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大地星河 / 十四

十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的工作相对轻松,他们不需顶着烈日干活,这是一份室内工作,可他们很看重这份工作,他们定期上门走访辖区内孤寡老人,为她们的用电以及生活提供便利。季奶奶明明对他们抱有具体的希望,盼望着他们到来呢。见了面,她却是手里接过递来的礼物,嘴里却说到:
  我跟你们非亲非故的,不能收你们的东西。
  92岁的季奶奶,流着眼泪激动地说到。她再三推让红马甲送上门来的衣服、棉鞋、被子和一些熟食等物品,这是共产党员服务队自发捐款购买的。他们在上门为她提供用电服务时,发现这位老人一人孤单地生活,她的生活用品也很缺乏,于是,他们捐款为她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送上门来。老人喜上眉梢,但她口中一个劲地推辞,不好意思收下他们送来的物品。
  季奶奶,您放心,我们以后会经常来看你的,家里还缺什么就告诉我们。
  张健民安慰老人说。在对城中村里孤寡老人用电服务的专项检查中,他们发现,季奶奶还不止是用电方面的困难,张健民从邻居那儿得知,季奶奶的老伴去世得早,膝下又无儿女。张健民进她家门时,季奶奶正蜷缩在床上。
  季奶奶,你这电灯坏了多久了,怎么不找人来修一修呢?
  自己用不上了。
  这灰心失望的话语,极大地刺激了张健民他们,这年头谁能离开电呢。原来,邻居们时常接济她,季奶奶也不用天天做饭,她大部分时间呆在床上,基本上不用电。党员服务队立刻给她接线通电。临别时,张健民对季奶奶说:
  以后,你就放心用电,你的电灯费我们付。
  后来,身穿红马甲的服务队员,经常上门看望季奶奶。每次上门时,不一定是为季奶奶提供用电服务,但是,每次都会带上一些吃的穿的物品,捎给季奶奶。然后,再陪季奶奶说一说家常话。从次,季奶奶的生活里便增添了一个开心的日子,每当红马甲队员上门时,季奶奶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两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红马甲将要离开她家时,季奶奶竟有些依依不舍,这一点,周围邻居们都看出来了。邻居笑着说到:
  季奶奶变了,以前,季奶奶都不愿出门的,现在,季奶奶可喜欢坐在门前看风景呢。其实,邻居们心里明白,季奶奶坐在门口,她是在盼望着,那道由红马甲构成的风景再次出现呢。
  共产党员服务队利用为千家万户提供上门服务的便捷,不忘初心,雪中送炭地传递党对困难群众的关爱,特别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家庭。这天早晨,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张志连老人家中,张大爷的儿子是一位烈士。
  张大爷,您家里电线老旧了,我们上门来,帮您整改一下。
  张健民对张大爷说到。可张大爷听了,心里挺纳闷,他暗想到:我没有跟任何人预约,怎么会有人主动上门来为我服务呢?他迟疑了一会,向张健民询问到:
  是谁安排你们来的?修整一下电路要花多少钱呀?
  不要钱。您是烈士的亲人,我们免费帮您换线整理。
  哪——材料钱——还是我出吧。
  不用您花一分钱,我们免费替你换线。
  张健民向老人明确说到。
  由于,张大爷谨慎心理重,怕他们事成后会狮子大开口,张健民就长时间地向张大爷说明情况。就在他们说话时间,红马甲已经行动起来,他们对老人家中的电线开始认真排查。
  这段电线还裸露着,属于安全隐患,要用线管套起来才安全。
  那些旧电线过细,要换成粗的,才能保证大功率的取暖器、空调安全使用。
  那只灯泡要换成节能型的,这些失灵的老式开关都要换成新的。
  他们的检查结论,句句都说到张大爷心窝里,他也知道家中电线上存在这些毛病,只是,自己力不从心,所以,一直勉强地使用至今。现在好了,红马甲主动上门来,帮助他解决了所有问题,张大爷发自内心地高兴起来。他已经相信:今日,红马甲主动上门来,是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的。
  队员们动作迅速,相互配合默契,就像军人执行军事任务一样。一会儿,队员们已累得满头是汗,身上的红马甲,已被汗水斑斑点点地打湿了。
  你们停下来喝杯茶吧。
  不用客气,我们自带水杯的。
  3个小时后,张大爷看着家中焕然一新的电路和电灯插座等,再看看由家中转移到队员们身上的蜘蛛网与灰尘,张大爷很是过意不去,他不时地伸手去弹红马甲上的灰尘。张大爷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马甲队员走后,张大爷仍一人端坐在堂屋里,长时间地,自我欣赏着家中的新电线与新开关,脸上一直保持着不变的笑容。
  喂、喂
  这天,张健民他们在抢修结束返回途中,忽然,路边有人一面向他们大声呼喊,一面向他们招手示意。这情况引起他们注意,电力抢修车缓缓驶到马路对面来,在那招手示意的人身边停下。
  请问你们是供电局的吗?
  陌生人问到。
  是的,您遇到了什么困难?
  张健民询问他到。那人急切地自我介绍到:
  我姓任,我是养蜂专业户,昨晚,刮了一夜大风,我光想着把六十只蜂箱保管好,却忘了把光伏板收回屋内。晚上,电瓶里有电,屋里电灯一直亮着,我就没在意这个事。今天早晨起床时,突然发现,电瓶没电了。我捣鼓了半天,它都没反应,存放在冰箱里的新鲜蜂蜜,快要变质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呢。
  原来,老任是外地人,他们夫妻俩流动养蜂已二十多年了。每年,他们都要追随花季,从南往北,一路追寻着盛开的油菜花。途经广西、江西、湖南等地,一路北上。每到一处,他都要逗留一月左右的时间。今年二月初,他们来到深圳,原准备呆到月底,就往福建迁徙。但受疫情影响,今年,他不能往福建迁徙了,一直滞留在深圳,蜂蜜收成明显低于往年,而且,销路不畅,数十斤蜂蜜积压在冰箱里。雪上加霜的是,昨晚一场大风,又将他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板刮坏了。他担心冷藏的蜂蜜会因温度升高而融化,多日的劳动成果会毁于一旦。
  早晨,天刚蒙蒙亮,老任在路边自己搭建的帐篷里醒来。他下床后,第一件事便是习惯地拉一下电灯线,既是为了照明,也是检验一下是否有电。但是,电灯却没亮,他抬头看去,只见,摆放在床对面的冰箱绿灯也熄了。老任慌了,他来不及洗漱,蓬头垢面地跳下地去检查电源。他推测可能是哪一根电线接触不良所致,他将电路上所有连线都重接一遍,但是,冰箱绿灯始终未亮,老任急坏了。冰箱里存放着冷藏的蜂蜜,一旦停电时间久了,蜂蜜会变质。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希望出现了。他见到马路对面有一面鲜艳的旗帜正迎风飘扬。原来,马路对面是市防疫中心新增设的一道防疫关口,停放着一辆供电局的电力抢修车,电力工人正在红旗下为防疫关口接通临时电源。
  老任如见救星一般,他大声向对面的他们呼喊,期望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当张健民他们注意到有人在招唤时,电力抢修车横穿过马路,停在老任面前时。老任终于看清楚旗帜上的一行字:
  共产党员服务队
  老任信心倍增,他兴奋极了,在多年的流动养蜂生涯里,老任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已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遇见共产党员服务队,那么,困境中的你,就一定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老任,您别急,我们先下车,帮您看一看。
  小白认真检查光伏板的电路,张健民则一边配合着小白做事,一边与老任拉家常。老任自我介绍说:
  我们不是当地人,因当前防疫形势严峻,我也不敢随意乱跑。要不是看到你们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旗帜,幸运地遇上你们,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呢。
  听您口音,我们已知道您是外地人了。您放心,我们是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助困难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健民的一席话,说得老任的心头温暖如春。
  经过一番顺藤摸瓜的查找,小白发现,太阳能光伏板内的一根电线断了。小白熟练地接上断线后,重新启动逆变器,可电瓶还是充不上电。
  老任见了,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刚浮现上来的笑容,又消失了,他预感到这里面情况复杂麻烦不小呢。
  白师傅电工手艺好呢,他一定能解决问题。
  张健民一边安抚老任,一边协助小白从头查起,复查整套设备。
  一小时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原来,老任在早晨发现没电时,他猜测是某部件接触不良导致的,他将所有设备都拆了,并将所有连线重新搭接。谁知,他忙中出错,竟将电瓶上的正负极两线又接反了。
  将两根错线拨乱反正后,冰箱的绿灯终于亮了。老任见到绿灯亮了,他如释重负。
  三天后,电力抢修车满载着电缆等物资又来到老任的养蜂场。这回,队员们要为养蜂场架线送上临时电源,让老任在此安营扎寨,用上放心电,打赢防疫持久战。
  经过现场勘察,确定从约一里远的养蜂场后公用变压器上引来电源,队员们在公路旁的十多根电杆上加装横担,将约千米长的绝缘导线长龙似的新装到横担上,导线的一端接在村变压器上,一端接在养蜂场临时用电的电表上。两小时后,老任帐篷里的灯泡、冰箱、电瓶车都用上了放心电,这可是风吹不断,雨打不漏的可靠电源。
  后来,就像蜜蜂传授花粉一样,老任主动承担起一项义务活,无论他走到那里,他都为深圳供电局的共产党员服务队作义务宣传,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深圳是个好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员服务队做的好事越积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渐渐地,声名远播,这一回,深圳供电局共产党员服务队居然将好事做到了外省。
  这天,陈小莉的父亲和她妹妹从老家贵阳千里迢迢地来到SZ市。他们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曾一次次外出寻亲,每一次见面前都是激动不已,最后,却是失望而归。但这一次的寻亲结果会与以往不同么?
  父女俩站在市精神病院住院部门口,他们全神贯注地审视着从门内走出来的所有人,期盼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忽然,她父亲昏花的老眼一下子睁大了,他发现自己终日思念魂牵梦萦的身影出现了,陈小莉愈走愈近,对,没错,她就是自己失散了十三年之久的大女儿。
  眼前的陈小莉,步履蹒跚,容颜憔悴。女儿在外流浪的日子里,不知吃了多少苦才累成这模样的呢,想到这里,他眼里的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时,妹妹也看见姐姐了。她瞧着过早地衰老的陈小莉,简直不敢相认。眼前的姐姐,又瘦又黑,她是我朝思暮想的姐姐么?但姐姐的特征是明显的,而且,父亲已经相认,事实不容置疑。
  妹妹眼里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陈小莉与亲人愈走愈近,终于,陈小莉看清楚了,她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思念多年的亲人。顿时,她加快步伐,疯狂地奔跑起来。
  爸爸——
  小燕——
  她猛扑到父亲的怀抱里,抓扯着父亲的衣服,像个孩子似的哭喊着。
  年迈的父亲双手搂着女儿肩头,面对面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而陪同她们站在一旁,促成她们父女团聚的张健民与志愿者们,也都默默地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同时,她们现在才明白一件事,在医院里叫了五年的名字——陈小莉,其实,她不叫陈小莉,她的名字是陈小燕。五年前,医生为她治病时,问她名字,她说自己叫陈小燕,因她当时说话含糊不清,而且,外乡人的口音特别重,医生就误听成陈小莉,医院里所有记录上,都写的是陈小莉名字,直到今天,她们父女重逢时才知道,原来,她的名字叫陈小燕。
  深秋的一天,张健民与志愿者们一起来到精神病院给长期住院的病人送棉衣。当时,有一位女病人紧紧拉着张健民的手,口里反复地念叨着一句话:
  哥哥,我要回家。
  她乡音很重,张健民想与她多交流一些,详细了解她的情况。虽然,她急切地说了许多话,张健民却一句没听懂。张健民放下手里分发棉衣的活,带着她一起来到医生办公室,向她们询问这位病人的情况。医护人员反映,她说话的家乡口音实在是重,她们也曾多次询问她家在哪里?为何到深圳来?可她的回答,令她们很失望,她们只知道她是贵州人,其余的都不清楚。
  虽然,听不明白她所说的话语,但从她激动的语气里,张健民强烈地感受到她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要将社会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心窝里,那一刻,张健民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要去一趟贵州,代她寻找老家。为了节省费用,他孤身一人踏上旅途,尽管,张健民是第一次到贵州来,她在贵州举目无亲,不知从何处找起,可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张健民深信:做好事,走遍天下都不怕。
  三年前,张健民以网名“健民行善”发起成立了SZ市爱心志愿者群。在群里,他有三个称呼,得到他真诚帮助的孩子们,甜甜地喊他“健民叔叔”,青年学子则亲热地叫他“健民哥”。志愿者人数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上千人,迄今已帮扶过千余名遇到困难的群众走出困境。
  对遇到困难的群众,要一帮到底,帮就要帮出实效来,这是张健民发起成立爱心志愿者群的初衷。当他与志愿者们去医院向病人送温暖,遇到外乡人陈小燕向他求助时,张健民决心全力以赴地帮助她。张健民就带着她的照片与笔记本电脑,作为寻亲的唯一依据。在前往贵州途中,张健民将陈小燕的资料看得比钱包还重要,无论是在列车上,还是旅舍里,一觉醒来,他首先检查录音机是否安然无恙。这录音机,也是他这趟旅途中使用最频繁的物件。
  到了贵州,无论是行走在大街小巷,还是暂住在旅馆,或就餐于小饭店,只要他一有机会与当地人说上话,他都会恳请人家做一件事,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听一听电脑里的说话人口音,能否听出她是哪里人。
  张健民遇到了许多热心人,人家会认真地看完这段视频,但最后往往是爱莫能助地对他说,非常抱歉,我实在是听不出她这口音是哪里的。陈小燕有点智力问题,她与家人失散后,已在外流浪多年,她的语音益发模糊。
  贵州有许多好山水与风景名胜佳地,但张健民自费到贵州逗留的一星期里,他却无心欣赏难得一见的黄果树瀑布等美丽风景。此时,张健民心中最美好的风景是找到陈小燕的家乡,渴望见到陈小燕的父母亲人。
  张健民往贵州各地乡音汇聚的地方跑,到汽车站、火车站去寻找,瞅住机会,随时随地地向人家打听,与形形式式的当地人打交道。一周时间,匆匆而过,眼看这趟寻亲之旅,将是无功而返,可张健民仍没放弃努力。深圳与贵州相隔千里之遥,来一趟贵州实属不易,在这一周时间里,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听懂陈小燕话语的人。即使在最后一天的下山途中,汽车行驶在山道上,一会儿急转弯,一会儿因避让对方来车而紧急刹车。一路颠簸得十分厉害,腰间的安全带,总是处于受力状态,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张健民,极不适应在山地行走,可他努力保持镇静,抓住最后时机,吃力地打开电脑,面带微笑地向车里乘客们询问:
  请问有谁能听懂这口音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果真有一位年轻人站起身来,这位年轻人自告奋勇地对他说:
  我初步认定,这应该是我们遵义地区的方言。他答应张健民,回去后,一定帮他进一步打听,一旦有消息,就立刻打电话告诉他。他们互留了电话号码,就这样,在即将离开贵州的最后时刻,张健民终于找到了知音。
  一周后,张健民正在班组里忙碌呢,忽然,他接到了来自遵义地区的电话。电话那头,年轻人兴奋地告诉张健民,找到她父母了,她父亲说大女儿已失散十三年了,不知她是否还活着,家人经常想念她,她母亲生病了,母亲不知为她哭泣了多少回,如今,她母亲的眼泪已流干了,还时常因想念大女儿而干哭呢。当即,张健民与他约定,立刻,安排陈小燕与家人视频认亲,进一步确认她们是否为一家人。
  在医院病房里,起初,陈小燕还算平静,她只是来回踱步,口中依旧念叨着那句话:我要回家。
  当电脑屏幕上出现贵州的风景时,陈家英停下了脚步,她兴奋地注视着屏幕上出现的家乡面貌。而当她父母身影出现时,陈小燕激动的情绪,瞬间里,完全爆发出来。她疯了似的,冲到桌前,将头紧紧地抵住电脑屏幕,她恨不得钻进薄薄的电脑屏幕里去,拥抱已阔别多年的父母。
  见到这情形,张健民完全放下心来,可以肯定她们是一家人,帮助陈小燕寻亲的事已经做成。不久,陈小燕父亲与妹妹来到深圳,出现了感人肺腑的医院认亲一幕。
  张健民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他坦率地承认这一点。不过当初,他发起成立爱心志愿者群时,他惊讶地发现一个事实,即他身边爱管闲事的人多着呢。面对弱势群体或遇上暂时困难的人,愿意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地帮人家一把的大有人在。志愿者中有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律师、个体公商户等,他们来自深圳的各行各业,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走到一起。人多力量大,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张健民与自愿者们相继创建“暖屋工程”、“光明使者点亮小课桌”、“希望的田野梦想之旅”、“金网工程”等多个爱心公益品牌。一批志同道合的热心人聚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各自特长,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摆脱困境,走向新生活。
  小慧姑娘,今年十八岁,她妹妹十五岁,弟弟十二岁。十年前,她母亲离家出走,去年,父亲又遭遇车祸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孩子,相依为命。当地政府照顾她们,免费让弟弟妹妹住校读书,小慧一人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张健民与志愿者们第一次去她家看望时,正值寒冬季节,只见,老房门窗不全,寒冷的北风,吹着令人颤栗的风哨,从破窗口长驱直入。在屋内回旋反复,搅得满屋寒彻,又从破门洞口扬长而去,室内外几无温差。小慧姑娘衣着单薄地站在屋内,衣角被寒风吹得不时地上下翻动。张健民一见到面带寒色的小慧姑娘,连忙上前拉起她冻得通红的双手,使劲地搓揉着。张健民内疚地对她说:我们来晚了,这房子哪能遮风挡雨。他与志愿者们当场商定,下次过来,我们将带着建筑材料与门窗玻璃等所需物资,帮她修缮房屋。
  一星期后,他们通过定向募捐,筹集到两万元钱,全部购买建筑材料。他们带着建筑材料,志愿者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小慧家。这一回,他们共计来了二十一位志愿者,他们要亲自动手,改善小慧姑娘的居住环境。
  一时,很少有客人来的小慧家里热闹起来,二十多位叔叔与阿姨们,乐呵呵地做事,人人都在不停地忙碌。他们一趟趟地推车清理门前垃圾,准备铺起水泥场地来。父亲在世时,堆放在门前的稻草垛,已经腐烂成泥,使用铁叉已无法叉起,他们就改用铁铲,一铲一铲地清理干净。在房子四周挖一道深沟,打下坚实的基础,彻起封闭的围墙来。并且,在围墙东侧,还特意搭起一间车棚,供她弟弟妹妹放学骑车回家时,停放自行车用。
  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姜华是搞工程建设的,他为小慧家房屋修缮设计出三套方案,供大家参考,实施的是大家一致同意的第三套方案。张健民是碧玉市供电局的员工,他叮嘱小慧姑娘使用捐赠来的电器注意事项,洗电饭锅时,不能弄湿插头,插座不可进水,安全用电,一定要牢记。周小萍是碧玉市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从此,她定期上门辅导孩子们学习。还在班级的家长群里发起募捐,筹集钱物,改善她们姐妹三人的居住条件。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周老师便发动家长带着自己孩子,到小慧家来过集体生活,与她妹妹弟弟一起学习玩耍。钟情桃李满天下的刘老师,则在修缮房屋时,特意在院子里栽下一颗桃树。刘老师与她们相约,一起护理这棵桃树,为它浇水施肥,迎接桃花满树香遍庭院的春天到来。
  孩子们深受感动。在她们记忆里,从未有这么多人聚集到她们家里,热火朝天地帮她们家做事。虽然,她们一个都不认得,可她们心里明白,他们都是好人,都是来真心实意地帮助她们的,其实,她们并不孤单呢,她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志愿者队伍里,她们第一个认识的是张健民。张叔叔和蔼可亲,就像她们经常思念的父亲一样。张健民与她们说了许多话,她们听得入耳入心,就像聆听父亲的教诲一样。时光匆匆,张健民将要走时,可她们觉得还没听够呢,她们内心里希望能够经常聆听张叔叔说话才好呢。
  临走时,张健民叮嘱弟妹俩要用功读书,待期末考试后,他们会再来登门看望姐妹三人,孩子们用力点头答应。
  期末考试刚结束,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小慧姑娘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张健民报告好消息,妹妹在期末考试里取得优异的成绩,弟弟进步也很大。张健民立刻将这消息及时发布到爱心志愿者群里,志愿者都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
  很快,张健民与志愿者们又来到小慧家,他们带来了台灯等学习用品,又为妹妹补办十岁生日。虽然,正值隆冬季节,室外寒风呼啸,可小慧家里却是温暖如春,充满欢声笑语。
  健民哥,母牛下崽啦
  真的?
  真的。你瞧,这是刚出生的小牛犊。
  这天晚上,张健民突然接到一个报喜的电话,三分钟前,一头小牛犊出生了,杨柳青在电话里兴奋地对他说到。杨柳青还发来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只见,一头站立未稳的小牛犊,正踉跄学步呢。它刚走两步,便跌倒了。挣扎一番,小牛犊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再走两步,又跌倒了。小牛犊顽强地努力着,跌倒——爬起——前进——跌倒,一遍遍地循环着,不知小牛犊已跌了多少跟头。可初生牛犊根本不把跌倒当一回事,仿佛,小牛犊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小牛犊刚来到这个世界,就急于走遍牛棚里的角角落落。
  牛棚添丁,杨大嫂喜笑颜开。她没有忘记在第一时间里将这好消息告诉健民哥,张健民与她一样,也一直在期盼着小牛犊出生这一时刻到来呢。向大嫂认为,她只是精心照料母牛,健民哥与志愿者们才是母牛的真正主人。
  原来,张健民与志愿者们一起在杨庄村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小霞姐妹俩的不幸遭遇。小霞四岁那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好心的婶子杨柳青,见两个孩子孤苦伶仃,就收养她们姐妹俩,让她们与自己的俩孩子一起生活。善良的杨柳青引起了张健民的关注,张健民与志愿者每次登门看望小霞姐妹俩时,常见到她们俩与杨柳青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她们不分彼此,其乐融融。张健民与志愿者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为杨柳青的真诚善良所感动。那时,杨柳青家的牛棚里只养两头牛,偌大的牛棚里,显得空荡荡的,于是,张健民与杨柳青说起养牛的事来。
  你养牛,有几年了?
  五年了。
  那你已熟悉如何养牛了?
  是的。牛好养呢,只要管好它吃喝就行。
  养牛赚钱么?
  赚。现在,一头牛能卖五千多元呢。
  那你为何不多养两头牛呢?
  杨柳青听了这话,她沉默下来,脸色也由晴转阴。其实,她早就想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可她囊中羞涩,拿不出闲钱来投资养牛。一会儿,她叹息一声,说到,
  养牛需要本钱呢。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哪有余钱买小牛犊回来养大呢。
  我们帮你。
  张健民对她说到。
  那怎行呢?
  肯定行。你勤劳善良,将小霞姐妹俩照顾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大伙都夸你人好呢。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不是每次来带一些捐赠物品给你们就行的,如何帮助你实现脱贫致富,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现在,终于有办法了,我回去跟同伴们商量一下,下星期,我就来告诉你一件好事。
  一周后,张健民与志愿者们又来到杨柳青家。这回,他们带来九千元钱,递给她,与她约定,这钱两年还清,以后视情况可以续贷。
  杨柳青喜出望外。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收下这九千元钱。手里有了钱,她的心思便活络起来,头脑里飞快地盘算着这钱的用场,她要用这钱去买四头小牛犊回来,一年后,小牛犊长大,进入成熟期,接着,搞自家繁殖。若生下的是小母牛的话,就留在家里,继续培养准备当牛妈妈,若是小公牛的话,就牵到集市上卖掉。自家牛棚里,牛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仿佛,她已看到了牛棚里大牛小牛济济一棚的兴旺景象,张健民与志愿者们给她带来了近在咫尺的幸福。
  一年后,杨柳青如期归还部分借款,两年后,杨柳青还清了全部借款。这时,她牛棚里已有九头牛,杨柳青一进入牛棚,就像踏入幸福里,眼前的九头牛都是她家的,她已梦想成真。她忘不了雪中送炭的张健民与志愿者们。一有好消息,她就给健民哥打电话,频繁地向张健民报喜,老黄牛体重达八百斤啦,小牛犊长得真快,这一个月里就添四十斤重呢,有一头小母牛第一次怀孕等。当母牛生产时,她手脚麻利地为母牛接生。小牛犊刚一落地,杨柳青就拿出手机来,为小牛犊拍视频。第一时间向张健民报告她家牛棚发生的大喜事。
  张健民将小牛犊出生的视频及时转发到爱心公益群里,与志愿者们分享杨柳青的快乐。他们在群里见到了初生的小牛犊,他们都替杨柳青高兴。这是志愿者们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转变,他们找到了一条帮助困难群众的新路径,这做法值得推广。以后,张健民与志愿者们深入到周边的农村地区,大家分头行动,挨村挨户地调查情况,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六里镇的农民老蒋,妻子残疾,四个孩子正在念书,家庭经济困难,老蒋虽有养猪技能,但没钱买猪,张健民发动志愿者借给他四千元启动资金,购买了一头种猪,从此,老蒋走上了多生多育小猪崽的致富路。
  刘老庄的老王,原先,家中仅有一头牛,他也有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但苦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止步不前,张健民了解到老王有多养几头牛的心愿后,也为他筹款九千元,助他新添一头成年牛,如今,老王家牛棚里有八头牛,年收入四万元,他家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