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世之人性 / 2心中向往的出现的那只灵狐

2心中向往的出现的那只灵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只有灵狐识人骨,
  飞砖抛掷砸市民。
  良吏难言心中愧,
  淑女定无祛妖身。
  原文是。在沧州,有个名叫刘士玉的孝廉。他的书房被狐狸所霸占。白天可以和人对话。用瓦片或石头打击人。但人们都看不到它的形状。沧州的知州平原董思任。是个好官。(平原,这两个字不明白什么意思)老懂是一个好官,他听到这件事以后。自告奋勇前去驱逐那只狐狸。到了地方。他刚想对狐妖说。人和妖不能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之中。等一些大道理。(原文是。方盛阵人妖异路之理)这个(盛阵,两个字,意思就是趾高气昂,理直气壮的要和狐狸讲道理。古人用字巧妙。简单的盛阵两个字。就把当时这位姓懂的官的气势给。表达了出来。)忽然在房檐上。狐狸朗声说道。(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为后患耳,故我不避公,公休矣。勿多言曲困。)这个(公)字在古代是对当官人的尊称。但在这里却有蔑视的意思。狐狸的意思是说。意思是说,姓董的你当官是很爱戴人民的,也不贪钱,所以我不敢打你。然而你爱民却是为了出名。不取钱。是害怕以后有事。正因为这样,我也不避讳你。请你回去休息。按我们老百姓的俗话来讲,就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原文这之中。这个(公休矣),就是这个意思。(勿多言取困)。就是你不要再多说了。你再多说什么,更会把自己弄得更很难堪。这个姓董的官狼狈的回到了家里。几天时间。心情都不很舒畅。原文是(咄咄不者怡这数日)这个咄咄两字就是咄咄逼人的意思。这个心旷神怡的怡字,用在这里边儿也很恰当。这个一字是形容喜悦的字。就是自己弄得自己很不自然。很长时间。有一个愚蠢粗悍的女仆人。姓刘。而她却不怕这只狐狸。而狐狸也不打击她。姓刘的奴仆。对狐狸讲话。狐狸说,(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犹敛避,况我曹乎?)意思是说,你虽然是一个低下的仆人,但你是一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你都要收敛他们的威严。更何况我呢?原文中这个(曹)字,是我们这一类,或者同辈的意思,也是在古文中常用的字个意思,
  那个姓刘的孝廉,于是命令这个刘姓刘的女仆人。住到书房里。当天,这只狐狸当时就离去了。
  古人的文笔语言是简洁而有深意。而纪大学士笔下的这只霸占他人书房的另类。却是一只既有礼貌又有学问、用词恰当的狐妖。首先它称这位董知州为公,那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比如有的文章中。称三国时期的曹操。曹孟德为曹公。最后这句勿多言取困更是简洁而深意。意思是请你不要再多说废话,让自己陷入困境。不像现代人。你将什么事解释的清清楚楚?而且说上几遍。也不一定能让对方明白。而且一些公司单位总是道理规章制度。一年四季的不知开会讲几千次,但还是要这样一年接一年的继续下去。可谓古人的言传经典,在今天是一无是处的。
  那位本来信心满满的董知州。本来想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世人面前展露一下头角。那叫哈巴狗掀门帘想露一鼻子。可却事与愿违。反而却碰了一鼻子灰。丢了面子。躲在府衙之中。闷闷不悦。原文是咄咄不怡者数日。郁闷感叹。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人引人深思的联想也随之到来了。首先说这位没事找事的小狐妖。在这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写了许多关于狐妖的事情。大都是摄人精气。以使自己达到目的。或者各自都有自私的目的。也都在狐妖的情理之中。而这只狐狸在全书中最个别的狐妖,在现代一些高尚人口中常常提到。孩子出生什么家庭,或受什么影响?教育出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如果表扬一个孩子好的行为。首先会夸奖他是家中大人教育的好。会说。这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以及等等各个环境的影响,才会让这个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如果有一个品行差的孩子,他们会说,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这样品质恶劣的孩子。关于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就闭口不谈了。可能成年人以上的人。大都知道或者见过。有多少孩子在家中那是乖巧听话懂事儿。可一旦到了外边。那可就不是他了。这些家里家外叛若两人的孩子们。也可能会包括你和她的童年吧。似乎都是一个相同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家长们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闯祸,听老师的话。等等。一年1月或一天中,不知要对孩子讲多少遍?可孩子们也。都是像一个老师教育出来了的一样。都不用想的就回答了。家长的叮嘱是?我知道了。可一旦离开了家长的视线,就各行其是了,那是该玩的玩,该费的费。有的抽烟,有的喝酒,当然还有更差的,以至于有的孩子闯了祸。家长知道了以后。是那个愤怒,那个生气,还说呢。平时是怎么跟你说的?你都当耳旁风了吗?把我的话当屁吗?等等。都气的不知说什么好了。这能说是家庭教育的不好吗?可是人家那些有学问有身份的人们。都不会这样认为。甚至还会说。做人要懂事,不然人家会骂娘的。在(长安家风专题企业节目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是这样讲的。
  而一些出身贫穷。而且缺少各种教育的下等人认为。这都是人的本性,绝不能说一个人品行的优劣。与家庭教育无关。但其天生的本性是从娘胎里就带来的。试想,有多少社会公认的良好家庭中,却养育出了品行极差的孩子。包括祸国殃民的大人物。如果他们从小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们是既无文采又没素质。更不用说可以当时社流上流人物。难到这一切,都要归罪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吗?这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相等吗?而那些编写和演讲三字经的专家学者、讲师们,是绝对不会认可这些道理的。他们会有一套说辞。至于谁对谁错,还是让天下大众评论吧。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一纪大学士笔下的这只狐妖。关于狐妖的传说故事。从古至今也太多了。聊斋中也是最多。这部阅微草堂笔记也不少。其他还有各种远近著作等等。可这只狐妖的行为却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世上真有狐妖。那么他们修炼成妖的方法都是一致的。为什么唯独这只狐妖就是个另类呢。是否面对这只狐妖?那些爱讲道理的大人物们。又会说。这是什么样的家庭,受什么样的影响?教育出了这样的狐妖呢?那么在下还想问一下。生育和教育这只狐妖的家长和老师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呢?不知道那些整天端着架子装逼的人们会怎样回答?算了,还是进行下一个话题吧。
  关于这只灵狐见人就砸的举动。可见世人皆有私心。而私心一动,也必然有损他人的利益。也就是损人利己的道理。所以,那些被砸的人,也都是该砸的人。也包括那位刘孝廉。他虽然官居孝廉,可见其平日人品定是极好。可偏偏他的书房之中却招来了狐妖。因此论定,有学问、有官位、有品行的人。他们的内心却不一定都是干净的。也许比那些无知的人更肮脏。所以才会招妖聚魔。
  而那位知州懂思任。也自认为官重权威,不贪不占,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可以大义凛然的摆着资格教训那只狐狸。以便在世人面前展示一下他的威严。可他没想到,一只小小的狐妖。居然轻易的看穿了他内心的想法。而无以自白。说实话。小狐狸不打你,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如果说那只狐妖出现在当今的城市里,我想全国的人除了那些上小学的孩子们以外。关于和那位不被砸的董思任一样的官员们。绝绝对对是世间罕见的动物了。而那位笨拙粗胖能逼走狐妖的妇人。在整个地球中是不是能找到一个?因为世界上绝对没有那样内心纯净的女人。书的版本太多。以前记得另一本外阅微草堂笔记中原文有胡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心中别无他肠。鬼神见之有敛避,况我曹乎?而我手中这本书却没有。心中别无他肠这句话。由此可以想到,不同版本的同类书。其中不知道会有多少差别。可这些事却不会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去管理。许多人说,世上没有绝对的事。
  如果世间真的有一只那样的狐妖,那么我宁愿让这只狐妖把我砸死。然后它可以砸遍天下内心丑恶之人。那么这个社会将不再有。真、善、美的字样。因为每个人都是心口如一的真善美。可让人遗憾的是,这是不可能的。连个梦想都不能有的愿望。他也只能停留在书本上了。也只能遗憾的对那只灵狐说一声再见了。你这只在我心中渴望会出现的狐妖。故事讲完了,要进行下一个故事了,(姑白)。
  第三个故事(姑白)
  爱堂先生说,这个爱堂是谁,是干什么的?书中没有注解清楚。就是这个人,他听说的一个故事。告诉了纪晓岚。纪晓岚纪载在本书之中。
  说有一位老学究。绝究是干什么的?就是清朝时期的那些学者们吧。也就是研究文学的。叫做学究。
  老学究走夜路。遇到了已经死去的一个朋友。老学者自认为品行端正,性情直爽。性情刚直,所以他不惧怕鬼神。原文是(亦不怖畏)他问死鬼好友,你去干什么?鬼友说我现在是阴间的官差。到南村去勾设一个人的灵魂,意思是有人的死期到了。要将他的灵魂带走,正好咱们同路。因此一同赶路。
  一人一鬼边走边谈,路边有一间破房子。鬼说,这屋中的人文采很高。品行很好。老学者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的?鬼说。平凡的人在白天忙忙碌碌。他们的性情和灵光。被日常杂事给淹没了。原文是。(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也只有在睡觉时。私心杂念丝毫没有。他们的元神清朗明澈,胸怀中那些所学的圣贤之书。每一个字都放出光芒。从百窍射放出来。那些放出的光芒,形状飘渺缤纷。灿烂的像锦缎上绣满了美丽的鲜花。如果他的文学和屈原孔子一样。那么他身上发出的光。像烛火一样。上冲云天。可以与日月争夺光辉,原文是(学如郑,孔,文如屈,宋,马者,上烛霄汉,与日月争辉)。原文中的孔,是说孔子,屈,是说屈原,其他的在下真的不知道是哪位古圣先贤了,抱歉,如果才学品德差一点的,他的光芒也有几丈高,再差的只有几尺高,再差的就像一小油灯微小的光一样,可以照亮窗户和满屋之中。你们凡人是看不到的,也只有鬼神才可以在晚上看到这种光芒。这间房屋上的光芒有七八尺高,足可以看见这个人的文采与品行是很高的。
  老学者问鬼说,我也是一辈子读书的人。我在睡觉的时发出的祥光有多高呀?原文是(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被问的吞吞吐吐,犹豫了半天才说。原文是(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鬼的意思是说。昨天我经过你教书的私塾。您正好正在睡午觉。我看到你胸中酝酿了该演讲的书有一部。和很多的作品。这些书籍上每一个字都冒着黑烟。笼罩在屋子上面。你的那些学生诵读的声音。好像在浓密浓雾中。我这确确实实没有见到一点光芒。我也不敢胡说八道。
  老学究听到这话,非常愤怒的责斥这只鬼。而鬼却哈哈大笑而去。
  写完这个故事,又是一种无奈,又是悲从中来。这个纪大学士也真是的,前面出了一只砸人的狐狸。不但占领了堂堂孝廉的书房。还揭穿了董知州这位大官的内心短处。闹得天下文人官吏。无脸面对世人。却让一位粗蠢的妇人占了上风。出了美名。如今这个故事。又是针对这些学问高深而读书一生的学者们特写的故事。你说这个纪昀纪晓一岚你也是个文人。怎么对你的同类这样恨之入骨呢?有首歌的名字叫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女人都懂得道理,你纪大学识应该是更懂的。你怎么能这样为难同类呢?也真是让在下想不明白。
  不过也是,无论古今中外,有多少徒有虚名的专家学者,表面光鲜亮丽,内心灵魂深处却黯淡无光。平凡人等。谁又能看穿他们的内心世界呢?就算是真正了解他们内心活动的同事们,又能怎样呢?人家表面工作做的很好,无可挑剔,人家内心丑恶或者黑暗,你有证据吗?你能以此为证据,让这些人重新深造吗?不能吧?没办法。世事永远如此。鬼神也只能看到明白。却不能改变什么。谁也不能改变什么,所以当初的纪大学识也只能通过写作。借用鬼神狐怪抒发一下心中郁闷,说一说无奈心中的话语吧。
  这篇文章的名字之所以起名为姑白,是因为2022年3月20日,星期天九点钟的晚上。在大厅的角落里落里写完。今日结束,破牙刷用过后该睡觉了。电视上正演习战斗的场面。所以我只能和电视说姑的拜,走了。接下来明天再写,所以就给这个故事起名姑白了。
  如果世界上真有鬼。鬼可以看透人的心和学问。让鬼去选择那些有品德有才华的人。必定会有所作为。而这位老学究。空有满腹的学问。没有品德。他的著作冒着黑烟,却住着大房子。还教了很多学生。而有学问的文士却在路边住着简陋的住所,这是什么道理?还敬请天下读者。给一个公正的评判吧。十流作家,独醉,拜谢天下读者。
  只是不知道我的文章有黑浓雾多少?也真的希望越浓越好。黑烟越浓,让鬼都无法靠近才是最好。以上写了三篇小文章,也可以说是三个小故事。下面的三条短文主要是写诗。一是阴诗鬼语。二是山沉边气等荒凉之景。不写也罢。
  3,无赖横行有孝心。冥官检籍受蛇身。
  在沧州城南有个上河涯。这个上河涯是个村还是个镇,还真不知道。这里有一位无赖名叫吕四,为人凶狠,横行乡里。没有他不干的坏事。有一句广告就是针对他说的。那就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三里五乡的村民都害怕他。
  有一天傍晚,吕四与几个恶少无赖在村外纳凉。这时天空中隐隐有雷声,似乎要下雨。远远的似乎有一位少妇,可能是怕雨淋。躲进了一座河边破庙之中。吕四对众兄弟说。这位少妇可以让我尽情享乐一下。原文是(彼可淫也)时间不大,天也黑了,也是阴云密布。几个人摸到破庙门口,突然窜入庙中。吕四抱住女人,捂住她的口,不让她出声喊叫。哥几个兴高采烈的七手八脚的脱女人衣服。此时,雷鸣闪电,闪电的光从窗中照射进来。众人看到,这女人好像是吕四老婆。于是急忙住手。焦急之中。问,是吕四嫂子吗?这一问。还真是。
  当时吕四是面上无光,而怨恨在心,恼羞成怒。他提起老婆,想把她扔进河里淹死。当时这娘们情急之中是大喊大叫说。你只想着奸淫别人老婆。可是你却让别人玷污我。
  这是上天对你的报应,你还有什么脸要弄死我呢?一句话说的吕四哑口无言,于是他急忙寻找衣服。可是风大雨大,衣服早已不见了踪影。众兄弟见势不妙,早已溜之乎也了。无奈之中。吕四也只能光着身子扶着老婆寻找道路回家。可是天空也跟着凑热闹。那是急雨过后,云散月明了,村民们也都出来透透气,感受一下雨后凉爽之意。可正好遇上吕氏夫妻一丝不挂的回来。这下可热闹了,众人笑着围拢过来。都幸灾乐祸的问怎么回事?吕四无言以对,羞愧难当。居然投河自尽了。
  本来吕四的老婆是回娘家了。打算一个月以后才回来。可没想到娘家又来了别的客人,没她住的地方了。所以就提前回来了。可是快到村时,天要下雨,正好路过这个破庙,想先避一避。没想到却发生了这事。
  后来吕四老婆梦见吕四前来与他说。本来我罪孽深重。原文是。(当永堕泥犁)。泥就是猪,犁就是马的意思,也就是说自己生前造孽太多,死后转世成猪。被杀后还要千刀万剐,或脱生成牛马。永世拉车耕地,受苦受累。可是阴间的冥官查看了他一生的检籍。对错相抵,善恶衡量。发现吕四对母亲特别孝敬。于是减轻了我的罪责,让我转世蛇身。今天是转世投胎的日子。你的新夫君也马上来迎娶你。以后你要尽善尽孝尽善。善待你的公婆,阴间对不孝的人处罚很重。不要自己踏入刀山油锅的罪孽之中。
  后来她出嫁之时。见门外房角上有条赤练蛇。垂着头往下看。似乎有眷恋之意。她想起以前的梦。刚想和蛇说几句话,问一问的时候。却听到大门外鼓乐声声。知道是迎娶新娘的人们来了。蛇在屋上跳至数次。愤然离去。
  又一个故事讲完了,回乡想吕四本来想和弟兄们取个乐子,找个刺激。可却没想到,却是自己的老婆。恼羞成怒的吕大恶人。想弄死老婆也是一时之气。老婆情急之中的一句话,说到了他的痛处。所以及时收手。可是却找不到了衣服。巧的是,此时的天空却神奇般的云开月明了。夏夜的急雨放晴,惹得村民户外透气,正好赶上吕四夫妻赤身裸体的回来。遇到这事儿,不要说古代的村民,就是现在最繁华最文明的城市之中。也会围一大堆人看热闹。至于那些描绘农民勤劳朴实、与世无争的赞美之词。殊不知都是那些文人墨客对农村人民的自断道理。他们之所以写出这样的言辞赞美农民,其主要目的。不是想真正的赞美农民,而是想用这种方法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如果不是,那也真的不知道是哪位农民告诉他。他自己是勤劳朴实的人。就算是作家文人观察了农民的生活。发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朴实,那也是单方面的,自古以来,农村中的风流往事以及尔虞我诈也是不亚于城市之中的。再说了,就算是农民勤劳朴实,而那不勤劳朴实的是县里的人?还是省里的人呢?对那些城里的人们又该如何评论?
  农村人也是一样,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全世界的人都一样。这就是本文中所讲的人性之一。谁也别说自己有多正直和善良。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向世人表白。而是身体力行的行为。叫做(言,身之文也)。每个人的行动。就是说明他人品道德的语言。所以这些平日里也都会讲大道理的村民。见到吕氏夫妻如此狼狈样。什么一切的勤劳、朴实、善良、与世无争的事儿也都抛之脑后了。谁还会去思考那些屁话?用脚后跟儿都能想到当时的场景。那是说什么的都有啊,大家开心的不得了。
  脸上挂不住的吕四,大脑一热就跳河了,也真是的。他也真是愧对无赖这个称号了。对于无赖来说。我们还需要脸面吗?既然早已恶贯满盈了,那就随他去吧,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可是纪大学士的笔却没有这样写。他却让吕无赖跳河了。可见,无论什么人。也都是要脸的,也都需要一点尊严的。也包括我们这些无赖。
  可让人奇怪的是。如此无赖,为什么会是个孝子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了一个无赖,同时也养出了一个孝子?这合理吗?敬请广大读者不要怪在下动不动就说,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了什么样丑行劣迹的孩子。或者是孝子贤孙。其实我也不想这样。这是因为在下常听那些大讲天下是非的高尚人们,自称是老师的人们,自称是只要人们常听他的演讲的人们,三观都是没有问题的老师说的。什么家庭就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样的话题。他在演说之中。可能要说几十次。所以在下也不得不厌其烦的这样讲。从中指明家庭教育。与每个人的天生的本性有直接或者间接之间的关系。有的还没关系。敬请天下读者不要原谅我。
  接着说孝子与无赖的问题。你说你一个古代无赖?你有什么资格是个孝子呢?按那些三观正的正统人来说,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你这样一个出奇别类坏透顶的凶狠无赖。你的父母对你教育的很失败。这是他们那些正统人演说家百说不厌的口边话。
  当然也绝对就成了在下只要抓住机会就说的话题。不是在下任死理,而是那些社会上众人公认有威望人说的话。在下怎敢违背大众之意呢?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这样一个横行乡里的无赖,没人管他,人们都怕他。凭这一点足以证明。那个时代的治安情况一定很差。由此联想到。社会教育也是很差的。在这样各种环境都很差的情况下。怎么就出现了你一个孝子?也太奇怪了。
  想一想当今社会那些不是无赖,而且有工作以及幸福的家庭。人们。却极其的不孝。直到闹到了法院的公堂上。那些不孝之子。是穿的时尚,既有风度又有温度。老太太是可怜之极。类似的事情。多少年来,电视及其他网络发表的也不少。那没有上电视的一定也会更多。吕四你与这些人比起来。你算个你算是个什么东西?你凭什么是个孝子呢?
  也不仅是吕四。就是当今社会在八九十年代之中。有多少不务正业的市井混混?和那些极其无耻的混蛋们。他们绝对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包括家庭。可他们却是孝子。孝敬父母,就连他们的老婆对公婆也是极为孝敬的。如果说老婆敢和公婆顶嘴吵架?那我们这些市井混混以及无耻的混蛋们。那绝对是废话一个字都没有,上去就打。什么像一些文化人所讲的?动之以情啦,晓之以理啦,完全没有那些废话。说也奇怪。那些混蛋们的老婆还打不跑,不离婚,也真是天下没法解释的道理。这还不算。这些混子们一旦犯罪入狱。而他们的老婆在外边儿还不找情人,不搞破鞋,你说奇怪不奇怪?
  无论古今中外,有多少出身良好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长大的男男女女。他们是爱情之外有外遇,外遇之外有偶遇等等。人家那一辈子是活的丰富多彩。你说你们这些既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又无良好环境生活长大的人们,凭什么守身如玉呢?也真是无耻之极,你要知道,你们这些人的行为,让那些自认为正统的讲师们多没面子,多丢人呐。
  本文中吕四说,阴间对不孝的人惩罚的最严重。要下油锅上刀山,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在阳间的社会里。没有那样的重罪,反而还很轻松。有信佛多年的许多人讲。地狱里面对善恶之人,赏罚非常的明确。问他是真的吗?他说谁也没死过,所以你们不相信,等人死了以后就知道了。我说,社会上每天要死很多人。如果是真的,有人早知道了。
  按佛家道理来讲。按道家道理来讲。本人一生罪孽深重,如果死后在地狱之中备受煎熬。那也是活该。不去后悔。如果来世转生成猪牛,那也认命。大难之后,定有大福。如果转是十次牛马之后,定会有一生富贵之时。常言道。物极必反是吧,一切都是命运。活到哪儿算哪儿。退一万步说,人死如灯灭。什么阴间罪恶,刀山火海,都是骗人的。谁如果真的相信这一切?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大傻子。
  总之,以在下的拙见,人的孝与不孝?出于人的内心。出于人的本性,出于人的天性。现代的杂志上。也有不少关于现代人不孝的小文章。也属正常。这种正常。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万世如一,永远如此。完全出于人的本性,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什么工作完全没有关系。还有就是。有些人的孝是出于真心,有些人在孝出于给外人看,有些人的孝是没办法等等。有一对老夫妻的儿女嫁到外地。父母想念女儿。邻居们经常见到。这对老夫妻给女儿打电话,想让女儿回来住几天。可是她女儿几年也没回来一次。难道她真的那样忙吗?鬼才知道。
  在下针对吕四的品行。以及本文章的评论。做出小诗一首。
  凡人惧如虎,
  冥官悯孝行。
  何家育此子?
  原是本性生!
  4,,百变狐女误虎人。
  有一个人名叫周虎,被一只女狐所迷惑。将好了二十余年,感情还非常的好。原文是(二十年如伉俪)。女狐对周虎说,自己修炼四百年,在前一生中欠你善缘。今生给你补上。但是有一定的期限,如果差一天,我也无法功德圆满。而得道升天。一旦我们的缘分尽了。自然也就离去了。原文是(缘尽,吾当去耳)
  有一天,女狐有点开心的笑容,却又悲伤流泪。原文是。(冁chan然自喜,又泫然自悲。)对周虎说,这个月的19,咱们的缘分就近了。也该分开了,我已经为你相中了一个富人。你可以出聘礼把婚订好,因此也就出了些钱给周虎,好让他置办聘礼。但周虎还和女狐交欢作爱。原文是。自是狎泥燕婉。在这段时间里更是形影不离。到了这个月的15。女仆突然提前告别。周虎责怪他为什么提前离去。女妖哭泣着说,缘分是一天也不能增加和减少的。无论早一天或晚一天,都是一样的。我今天提早三天离去,是为了以后还有一次相遇的机会。然后就消失远去了。
  以后又过了几年,女狐狸精果然回来了。自然是(狎昵燕婉)如胶似漆了三日。骚狐狸临别哭诉道,从今以后,再无相逢之期了。
  就为这事。当时一位陈德音先生说。此狐善于留有余地。是一个知道福分的东东。原文是(此狐上善留其有馀。惜福者当如是)另一位叫刘纪检的人则说。此狐又再聚了一次,到了三天后,还是分别。不如以前不留这三天的再见之期(原文是三日后终须一别,何必暂留?)他修炼了四百年。居然还没练到悬崖撒手的地步。如果遇到别的事儿。恐怕也做不好。
  其实二位说。这说法也各有道理,每个人都说明一种意义。也各自有恰当之处。原文是(各明一义,各有当也)
  古人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至于这个陈德音和刘季检是何许人也,书中没做交代。按说应当也是两位有点名望的文人骚客。可是在本书中,类似的人太多太多。另外就故事来说。原文一开头是(献县周氏仆周虎为狐媚)。是说在河北县献一位有一位姓周的人家,有一个名叫周虎仆人。让狐狸迷惑了,这样类似的开头有上百个。总是看着挺麻烦的,所以在今后的文章中只写故事情节。什么人就不写了,因为写了也是毫无意义。
  原文是(吾练形已四百余年,过去生中。与汝有业缘当补,一日不满,即一日不得升天,缘尽。吾当去耳)其中这个业缘二字。原是指(业海)在佛教中,说人我们沉沦无边的罪恶之中。也可以理解为孽缘。佛教中说。业海无涯。回头无岸。
  chan冁然自喜,又泫然而悲,冁,笑的样子。冁然而笑。泫xuan,水点下垂,花露花上水珠泫然。泫然泪下。
  写完这个故事,再来谈一谈在下鄙陋浅薄的之见。我认为。首先这只狐狸是为了自己能得道升天。修成正果,才与这位周虎好了二十多年的。至于它的过去的几百年之中。有业缘当补。才是主要原因。而并不是它发自内心的善行所致。至于他与周虎二十年如伉俪。其一是狐妖有目的,如果与周虎相处不好,让周虎给甩了,它四百年就白练了。就像当今社会的那些漂亮小三儿们一样。如果男人没有钱,女孩子们得不到心中想要的。你们这些臭男人算什么东西,又老又丑。人家随便找个年轻帅哥儿。都是很轻松的事儿。所以小三们都哄的那些有钱的老男人们非常开心。更有甚者。一些男人抛弃了与他荣辱与共的结发之妻。也是常有的事儿。
  而女狐妖又更比这些小三们会玩的多。你想,它是修炼了四百多年的老狐狸精,是什么都懂的。想勾住一个男人心也太简单了。世间之中任何一个男人,也是经不起这种诱惑的。
  另外最主要一点是。女狐太自私了。它耽搁了周虎二十多年的大好青春。要知道。在正常男人二十年青春时期。如果是正常的夫妻。一般是会有两三个孩子的。可是这只狐狸精只为了自己修成正果,早日升天。而影响了周虎的下一代。如果此狐是发自内心的善良。真心的为他人着想。那就让自己多受点苦,不去影响周虎的正常生活。如果苍天有眼。自会协助老狐狸精的。可事实不是这样,虽然狐狸精也为周虎找了一位女人。可是古代人寿命短。不惑之年的周虎还能不能繁育后代?还能活几天?这都是个未知数。
  而纪昀纪晓岚,这位纪大学士笔下的那两位有学问的人。他们只是分析女狐妖是不是应该留那三天时间的缘分。而不设身处地的去为周虎想一下。其实,这只狐狸精是在造孽。耽误了周虎的一生。他们不仅不责怪这只狐狸精。还各执一词讲着道理。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与思想。也真是有愧学者二字。
  作为一个读书人。不能是非分明。褒贬公正的去评论一件事情。你读这个书还有什么用?也是无奈。无论古今。此类等人多的不可胜数。都认为有自己有学问。端着架子喜欢评论一点儿事儿。讲一些道理,以展示自己有学问。可真正该说的,该评论的。却一点儿没有。这也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一个现实。
  其实,人与人是绝不相同的。思想行为也有相差巨大的。必定也会有许多男人对不下蛋的女人嫌弃至极,尤其是在古代。如果老婆三五年也生不出一个,也有多种方法。首先是休了她。其次可以再去二房或三房的,等等吧。办法多的是。只不过这傻周虎走不出骚狐狸的色情迷雾。其中是他自控力不强,这是最主要的。不管怎样吧。总之,他的命不错,狐狸精走了,又娶了一妻子。晚年自然不会孤单。也让在下羡慕之极了。首先。我比周虎还傻。而命运也比周虎惨的多。应该是孤独终老喽,
  哎,认命吧。
  百年自私妖女身,
  伴得傻虎不留根。
  笔者书写倾人语。
  只叹我老孤独人。
  可见,无论是人还是妖。都是以自己的目的为最主要的,谁去考虑他人的得失?这就是人的本性,妖也是如此,神也是如此。敬请天下大众读者。不要以此再找任何借口。人都是自私的。
  至于留一段再续之情。并不是谁想留就可以留的。世上有多少男女都想找回曾经失去的感情和真爱?可都是徒劳的。至于那两位陈德音和刘季检的言论。也是毫无一点真意的。总之,我发自内心的感叹一句说。再见吧,逝去的爱。他姑真白。谁的姑?白狐的姑一定很白。是古德白的意思。英语再见是(姑德白)
  5,,
  (为民伸冤看上级)
  前文说了一只献县的周虎。这下一个小文章又是献县的县官。名字叫明晨。应山人。应山是哪儿啊?那是一加一等于几?等于A,嘿加一等于几呀?那叫布鸡叫。儿时农村童语。小时候,孩子们说话说不真。这句不知道。说出来是布鸡叫。
  书归正传。县官名晨想为一桩冤案,平冤申雪。可是他怕上面的官员不允许。有顾虑。也很疑惑,不敢自己定。听说有一位名叫王半仙的人和一只狐狸是好友。这只神狐比王半仙算卦还准,所以他就找到神狐问这个案子。是办好?还是不办好?
  可没想到。这只狐狸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却义正言辞的说。你身为一县的父母官。叛案只应看是冤不冤。不应当问别人允许不允许。难道你不记得制府李公说的过的话吗?(这个制府李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没有讲清楚。)
  明晨见神狐这样说。心中积闷。原来在制府李公还没有发达的时候,有一次坐船渡江。当时有一位做渡船的人在和船老大争吵谩骂。这时船上一位道士无奈的叹息一声说。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前耶?这是一阵疾风吹来,风帆一晃。下面横木正好扫在他肩上。此人堕江而亡了。李公心中正在诧异之时。船到江心中流。而风力更大。大船似乎要被大浪覆没。此时这位道士端不雅行。口中朗诵咒语。顷刻之间。风止船稳,一切平安了。李公拜谢道士再生之恩。
  这位道士说,刚才掉到江里死的那个人,那是他命中。所以我不能救。而你李公是贵人。遇到危险。也是命也。我不能不救,何必要谢呢?李公拜谢说道。心领大师的教训。我这一生看来是。平安多福了。道士说,这也不一定,人一生的贫穷和富有。应当安于命运,也就是认命。如果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定会奔走竞争,相互排挤。以至无所不用其极。应当知道。李林甫、秦桧。如果不残害中良,也可以做宰相?而是白白给自己增加了重罪。至于关系到国民生计的好和坏。就不能说是命中注定的事儿了。天地生出了治世人才。朝廷让他们做官,以延长国家的寿命。他们手握大权,可是可却是束手只听上级的命令。却不以自己的才学和能力为老百姓造福谋利。上天何必让世间生出这样的人才。朝廷也真是没必要任用这样的官员。
  明晨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说。三国时,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立钝。非所逆睹。这是那些圣贤学者们安心立命的处世哲学。李公你是知道的。当时李公真心接受道士的赐教。又拜谢,请问这个道士的姓名。道士说。告诉你了,怕你担心害怕。船一靠岸后,道士就下船走了几十步,突然消失了。
  这件事是李公以前和明晨提过的往事。不知道胡仙是怎么知道的?
  写完这个故事,心中有点儿淡然。文章中的一切似乎都是正常的事。当官的害怕上级高兴不高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而当官的为老百姓尽心竭力的去办事。也是正常的事儿。如果出了一位不惧怕上级,死也要秉工资法的官员。还是正常的事儿。因为人与人的差别很大,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先考虑自己。然后再看上级的脸色。这才是无论古今中外,最正常的人情真理。
  而最可敬的是道士救人性命。不求人谢。最让人不尊敬的是。那位坠江的人,虽然也虽然是他命中该死。可见到人死还是应该救的,出家人嘛。以善为本,无论是人是狗,见到危险都应该伸出援手。虽然说有众多人员的,就像庙里的和尚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还撞不响。那是混天度日,到了日子领工资,吃得饱,睡得香。好不自在的这些人。有点儿可恨。可谁又能怎么样呢?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心如此,世道如此。可叹。在下今生无福享受那种撞钟的安乐生活。也是命苦。也应该认命吧。
  ,,,多言之语
  忠臣闲吏皆正常。
  累死贤官谁效仿?
  百万执事走形式,
  唯有独醉论短长。
  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之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立钝。非所逆睹)意思是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瘁,是积劳成疾,为国操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至于成功还是失败,是现在看不到的。也可以说预料不到的。逆睹。二字。就是现在看不到以后的事。
  其实这是一个很无聊的故事。本来是不想写的,可还是写上了。笔者记大学士。在官场混了一生。其中利弊什么不知道。而他却在无聊之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他听说的也好,是他自己杜撰的也好。总之,这个故事意义不大。但本书中故事太多了。也不可能都是经典之作。也很正常。因此,以后无聊之作不再书写。
  回到现实之中,这世界上也没有那些会掐诀念路的和尚和道士。等高人。如果真有,那么这个世界上将永远风调雨顺。而无洪涝灾害。因为有道士高人保佑。下大雨了,发洪水了,高人掐个诀,念个咒,水就退去了。这还不简单吗?但是有人却偏偏的就信邪。哎,只能叹口气,没办法呀。随他去吧。
  6,乡野老太阎王敬
  这个故事虽与上个故事有所相似。但其中。情节和人物及言辞。要比上一个有意思多。
  原文是北村郑苏仙。看着名字,大概也是村中的半仙。因为带了一个仙字,在古代,这种烧香问佛的人很多。就是现代在农村中也极为常见。城市中也不少。但古文中却有。(良巫之子死于鬼)的说法儿。就是优良的巫师,可以驱鬼避邪。可他的儿子却中了邪,死去了。这位巫师却无法医治。当然,这是题外话。还是书归正传吧。
  郑苏仙夜里做梦,来到了阴曹地府。见到阎王爷正在过问那些刚来阴曹地府报到的人。这时,有位邻村的老太太来到大殿。站在阎王爷面前。老阎王那张世界上最阴森可怕的黑脸。却立刻改变了。露出了笑容。这种笑容是什么样子,难以想象。老阎向老太太拱手赐坐,并让小鬼献上香茶。又命令阴间的官员赶紧让老人家转世投胎。并且必须找一个富贵人家投胎。
  郑苏仙见到这种情况,私下问阴间的小官说。这位农家老太太有什么功德?让阎王爷对她这样客气?那位小官说。这位老人家一生之中绝没有损人利己的心思。而利己之心,是无论多大的官员也避免不了的。可是利己就必定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种种机械而生。古人所说的机械。是存在于人内心的那种损人利己的阴谋诡计。而这样的阴谋诡计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称呼为种种机械。原来机械这一个词,最早在中国的古文之中,不是指的机器设备。而是指的人心。可见我国古代文人。在文字上面构思巧妙。确实值得后人深入的学习。
  如果人们心中有了淫谋诡计。一切是非也因此而产生了。多种罪恶也就产生了。种种冤案罪恶也就因此造成了。罪恶大的可以遗臭万年,就像流毒一样。可以传播四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念之差而造成的。可这为农民家的老太太。却能控制内心的私心杂念。原文是(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而那些讲学的大文人大学者们。面对这样一位一字不识的老人家。也是非常愧疚的,难怪阎王爷对她如此礼貌。
  郑苏仙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听到了这样的言论之后。心中警然而悟。原文是(惕然而寤)郑苏仙然后又问。前面一位官员穿着官服,昂首挺胸的进来。自称为官期间清正,所到之处只求一杯水喝。别无他求。所以立世天地,无愧于鬼神。阎王讥笑他说。天下设立官府的人员,是为了让他们治世救民,造福百姓。无论大小官员差人。都有对错好坏之分。也可以都可以指正他们。如果说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找个木偶往那一戳,他连水都不喝,不更比你强吗?那位官员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却没有罪。阎王爷说。你在任期间。处处要求自保。有多少案件都是逃避嫌疑?明明知道有地方不合理却不说,难道这不是辜负人们的期望吗?又有许多关于国家人民的事儿,你怕麻烦和劳累,不提出来,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嘛。你一任三年的时间考核政绩怎么样?如果你如果没有功德,那就是罪人。说完这些话,那位官员的那种傲然自得的气势马上就消失了。对阎王是既恭敬,内心却极为不安。原文是(官大踧踖,锋棱顿减)阎王爷慢慢笑着说,难怪你如此傲气,平心而论。如果你要是三四等的好官。来生转世还会当官?于是命令小鬼叫那位当官的人员转世投胎了。
  郑苏仙看到了这两件事。知道人在一生中的优劣好坏。冷暖,鬼神在阴曹地府中都一清二楚。就算是那些品行修养高深的人,一旦有所私心。都会被鬼神责备。而对于那些古代迷信的人们。怎么能不相信呢?
  完译这一篇小文章。心中感慨颇深。一切讲的都是平常的事儿。而正反两面却非常的极端。想一想一位乡野农村的老太太。尽善尽美之心不变。而始终如一,这个老太太没文化。不懂大大道理,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本性。如果按三字经所讲的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来分析。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私心的人吗?无论学者。富翁与平民百姓还是街头乞丐?都有自私的心理。可是世间心里最好的人。他可能生活在极为平常简陋的贫困农村。当然。这并不是说城里的人就不好,其实都一样。只不过比例大小也就是了。可这位老太太和谁学的那样善良呢?而相反的来说,那人群中最坏的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请不要说是有人把他带坏了。因为那些带坏他的人,十个也比不上他一个人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人性本质优劣的所在。就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许多人。也问过各类人等。工人、农民。公务员、领导、军人、小偷。已经。各类犯过罪的人。最大的官员。就不用说了。意外的是。都不赞同《三字经》中的道理。由此可见,那些出书以及讲学的高级人等。也是同样的认为。因为他们也不是什么另类人群,可他们为什么还那样写?那样讲哪??还是请天下读者自己考虑吧。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像老太太这样的好人。她们在人群百姓中不显眼儿。也得不到任何赞美和荣誉。至于死后。能得到阎王爷的善待,那是胡说八道。绝对没有的事儿。可一些迷信的人,却都说这是真实的。而他们却绝不是那种最善良没有私心的人。我也不知道这是奇怪还是虚伪。也使在下愚昧至极。迷惑至极呀。
  其实现实生活人群中。人们还是知道谁是好人的。人们也都会口口相传。而好人却不会得到表彰。而纪晓岚为这些好人写书。可对于那些好人来说。也是毫无益处。他们也得不到一丁点的安慰。而坏人也不会有丝毫的愧疚。
  而在这个故事中说的。一个农村的老太太。能控制住自己私心的欲望。读书讲学的老师们。对老太太都有愧疚的心理。这一句话是完全错误的。那些读书一辈子。为人讲学的大文学家们。面对老太太这种一生没有私心的人。从来不损人利己的人。是八辈子也没有愧疚的。不但如此。他们还会从内心骨子里看不起这位农村老太太。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骂人呢。表面还要装的很斯文的样子。来展示他们的学问与善良。
  不过,这位纪大学士也是。他是又一次的深深的挖苦了。和重伤了他的同类人等。由此看来,他是真切深入的了解。并熟知那些大小官吏。以及那些才高八斗的学者的内心世界了。也难怪。纪大学士这样一位才高八斗的聪明人。定能看出他人的心肺。谁心中有什么小九九,能瞒得过他一双慧眼吗?而且还在官场文人中鬼混一生的人。谁是什么心肠?日子久了,傻子都能看的出来。更何况我们纪大学士呢。只是在下不知。真的不知道古代大清王朝的官员学者。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只是知道。和那位善良无私的老太一样的人。是什么年代都有。按人群的比例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到此这一话题真的不敢再往下说了。
  另外,书中所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为害也。流毒四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人性的好坏。与当官的贪与不贪?可不是一念之差的问题。有的人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想了。不再多说了,都是人性的贪婪。与性相近,习相远。没关系。有点烦。
  本篇文章与上篇文章相似之处。都是讲一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看来大清王朝吃闲饭的官员很多呀。原文是(身握实权,束手为命。天地何必生此材?朝廷何必设此官乎?但不要钱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其实,无功而有罪的人太多太多。可又能怎样呢?人家还是照样坦荡。现实中各位人等都知道。不用多说了吧。
  可叹了,这世界没有阴曹地府的阎王爷呀。什么鬼神呐,都是骗人的。无论好人坏人,善人恶人。都按自己的喜好做事为人吧。世间报应有没有?人们心中也清楚。本书中。以后也会把因果讲的很清楚。中庸之道。一就是一,绝不是一点零几。不夸张。真实之至。
  良人善一生,
  贪人活一世。
  各有贫富命,
  神鬼不奖惩。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