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最难如意为情多 / 玉阶怨2

玉阶怨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柳如意偶尔会在梦中回到她的“上辈子”。其实距离那场变故不过四年光景,但她每每想起前尘过往,那些人与事都如同是她听来的旁人的故事,与她本身已无关联。
  四年前,四年前是另一个皇帝,另一个朝廷,是另外一些人在这世上呼风唤雨。那年是建平三年,瑜王段柏率二十万精兵攻破皇城,做了短短三年皇帝的段亦文自缢,段柏依靠着他的果敢,残忍,与过人的军事才能,将野心变为现实,登上皇位,那一刻,世道便变了天。
  时间再往前推一些,建平元年,段亦文初登皇位,为巩固政权,开始了他浩浩荡荡的削藩运动。那一年的柳如意还是当朝重臣刘子澄之女,实名为刘翊茹。刘子澄是先帝高祖留给新帝辅佐政事的重臣之一。身为内阁大臣,刘子澄手握大权,是当时主宰世道变化,能够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对于十五岁的刘翊茹而言,削藩,新帝,内阁争斗,都与她无关,她懵懵懂懂,不谙世事,满脑子的天真幻想。翊茹生来便是个灵巧活泼,伶牙俐齿的丫头,即便家教严格,打小便被要求熟读《女师》,《窃窕》,熟习琴棋书画,但翊茹却独独对江湖传奇颇感兴趣,立志成为行侠仗义的女侠客。她总爱出府溜达,路遇不平便要“拔刀相助”,俗称“爱管闲事儿”。
  刘子澄又对这家中的独女宠爱有加,因而对爱女偶尔出府的行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吩咐翊茹身边伺候的丫鬟多加留意,同时配备几名有身手的侍从暗中护其周全。于是翊茹出府助人,从未遇见过挫折,所到之处,总能遇到乐于助她一臂之力的“好人”,与极易制服的坏蛋。
  这日临近中秋,天气晴好,家中众人正忙碌着筹备节日宴席。对于翊茹而言,这是出府的好时机。这一回她谁也不知会,躲开了平日里对她几近寸步不离的丫鬟熙春,独自从侧院溜了出去。
  翊茹身着锦缎素雪娟裙,扎了个垂鬟分肖髻,将平日里戴着的头饰耳环都卸了下来,俨然一个寻常平民女子。出了府便如同解开束缚,轻松自在。其实对于翊茹而言,出府行侠仗义是个缘由,但她也痴迷于体味民间风情。在府中吃穿行事都需依照规矩,出了府便成了无人约束的自由人,并且今日连熙春都不在旁,更可以“为所欲为”。
  翊茹走在熙攘的大街上,手里握着两串糖葫芦,一口一个的吃着,突然眼珠子一转,想起西街那家酒楼来。
  西街的萃意楼是京城最富盛名的酒楼之一,城中的官家贵胄,商贾富农,各色人等,每逢请客应酬,若能到这里摆上一桌便是长了面子。翊茹常听闻家中的几位哥哥提起那里的热闹喧嚣,但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是全然没有机会出入这些地方的。今日无任何人管束,便可以去一睹那酒家的盛况。翊茹的好奇之感挠的她心里犯痒,想着便调转方向往西街走去。
  不一会儿便到了萃意楼门口,门上挂着硕大一块黑底镀金的招牌,从门外可以瞅见酒楼里华丽气派的装潢。翊茹将手中的糖葫芦一扔,甩手故作潇洒地走了进去。她找了大堂角落的桌子坐下,有模有样的挥手招呼店小二,小二欠着身过来对她报了几道菜名,她不知所以,只随随便便复述了几道,随即加上一句:“拿壶酒来。”小二有些惊异,但也不多问,答应了一声便下去张罗。
  翊茹张望起这酒楼里的景象,酒楼分为两层,二楼是包厢,一楼大堂便摆了散席,酒楼刷着雪白的粉墙,墙上挂着几扇碧阑干低接轩窗,地上铺着金地花卉纹丝毯,显得分外豪气。此时堂内已座无虚席,一多半桌上的人都在劝酒谈天,使得堂子里人声鼎沸。翊茹又看到在她不远的桌旁坐着两个人却不发一语,其中一位一看装束便知是家里阔绰的公子哥儿,约莫二十出头,眉目棱角分明,生的十分俊朗,浑身透着一股子不容侵犯的英气,正不紧不慢的吃着菜。他身旁的男子看起来年长一些,一副谦卑的模样,时不时为那公子哥倒酒。两人的沉默在这热闹的大堂里反而显得异常。
  翊茹的菜和酒很快上桌,这里的饭食摆盘倒是精致,她吃了一口自个儿也讲不出名字的菜,味道嘛,与家里赵厨子的手艺差了不知道多少。她自顾自的摇了摇头,拿起一旁的酒倒了一杯,一饮而下。十五岁的千金小姐刘翊茹从前可从未尝过酒的味道,那一口酒从喉咙滑下了胃里,所到之处像是着了火,热辣辣的,口中且留下一股苦味儿,同时那辣味冲到了鼻腔,她差点呛得咳出声来。
  就在翊茹正感叹酒之难喝与难以下咽之时,突然听到身后小二与掌柜正在小声商量着什么。她的桌子离柜台不远,依稀能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仿佛有一句:“看那两人穿着阔绰,又不像本地常客,且多收他几个。”接着就见方才谈话的小二满脸堆笑,故作恭敬地走到一桌旁结账。翊茹一看,那桌坐的便就是刚刚一直沉默不语的两人。翊茹弯过身子打探那桌的动静,这里人声嘈杂,又隔了几桌,实在听不清小二报的多少钱,只见方才倒酒那位往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准备交与小二,翊茹见势,起身上前,大喊一声:“等一下!”
  翊茹全然不顾小二与那两位男子的反应,走到桌边,对着手里正拿着一锭银子的男人问道:“可否知道这店小二问两位要了多少饭钱。”那男子先是一愣,回头望了另一位公子哥一眼,淡然一笑,答说:“十两七分三钱。”翊茹心里犯起嘀咕,她对银两的概念一向不明,只依稀记得大哥不久前提起过在这萃意楼里请王家几位公子吃饭,一桌子人吃了十九两银子,大哥出手向来阔绰,他请一大桌子人吃饭只用十九两,她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三荤两素一个汤,定跟十两差了八千里,便瞪了那店小二一眼,却柔声道:“这几道菜便要十多两的钱,原来萃意楼的饭食这等昂贵,我且要多去跟周遭的人说说,你们萃意楼的饭菜,即便是这京城里最阔的人家啊,都吃不起。”那小二低头不语,翊茹接着说道:“你去将这几样菜的详细价目拿来给我看看,我倒想见识见识,你们这儿的炒青菜与豆腐汤有、多、名、贵!”
  翊茹说着不自觉双手叉腰,再不顾及小女子的形象,怒气冲冲的瞪着店小二。小二一被对质便有些慌神,拿着肩头的抹布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子,堆积起一脸的讪笑,道:“方才大概是这位公子听错了,小的报的是四两七分三钱。”翊茹抬起手刚想训斥,却被另一只手抢了先,那位年长些的男子仍将手里的银子递与小二,说道:“这些银子就将这一桌的饭钱和这位姑娘的饭钱一起结过。”随即转向翊茹一个劲儿的道谢。那小二拿着银两像是逃命般的跑走了,翊茹不服,对着结账的男子一瞥,说道:“我刚才亲耳听到小二跟掌柜商量着坑你们这两个外来客,你们倒好,不追究,乐呵呵的吃了这个亏。”男子只笑,便说:“吃得小亏,享得大福。不过仍要多谢姑娘的仗义相助。”翊茹也不好再说,只得作罢,转头看了另一位公子哥一眼。
  只见那公子的眼神已然定在了翊茹身上,那目光如清泉,似秋水,直让翊茹心里发颤,心跳变得剧烈起来,有一股子暖烘烘的热流从身体里奔涌到面颊上,霎时红了脸。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翊茹在往后的日子里总能想起那目光,那双凌厉的眼刺进了她的心里,魂牵梦萦。她从来不知道,一次一闪而过的照面原来具备如此强大的力量。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