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华民俗 / 上元:看一场火树银花

上元:看一场火树银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伴随着春节的欢声笑语,上元节的灯笼也亮了起来。在灯火的映照下,那些舞着龙灯、猜着灯谜、吃着汤圆的人们,满脸都是笑意。
  原文
  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
  火树①银花②合,
  星桥③铁锁开。
  暗尘④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⑤,
  行歌尽落梅⑥。
  金吾⑦不禁夜,
  玉漏⑧莫相催。
  作者
  苏味道,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与李峤并称“苏李”。
  注释
  ①火树:指形状像树的灯架,点燃后形似火树。
  ②银花:指灯如明艳的花朵。
  ③星桥:星津桥,借指京师之桥。
  ④暗尘:马驰过扬起的灰尘。
  ⑤秾李:以桃李的浓艳,比喻女子美丽的容颜与服饰。
  ⑥落梅:汉乐府曲调名《梅花落》。
  ⑦金吾:仪仗队,此处指掌管京城治安的禁卫军。
  ⑧玉漏:精致华美的计时漏壶。
  译义
  彩灯错落,迸射出来的缤纷光焰如同花朵。城内四通八达,城门大开。马儿跑过,蹄子溅起尘土。明月升起,照亮路上的人们。歌姬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浓艳美丽,高唱着《梅花落》。京城今日取消了宵禁,那么玉漏就不要催促着人们尽快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了。
  赏析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诗中描写了盛世之时长安城中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其为“元宵节”。
  上元节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上元夜是新年第一次月圆夜,有一元复始之意。上元节,又被称作“灯节”,因为在这天夜里,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过灯节时,还有一项历史悠久又有趣的益智游戏,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谜”。节日这天,会有专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再把纸条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有时猜得多的人还能拿到丰厚的奖品。
  元宵姑娘
  汉朝时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名叫东方朔,他很受汉武帝喜欢。传说,有一天,东方朔在宫中听到哭声,寻声而去,遇见了一个名叫元宵的宫女,询问得知这个宫女进宫多年,都不曾回家看过父母姐弟。她想着,这辈子怕是没办法与家人相见了,心里难受,就哭了起来。
  东方朔安慰了这个宫女,承诺想办法帮助她。于是,他就去了长安大街,装作一个算命先生,给每一个人卜的卦都是“正月十六有大火焚身”。于是,玉帝要在正月十六降下天火的事情很快就在坊间传开,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汉武帝听闻这个事情,就找来众大臣商议。东方朔对汉武帝说:“这是火神君要降临的征兆。听说火神君爱吃糯米丸子,下臣听闻陛下宫中有一宫女,刚好擅长做糯米丸子,不如让她做了来供奉火神君,再让长安百姓在正月十五那天张灯结彩,点燃烟花爆竹。这样既供奉了火神君,又瞒过了玉帝岂不两全其美?”
  汉武帝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让元宵做了糯米丸子;长安城的老百姓也听命张灯结彩,一时间长安城里热闹非凡。而元宵的家人也来到了长安城观灯,并与元宵顺利相聚。
  吃元宵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和汤圆的习俗,一般是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元宵。元宵和汤圆的做法不同:汤圆是用糯米粉做皮,再包入馅儿,揉成球状;元宵则是先做好馅儿,再把馅儿放到倒有江米粉的筛子中滚动,让馅儿粘上江米粉越滚越大,逐渐形成球状。所以做元宵和汤圆时,通常说的是“滚元宵”和“包汤圆”。
  歌曲《卖汤圆》
  《卖汤圆》这首歌曾被很多歌手传唱过。它的歌词朗朗上口,富有生活情趣:“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嘿--嘿哟!……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公平交易可以包退换。嘿--嘿哟!……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要吃汤圆快来买,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汤圆卖汤圆,慢了一步只怕要卖完。嘿--嘿哟……”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