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沈唐 / 第五十六章 风云际会 翻云覆雨 六

第五十六章 风云际会 翻云覆雨 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鼎丰十三年二月初八,洞庭湖畔岳阳楼,烟波浩渺,浩浩汤汤,一队骑士盘旋片刻,“走吧,入城。”当先一骑双腿一夹,扬鞭催马,正是沈睿。
  由南昌往西,过岳阳楼而不入,一行人风尘仆仆,直奔鼎州。南昌巴陵相距千里,沿途数次换马,日行三百,这日黄昏便到了岳州巴陵。
  南昌到鼎州,出江南西路,历醴陵、株洲,到长沙过益阳即入鼎州境。初六傍晚甫入荆湖地界,便觉人心惶惶,越往前走,感受越真切。初七,到株洲,处处可见成群结伙逃难的队伍,偶尔还会遇上溃散的军士,凄凄凉,惶惶然,如丧家之犬。金人善骑,呼啸来去,虽据线报探知屠长沙后稍作休整便已离境,却是不明奔向何处。长沙遭此劫难,几成空城,危机尚未远离,自是去不得的。这一队人在株洲转道,折向岳州入鼎州,一路急驰,除了必要的吃睡,不肯有丝毫耽搁,在初八进入巴陵。
  巴陵县因了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之故,闻名于世。城区倒是不大,或是距患乱不远,还未入夜,街道上行人稀少,商铺关门。众人好不容易寻了家客栈落脚,三日来首次好好用餐。疲惫自是在所难免,心里绷紧的弦却未曾放松。一路过来,空气中硝烟味渐浓,巴陵城虽未被波及,进城时守城军卒如临大敌般的表现却已说明此处也是临近险境。
  “去华容。”沈睿轻敲着桌面,偌大的客栈大堂只有他们这队人,边吃边议事,倒也不怕隔墙有耳。
  “决定去见孔彦舟?”元芳眉头微挑,确认沈睿的态度。
  “决定了。”沈睿指节轻叩桌子下沿,此情此景,像在发摩斯密码。
  “好,某陪你去。”元芳声音不大,语气坚定,不容反对。
  “我也是要去的。”
  “我们都去??”
  跟随沈睿的是沈家民防团乙组扈卫队,以“乙一”、“乙二”??代号称名,负责护卫三少爷鼎州一行。沈家民防团多由旁系子弟亲属组成,忠诚是入团首要条件,训练他们的是沈重在西军中退下来的亲随。
  “不需要那么多人,乙一去。其他人去鼎州,按照先前定下的计划办。”沈睿手掌下压,上位者的气势隐隐可见。
  见孔彦舟是出发前便商定好的。
  金人、钟相、孔彦舟,敌患民变兵乱,刀兵之下,城毁人亡,陷荆湖于水火,此局可破?此局怎破?
  金兵南犯,沿河突袭,也不知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但据悉此乃小股精兵,约在千人之数,可见并非是大规模开战。荆湖路镇抚使司反应虽慢了一步,但也集结军马,对金兵衔尾追击。
  钟相之乱,早有先兆。荆湖熟,天下足。荆湖南、北二路本是大粮仓,这几年却因旱涝灾害严重失收,朝廷虽减免税赋,并有赈灾之举,可真正落实到灾民手中的无异于杯水车薪,民怨滔滔,自也难免。“大光明教”应运而生,大力宣扬“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迎合满足了贫苦百姓的心理需求,真真指引明路的光明神灯啊。只是钟相其人,早年纠集乡民北上抗金,虽然不曾与金人正面拼杀,却是实实在在收获了义勇之名。对于这么一个“义士”,朝廷纵算忌其势大,也不好无故打压,很是无奈的纵容其声势壮大。此次钟相趁金人南侵毅然起事,也是瞅准时机,欲趁朝廷疲于应付金寇而忽视或无力应对,正好可成星火燎原之势,有足够的时间缓冲、壮大。就暂时的事态发展而言,是循着“钟天王”的设想方向进行的。
  至于孔彦舟,则完全是兵痞。其出身无赖,杀人为盗,后入伍为兵,却一路升迁,跨入中层将领之列。及至遇敌溃逃,却一路收集溃兵,流窜抢掠,反而获职“沿江招讨使”,掌收招讨杀盗贼之事------真正的贼王捉贼。孔彦舟此人,遇金即败,对付民乱山匪却颇有心得,数年时间将沿江匪患篦扫了一遍,自然是所得财物粮食据为己有,且将山贼纳入军中,如此一来,势力迅速扩张,终成尾大不掉之势,地方势力无法节制,朝廷旨令又阳奉阴违,沿江一带有“土皇帝”之称。此次孔部假借剿逆平乱之名,进驻澧州,大肆捜刮,说是要去往鼎州平叛,却缓缓行军,先头部队到了华容,又藉休整之名不肯前行,明显是趁乱发财又不愿折损兵力,痞子习性可见一斑。但,值此乱象,孔彦舟倒是或可一用。名义上对方是沿江招讨使,并未公然悖逆朝廷,只要许以好处,晓以利害,是很有希望促使其发兵平乱剿钟相之变的。
  此乃沈睿回答常五所问之观点,元芳频频点头,很是惊讶于对方条理清晰的应对策略。常五从伍多年,自是精于行军之略,大致认同了沈睿的看法。既然鼎州势在必行,说动孔彦舟出兵便是最有效的方法。大方向定了,细节方面作了仔细参祥,这才动身出发。
  至于乡试,得中解元倒是意外。于沈睿而言,却谈不上惊喜,他从未想过走科举晋身这条路,重活一回,当过得惬意自在些。一心系挂鼎州,自然也未去拜访坐师。其时,乡试结束放榜,中举的学子都会去拜访主考官,称之为座师,自称为门生。这是科场惯例,最为士林看重,所谓考场之座师终生之师长也。沈睿此举,一般而言就等同于叛徒,几乎可以断言毁了自己仕途。临行前,其留八字托沈慧转本科主考官陈侍郎:“父子同心,义不容辞。”沈慧默然,劝无可劝。当朝重孝道,天大地大,孝行最大。沈睿忧念身陷乱境当中的父亲,不惧危险要千里探父,乃是值得称颂的孝举,谁能拿此事做文章?!
  见孔彦舟,说动其出兵,是经过仔细推演的,但也存在未知的危险。说不定孔部与金人互有勾结,趁乱捞取好处,那是有可能的。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常青的幼子常承宗,十八岁,自幼喜好棍棒,所看皆是兵书,一心想入伍从军。虽然这种设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应该考虑周全。
  一番商议之后,定了元芳、乙一与沈睿同去华容,还有那个在常五那嘀咕念叨了一夜才被允许外出历练的常二公子承宗少爷。
  众人正待回房休息,连日马不停蹄赶路,体力消耗极大,今夜好好调整,明日不论是去华容还是鼎州府城都必定不是轻松之旅。
  “有动静??”一直跟随着元芳的旋风侦缉队员打个手势。此人叫做侯志,绰号猴子,专事探路先锋之职,一身斥候本领,这一路过来皆是他先行开路,种种表现深为众人信任。
  乙一竖起食指在唇边,接着手极隐蔽的动了动。乙组成员握拳在肩,悄无声息的散开。
  元芳眉心动了动,乙组十人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站位巧妙,彼此相互照应,顷刻占据有利方位,显然训练有素。或许单兵能力逊于他麾下的旋侦缉处,但配合极其默契,动作清晰,毫不拖沓------能训练出他们的必是精通军事的奇才啊。
  沈睿唇角掠过一丝微笑,这段日子填鸭般灌输的东西初显成效了。族里民防团乃扈卫家族的武装力量,或许因为沈重之故,一直是西楼那边在负责。沈重在西军多年,长于军伍之事,身边总有一批心腹亲信,一些个在战场受份又无家室的亲随便让他安排到了沈家养老,正好充当民防团教习,有些还成了队长,如乙一。在那世,沈睿是有着军人情结的,一直向往着军营生活,为自己未能从军入伍而引为憾事。待得知族里还养着一支民防团(名字确实是挫了些,与某溃败宝岛那支部队执政时的乡防团太过类似。),自然是大感兴趣,三天两头就往西楼跑,一来二去倒是混了个脸熟。而自打老爷子发话要一队人陪他去鼎州,沈睿更是上了心,得空就往西楼走,离开上饶这些天,也是尽量与乙组呆在一起。乙组与民防团其他小组一样,有斥候、刀斧手、盾牌手、弓箭手,完全就是一支配置齐全的微型战队。行军作业这种技术活沈睿是门外汉,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那世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他几乎全看过,有关特种作战的尤感兴趣,“我是特种兵”啊、“战狼”啊什么的,其中有一部票房近六十亿,成为现象级电影。特种兵很酷炫很神秘,其中关于手语配合、狙击埋伏、体能格斗的地狱式训练叫人印象深刻。这一路,沈睿与乙一交谈中先是有意无意的提起特种作战这个概念,待挑起对方的兴趣后,便讳莫如深的将从影视当中看来的东西一样一样抛了出来,也不管对方听没听懂------反正我全告诉你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乙组队员修行绝对是够高的,从他们听到“有动静”三个字,乙一发出手势指令,队员散开选位,一系列的临战动作,这么短的时间能让人觉得配合默契行动统一实属难得。
  沈睿来不及沾沾自喜,须臾,一阵杂乱的声音隐隐传来,喝叱声、哭喊声、打斗声自远而近,越来越刺耳。
  “万世为民,不图私我;为善除恶,为光明故??”这吟唱声并不高,在这初春的夜却异常响亮,似梦呓语。
  “大光明教!”
  众人交换着眼色,各自的眼神中都透露着愕然。原以为巴陵离武陵尚有三百里之距,大光明教的势力在这边会弱些,暂时应是安全的,但??外面的变故显然就是大光明教导致的。
  “猴子,你去看看??”元芳沉声说道:“我们去后面。“这间客栈前面是酒馆,后面是住房,外面情况不明,先避避,尽量别卷进混乱之中。
  沈睿有些凌乱:“为善除恶,惟光明故??这是什么节奏啊??”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