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这位大佬,可谓是大佬中的大佬,一生权势比肩帝王,在权臣中也算是行业标杆了。
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也算是卫子夫的嫁妆吧,不过跟卫家倒也没有啥血缘关系,不然武帝在清算卫家外戚势力时早把霍光给带走了。
得益于哥哥霍去病的彪悍战绩,年少时的霍光得以借哥哥的光进入长安,后在哥哥的余荫下得以进入官场,先是郎中,后升诸曹、侍中。
当然,随后的事儿咱们都知道,霍去病英年早逝,这也让武帝悲痛不已,(手把手教出来的顶级将领就那么没了)可能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原因吧,对于霍去病的子嗣也是宠爱有加,连泰山封禅都带着,霍光也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而且直接对大领导负责)
此时的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就相当于贴身秘书了,而且人家也是才能出众,在汉武帝身边待了二十多年,没犯啥错。(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啊,汉武帝时期,公孙弘是唯一一个善终的丞相,另外12个丞相可不是好下场,这位爷就在汉武帝身边贴身伺候,居然汉武帝都没挑出啥毛病)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高人吧,平时不显山不漏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说的就是霍光吧
因此,汉武帝对他也是极为信任,这对于暮年的汉武帝来说很难得,汉武帝统治后期比较昏聩迷信,毕竟手握权力那么久,也没啥心愿,就想活的更久一点。大名鼎鼎的巫蛊之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结果很简单,太子被迫造反,被江充逼死。
其实哈,感觉更像是汉武帝自己的安排,汉武帝本人几乎没啥感情,卫家是他一手扶起来的,但是太子又不合汉武帝的脾气,外戚势力又这么大,很难不让汉武帝联想到当年的吕家,并且卫青也去世他,卫青也没啥独当一面的人展现价值,因此卫家就成为了这次政治游戏的牺牲品。
随后汉武帝准备立幼子刘弗陵为接班人,并制定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等四人为托孤大臣,其中霍光权柄最大。(政事一决于光)
当然,肯定会有人不服,侍中仆射莽何罗和他弟弟重合后莽通造反。(确实对得起这个姓)
结果嘛,成经验大礼包了,凭借平叛之功+托孤之功,霍光封博陆侯、金日磾封秺侯,上官桀封安阳侯。(这些侯实打实有封地的,地点就是食邑,而且不犯错是可以一代一代继承的)
当然,对于霍光来说,权臣之路才刚刚开始。
在汉武帝身边待了那么久,霍光自然也不傻,前面吕家的前车之鉴他也门儿清,因此,在昭帝即位后,特意将部分重要官职交给刘姓宗室,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仅是托孤大臣,而非篡权者。
而且此时的朝堂盘根错节,四位辅政大臣之间也逐渐开始分化。霍光与金门磾、上官桀等人也有姻亲关系,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金日磾的次子金赏。
并且金日磾在辅政一年后去世了,此时朝堂就剩三位辅政大臣,关系很微妙,也很敏感。
那就没啥好说的,继续battle吧。
丞相田千秋一味退让。(中立或者认怂)
而上官桀、桑弘羊也争不过霍光,于是朝政大权慢慢转移全由霍光说了算了。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慢慢地上官桀与霍光开始起冲突了。
理由有以下几点:
1.上官桀想让上官氏去做皇后,霍光否决,于是人家通过盖长公主牵线搭桥达成目的。
2.霍光每次放假(休沐制度,汉代公务员每五天一休,而且假期可以攒着,比如与节假日夏至冬至合并一起放)的时候上官桀帮助处理朝政,野心逐渐滋生。
3.上官桀私心比较重,多次向为自家亲戚封侯而被霍光否决,心有怨恨。
4.武帝活着时,上官桀职位比霍光高,结果辅政大臣中大权独揽的是霍光。
不仅如此,燕王刘旦自认为是昭帝的哥哥,更有继承权,结果心生怨恨,而桑弘羊自以为在财政改革(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改革,离不开桑弘羊的支持,如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制度等)上有功,想给子弟谋官,被霍光否决,于是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三人开始结盟。
结果嘛,想诬陷霍光谋反,结果昭帝是个明白人,并力挺霍光,结局就是霍光胜利,找事的全送去见汉武帝了,对于老朋友上官桀、桑弘羊更是照顾有加(族灭)
由此霍光真正开始大权独揽了,(威震海内)
并且在昭帝即位的这十三年间,真正成为了大汉集团的实际掌舵人,一扫汉武帝晚年的衰颓局面。(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当然,可惜的是,昭帝英年早逝,年仅21岁,无嗣。
于是霍光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宜王刘贺,(第一代海昏侯,前几年墓穴刚被考古学家挖出来并实名认证)这人也是个人才,也不知道怎么当的皇帝,就在龙椅上坐了27天,据说霍光列了一千多的罪名(这个应该是假的)但是结果就是,刘贺接着去当他的海昏侯了。
这也是霍光权力生涯的最巅峰—废立皇帝,也是历代权臣的前辈,明代的张居正就是因为李太后用霍光传教导万历而倒霉的。
不过哈,生活还是要继续,接下来霍光选择的接班人是刘洵。(汉宣帝)
不过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霍光这个人的性格了。
1.忠诚,恪尽职守。霍光忠诚的人是汉武帝,从小就跟在汉武帝身边,自然要对得起汉武帝的托孤遗命。
2.正直刚烈,霍光权柄滔天,但是对于同僚的不正当请求,也会坚守原则,而且从不妥协。
3.心机深沉,杀伐果断。霍光很清楚谁是敌人,谁该打,谁该拉,心里门儿清,并且在斗争胜利时绝不手软,对手死的很惨。
4.专断独行,政治才能卓越。以史为鉴,与刘姓宗室达成平衡;体恤民情,修养生息,恢复民生;独揽朝政大权,推行正确的国策。(总不能让古人讲究民主平等吧)
古人云,月满则盈,水满则溢。在他活着的时候,霍家太强盛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尤其是在专制皇权时代,霍家这么牛那皇权不就成摆设了?
对于这个道理,霍光懂,宣帝也懂,于是霍光宣布归政,明面上将权力还回皇帝了,实际上得等霍光死了才算。(这就跟皇帝跟太上皇的关系差不多,哪个皇帝会在活着的时候将权力交出来?也许有,赵武灵王交权,结果儿子们争权,导致赵武灵王活活饿死)
宣帝明白,所以就等着霍光没了接班掌握实权,可是这时候霍光的“贤内助”出现搞事了。
汉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已经结婚。(妻子许平君)结果霍光妻子想让自己女儿当皇后,就勾结太医毒杀许平君,后霍光女儿霍成君成功当上皇后。(霍光知不知道不清楚,不过应该是默许,为了霍家能够延续,反正后世认为霍光最大的败笔就是治家不严)
于是霍光善终,葬礼按照当年萧何的标准接行,不过霍光死后两年,许平君被毒杀的事情败露,霍家全家一起上路了。
老刘家很少有痴情的皇帝,汉宣帝刘洵算一个,汉光武帝刘秀也算一个。(阴丽平)大概是因为有共患难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