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038年,对应中国的北宋仁宗年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缅甸这边,大哥国王基梭在一次打猎中被侍从误杀(多半是被暗杀的),基梭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叟格得即位,王位有一次和王位阿奴律陀擦肩而过。不过话说回来,起码在当时阿奴律陀也并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叟格得即位后,阿奴律陀立即对他表示效忠。叟格得安安稳稳的当着他的国王,也像基梭一样对阿奴律陀压根没放眼里,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国家无寸土之功,此时国家发展停滞了下来,在他看来确实没必要勤奋的处理政务,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只要他自己不作死,相安无事,做王直到寿终正寝是没有问题的。
叟格年少的时候几次见过阿奴律陀的母亲,而那时北宫王后30几岁,北宫王后大他10岁,正值人生美貌的顶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很多人见一次就忘不掉,尤其是年轻时曾经幻想过的镜花水月,正如水浒里高衙内见林娘子一次便意乱情迷,乘阿奴律陀和父亲宫错姜漂外出打猎之际,他竟然潜入佛寺把阿奴律陀的母亲北宫王后强占。阿奴律陀和父亲宫错姜漂打猎归来,两人都暴跳如雷,被基梭叟格得兄弟压抑了十几年的怒火终于在这一刻迸发出来,他们开始对叟格得起了杀心。可以想见阿奴律陀此刻的心情,《三国》里,张绣在谋士贾诩的怂恿之下,把宛城献给了曹操。谁知道曹操入城之后,知道自己的婶子被曹操霸占,认为曹操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中原文化的礼义廉耻还没有深入人心,但王上的所作所为还是显得骇人听闻。阿奴律陀明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不要王位,那么连亲人都会失去。经过三天三夜的谋划,父子俩经过商量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对付一个人最关键的是利用他的弱点给与致命一击,阿奴律陀单枪匹马跑到蒲甘城下找叟格得单挑,在其答应之后在决斗中一刀拿下,取而代之。
公元1044年,环顾一下世界,在中国,因为数年残酷的战争而两败俱伤的北宋和西夏签订了合议,两国重开沿边贸易;在越南,越南北方李朝攻占越南南部的占婆王国国都,斩杀了占婆王,俘虏五千余人;在欧洲,英国忏悔者爱德华开始从被贵族刺杀的恐惧中清醒过来,着手治理嗷嗷待哺的英格兰。1044年对于缅甸而言正处在历史的拐点。这一年,阿奴律陀30岁,江喜陀15岁,北宫王后54岁,宫错姜漂89岁。1044年8月的一天,阿奴律陀接过他父亲送给他的祖传的长矛,告别了父母,独自一人骑上马朝着蒲甘城行去,凌晨,阿奴律陀来到蒲甘城下叫阵,大声呵斥辱骂了城里的叟格,大意是你囚君父是为不忠、辱国母是为不孝、篡王位是为不义、虐百姓是为不仁,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你要是个真正男子汉,我们就一对一决战吧。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奴律陀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帝王,不用说秦皇汉武,甚至世宗嘉靖、神宗万历之之流,那么也许在他抵达城下之刻,甚至没有到,就被无数冷箭射落马下。然而这正是阿奴律陀的高明之处。叟格是个有张飞之勇、秦谊之力,无曹操之襟、刘禅之德的男人,本来以为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一听阿奴律陀的挑衅,怒从心头起,没穿铠甲、单枪匹马出城拍马迎战,想要再演一场“许褚裸衣斗马超”的好戏。叟格得的勇敢值得称赞,但很显然,他是不自量力的,他的对手阿奴律陀则人如虎,马如龙。在阿奴律陀让了他一招的情况下,只一回合被前者用长矛连人带马地挑下护城河,享年43岁。功夫不是白练的,匡扶正义,扶正祛邪,实力也是很重要的。智力加实力才能成大事。
在侍从的陪同下,阿奴律陀毫无悬念地走进了他离开了二十多年的王宫,并将宫错姜漂也接回蒲甘城。阿奴律陀请求他的父亲宫错姜漂重登王位,但是宫错姜漂婉拒了,说起宫错姜漂这个人颇有传奇色彩,他在自己年近半百的时候以王室一族的身份发动政变推翻了“胡瓜王”良吴毕并自立为王,但是却又仁慈地将良吴毕的两个刚出生的儿子收养。在他在位的二十年里,虽说政绩乏善可陈,但他也是个好人,奉行无为而治,没有大兴土木折腾百姓,即便是被自己待若己出、辛苦养大的基梭和叟格得兄弟推翻之后也没心怀怨恨搞复辟。而现在,面对阿奴律陀坚决要求他重登王位,姜漂明白这个位置早晚属于阿奴律陀,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便懂得了放下,明白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将王位让给了阿奴律陀。四年后,享年近百的宫错姜漂在一座寺院里平静的逝世,这是一个亲眼见证了蒲甘王国从幼小走向成熟的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