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起昭宣之治,可能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其中汉昭帝却常常被忽略。
说起汉昭帝,也是一个苦命人。
两汉400年,明明有明君潜质,却名声不显。
开始正题,
炸裂的开局!!!
汉武帝他本人就是一个lsp,一生莺莺燕燕不计其数。金屋藏娇、倾国倾城、姗姗来迟,子贵母死都是他感情生活的写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在此不做科普了。
而子贵母死就跟汉昭帝本人有关了。
汉武帝晚年,帝国统治岌岌可危,几个儿子或因争夺储位,身死名裂,如戾太子刘据;或荒诞嬉戏,志大才疏,不堪大任;这让风烛残年的汉武帝为选立后嗣事,忧心忡忡,非常郁闷。
一次,汉武帝巡狩天下,经过河间时,望气者言此地有奇女。汉武帝急忙派遣使者寻找。
使者千方百计寻找后,带来一名赵氏女子,两手成拳,无论是谁都掰不开。女子自言自出生即有此奇异,需待贵人方能掰开。汉武帝用手一掰,女子的手即时伸展开来。加之该女子面貌清秀,美丽无比,由是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号曰“拳夫人”。
拳夫人后来被汉武帝授予“婕妤”(汉代后妃的一种等级名号),居住在钩弋宫,故宫人又称她为“钩弋夫人”。
这个钩弋夫人就是刘弗陵的母亲。
刘弗陵出生即有神异,据史书记载是母亲怀孕后十四个月以后才生育出来,这让汉武帝感到神奇。
因为他听说,古代圣人尧也是母亲怀孕十四个月后诞生的,所以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人们将这个小男孩又称作“钩弋子”,汉武帝给他取名刘弗陵。
古人迷信是很正常的,不过即便是普通家庭,一般对家中幼子有一种莫名的偏爱。
刘弗陵一天天长大了,到五、六岁的时候,形体壮大,智谋百出,汉武帝越来越器重他,认为刘弗陵很像他小时候。
于是打算立他为皇太子。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处于风烛残年,他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子幼母壮!!!
一旦自己去世,皇帝幼弱,母后年壮,随心所欲,却无人控制,难免会扰乱国家,甚至会重演当年吕后专擅朝政,几乎攘夺刘氏天下的悲剧,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一年后,自知病势沉重,不久人世的汉武帝为确保刘氏江山永固,终于下定决心,赐死钩弋夫人,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此时对于年幼的刘弗陵来说,他8岁就父母双亡了,而且母亲还是被父亲杀的。
这不能不说是炸裂开局。
生活还是要继续,虽然爹妈没了。
在同龄人还在跟长辈撒娇卖乖的时候,刘弗陵已经坐上冰冷的皇位上了。
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误杀刘据,帝国继承人空缺,而武帝其它孩子又不成器,于是皇位就到了这个在他看来年幼聪慧的幼子身上了。
PS:刘据: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所幸汉武帝还不算老糊涂,至少留下四位托孤大臣。
金日磾、霍光、上官桀、桑弘羊。
说起来也是有趣,四位托孤大臣,各有各的特点。
霍光长期担任汉武帝的秘书。他的政治才能是经历汉武帝本人考验的。得益于霍去病的功劳,也得益于霍光本人的政治智慧,就连巫蛊之祸也不殃及霍家。
桑弘羊是主抓经济的,在稳定经济、搞钱上是一把好手。
金日磾则因其无根无基、谨慎行事以及对汉武帝的救命之恩而受到特别信任。(就像当年的韩信一样,虽然是大将军,但是手下的将军都是沛县出身)
上官桀则是因为他的巧言令色和拍马功夫、在关键时刻的护驾有功、以及汉武帝对他的特殊喜爱和信任。(也难怪霍光后面把他收拾了)
这个辅政阵容对于刘弗陵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给力的了。
毕竟作为后继之君,他的当务之急就是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将汉武帝时期损耗的国力慢慢恢复起来。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
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
在这场会议中,霍光成功拿到了一部分财政大权,也让桑弘羊倒向上官桀阵营。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
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当然,说他有明君的潜质自然是有依据的。
这就得从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说起了。
四位大臣中,除了金日磾死的早,霍光与其它两位之间的矛盾就不断加剧。
汉武帝设立四位托孤大臣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终究人算不如天算,利用四人的不同身份不同权力背景相互掣肘,防止出现一人大权独揽的情况,然而事与愿违,在汉武帝死后,关于四位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是发生了。
权力就是天底下最令人趋之若鹜的毒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辅政大臣中,真正对霍光的权力构成挑战的,是霍光的儿女亲家左将军上官桀。毕竟当朝皇后不仅是霍光的外孙女,同样也是上官桀的孙女,论其本朝的外戚身份,俩人半斤八两。(在霍光那一章中有提到这一部分)
结果嘛,桑弘羊、上官桀勾结皇室盖长公主、燕王刘旦发动政变。
目标就是想废黜汉昭帝拥戴刘旦登基。
以下是这几位参与谋逆的原因。
桑弘羊:权力斗争以及为后代牟私利遭霍光拒绝!
上官桀:想要掌握更多权力、想给亲戚封侯,屡次被霍光拒绝!
盖长公主:想给自己的姘头封侯,好光明正大结婚,被霍光拒绝!
燕王刘旦:作为当时汉武帝最大的儿子,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给皇位有念想,而汉昭帝的容忍被他当做软弱。
所以这帮子人就是纯粹的乱臣贼子,坚守朝廷原则的霍光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而汉昭帝支持霍光,于是他们就成了敌人。
说到底所有的争斗都是为了利益。
结果嘛。有人检举燕王刘旦和他的姐姐盖长公主勾结,密谋刺杀霍光,拥立燕王,篡夺皇位。
最终刘旦和盖长公主姐弟自杀。
经过调查,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还有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也都参与了这场谋逆阴谋,因此全都被处死。
从此霍光大权独揽,成为了权倾天下的大司马大将军。
而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汉昭帝看的很清楚,知道霍光才是真正遵守汉武帝遗诏的辅政大臣。即便是有燕王刘旦处心积虑送来的信,而全然不信,(当时霍光在放假)
直到第二天霍光没来,他依旧派人去请霍光来上朝,来显示对霍光的信任。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这位皇帝明事理,但是却始终没有真正亲政,没亲政不代表人家没办公,这是两码事,军国大事人家还是参与盖章的。
甚至因为要摆脱霍光后期政治控制的需要,也没有留下后人。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是霍光外孙女,霍光想让长孙氏生下汉昭帝孩子,好确定下一代接班人。
汉昭帝自然不愿意,也没有让霍光的算盘得逞。
当皇帝难,当明君更难,当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还费命,自古明君寿命都不怎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