,年轻气盛的他见耶扎塔曼也没有带回任何维塔利国的随从,就不假思索地听信了耶扎塔曼的谗言,将其流放至离蒲甘不远的一个名叫实皆的村落。彬莎公主就这样年纪轻轻地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乡村独自生活,而就在被流放的路上,彬莎怀了阿奴律陀的骨血,并在实皆这个地方生下了这个孩子,取名江喜陀。但是阿奴律陀却认为不是自己的亲生,派人四处追杀江喜陀。童年似乎是上帝赐予每个孩子的礼物——然而江喜陀却没收到,他的童年是在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中度过的,本该是王子的他却过着比平凡人更窘迫,更危险的生活,流落于市井之中,饱尝了人世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