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沈唐 / 第五十章 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 十

第五十章 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 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个时空,眼镜尚未问世,无数悬梁刺骨凿壁借光的莘莘学子尽在感受朦胧之美。只是,考试中看不清考题就一点也不美了。朝廷在这方面颇具人性化------“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于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简而言之,看不清题目的可以问。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时人崇尚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借它题目说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不顾经文务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论者。
  自由发挥好啊,那就天马行空好了。待考官将试题张贴出来,沈睿眼睛亮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个年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书全凭句读区分句子以而释义,时有歧义甚至笑话发生。如一土财主,有了钱得装装斯文啊,请秀才为他家写副吉利对联。秀才大笔一挥,左联:养猪只只大老鼠只只死;右联:酿酒坛坛好做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能识几个字的管家摇头晃脑的念道:“养猪只只大,老鼠只只死;酿酒酝酝好,做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好对联,好吉利??”财主很是满意,将对联贴在大门口,且多有炫耀。某日,一行人看到这对联,表情异常精彩:“养猪只只大老鼠,只只死;酿酒坛坛好做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啧啧啧,果然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财主恰好听到,人顿时就不好了。呃,没文化真可怕。这,都是句读不清引发的“血案”哪。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绝对是神坑,引无数才子文人竞折腰的大坑。这句话貌似简单,出自《论语泰伯篇》,本是孔子日常言论,并无前后文参照,难免会失却本义。时人大多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同样记录孔子言论的《遵德义》所记“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大抵意思相近,关键在于断句不同意义相悖。儒家多释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或“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意思就是:既然不易知,知起来很麻烦,那就不用知了。
  如此释义倒也没错,只是岂非是说圣人赞同愚民政策?弟子三千门下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夫子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么?或许会。或许不会。
  唯见树木,不见森林。好者使其偏,恶者使其冤。圣人不再,却是无从自辩的。本义唯一,可解者万千。断句不同,则句意不同,自然对孔夫子为政思想的评价也就不同。
  这样子的一道题,纯属议论文,立论而解,并无标准答案,就看答题者的立意是否新颖,且能令人信服的自圆其说。说白了就是极尽忽悠之能事,把正的忽悠邪了,把奸人忽悠苶了,把过的挺好的小俩口忽悠分别了,把一双好腿忽悠瘸了??达到这种境界,绝对能把主考官忽悠成脑残了,何求不中乎?
  沈睿倒没急着答题,得先适应适应考场环境哪。这环境,哎,实在一言难尽。简陋倒也罢了,要命的是其间弥漫充斥着的腐败馊坏发霉等各种所能想象到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的前所未闻空前绝后只能模仿无法超越不论如何屏息也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气味,挑战无极限。恨不得念上一段“清心普善咒”,唱上几遍“笑傲江湖曲”,最终还是运转“九重天”心法大周天,倒也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了。
  两天考四场,头天是经赋,次日考策论,午饭自行解决,除了如厕,是不能出“小黑屋”的,答题时间倒是充裕,能在如此环境静心答题,还真是上天降重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了。
  反正不到酉时,考官不会收卷,沈睿干脆盘膝坐在椅凳上,默默地练功。“九重天”这名儿实在是够挫的,不像“吸星大法”“九阳神功”什么的一听名字就觉生猛火爆,但确实是门好功法。元武痴传他这门功法,大抵是因“太极拳”之故------沈某人自觉便宜占大发了,那所谓太极拳在自己手里顶多也就是舒展筋骨的花架子,与广播体操没啥两样,“九重天”却是实实在在锻造体魄练成可称高手的武学功法。只能说,缘分哪。当然,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嘛,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一定难有机会收获,天上掉馅饼,会砸死人的。幸好,他虽给人惫懒不堪感,但终究也有感兴趣的事情,譬如武功。大抵每个少年都会有一个武侠梦,白衣飘飘,仗剑走天涯,行侠忠肝胆,路见不平一声叹息,该出手时一招制敌,江湖人称“XX大侠”??嗯,很美。
  这一打坐瞑想似乎进入了空灵之境,人是呈现睡眠状态的,却对周边发生的事情“看”的清清楚楚,包括巡场官几次经过皱眉不语(你考与不考,是自己的问题,巡场官可不会提醒你。)的表情都能瞧清,这是开天眼的节奏啊??一直到某一刻“看”到考官贴出诗赋题目,斯斯然醒来,慢悠悠地吃了点食物充饥,这才开始磨墨答卷,也不在草稿纸上书写,直接在答卷纸上笔走龙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予尝听人言------《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差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与此章义相发。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故有所断,子之本义实为: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吾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吾所指导之用意何在。窃以为,此论谬也,此句当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可”为守法善良之义也??”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千余言绝无一丝凝滞停顿,一气呵成。
  写完后吹干墨水,也不检查,随手丢在一边,这才看了看诗赋题目:游记一篇,五百言上。稍加思索,干脆一并写了,题目曰“游灵山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缀摇缀,参差披拂??”抄袭自然是无需费心劳神的,幸好是但凡文科生总得背诵不少名篇佳作,且记忆力一定是不错的。
  两篇作文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这种速度绝对是前所未有的,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等待,等待贡院大门开启。等待,绝对是件折磨人的事情。不过也正好可以想一些事情,一些原先计划着但总觉不够的事情。
  也不知想了多久,院子里响起了第一声锣声,这在告知考生,离今日考试时间只剩半个时辰了,三声锣响必须停笔离场。当然,这时考完的也可以先出贡院。
  锣声甫落,乙三房便有人离场。沈睿望了一眼,是那个吉州名人董德元。第一个出考场的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完全不明题意胡乱答卷破罐子破摔的,一种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的。显然,董德元属于后者。呃,这小子是真有两把刷子??有真才实学的,也够自负。
  沈睿倒是不急,做人得低调哪。殊不知他上午“睡觉”午后动笔一挥而就之后又心不在焉的怔怔出神,早被旁人看在眼里,本科主考官为此问过巡场官,得知丙四房考生是信州沈睿时,唇角露出丝捉摸不透的笑意,轻轻说了声:“信州折花郎,好一副臭皮囊??”惊动主考官绝非沈睿本意,还想着要低调些,一直到又有数人离场,才将答卷收好放在书案,悄然离去。
  春日时短,天朦朦亮进了贡院,再出来时天色已擦黑。还是外面空气新鲜哪,沈睿舒展着身子,用力跺跺脚,驱走残存的寒意。
  考生陆陆续续的出来,过了会,沈慧沈聪沈明徐仁伯几个熟人相继而出。几个人就本科经义题交流着,说起来沈睿不是年龄最长者,但这几人却隐隐是以他为核心的,轮到他略略说了说自己文章的立论观点及阐述要旨之时,皆是凝神细听。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显之此文甚善啊,立意新颖,观点鲜明,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本科是必中的,就便是陈侍郎点为解元也极有可能??”“陈侍郎”即江南西路本科乡试主考官、礼部侍郎陈桷,徐仁伯对沈睿的称呼由“沈公子”而“沈兄”而“显之”,越来越亲近,显然是将对方视为值得深交的益友。
  沈慧几子微微点头,深以为然,碍于是自家兄弟,倒也不好明着赞赏。
  沈睿笑道:“元杰兄几时学会奉承了,这可不是你黑脸徐的风格哦??赶紧回客栈吧,我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南渡前开封府出了个包青天,人称“包黑子”,沈睿口中所说“黑脸徐”便是源于此,是真真的褒奖。
  夜幕降临,几人说笑着融入夜色中。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