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人们通过祭拜天地,祭拜先祖,表达自己对天地、祖先的崇敬,也祈祷祭拜的对象能保佑自己福泽绵长。
原文
社日①[唐]王驾
鹅湖②山下稻粱③肥,豚栅④鸡栖半掩扉⑥。桑柘⑦影斜⑧春社⑨散,家家扶得醉人⑩归。
作者
王驾,字大用,唐代诗人,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
注释
①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②鹅湖:在今JX省境内。
③稻粱:田里的庄稼,此处指田里庄稼丰收。
④豚栅:猪圈。
⑤鸡栖:鸡窝。
⑥半掩扉:门半开虚掩着。
⑦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树叶可用来养蚕。
⑧影斜:树影倾斜,此处指太阳西斜。
⑨春社:春祭的宴会。
⑩醉人:喝醉酒的人。
译文
鹅湖山下的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猪满圈,鸡归巢,门半开半掩着。太阳西斜,桑树、柘树已经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春祭的宴会才结束。每家都有喝醉的人,要人帮着扶回去。
赏析
“社日”即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聚会饮宴,祝愿丰收,酬谢土地神。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这一热闹场景。
祭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祭祀是十分重要且正式的礼仪,有复杂严格的流程,主要是祭拜神灵、祖先,其中神灵包括天神里的日神、月神,地神里的土地神,人神里的圣贤神、祖先神,等等。
祭品
祭祀的时候,需要给祭祀对象供奉一些供品,这些供品就被称为“祭品”,一般为猪、牛、羊、鸡、鸭等牲畜。摆放供品主要是为了向神灵乞求好运和幸福。
怀念亡妻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在项脊轩度过的光阴,其中有一段文字描写了他的妻子死后项脊轩的破败景象,文字淡然却透着悲切,令人动容。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妻子去世那一年,作者于庭院中种下了一棵枇杷树,时光荏苒,枇杷树已蔚然成荫。作者睹物思人,沉痛的情感跃然纸上。
封禅仪式
封禅仪式就是祭拜天地,其中封的意思是祭拜天,禅的意思是祭拜地。封禅仪式是等级最高的祭拜仪式,在古代都是由皇帝亲自带领群臣前往泰山和梁父山举行,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在泰山举办过封禅仪式的皇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
祭祖
直至现在,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中还保留有祭拜先人的风俗,如清明节等。古时候,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要祭祖。皇帝祭祖的地方称为太庙,为了表达对祖宗的尊重,很多大事都要去太庙祭告。老百姓祭祖的地方则被称为家庙,逢年过节或有大事时,人们也要去各自的家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