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3阴功善使
人妖皆有命,非恶必被诛
(德州田白岩曰,有额都统者,在滇黔间山行。见道士按一丽女于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
德州的一位名叫田白岩的人说,有一位都统。可能是当时军队中的一个都统。在滇黔之间的山路上行走的时候,大概是云南那边,看见一个道士。按着一个特别美丽的女人在石头上。想要把这个女人的心挖出来。这个女人哀嚎的向路人求救。
(额急挥骑驰及。遽ju格道士手,女嗷然一声,化火光飞去。)
这位都统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催促骑着的马。飞奔来到道士的身边。迅速抓住道士的手。而那位美女却嗷的一声。化作火光,飞得无影无踪了。
(道士顿足曰,公败我事,此魅已媚杀百余人,故捕诛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岁久通灵。斩其首则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今公纵之,又贻患无穷矣。)
看到美女化作火光飞跑了,道士气得跺着脚说。你可坏了我的事儿了。这个妖怪用自己的魅力已经杀了上百人,因此我捕捉他到以后要人间除害。但它取得人的精华也很已经很多了。时间久了,就有了灵性。只杀去它的脑袋。它的灵魂也会跑掉,所以必须把它的心挖出来,你今天由于你原因纵使他跑了。必定是后患无穷啊。
(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泽麋林鹿。劘其牙者几许命也。)
心中怜惜一只猛虎的命。把它放入深山。不知道又会有多少麋鹿成为它的牙中之物。
,,(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殆白岩之寓言。即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姑容墨吏。自以为阴功。人亦多称为忠厚,而穷民之卖儿贴妇,皆为一思,亦安用此长者乎?)
道士将匕首放入匣中。怒气的走过溪水。这可能是田白岩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既然所谓有一家已经哭泣了。还不如有一路的哭声。想一想那些舞文弄墨的官吏,做一些事情,自以为积了阴德,为了人民立了功。人们也大多为称他为忠厚。而穷困的民间百姓卖了儿子。赔了夫人,他们却根本不去用心想一点。谁能像这个道士一样?为人民立一个长久的安民之策呢?
独醉谬论
写完这个故事,让在下感慨颇深。那位都统看到有道士在伤害女人。迅速而果断的解救了那个妖怪。可他发自内心的是想办一点好事。反而却做了坏事。文章结尾说的更好,一些舞文弄墨的官吏。制定了很多的条款规定,自以为是为人民做了好事。可他却没想到。他们的思想与结果却是相反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和问题。有道德的人。游走于民间。知道人民疾苦的根本存在的原因。而身体力行的去为人民做一点事。可在某一种程度上却是违反规定的,不允许的。这也是古今的悲哀。再往深了一点就不需要说了。我们还是接着说下一个文篇文章吧。
14,,翠云命好
乐生痛死,也有愿者
(献县吏王某。工刀笔,善巧取人财,然每有新积,必有一意外是耗去。有城隍庙道童,夜行廊庑之间。闻二吏持簿对算)
在献县。有一个官员王某。笔杆子很厉害。善于巧取人们的钱财。可是他每当有所积蓄的时候,必定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把这些钱把这些积攒的钱消耗掉。有一位城隍庙的道童。夜晚在走廊里溜达。听到有个两个官员拿着账簿对算。
(其中一个人说,渠今岁所蓄较多。当何法以销之?方沉思间,其一曰,一翠云足矣。无烦迂折也。)
其中的一个人说,他今年所积攒的钱财很多。应当用什么办法让他把这些钱花销出去?小道士正沉思的时间。另一个说。有一个翠云足够了。根本不需要有过多的烦恼。去分析这件事。
(寺庙往往遇鬼,道童习见,亦不怖,但不知翠云为谁,亦不知为谁推算。)
在古代的寺庙中,和尚道士都往往在夜间遇到鬼,这个道童也很习惯了。也没有感觉到恐怖。但他不知道这个翠云是谁,也不知道是在为谁推算这件事情。
(俄有小妓女翠云至。王某大嬖pl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恶疮,医药备至,比喻。则已荡然矣,人计其平生所取,可屈之数者,约三四万金。后发狂疾暴卒,竟无棺以殓)
忽然有一个名叫小云的妓女来到。姓王的小官。就娶了翠云当小妾。在翠云身上花费了他所积蓄的钱财十之八九。后来又感染了恶疮。请医吃药。此时,他的积蓄已经荡然无存了。人们估计他平生所榨取人们的钱财,用手指头掐算着。大约三四万两黄金。后来王某得了精神病。暴死街头。此后,竟连一口棺材都没有为他下葬。
独醉谬论
关于文章中的工刀笔这句话。古代称他们是刀笔之吏。就是说,他们写出的状纸可以把没罪的人写成重罪或死罪,或者可以把重罪的人写成无罪,而且这位官吏还特别善于谋取别人的钱财。这在现实之中可不仅仅是知识的力量。有知识的人多了,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头脑和狠劲儿。这就是人性的差别,还是那句老话,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没有关系,更与那《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更没有关系。可这位官员每当手里积攒一些钱财之后,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情用光积蓄。也是奇怪。
那位城隍庙的小道士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大晚上的出来溜达。听到里面两位神官也许是鬼官。对人间的善恶进行对照。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你的才华要用于正道,一些险恶用心的人,榨取骗取他人的钱财。不会有好结果,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样的事,落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结果,好人也有早死的,坏人也有早亡的。无论好人坏人,也都有长命百岁的。司马迁的文章中也讲过这样真实的例子。有横行一世,还吃人肉的恶人,不但不遭报应,而且还儿孙满堂长命百岁。像伯夷叔齐那样世间少有的仁德君子却饿死在首阳山。所以他很疑惑,难道这就是天道吗?
姓王的官员惨死,那是他的命,可是要知道,这世界上有哭的就有笑的,那个小妓女翠云。就笑了不是?翠云是个命好的妓女。任何行业都是一样。同行没同利,妓女也是一样。同样当几年妓女的女人。有人干几年,房子和车子都有了,有人干到老还是个穷光蛋?与努力无关,与家教无关,与社会环境无关,从古至今都是一样,外国,中国也都是一样。这不是本性,是天命。
好人也有惨死的,比如岳飞,屈原,比干等等吧不多说了。都是令人悲叹的事。你说这个纪晓岚大学士,怎么就不写点让人欢快高兴的事儿呢?
奸人才智如刀笔,
能取钱财入腰包。
非是恶人无好报,
而是天生命不好。
凡事有哭就有笑,
翠云轻松把钱要。
苦读诗书人心坏,
不知以下说啥好!
15,,人心一动,鬼神皆知
(陈云婷舍人言,有台湾驿使宿馆舍,见艳女登墙下窥。叱索无所睹)
陈云婷是一个人名。舍人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小官之类的称呼。有位台湾的一个使者在驿站住宿。见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在墙头上偷偷的往下看。那位使者应该是说了那个女孩很多不礼貌的话责怪她。应该是当今社会上的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斥责一些没有素质,没有修养,没有家教人一类的话。一,展示自己的高尚。但是,那个女孩根本就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叫做叱索无所睹。
(夜半琅iang然有声,乃瓦片至枕畔,叱问是何妖魅?敢侮天使)
但是在深更半夜的时候。有碎砖烂瓦被人扔进他的屋里,砸在他的枕头旁边。这位台湾的使者怒斥的责骂,是什么妖魔鬼怪敢侮辱我这样大的官,我的职位和天使一样。
(窗外朗应曰,公禄命重,我避不及。至公叱索,惧乾神谴。惴惴至今。今公睡中蒙邪念,误作驿卒之女。谋他日纳为妾,人心一动,鬼神之知。以邪招邪,神不得而咎我,故投瓦相报,公何怒焉?驿使大愧沮。未及天曙,促装去。)
这时窗外听到窗外有声音朗朗说道。你的官位很大,权力很重。你指责我,我没有来得及避开。至于你对我的指责。我不敢说什么,我怕上天的神会谴责我。所以我的心里耿耿于怀到现在。也是惴惴不安。今天晚上,你在睡梦之中就有了邪念,想把这个看守驿站人的女儿,改天纳为你的小妾,人的邪念一动,鬼神都会知道的。你心中产生了邪念,以后才招来我对你报复的这种胆量。上天的神仙知道了,也不会追究我的责任,所以我现在才敢用破砖烂瓦砸你,以解我心头之恨,对你进行报复。你又因何对我发怒呢?住在驿站的这位使者大感惭愧。非常的沮丧。没有等到天光发亮,就急忙收拾行装离去了。
独醉谬论
这位海外使者自以为高尚,有资格教育别人,以此来显示他的正直。这不是某一个位有地位人内心的理行为。这是绝大多数有学文人的一贯心理,然而他们内心中那些花花肠子却比老农民。和打工仔们更多更坏。而那只妖女也是个记仇的女妖,这很符合一些女人的正常心理。别说自己没有错,就是有错,你就应当摆着资格严厉的教育别人吗?不能好好说吗,就算你管的对,你说的好。能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吗,要我也是。不报复你才怪呢,除非是有原因我不敢。这也就是狐妖抓住了机会,如果是普通人。不仅看不透他的歪心邪念。而且就算是让那些。有权有势人打死打伤。也是永远没办法的。也只能永远忍气吞声,暗自哭泣悲伤了,只是可惜呀,可惜,这世界上却没有那种能看透人心丑恶的狐妖呀,可惜可惜。好向往世界上有这样的狐妖出现呢,没办法。妖人不出,也只能让那些有歪心邪念的人永远耀武扬威,理直气壮的教育别人了。万世如此。
,,如果这事放在我身上,有机会我也一定报复你,什么忘记仇恨的大道理,谁都懂。不用你们的废话来给我解释,以此显示你们有多么正直等等,我也不听你们那一套。台湾使者你是个远道而来的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见的新鲜事本来就少。看一看你是跟你脸,不识好歹的东西。
一切的文章都是劝人不要有邪心恶念,不然会遭报应。这能教育谁呢?我一生中的邪念太多了。可一个女妖也没遇到过,另外有邪念的人。在当今社会的人群中何止成千上万。有一个让女妖报复的吗?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可以说不做坏事就没事。难道心里想一想就不行吗?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思女妖》
人心邪念动,
神鬼如知之。
我心邪念多,
女妖速速来。
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一只这样能看透人心人内心世界思想的一只狐妖。那么,这世界上将多么的和谐美好,任何人都不敢有私心杂念,因为怕被狐妖揭穿。可惜呀,没有呀,可惜呀,可叹!
16,,太史遇匪,空符无用
(叶旅亭御史宅,忽有狐怪,白昼对语,迫叶让所居,扰攘rang戏侮,至杯盘自舞,几榻自行)
独醉谬论
一位姓叶,名叫旅亭的御史,他住的宅子突然闹鬼了,是一只狐妖,白天可以和人对话,逼迫姓叶的搬家快走,宅子让给它住,也真是霸道,又不讲理,比黑社会还厉害,人家黑社会还讲个歪理哪,可这只狐妖什么理都不讲,就是直接的,赶紧的,把宅子让给我住,不然让你一天的好日子都没有,哪真是扰乱,戏弄,侮辱,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餐桌上的杯盘碗筷自己就跳起舞来,那些茶几床铺也会自己走路了,一时之间,家里这个乱呀!
(叶告张真人,真人以委法官,先书一符,甫张而裂,次牒都城隍,亦无验,法官曰,是必天狐,非拜章不可)
姓叶的没办法,只好求助一位姓张的真人来驱魔捉妖!张真人委托法官,这里的法官真的不知道在神的群体中是个什么官职,法官书写了一道符,立马就被狐妖用发力给撕裂了,第二天给城隍庙发了度牒,也是没用!关于城隍庙的传说是,
在咱们中国各地可以看到很多的城隍庙,里面供奉着城隍老爷,每一年呢,我们还会在特定的几个时间内呢,去祭拜城隍爷,赶个庙会什么的。那么,这城隍爷究竟是什么人呢?城隍是道教中的守护城池之神,他是神鬼世界当中的一城之主,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作是警恶除凶护国之神,说他能够应人所请,汉时降雨,涝时放晴,根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啊,也就是公元二三九年的时候,安徽芜湖就有了城隍庙,当然那个时候其他地方还没有,直到后来才逐渐的遍布全国各地,城隍虽然是道教之神,但是在尊崇儒教,为正统的中国封建王朝中,却有着挺特殊的地位,历代帝王大多还重视他的作用。屡次品的加封啊,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他的夫人,明代朱元璋在红五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中国的城隍信仰在历代帝王的推崇之下,遍及中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城都有那么一两座建筑雄伟的城隍庙,城隍本无姓名。就是一个神,原来就是一个守护神,后来呢,渐渐的由守护神演变成了对应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关的阴官,哎,专门负责这一个地区的大小阴阳事物,阳官特别重视啊,凡是新官到任之前,都需要到城隍庙去斋戒上任,也要在城隍庙前完成祭礼之后才能就任。要请求城隍老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自宋代以后呢,民间多以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的城隍,比如BJ的城隍就是明朝的一代忠臣。杨其胜,当然每个地方的城隍都不一样了,您那里的城隍您知道是谁吗?
书归原文,
(法官曰,是必天狐,非拜章不可,乃建道场七日,至三日,狐犹诟詈li,至四日,乃婉词请和,叶不欲与为难,亦祈不竟其事)
法官说,这一定是天虎,不是普通的狐妖必须。办张摆设道场。于是修理到场做法。七天才能捉住这个妖怪,于是摆设到场做起法来。法事做到第三天,那只狐妖骂声不断,火气不小,到了第四天,狐妖有点软弱害怕了。想求和了事,叶御史不想太难为那只狐妖,看到他祈求就想化解此事。
詈li,怒气骂人的意思。
(真人曰,章已拜,不可追矣,至七日,忽闻格斗碰撞,门窗破堕,薄暮尚未已,法官又檄xi他神相助,乃就擒,以罂ying贮zhu之,埋广渠门外)
张真人说,天章已经拜了,不能不进行到底,到了第七天,突然听到格斗的声音,门窗都被打坏了不少,一直战斗到傍晚还没有把这只狐妖抓住,作道场的法官又请来其它的神仙来帮忙,这才抓住了狐妖,将狐妖装在一只罐子里,埋在广水渠的门外!
(余尝问真人驱役鬼神之故,曰,我亦不知所以然,但依法施行耳,大抵鬼神皆受役于印,而符箓则掌于法官,真人如长官,法官如胥吏,真人非法官不能为符箓,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箓亦不灵,中间有验有不验,则如各官司文移章奏,或准或驳,不能必一一行耳)
开头的这个(余)字,是余尝问,是纪晓岚称呼自己的话,余是代表自己,就是说我问他,
纪晓岚问张真人,驱妖捉鬼的方法和原因,张真人说,自己也不清楚,只不过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按流程办事,基本上大多鬼神都听从带有印章的文书,而那些画符箓的人都是由法官掌管,巫师中的真人就像是民间官府的县官,而法官就像是县官手下的官差,真人不能代替法官掌管掌管符箓,就像是县官不能亲手给犯人戴上刑具一样,而法官又不能真正的代表法律,就像县官手下的差人不能使用掌管官印一样,而法官的下达的命令,有时也不太好用,就像当官的向上面请示一件事,上级也许会批准,也许会驳回是同一样的道理。所以不是每一次的请示和行动都会有结果的。
(此言颇近理)
这样的话很接近道理。
(又问设空宅深山,猝遇精魅,君尚能制伏否?)
纪晓岚又问这位张真人,如果在深山老林里建一座宅子。突然遇到了妖魔鬼怪。你能制服他吗?
(曰譬大吏经行。劫盗自然避匿。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征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
张真人回答说。比如很大的官行走一条道路。那些盗匪自然躲避着。如果碰到无知的猖獗土匪。突然向你进攻。虽然你手里有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的兵符,但是你来不及调兵遣将。一时之间你也是没有办法的。
(此言亦颇笃实,然则一切神奇之说。皆附会也)
张真人说的这些话也真实有理,由此可见。那些一切流传的神奇说法,都是附会之词了。
以上这些说法,在某一方面是极有道理的。三国的赵云可以单枪单枪匹马在曹营杀个七进七出,可是他还得听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单独一个人,不要说在曹营杀个几进几出了,有两个小兵就把诸葛亮给生擒活捉了,看来大官不能干小事,而真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是英雄。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各有长处吧。
非洲雄狮在大草原上称王称霸。可他对苍蝇的袭扰却一点办法没有,也只能用爪子抱着脑袋发烦。
重锤难造针,
大炮不打蚊。
单枪可扬名,
智慧可使人。
17,经香阁
(朱子颖运使言,守泰安日,闻有士人到岱岳深处,忽人语出石壁中,曰,何处经香,岂有转世人来耶?)
有一位名叫朱子颖的运使说,他在泰安的时候,听说有一个书生到泰山深远的地方去玩,岱岳是泰山以前的别称,这时候,突然听到山中的石头里面有说话,哪里来的经书的香味?难道是有前世转世投胎的人来了吗?
(剨huo然震响,石壁中开,贝阙琼楼,涌现峰顶,有耆qi儒冠带下迎,士人骇愕e,问此何地)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称之为耆。
的一声巨响,山中间开了一个大门。这里边琼楼玉阁,高大的和山顶一样雄宏伟。有一位老人衣冠文雅的过来相迎。这个士人非常吃惊。这要是平常人。可不是吃惊的事儿了,能把人吓死。于是非常惊讶地问道,老先生这是什么地方?
(曰,此经香阁也,士人叩金香阁之义?曰其说长矣,请坐讲之)
老人说,这是金香阁,年轻问金香阁是什么意思?老者说,这话说起来长了,请坐下,我讲给你听。
(昔尼山删定,垂教万年,大义微言,递相授受,汉代诸儒。去古未远,训估笺注。类能窥见先圣之心。又淳朴未漓,无植党争名之习。惟为各传师说。笃数溯渊源。沿及有唐,斯文未改)
昔,很早之前,尼,孔子仲尼,
孔子撰写的文章。其中的意义。是想让作品流传万年。然后用这些书籍来教育引导后世万代子孙和人民。原文是(垂教万年,大义微言)一些关于人生和治国安民的大道理,在这些书中可以简单的讲出来,也可以用微小的言辞来代表很大的道理。也就是以小见大的意思。
(递相授受,)学者们将这些书籍中的道理,相互传递,也很容易让人接受。
(训诂笺注,类能窥见先圣之心)
他们将古书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的清清楚楚,并且将各类名称类型标注清楚。以至于他们似乎能看到古圣先贤的心理,是怎样的想法和对于社会那美好的向往?按老百姓的话来说,那就是能钻到他们心里去看看。
(又淳朴未漓,无植党之名,惟各传师说,笃溯渊源)
他们内心纯淳朴而永远保持,不会拉帮结派,争名夺利,唯有各自学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坚定的学习和追寻古人的足迹与思想。
(沿及有唐,斯文未改)
一直到了糖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迨乎北宋,勒为注疏十三部,先圣嘉焉,诸大儒虑新说日兴,渐成绝学,建新阁以贮之)
译文,这种学习传递一直到唐代,也没有改变,到了北宋,编辑刻录成十三部,得到了古代圣人贤士的赞同和褒奖,众多学者忧虑新的说法日子兴盛起来,逐渐形成了人们各自偏激的绝学,所以就建了这座《经香阁》把这些古文经典收藏了起来!
原文,中为初本,以五色为函,尊圣教也,配以历代官刊之本,以白玉为函,昭帝王表彰之功也。配以历代观看之本,以白玉为寒召帝王表彰之功,皆南面,左右则各家私刊之本。每成一部,必取最先印好的精品。按次时代,庋置斯阁,以苍玉为函,奖汲古人之勤也,皆东西面,并以珊瑚为签,黄金作锁钥。东西两庑皆以沈檀为几,锦绣为茵。诸大儒之神,岁一来视。相与列作于斯阁,后三营楹则唐以前诸儒经义。帙以纂组,收为一库。
译文,,其中最早的是初本,用五色的玉石制作成匣子装起来,以此来昭示帝王对世人教化的功德,左右是各位学者自己出版的书,只要是出版的印刷刊物,每出一部,都必须选取最先印好的精品,安按次序年代,放置在《经香阁》的书架上。用苍玉制作成书匣,成庄起来,以奖励古人学者的勤奋,东西两面,用珊瑚做的书签,黄金作的锁和钥匙,东西厢房下用檀木做的书桌,锦绣的地毯,古代学者的神灵们。每年都来看一看,他们一起坐在经香阁里,后面三个房间,收藏的是唐代以前各位学者。对古文学撰写的译文,用布套包着,分组排列,单独成为一个库房。
原文,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贤之志也。
译文,除此以外的各类书籍。虽然也表达了自己处身为世的真实情况。他的名声也流传了好几代。也请他将自己的书籍。放置在自己认为的名山大川之上。绝对不可以进入这经香阁的门一步。这是古圣先贤的志愿。
原文,诸书至子刻午刻,一字一句,皆发浓香,故题曰《经香》盖一元斡运,二气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云烟氤氲)阴起午时中,阳生子半,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然必传是学者始闻之,他人则否。
译文,每当读书到中午和子夜时分的时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发出浓郁的芳香,所以提名为。经香!
这种香气在空中旋转。犹如云烟五彩。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阴阳之间的分化界限是,阴在正午时升起来,阳在子夜时刻产生。古代圣人学者的心胸与天地相通,他们所发表的言论与真理,既精深奥妙,又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礼尚往来等人情世故相连相通。所以古今相互感应,然而必须是学者们最初始的学问。别人可就不行了。
原文,,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gou(夜晚的意思,晷)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
译文,,他们编写着十三部书,那是夜以续日,点灯费蜡,一生之中苦心钻研,或者从各个方面探求人间和社会的各种真实理论。用上百个例子,以正言辞,以各自其本性以及认识的差距,以论证书中真理确实有效。撰写出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
原文,,君四世前为刻工,曾手刊《周礼》半部,故余香尚在。吾得以知君之来。因引使周览阁庑,款以茗果。送别曰,君善自爱,此地不易至也。士人回顾,惟万峰插天,杳无人迹。
译文,,
老者说,你在四世之前是一位雕刻的工匠,曾经亲手雕刻印版书刊《周礼》半部,所以你手上的余香还存在。所以我知道你的到来。所以我才让你参观游览了这座(经香阁)并献上茶水鲜果。以是款待。送别时这位老人说,请君一定好生自爱,这个地方可是不容易来的。士人再回头一看,只见万座山峰直插蓝天,哪里还有半个人影?
原文
案此事荒诞,殆尊汉学者之寓言,夫汗儒以训诂专门。宋如以礼相上。是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诂,义理何由而知?概用诋排。视犹土苴。未免既成继大格。追斥椎轮,得济迷川,俱焚宝剑。遽焚宝笺,于是攻宋儒者又纷纷而起。
译文
这个故事说起来让人觉得很荒诞。但绝对是尊敬。崇尚汉代学者的高尚寓言故事。那些汉代儒家学者们主要是注解古文含义,宋代学者研究文章中的意义。道理如何高尚,可以说是汉人学的粗鲁而宋人学的细致。然而,如果不明白解释古文真正的含义。和里面内在的意义。怎么能让人清楚地知道书中真是有用的道理?
有人诋毁排斥是那些古迹,犹如草麻,就算学成个大概也找不到真正的意义所在。似乎进入山川迷雾,以至于他们将古圣宝典焚烧殆尽。于是,他们群起攻击那些宋代的学者精髓。
原文
故余撰《四库全书,诗部总序》有曰,宋儒之攻汉儒,非为说经起见也,特求胜于汉儒而已,后人之攻宋儒,亦非为说经起见也,特不平宋儒诋汉儒而已,韦苏州诗曰,
水性白云静,
石中亦无声。
如何两相激?
雷转空山惊!
此之谓矣。
译文
因此,我撰写(四库全书,诗部总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宋代学者之所以攻击汉代学者。并不是他们在这些古典经文之中悟出了什么自己高尚的见解,而是想让世人认为他们的学习著作成果。比汉代学者的好。让世人以为他们超过了古圣先贤,再往后代的学者们又进攻宋代学者,并不是他们从文中找文章中找到了什么真谛。而是因为宋代学者攻击了汉代学者,他们为此感到不平,而每一代学者也都由于这些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章,因此韦苏州有一首诗《不相而激》说道。水性白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一首简单的诗。把这些文人墨客的心理行为表达的清清楚楚。
原文
平心而论,《易》自王弼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宋儒不《孝经》词义明显。宋儒所争,只今文古字句。亦无关宏旨,均姑置弗议,至《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诸注疏,皆根据古义,断非宋儒所能。
译文
平心而论。《周易》是后来为宋代学者。学习的萌芽根基,宋代的学者不诋毁《孝经》里面的意义很明显。宋代学者所争论的。只是当代和现代每一个字,或每一句话适当与否,与文章中那些重大高远的意义无关,至此先不去议论,《尚书》《毛诗》《尔雅》等这些著作。这些古文完全出自于古人的真意,绝不是那些宋代学者们能做到的。
原文
《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盖汉儒重师传,渊源有自,宋儒心悟,研索易深,汉儒或执旧文,过于信传,宋儒或凭臆断,勇于改经,计其得失,亦复相当,唯汉儒之学,非读书稽古,不能出一语,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餍yan人心者,(餍,吃饱满足,多指纵欲),是嗤点之所自来,此种虚构之词,亦非无因而作也。
译文
《论语》和《孟子》这两部书,是那些宋代学者们,耗费一生精力,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认真分析,字字斟酌,句句揣摩,(也真够累的,比我译这部书一样的累)这是哪些汉代学者们所做不到的,(这句话笔者有点不认可)在汉代学者们注重老师的教学,而不是自己用心解读,一切渊源都听老师的,在宋代学者们主要是崇尚用心领悟,研究探索最深层的道理,汉代学者手执旧书,过于相信书中的言辞而传授后人,宋代学者或者凭借自己的感觉用心臆断,勇于改写古代的缺点于不足,以此让文章恰当,而唯独汉代学者所学的东西,不按照书中的道理照抄照读,似乎就不能写出一篇文章句子,宋代学者则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高谈阔论,其间也是雅俗共讲,各种评论,确实有难以让人心悦诚服的感觉,所以种种褒贬之言语也由此而来,这种虚构之词,并不是没有原因而产生的!
独醉谬论
苍天有眼,终于写完了这篇文章,这是书中最长的一篇文章,用了两天才将它译文写完,真是累的我头晕脑胀,不分东西了,保证错误的地方很多。
嗨,看来古文不用心学是真的不行啊,可光是用心,没有悟性也和你是白费,可用心还要有悟性,又嫌麻烦,没耐心还是不行,所以写成大白话,让人看着简单,读着顺当,看着有意思,还能增长了知识与智慧,才是在下真正的愿望!
但就像文中所说,宋儒所争,只今古字句,亦无关宏指,就是说他们争论的只是微小的东西,和文章的宗旨没有多大影响。
以至于写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反过来调过去的,进入迷魂阵一样。
草稿是几年以前用手在纸上写的,今天用手机整理,比当初用笔写感觉还累,还蒙,还迷糊。
这篇文章其主要宗旨,重点是本书作者纪晓岚在鼓吹自己的才华,《四库全书》有他的功劳,以此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来评论古今学者们对古圣先贤遗留的大作,对后代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评论几个小话题,先从《书香阁》说起吧。
如果世界神话之中真有一座《书香阁》的话,那么我这种东西写出的书,是绝对进入不了书香阁的。不用表明,大众读者们也能看穿在下那颗丑心陋面,笨手拙笔写出的歪论,怎么能进入圣人的藏书天堂?而当今那些号称大作家的学者与教授讲师们的书。也是进入不了的,原因很简单,不说他们去古虽远,但他们争名夺利之心太强,绝不能窥探古圣先贤的心,近代所有的作家,让他们自己说,他们的书有资格进入经香阁吗?天下足读者自有定论。
为什么我诋毁当今天下很多作者,原因是能把自己著作放入京香阁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的人,他们绝对不和我这种无耻小人一般见识。最多也就是笑一下说,嗨,世界之大,何人没有呢?而那些不能将自己作品放入经香阁的作者们。一定是心胸狭隘的人,他们会对我痛恨之至,能得到这种人的痛恨,也属正常。
古代的屈原把那些有文采却谋私利的人比喻成鸡鸭。他说,不与鸡鸭争抢食物,在明朝有一位名叫徐文长的学者。他看扁了当时全天下的文人学者,用他的话说是。(当时所谓骚坛盟主者,文昌皆斥而奴之)译文是说,在当时那个年代,那些所有的大学者们和所有一些出名的文学家们。徐文昌都贬斥他们,因而使他们都非常的恼怒。
在屈原过世几千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一个大学者勇敢站出来说自己不是鸡鸭。在明朝天下那些大小学者,他们只能对有许文长恼怒,却没有一个人拿出理由来反驳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极为简单。那就是这些人私心太重,名利为先,不切实际的。编造虚伪文章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的,从容的发表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的心态太重,一心为人民大众着想的心里没有,所以无论他们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也不会进入经香阁。
就像前面故事中所说的,那个学者遇鬼的故事一样,真正有品德的人,在睡梦之中,所读的诗书字字放出五彩的祥光,直冲云天。与日月争辉,而那些随波逐流之辈,只为名利的龌龊之人,无论他们读多少书,无论他们的才学多么高,只要他不是把全身心投入到。朴实的为劳苦大众而服务的人。那么,他的文章字句就是永远黑烟滚滚。密如浓雾。不知天下学者,谁敢说他的文章敢进入京香阁,我敢保证,天下再无一人。
我的这种说法,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才高八斗的学者。有着各种学位。和高谈阔论的学者讲师们,他们是对我有多么的愤怒和痛恨。如果这是真的,在我心中是非常的高兴,开心不已。
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几个人是一辈子想着国家大事,没有一点私心的人真的太少了,可相反的是。各种杂志书刊,人们却写出了上以万计无私大爱的文章,其中97%以上是虚假的,看的太多了。也很是无奈。也许这就是流行二字的含义吧。也真的好无奈,细细品味经香阁这篇文章。那纪大学士骂的你们也好厉害。
古人也真是,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远古圣贤的经典之作,可他们却不想一下,那些古圣先贤是跟谁学的?他们为什么能达到那样高的境界?后代人学习几代也达不到古人那样高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吗?难道大清朝以后到现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难道真的就没有几千个比孟子,孔子,司马迁还强几倍的人们。是有?还是没有呢?哎。还是进行下一个话题吧。也真是悲哉!!!!
在这本书里面,从一个乡野老太太,比官吏更望阎王敬佩。一个粗手大脚笨女人,比当官的和学者们,更能降伏书房的狐妖。这又写出了个书香阁。看完这三篇文章,天下那些贪图利益的专家,学者们会脸红吗,反正我不会脸红,我更不会惭愧。惭愧的是那些人,是哪些人呢?天下读者都知道。
日月自古无私心,
只有繁星沾点光。
世人都是为自己,
万亿虚文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