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母亲说:“你去看看你爸到那里了,怎么还没有来,水马上就开了。”
我出了门,沿着马路向表哥贾玉家的面坊跑去。
在马路和通往面坊的小路岔路口,我遇到了父亲。
“爸,妈说水都要开了,大家都在等面条下锅呢。”
“你回去给她们说:‘我马上就到了。’”
“那你快点,我先回去了。”
去年的面条吃完,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这是今年新麦做的第一次挂面。
我飞快地跑回家里。
“妈,我爸已经到马路上了。”
“嗯嗯,我先加点冷水在锅里。”
“我去掐点薄荷,你们要吃吗?”
姐姐和三姐异口同声地说:“要。”
我走到父亲铁匠铺左侧的地里。
地里种薄荷的位置长满了杂草,我扒开它们,期待能找到一点薄荷。
我反复寻找了几次,都没有发现薄荷的踪迹,只好失望地回屋了。
姐姐艾莲说:“弟,你掐的薄荷呢?”
“没有了,薄荷全都不见了,全都是草。”
“那不吃了。”
说着话的当儿,父亲回来了。
他背着篼径直地走进了里屋,母亲跟了进去,帮父亲把篼放下来。
背篼里装满了面条。
放下了背篼,父亲说:“待会儿吃完面还得去一次,还有一些面和麦麸没有背回来。”
母亲说:“先吃面吧。”
父亲从屋子走了出来,三姐给父亲盛了一碗蘸水。
这个蘸水不是蘸菜的蘸水,而是专门用来下面条吃的,里面有酸菜和瘦肉。
母亲拿着面出来,放进炉子上翻滚的水里,接着用筷子将其打散,防止且粘连在一起煮不熟。
面没下锅多久,我就让父亲给我夹了。
不是因为饿,而是我本身就比较喜欢吃硬一点的面,感觉比较有嚼劲。
母亲和姐姐喜欢吃软硬适中的,父亲、母亲前妻、还有三姐喜欢比较软的。
第一次下面都会放很多,少了他们后面的就夹不到。
父亲突然问:“怎么没有薄荷呀?小乂,你去掐一点。”
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比较喜欢吃薄荷。
我说:“薄荷都死光了,那里全都是草。”
“之前不是长得很好的吗?”
“是啊,但现在就是没有了。估计是被草影响死了。”
“没有薄荷哪能行,你吃完面去你大姑家挖点回来种上吧。”
“嗯嗯。”
大家开始吃面,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我和姐姐,将放在堂屋的门槛上面吃。
姐姐说:“弟,待会儿我和你去大姑家。”
“嗯嗯。”
我们边聊天边吃面,身旁几只鸡在那里站着。
眼睛死死地盯着我和姐姐碗里的面条,姐姐吃完了进屋去夹面条时,那几只鸡往前凑了一点。
我稍不留神,一只公鸡直接伸嘴啄我碗里的面条,就在我拿起筷子打它时,受到惊吓的鸡把碗给打翻了。
幸运的是我用的是不锈钢碗,没有被摔坏,但面条和蘸水撒了一地。
另外几只鸡也凑了上来,抢夺地下的面,不一会儿,面和汤里的酸菜还有肉就被他们吃光了。
母亲见状连忙问:“有没有撒到身上?”
我说:“没有。”
母亲说:“重新给你换一碗吧。”
可是这时,锅里的蘸水只剩下油水了。
父亲和母亲还有父亲前妻三人一人从碗里把还没有吃完的肉夹给了我,母亲又给我夹了面条。
我还是回到门槛那里吃。
母亲说:“你注意着点鸡,不要让它给吃了。”
我拿了一把响篙放在身旁,有鸡靠近我就用其驱赶。
响篙,是专门用来赶动物的神器,由一根竹竿,一头劈成几瓣,另一端保留手柄而制成,抖动时会发出声音。
午餐过后,母亲带着三姐将苗条放进提前收拾好的柜子。
据母亲说,这是当初嫁给父亲时陪嫁的嫁妆。
柜子全都是榫卯结构,外面涂上了黑色的漆。
放完了面条,父亲背起篼去背剩下的面条和麦麸。
我和姐姐则去大姑家挖薄荷。
到了大姑家,他们正在吃午饭。
大姑问:“你们两个吃饭了没?”
姐姐说:“吃过了。”
我说:“我爸让我们来挖点薄荷回去种,我家的薄荷都死完了。”
大姑说:“你们先等一下,吃完饭带你们去。”
“嗯嗯。”
我和姐姐就在她家屋檐下完弹石子,大姑的孙女贾燕快速地吃完饭也来加入我们。
他们吃完了饭,表嫂欧秀去面坊给表哥贾玉送饭。
大姑洗完碗后,将一口大铁锅放到炉子上,把刚才的洗碗水倒进锅里,又把提前铡好的猪草放里面。
“小乂、小莲,我带你们去挖薄荷。”
“好的,大姑”,姐姐说。
大姑带着我们去他家种薄荷的地里,那里有许多的香料。
除了薄荷之外,还有大韭菜、小韭菜、回香、草果等,地沿上还种着一棵花椒。
大姑给我们拔了几棵薄荷,问我们:“其他的香料要吗?”
姐姐:“我家没有大韭菜。”
打韭菜的叶子比较宽,味道没有小韭菜浓,基本上没有人吃,但是长得非常好看,其实可以考虑用来做盆栽。
大姑给我们拔了两棵,又问:“其他呢?”
其他的家里都有了。
出了地,我们就直接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和姐姐拿着锄头和镰刀去种薄荷和大韭菜。
我负责割草,姐姐负责松土,然后再一起把薄荷和韭菜种下去。
为了让其能够长得更好,我回屋里取了点化肥给它们撒上。
夏天,气候湿润,薄荷长得很快,很快就由刚种下去的几棵,长成了一片。
吃面的时候,我们总会放上很多。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吃薄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