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荧惑临 / 1.1.3 平安签

1.1.3 平安签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广陵太守谢嵸,字义康。出身南朝第一等士族门阀陈郡谢氏。谢氏历经南朝的四姓天子的更迭,家族的权势随着政治风云变幻而时起时落,但是名门望族的地位名分历久弥坚。谢嵸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成人,儒家的仁义礼仪贯穿道德修养,道家的玄学清修浸透骨髓魂魄。谢嵸为人在先,重视的是仁德道义,儒道一体,而为官在后,百姓无事即好事。至于官场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利害,谢嵸漠不关心。我姓谢,谁能怎样?我为人道德,有君子之名,谁能怎样?官绩考核?上级弹压?下级举报?同僚诋毁?酷吏构陷?呵呵!谢嵸只需要淡然处之,我姓谢,出身陈郡谢氏,为人君子,从未有触犯谋反的高压线。
  然而,谢氏一门并不是没有人触及过谋反的高压线。谢嵸族中的太爷爷谢晦,继承谢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名望,追随南朝第二朝大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刘裕驾崩后,谢晦被指定为辅佐少帝的顾命大臣。但是,由于权力阶层内斗的需要,加之少帝自身的缺陷太明显,谢晦主持了废立皇帝这种扭转乾坤的大事,还残杀了少帝与一名皇子,改立宋文帝,权倾一时。一时间,谢氏在士族中的地位一家独大。新皇帝登基不久,联手王氏等士族大家,将谢晦排挤调离京城,镇守荆襄前线。没多久,在皇帝与京中士族的步步紧逼下,谢晦无奈与朝廷反目,朝廷顺势起兵讨伐谢晦。由于缺乏士族的支持,谢晦兵败被捕至建康,被当众斩首在市井。从此,谢氏一族主动远离军权,北府军也随着谢氏在军队的淡出和刘宋朝廷的灭亡而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谢嵸任职的广陵虽然距离建康并不遥远,但是他已经远离了政治权力的中枢,在心理上与朝廷形成了天然的距离和隔阂。萧氏建立梁朝之前,门第远低于谢家,不仅仅是低于谢氏一家,在建康、吴地,甚至南朝全境,萧氏之上的士族大有人在。萧氏作为荆襄之地的地方士族,其影响力具有强烈的地域局限,出了荆襄之地,无人愿意主动响应。如果没有广大士族豪门的鼎力支持,出身萧氏的萧衍坐不上皇帝的龙椅。与前朝不同,萧衍能够在南方建立大梁,南朝士族势力是其立国之基,力量之源。
  前朝宋和齐两姓天子是凭借庶族寒门的逆袭之力取得的天下,对士族阶层由始至终都是强力打压,导致士族阶层对于这两朝的失望到了极点,也就是在这种失望的状态下,找到了萧衍这个作为翻盘的重要筹码。所幸士族阶层赌对了!
  没有士族的继续支持,今天的萧氏仍旧无法坐稳江山。但是,即便如此,萧氏仍然对士族大姓心存戒备,一方面受制于士族大姓对国家管理技术和道德舆论的垄断,不得不任用士族大姓中的族人担任要职,确保国家运转正常,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限制士族的权力和发展。作为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运气,尤其体现在能够有好的帮手来辅佐他。每逢重大转折,都由沈约、范云牵手联同各大士族一同撑起萧衍的腰板前进。萧衍年轻时投靠前朝的竟陵王萧子良,任其幕僚,一边引导舆论时尚,为竟陵王造势,一边潜心研习佛法和文学,同时也是为了更有力地引导舆论时尚。萧衍与围绕竟陵王的其他士族子弟结成竟陵八友,八个年轻人都是出身当时包括王、谢在内所有影响力巨大的士族大家,八个人形成了一个链接八个家族的利益纽带。沈约和范云就是八友之二。然而,萧衍在二人辅佐下称帝后,便刻意疏远沈约和范云,开始了制约士族的行动。
  绕开辅助力量,独立的萧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决定时,手腕太直接,手段太单一,很容易被人一眼看透。能办得出结果那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
  萧衍广封同姓宗族兄弟子侄为王,从中央一直安插到各个地方,依靠宗族血亲来把持中央到地方的一切军政权力,以此形成制约士族门阀的力量。为了强化诸王的权力地位,改革了原本为监督权贵而设立的典签机构。典签机构本是前朝朝廷任用庶族来制衡诸王和士族权力的重要抓手,诸王及士族操持的具体事务由典签来审核签字,典签官签过了字,这事才可以办。定期典签官还要进京汇报述职,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评定诸王和士族官员的日常行为表现。而经萧衍的改革,典签机构经改革被设计成为具体文书机要工作的承担者,对于州郡内部诸事已经无权介入。诸王行使权力直接对皇帝负责,把控中央到地方的一切事务,士族阶层只出任在诸王管制下的具体官职,其行为完全受制于诸王。
  “府君大人,我家主人临川王说了,已经有证据表明刘家堡的人有谋反的嫌疑,应该把刘真火拿来审讯!”临川王萧宏的家臣严虎,头戴着高高的黑色笼冠,身着一袭黑色的宽袍,面朝正东,跪坐在宽敞的客厅正中的席上,经历了一番精心涂脂抹粉后的苍白脸上显露着一本正经神情。桌上摆放着待客的香茶,案边焚着檀香。临川王萧宏是皇帝的亲弟弟,受宠极殊,任当朝太尉、骠骑大将军,手握国家的军政大权,其权力影响足以覆盖整个南兖州,甚至更北的南徐州。
  “好!我知道了!”坐东向西的谢嵸头戴着飘带垂长的纶巾,衣着袒露出坚实紧致胸肌的宽袖衫,光着脚,衣着装扮,非常随性,并不是正式场合待客应穿的官服。但是,谢嵸神情肃穆,不苟言笑。
  “我家主人临川王的意思是……”严虎见谢嵸接着就沉默了好一会儿,便支支吾吾开了口,语句说得慢,就等着谢嵸借着他的话往下说。本来之前就在等谢嵸开口说我这就去抓人。可是,谢嵸根本没主动开口的意思,只管默不作声地摆弄着精巧的茶具,时而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着茶。
  “好!我知道了!”谢嵸开口打断严虎,对着门外喊道:“贼曹的吕大人在不在!”
  广陵郡内负责治安诸事的贼曹掾史吕道安一直在门外侧立着,等候屋里人的传召。一听谢嵸喊他,就立刻躬身进来行礼。
  “见过两位大人!”
  “吕大人,都听见了吧?”
  “听见了。”
  “照着这位严大人的意思办吧!”
  “是!”
  “不不不!这是我家主人临川王的意思。”严虎立马抢下话茬,急切地做个辩解和更正。
  “是!属下这就去办!”吕道安也懒得抬头,躬着腰就准备告退离开了。
  “吕大人留步!严某有话要说!”严虎突然叫住吕道安。谢嵸没有向严虎正式介绍过吕大人,严虎听到谢嵸喊他吕大人,就也称呼其吕大人罢。“吕大人,夜长梦多!请吕大人即刻就清点人马动身,我陪同一块,也算是个帮手!”说罢,对着谢嵸故作尴尬的表情淡然一笑,算是对喧宾夺主的行为致歉。谢嵸仍然面无表情的模样,看都没看他一眼。严虎见状急忙再拱手对谢嵸开口致歉“府君大人,在下实在冒昧,失礼了!这差事紧急,事关重大。大王还在等在下回复呢!请见谅!”
  “好,知道了!即刻动身吧”谢嵸正眼看了看肃立一旁的吕道安。
  吕道安听到谢嵸发话“即刻动身”,立马告退快步离开,一路迈开大步径直步入前堂,堂内日常里会有五十名衣冠整齐的佩刀官差待命值班。严虎连忙向谢嵸告退,快步紧跟着吕道安,一路上两人无话。
  “你,刚才的话听到了?”谢嵸等严虎离开了客厅许久,喊来了贴身的随从问道。
  “听到了!”
  “府里有他耳目吗?这个事儿传不进那小子耳朵里吧?”
  “主人放心,密不透风!”
  “好!知道了!”谢嵸说罢,将盅中茶一饮而尽。看了一眼随从,低声说道:“你立刻到清华道馆(南朝时道观称为道馆,而非观),找馆主为吕道安此行求个平安签!把具体的事情不妨也跟馆主说说,听听他有何见教。”
  “请主人放心!在下这就去办!”
  “等下!”
  “主人还有何吩咐?”已经趋步快走至门外的随从又迅速折了回来。
  “你,也替我求一个平安签!”说罢,谢嵸轻轻叹了一口气。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