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穆汉 / “第四章 追忆”

“第四章 追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殿下此番前来为胞弟求我崔府明珠,我尚不知其作何思量?于我崔府究竟幸事亦或是祸事?府内上下却兴奋异常,觉得攀附上了国朝境内有数的大腿,想着日后无论是出门狎昵娼妓还是入仕为官都靠山硬朗,有恃无恐。
  我知你也做此思量,在这江南道养望十年,京中大兄却不愿举荐你入仕。如今想着不如趁崔娣之事,借肃王之力外放州郡。但老夫劝你还是绝了此番念想。若是楚王、吴王,可能还会放纵尔等以亲近我等江南豪绅之家,以邀名望,收民心。
  但我观殿下是有大志向之人,意欲扫前苛,尽积弊。尔等若是打着其的名号为非作歹,只怕他还会先于国法惩戒尔等。老夫可为你向殿下求荐一清贵之职。你恪守己职,我再写信于你大兄,加上老夫旧时朝中故友门生看顾,你之前程应已无忧。若能幡然醒悟,塌心做事,我儿将来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了不得的事业来。”老人深切望着幼子谆谆教训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父爱其幼子,可见一斑。
  崔思远被老人今日交心肺腑之言惊撼到了。既震惊于国朝往事,又被老父计远所感。殷切点头称是,言必不复父亲大人厚望,日后定当勤奋苦学,踏实做事,以谋功业,添光祖业。
  知子莫若父,老人自然知其性子。望着此刻旦旦做保,似浪子回头的崔四郎。老人知道,除却家中惊故,族人四散、祖业凋零,不然这个风流崔四郎要不了多久也就故态萌发,只盼他这次能多老实几月罢......
  --------------
  西苑肃王住所,此刻刘德正要接见两位故人,一男一女。男子体态修长、面容俊俏,只是面色有些苍白,一副江南名士装扮。女子身材高挑,带着面纱,看不清模样,不过眉眼中却有一股藏不住的英气。
  小宦官将二人引领至刘德所在一雅庭。轻声道:“殿下,贵客已至。”
  刘德转身看到二人后难得的欣喜一笑,随即望向大伴韩瑾,韩瑾公公立马体会上意,命诸宦者、侍女退出此地。
  两人皆是神情激动。
  “参见殿下,臣/奴婢自顺元二十七年一别,已有6年不见殿下,不想今日还能再见殿下天颜,此臣之/奴婢之幸也。殿下蒙先帝保佑、得太一庇佑。”两人略带哭腔的行礼说道。
  顺元是先帝的年号,二十七年是这位帝王御极的最后一年。
  刘德上前亲自将二人扶起,笑容温暖。让二人坐至左右后开口道:“无须多礼,我亦思念尔等旧部,太安5年,恍若隔世。”
  俊俏文士和英气女子对视一眼后,接着道:“殿下今再掌军,如虎归林,龙翱于天。驱逐北牧、先复中原,再复高阙。我等旧部听闻,无不喜极而泣,涕泪满裳。
  每战当前,斩旗陷阵的吴非被丢到巴濮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不要说富贵荣华,就连麾下几个士卒口粮还被巴郡郡守打压克扣。
  他听到此消息更是连浮三大白,醉酒高歌。听闻殿下下江南的消息后,又传信于我,让我务必面见殿下,转述其思念之情。其余各地旧部亦有传书,各抒忠于殿下之意。
  刘德没有言语回应,只是眼神有些落寞。
  “昔年殿下遭变后,我等虽有心起事,然无中枢,诸部各散,难以成事。加上殿下手书数封,命我等不得妄动,就地驻扎,听从朝廷调遣。终未能救殿下于太安,使殿下受困于牢笼,此皆臣等之罪也......”
  这位青年文士,旧日冠军候之谋士;昔年太安城中骑马戴花,教坊花街中名妓追捧的风流名士;上疏震动中枢的平戎十二策,随军伐国亦谈笑风生的风流男子哽咽道。
  “都过去了,没事了。”刘德轻声回应。
  女子也为殿下愤愤不平,此刻那双英气的眼睛泛着泪光。
  刘德是最见不得将军白发,美人落泪的。温柔一笑,接着道:“昔年我虽带着8000精骑快马回京,然城外诸王驻扎兵力数倍于我,太后在父皇和梁王犹豫不绝,南军反戈......终究难以一定乾坤......”
  文士听此回忆往昔,不禁有些埋怨当今和太后,名分最正,势力最大,却无果决之心。
  本是最占天地人之利,却畏惧物议,珍惜羽毛。缩手畏脚,处处失去先机,使诸王得意。
  先帝病危最后两日,李后更是用自己的权威使诸王不得入宫夜侍,仅使自己二子独奉于前,最终使得诸王不满,持刃入宫,血溅未央......
  昔年肃王麾下将士虽然精锐,然吴王占武库、楚王亲卫尉,已有地利人和之优势。先帝病危,只剩微弱呼吸,偶尔清醒也无法写字开口。长乐犹豫,诸王觊觎,形势错综复杂。未央宫的诸王诸公数次会议都不能达成共识。
  最终还是要以刀剑说话,齐王率先发难,于赵王合谋。夜宴鲁王,藏刀斧手于席,得鲁国兵符。称先帝已驾崩,遗诏传位于其,长乐秘不发丧,意欲倾覆社稷。合齐、赵、鲁三国兵力发兵未央。
  卫尉季平在司马门迎敌,同时安排细作斥候通过密道将此消息先告知楚王后再告诸王。楚王、吴王、燕王、蜀王得知后立马整顿兵马,打着护卫天子,讨伐逆贼的名号加入战场。
  -------------
  先帝塌前,晋王殿下和梁王殿下并排跪着,兄弟二人眼有泪花。距离上一次陛下苏醒已过去13个时辰了,破例进入后殿中侍应的公侯贵戚却仍在争论个没完。
  “齐王贤明,麾下能人辈出,国中甲士十万;楚王勇武,有万钧之力,能扛千斤之鼎,生撕虎豹;蜀王果敢,百骑平乱,坐镇蜀地;吴王近民,免役授田,施恩于民......”其中不乏穿插着平陆侯、晋申公、陵平君这样的显赫贵人的声音......
  后殿虽然也算宏大,但毕竟是设计给后宫休息之所。不如前殿或是宣室殿那般威严宽广,何况如此之多的公卿密集于此。本就心浮气躁的李皇后听到这些朱紫公卿似早有押注,不念国恩之语。怒斥一声方才止住这场闹剧。
  陛下御极已经27年,太后在13年前就去长陵陪伴先帝了。宫中以晋王、梁王之母李皇后为尊,统御六宫、母仪天下十数载,积威已久。今陛下病重不能理事后,其权势、名分更长了几分。
  “陛下!陛下醒了!”一直紧张关注皇帝陛下的灵醒小宦官尖声叫道。御塌上的皇帝好像抬了抬眼皮,却又好像没有。两位太医院的老国手马上趋步上前,还要年长一些的老太医把手放在皇帝的手上搭脉诊治。老太医眉头紧皱,面露难色。全场妃嫔皇子、公卿贵戚都屏气注视着两只干瘪的手上。
  小半刻钟后老太医才收回手,上前略恭身行礼道:“容禀娘娘。”
  李皇后略一思量道:“无妨,此室内皆我汉家忠臣,社稷栋梁,卿可直言。”
  “陛下病入膏肓、疾散肺腑,已是药石难医。以千年山参续命,虽然多日坚持,却也已是强弩之末,此番回光返照,怕是......”老太医缓缓道。
  皇后脚步一个踉跄,好在身侧侍女机警扶住,才不至于此刻失仪。
  老太医又接着说道:“内库有一禁药,据传是前朝开皇年间身毒使节进献。已有数十年未用,但据太医院典籍记载此药或可暂缓陛下苦痛乃至使陛下生出些许气力,但也只是榨干最后的余力,并无回天之能。此前因为陛下还有气机,此药风险未明......我等不敢用于陛下。但这几日我等已取些许奇药在太医院做过实验,确有效果。陛下如今气短,若用奇药,我与诸位大医做过推演,此药应有7成把握能起效于陛下......如何决定,还望娘娘定夺。”
  李皇后沉默了,但除了她以外,整个未央宫没有人有资格做决定。此刻,在这个帝国权力的中央,在无数双殷切、紧张、害怕、兴奋的眼光中,她将作出一个抉择。
  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老妇的抉择,这将决定天下的未来,王朝的走向......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