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点上一根烟,何芬芳没了主意,她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丈夫年轻时也爱打仗,让她不少操心,鼻青脸肿一点都不大惊小怪。只是,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嘴上没说啥,心里却老堵疼,于是就对丈夫说:“你是户主,看着办吧。”
过了些日子,分局每月一次的通报下来,近期太平区案件增多,尤其是太平桥和二商店一带的交通站点和商业网点。在新形势下,各辖区民警要配合分局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多下基层调查走访,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刚好下去走访了一趟,王民强觉得通报来得很及时,回想起走访老牛家的情景,职业敏感使他感觉很别扭,又说不出哪里别扭。是他的神情,是哪句话,还是其他什么?不对,好像是一个人,提到这个人老牛有些闪烁其辞。
在中宁街和永宁街,王民强对几个调皮捣蛋青年的情况略有掌握,还对两个今年出狱的人员做了些思想工作,其辖区街道这一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恶性事件。至于犯事入狱的青年,一个是因在道里区打架伤人,一个是前几年蹬大轮被抓。细说起来,他们都属于兔子没吃窝边草。
看着分局文件,所长用红笔在上面画了几个圈,那几个圈都是重要地点、重点人群和工作重心。在重点人群那一项文件强调:作为公安机关,不是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才去展开行动,而是日常工作要有预见性,对于一些棚户区的待业青年要多关注,多关心,进行普法教育,避免走上歪路邪路。
管片中的待业青年不少啊,每年都在增加,有的游手好闲,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鸡摸狗,好在都在小打小闹的范围。老牛家的大小子也待业两三年了,不知都干些啥。
第二天,王民强换上便装来到永宁街,走进了离老牛家不远的一户人家。出来后,又去了中宁街的一户人家。从那户人家出来,走到太平桥头,点燃一支烟,刚好钟楼上的钟响了,现在是上午十点整,他没有数是不是响了十下。
响了就好。
角楼,是六个角,很多人却说是八个角。看着桥上的刻字:东风桥1962,作为太平老人儿,他当然知道这不是太平桥,最早的太平桥在北面不远处的太平大街那儿。
太平桥,可不单指一座桥,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这里是一个三岔口,往北通往道外区,往西通往南岗区。往东延伸当然是太平区及其附属乡镇。这样一个交通枢纽,商业相对发达,人群高度集中,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单就一条臭气熏天的马家沟,都让相关部门脑瓜仁儿疼。
看着桥头,只有西北侧剩下一处小花园,原来在每个方向都有一个花园的。近两年,很多事情都要为发展经济让路,太平桥四周茂盛的绿意,逐渐被建筑和广告牌所取代。
看着新起的高楼,作为一个片警,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可人是活的,时代在发展,看似安安稳稳,细想起来,这种循规蹈矩的安稳没啥意思。都说三十而立,自己三十二岁,人生似乎一眼就到头了。
通过调查走访,他觉得应该干点啥,羡慕刑警,但并不意味着有些事情不可做。是的,目标不妨高一些,即使达不到,也会有所进步。这想法有些冠冕堂皇,也不是冠冕堂皇,他想,我起码得让老婆看得起,儿子看得起吧。儿子今年五岁,在幼儿园经常自豪的说:我爸爸是警察,经常抓坏人。可他觉得,自己抓的坏人有限。
扔掉烟头,向桥西走去,过马路后来到大合社。大合社是一家国营综合商店,是太平桥这里最大的商店,虽然比不了南岗的秋林公司和道里的哈一百,在太平区却是首屈一指,更是附近百姓日常购物的首选。
路过太平书店的时候,他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橱窗里的小人书,事实上橱窗里的都是小人书皮儿。他认出了这个永宁街的孩子,之前还因为麻袋案件去过他家走访。他从背后走过,那个大脑袋小孩转身看了一眼,不知有没有认出他。
来到大合社,在里面转了两圈,他不是不熟悉这里,老婆拉着他来这儿买过东西。之后,他靠在一个柜台角落,观察了十分钟左右,之后,又同一个看着不忙的售货员闲聊天。售货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性格还算开朗,同他唠了几句后就不搭理他了,不知道哪里唠插劈了。
来到门口,两个半大小子从身边挤过,他们走向门外大树下的一个青年。青年二十三四岁,寸头、白衬衣、绿军裤、黑色懒汉鞋,嘴里叼着一根烟。他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他一眼,他马上把眼光转向另一边,慢悠悠的向水楼子的方向走了。
挂相了吗?
王民强问自己,工作照在街道公社的宣传栏上出现过,应该很多人见过。他自嘲的笑了笑,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犯法,分局有专门的队伍盯着呢,他知道,这是一个啃地皮的小团伙。今天,只是一次摸排,同以往不同的是扩大了摸排范围,最终,从外围收紧至怀疑目标。
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根据掌握的线索,他来到通河街市场,角楼一楼是菜市场,外围有两家小吃店,一家小吃店专卖馅饼,另一家经营砂锅丸子。周边还有毛蛋、冷饮和水果摊。他爱吃这家馅饼,偏爱有些焦糊的颜色,尽管这几年出了很多馅饼的新做法,可他觉得焦糊色才正宗。
吃了四个馅饼,喝了一瓶汽水。看着旁边的两个掌鞋摊子,这是两个南方女人,确切说是温州的,通河街最近来了好几拨温州人在这里摆摊做生意。这些南方人很能吃苦,为了生存能拉下脸面,北方人碍于脸面不做的生意,基本都被他们填补了。他想,就这种劲头,南方人早晚会闯出一片天地。
来到二楼新开的家具市场,里面的人不多,家具毕竟不是消耗品,天天哪会有那么多人。在二楼转一圈,卖家具的姑娘对他爱搭不理,王民强掸了掸肩膀上的灰,叨咕道:“我不像买家具的吗?”
是的,看顾客和抓犯人一个道理,看得多了自然有第一眼反应,这就是职业眼光。他一边下楼一边寻思,在楼梯拐角碰到一个人,那人认出了他,伸出手说道:“民强同志,你来买家具吗?”
“我,随便看看。”
“你来这儿是?”
“我也是看看,这新开的家具市场,新鲜。”
“你们学校还没开学?”
“快开学了。”
“那好,你先忙。”
“那啥,有个事我想跟你反应一下。”
“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