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妈妈名叫李兰娟,从小体育就好,尤其是跳高。李兰娟有跳高特长还是被体育老师无意中发现的。一次课间,李兰娟在操场上正与女同学聊天,不知村里谁家的狗突然跑到了李兰娟身边,李兰娟吓得妈哟一声拔腿就跑,这条柴狗就在后面猛追,李兰娟情急之下,用手一扶旁边的墙头,“蹭”地一下腾空跳过,这墙头有一人多高,李兰娟跳过去就没了踪影,她这一跳引得周围“哇”声一片,这一幕正巧被抽烟的体育老师瞧见了。于是,体育老师就对李兰娟的跳高进行了重点训练。1977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李兰娟参加了全县运动会,轻松一跳就获得了女子跳高冠军。之后,连续几年在市县级的各类比赛活动中她都获得了好名次,基本都是前三名。后来初中毕业后,李兰娟考入了县师范学校。在县城读罢三年后,1983年7月,18岁的李兰娟被分到了离县城50公里外的杨树洼中学做了一名体育教师。
那时的杨树洼中学,从初一初二初三各有三个班,体育老师就李兰娟一人。七个班的教学量,平均每天两至三节体育课。李兰娟来校的时候,体育老师的岗位已经空了半年多。她到校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把各班级学生体质和爱好做了问卷调查,摸清了底数。然后在体育课中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三个月后,她根据学生的体质和爱好,分别成立了足球队、长跑队、短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标枪队、篮球队,各小队可以男女混搭,每个队都设立了队长、副队长,制定了运动队活动规则,明确了各小队的训练任务。全校近200名学生,差不多都加入了各个小队。有的人甚至加入了两三个小队。经常出现活动冲突,最后李兰娟提出要求,每个人最多报名参加两个队,多出的退出,至于参加哪个退出哪个由自己决定。
这样一来,整个学校的运动氛围被调动了起来,早上、中午、放学后,甚至课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在一起运动。尤其是足球队,报名的将近三十人,每天一放学,就属足球队最热闹,学校里没有场地,在紧挨着学校的后坡上有一个砖厂,空地特别大,而且全是没有硬化的土地。一个学生和砖厂厂长是亲戚,就带着足球队的队员们到那里去踢球。李兰娟不懂足球,就鼓动学校里年轻的男老师参加足球队,并让他们负责足球比赛规则制定、裁判执法、充当主教练等职务。这样一来,在老师的带动下,一下就变得有章有法。第二年的十月,在三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杨树洼中学一鸣惊人,女子100米、800米、1500米,男子800米,女子跳高,足球比赛,六个项目全部获得了冠军。男子1500米、男子跳高,两个项目获得了亚军。男子标枪、男子跳远和女子铅球三个项目获得了第三名,名列奖牌榜第一名,李兰娟一下子成了全县的风云人物。
“你妈那时候风光的很哪。”老乔瞥了一眼李兰娟。“也就一年吧,你妈就出事啦。”
“胡说,那是三四年后的事,你咋说一年呢?我带学生获奖是85年,出事是87、88年的事啦。”
“我咋记着也就一年呢。”
“狗眼看人低。凡是我身上的美好的事,到你这儿全没个好。你俩瞧瞧你爸这德性。”李兰娟站起身拿起筷子指了指老乔。
李兰娟一炮走红后,各种采访、宣传报道接连不断。教委当时就考虑把她调到县城一中来,后来教委主任在会上说,山区孩子体质好,组织好了容易出成绩,好不容易树起来一个典型,如果换了学校,成绩上不去,典型就立不稳。不如就让李兰娟留在杨树洼中学,把杨树洼中学和李兰娟老师两个典型树起来。领导定了调儿,调动的事儿自然也就没了下文。第二年,李兰娟挑选的五名学生和校足球队代表全县参加省级中小学运动会,足球队获得了亚军,五名学生分别拿了两个冠军、一个亚军、两个第三名。县里其他参赛的学生,只有一人获得一个亚军。李兰娟再次赢得了荣耀。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李兰娟的学生成了香饽饽,县里遇到大大小小的比赛,都从李兰娟这挑选选手。这些学生也很争气,每次去比赛,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总能带回来一些名次,从来没有空回过。学校的足球队更是风生水起,全县各个中学,包括高中都组建了足球队,李兰娟不断接到前来学校参加友谊赛的邀请,最热闹的时候,每个周末都有学校约球。这样一来,11个人的足球赛,谁上谁不上就有了争议。为了平息争议,也为了客观公正,李兰娟制定了参赛球员选拔办法。
一、参加县级以上比赛,关乎我校荣誉和良好形象,必须选拔最优秀参赛队员。
选拔规则如下:
1.采取百分制,得分最高前十五名获得参赛资格。
2.队员之间互相打分,分数占个人总分数的30%,各班班主任打分占30%,三名男教练、体育老师打分占40%
3.加分项:担任各小队正副队长的,队长加3分,副队长加2分。获得校级其他奖励的,校级集体的加1分,校级个人的加2分。县级集体的加3分,县级个人的加5分。省级集体的加8分,省级个人的加10分。
4.减分项:获得过学校处分的减10分。
二、参加友谊赛,注重的是友谊不是成绩,坚持最大限度地保证队员上场机会。采用抓阄制,选取15名队员,由主教练决定上场顺序,要保证抽上的队员,最低有十分钟的出场机会。
三、严禁拉票贿选,保证公平公正,杜绝一切不良行为。严禁互相拉拢,严禁找中间人帮忙说情,严禁背后送礼物贿选,等等,发现上述行为,开除球队,永不录用。
四、老师要模范带头,不偏不倚,保持客观公正。各位同学要自觉遵守规则,大家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制度出台后,对所有队员进行了宣传贯彻。再遇到比赛的时候,就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毕竟友谊赛多,抓阄的办法让每名队员都有了上场的机会,极个别没抓到的,李兰娟在私下里也安排上了场。遇到县级以上比赛的时候,大家各自计算自己的小分,同时又紧密地盯着别人,生怕身边人背后搞小动作,这样一来,整个选拔活动也相对公开、顺畅进行,这种做法赢得了队员们的认可。
因为足球队管理严格,队员选拔公开公正公平,加上平日里打比赛多,队员水平又上了一大截,去县外参加比赛,不是冠军就是亚军,几乎没有空手回来过,这些成绩又为李兰娟争得了不少荣誉。
1987年5月的一天,县里主管教育副县长与教委主任商量,想把李兰娟调到体委去,说李兰娟这孩子年纪轻轻有脑子、有办法,想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全县的全民运动搞起来。教委主任有点不情愿,但也同意了。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一个人顺风顺水的时候,那离倒霉的日子就不远了,这似乎成了生活的定律。李兰娟也不例外,在连续的“好事”过后,倒霉的“坏事”出现了。在6月参加省里的一次比赛回来不久,一天上午,初二(三)班体育课上,正在跑步的一名男生突然倒地昏迷,李兰娟赶紧组织施救,一边配合校医做心肺复苏,一边安排人打电话叫急救车。急救车来的时候,男生已经死了。急救医生对校长说,这是猝死,这个孩子很可能有先天心脏病。在后续的处置过程中,男生家长来过几次学校,都找校长,没找李兰娟。后来听说,男生家长向校长提出了一万元赔偿。校长在请示了教委领导后,就答应了男生家长的要求,给钱那天,双方签订了协议书。临别时,男生爸爸还和校长握了握手。
这事发生后,李兰娟心里一直很悲伤,尽管出殡那天她和班主任去了男生家,男生的爸爸妈妈对李兰娟和男生的班主任很友好,一直点头示意。她俩每人随了50元礼金,在村里,谁家有了红白事,一个村的人还有这家主人的亲朋好友都要“随份子”。结婚、祝寿等红事“随份子”表示的是祝福有人去世算是“白事”,“随份子”表示的是慰问。
按照校长的话说,李兰娟是个有心人。事发当天,她就找校长做出一个决定,所有的活动都先暂停。随后她主动通过同学关系找到一个内科大夫,详细了解了猝死者发病前常见的一些症状。大夫说,猝死的人,一般没有预警症状,猝死很难预测,但是有迹可循,比如说,平常生活中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出现心慌、心悸、气短,胸痛、疲惫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要当心,这很可能就是心脏病的征兆,必要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李兰娟清楚,当下的经济条件学校不可能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检,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她按照医生的说法,做了一个调查问卷,问卷里对调查内容作了一个详细分类。
1.家庭情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是否有遗传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时间分三段,近三个月、一年、三年。这期间身体是否出现过心慌、心悸、气短,胸痛、疲惫等症状,具体症状是什么,间隔时间多长,严重程度如何。
3.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出现过晕厥。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晕厥,后续怎么处理的。
4.其它有关身体的疾病或是症状。
李兰娟自己设计了表格,把能想到的都写上。问卷收上来后,她请校医和那名内科大夫帮忙,按照“没有问题、重点关注、疑似”三类等级进行了筛选,结果进入“重点关注”的有六人,“疑似”的有三人。摸排出的这三名学生,两个男生一个女生。她让校医对这“重点关注”和“疑似”的九名学生进行了初步体检,然后向校长作了汇报,经校长批准,她把“疑似”的三名学生家长邀请到了学校,把自己的发现和担心说给了他们。三名学生都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一名足球队的男生还真是心脏有点问题。李兰娟心里暗暗庆幸,庆幸自己挽救了一名学生和他的家庭。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学校所有的项目又重新开展了起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当所有人把这件事快要忘却的时候,那个男生的妈妈又来学校了,她直接找到了校长。她说学校给的钱太少,要求再给4万块。校长说,我们双方都是签字画了押的,你这算违反协议,说话不算话,男生妈妈悻悻离去。第二天她又来了,她对校长说:“我家孩子在那天跑步时,已经喘不上来气儿了,可李兰娟老师还让他跑,导致了他的死亡。作为学校的体育老师,应该发现我儿子身体出问题不能再跑步了,而她却没发现还让他跑,事儿出在你们学校,你们学校就应该负责任。给1万块钱太少,这点钱我们不干。”
校长明白,她是受人挑唆了,好言安慰了一番,既没有接受也没有明确拒绝,打发她回了家。随后找来班主任,安排她找男生同村的同学了解一下情况。很快信息就反映上来了,原来是男孩的表舅在省里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正巧他回家垒院墙,听说了这事,就撺掇多要钱。
校长组织召开了校长办公会,参会的有三名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班主任和李兰娟也被要求参会。校长在会上介绍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说:“大家说说吧,这件事怎么解决。”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说一分钱不给,她爱上哪告就哪告去;有的说,人命关天,毕竟死在咱学校里了,再少给点,比如说再给他1万,省得闹大了对我们学校名誉不好;有的说,再找找男生爸爸,这两次来闹都是男生妈妈,通过关系找找男生爸爸,看看能不能了了这事。一个副校长接话说,我知道找谁说和了,杨树洼村主任三东子是个外场人儿,这个乡12个村没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很多人说他:“夜夜做新郎,村村都有丈母娘”,此话一出,大家哄堂大笑。
校长说:“那就先找三东子帮忙给说和说和,不行我们再研究。”
自然,提议的这名副校长承担了这项工作,三天后,消息传来,男生爸爸确实是个好说话的人,但他是个“妻管严”,做不了主。男生妈妈也算给三东子一个面子,减了1万元,要3万块,并且放出话来:“少一个子都不成。”
校长再次组织召开会议,还是原来开会的那几个人,校长说:“学校没钱,如果说要个1万块以内的,我找教委主任私下汇报应该能解决,要3万块钱,这么大数额,估计教委主任也得组织上会审议,没什么好办法,向教委报告吧。”
教委主任组织开会讨论,参加会议的人一致认为,不能给这个钱,一旦给了钱,开了这个口子,全县这么多学校有样学样都来要钱可怎么办。有人提议,这事先不急着解决,放一放,拖一拖,没准问题就解决了。最后,给杨树洼中学的答复就三个字“没钱给”。至于该给不该给,没做明确答复。校长也只得据此答复男生妈妈“没钱给”。
谁也没想到,在学校答复的第二天下午,男生妈妈组织五六个人来到学校门口扯起了两个横幅,半米宽的白布上大大的黑色字体特别醒目、刺眼。两条横幅上写着:
还我命来!杨树洼中学草菅人命害我儿冤死!
杨树洼中学校长草菅人命、体育老师草菅人命!
巨大的横幅一挂,加上横幅下男生妈妈抢天抢地的哭嚎,很快就引来了围观众人。男生妈妈的哭声十分刺耳,听着让人感觉不到悲伤,只觉得心烦。准确地说,男生妈妈的哭不叫哭,古人云,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号。男生妈妈的哭没有眼泪,所以她的哭是“号”。
校长无奈,让教务处派人好言安抚。但不管用,连续几天,天天如此,后来教务处人都不派了,只叮嘱看门大爷要把好大门,不能让他们闯进来。
到了第六天,男生妈妈几个人不来了。大家舒了一口气,心想,可能农忙没时间来了。结果当天上午十点校长就接到了教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那个男生妈妈来教委拉横幅了,你们赶紧派个副校长来!”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不解决也不成了。教委主任安排中教科科长与学校副校长二人与男生妈妈座谈,商量解决办法。男生妈妈坚持再要4万块钱。二人好言安慰了一番,向教委主任汇报。教委主任组织召开了专题会,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商定的结果是,由中教科科长与杨树洼中学校长共同负责解决这个问题。钱最多再给1万,多一分不给。谈不拢的话就先报警起诉她堵门闹事。谈拢了再给钱,在收条上明确写明“出于人道主义”,不能出现“赔偿”“补偿”等字样,以防被动。
第二天早上,中教科科长直接来到了杨树洼中学,找到校长商议解决思路,最后决定还是让那名副校长找三东子,由三东子出面与男生妈妈调停这个事。三东子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没找男生妈妈,而是直接找到男生的表舅,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搞定了事情。男生妈妈这边答应了再给1万块钱的条件。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但这件事过后,有关李兰娟各种负面的声音悄悄地出现了。有人说她为了荣誉,不管学生健康;有人说她只顾锻炼,不讲科学,用玩命的方式换取荣誉。偶尔,一些风言风语传到了李兰娟耳朵里,李兰娟没有放在心上,她心想,身正不怕影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