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华民俗 / 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

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清明一到,天朗气清,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人们在阵阵春风中,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原文
  风入松[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①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②春寒中酒③,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④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作者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南宋词人。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有“词中李商隐”之称。
  注释
  ①瘗(yì):埋葬。
  ②料峭:略微寒冷。
  ③中(zhòng)酒:喝醉了酒。
  ④双鸳:女子的绣花鞋,此处代指一个女子。
  译文
  我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独自一个人过清明节。将落花埋葬之后,我满怀愁绪地写瘗花铭。楼前那片柳叶深绿浓密的地方是我们曾经的分别之地。一缕柳丝,留下一寸柔情。在春寒之中,我饮酒后有些微醺,拂晓之时似乎在梦中听到了莺儿的鸣叫。
  西园的亭台林木,我每天都清扫,想着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初晴的美景。秋千之上总有黄蜂停飞,怕不是有当时美人纤纤素手留下的芳香。因美人不来而惆怅万分,那幽静的台阶上一夜之间便长满了青苔。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中的西园在吴地,既是作者与情人的居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地,诸多悲欢离合在此上演,对词人来说意义重大。
  清明节
  清明节一般都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现在很多人认为清明节的活动主要是扫墓。其实不然。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踏”的意思是踩踏,“青”的意思是青草地。这个时候风和日丽、春色无边,碧绿的青草已经长成,正好适合出门郊游。
  扫墓
  扫墓,是祭奠逝者的一种活动。扫墓时,人们一般要携带酒食果品等祭品到墓地,然后将它们供奉在墓前,同时还会在墓前以烧纸钱或者献花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介子推和文公宴
  清明节前两日或一日,其实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名为寒食节。“寒食”就是冷食的意思,也就是说过去在寒食节这天只能吃冷食。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逃亡在外,有次饿得差点儿晕倒,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割了大腿肉给他充饥。之后,重耳回晋国继位,成了后来的晋文公,而介子推则选择了隐居山林。晋文公很想请介子推出山,但几次邀请都被介子推拒绝了。最后迫不得已的晋文公想了个“火计”,在介子推藏身的山林三面放火,留了一面给介子推做逃生出口,没想到介子推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却因此葬身火海。晋文公知道后非常自责,于是下令往后的这一天都不许生火,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介子推。
  相传三年后,晋文公带着群臣来到山上祭拜介子推。介子推有一个邻居,见到国君这些年来都不曾忘了介子推,心中十分感动。于是他特意去请了一个当时的名厨,专门为晋文公一行人准备了一顿十分丰盛的宴席。晋文公和群臣享用完宴席后,觉得这些菜肴十分美味吃过之后就难以忘怀,群臣最终议定将宴席命名为“文公宴”。
  放风筝
  风筝,也称“纸鸢”“纸鹞”等。放风筝是我国人民在清明节时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候,放风筝既是一种娱乐活动,又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带走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会将知道的灾病都写在风筝上,等到风筝高飞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晦气都被带走了。
  青团的“绿汁”
  我们都知道,一些地区的清明节美食是青团,青团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加入了艾草做成的汁液。艾草具有强烈的香气,它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做染料,既可以给食物“染色”,又可以给布料染色。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