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们生产大队有十个生产小队,大队就在我们小队旁边。大队的.办公区,也就几个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有个粮食加工厂,一个运输队,一个农机队和一个小诊所,这都是副业,由大队直接管理。各小队的手艺人平时在小队劳动,有事时由大队集中管理。所以大队还是有些经济来源的。
大队干部,是很有威望的人。而犯了错也要受处罚。一个大队干部因为犯了错被当典型。把他犯的错用泥塑表现出来,到处展览。他的错误有大吃大喝,损公肥私,搞特殊化。当时的宣传很厉害,打击很及时,让人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我父亲是大队会计,因为近,我偶尔也会到父亲的办公室去玩。父亲在办公室总在记帐,算帐,给别人开介绍信。那时出了本大队到外地办事是要大队开介绍信的,介绍信的内容一般是这样的:兹有我大队社员XX到你队办理X事,请予接洽为盼!那时介绍信有现在身份证的作用。我最感兴趣的是办公桌上的一台手摇电话,打电话之前要摇一下上面的手柄,再拿起话筒喊:“总机,总机,请接XX。”
大队有个高音喇叭,挂在一个很高的电线杆上,大队有事就用喇叭发通知。一般发通知就是开会。一千多人坐在一起开大会,讲话的人也是用话筒传声到喇叭,有时话筒没调好,喇叭发出刺耳的尖叫,让人难受。我有时跟着妈妈去开会,我不喜欢开会,不好玩,要遵守会场纪律,不能乱动,不能讲话。首先发言的往往是书记:“各位同志,我昨天到公社开了个会,下面传达会议精神。”听到这里我就靠在凳子上睡着了,到后来被鼓掌的声音惊醒,紧接着高呼口号,最后宣布散会。这样的会我不喜欢。
经常有文艺演出。表演人员都是各小队推荐的有些才艺的人,有唱歌、舞蹈,快板书,大鼓等节目。演员化妆都是脸蛋上涂点红粉,表演时有时道具掉了,有时人摔倒了,看的人都轰堂大笑。县文艺队下来慰问演出的水平高,都是专业演员。男演员很帅,女演员很漂亮。有一次一个小伙见女演员漂亮,忍不住上去抱了一下,被捉住关了好几天。
大队的主要任务是抓生产,促发展。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解纠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有人打架,小队的队长不好调解,小点的矛盾队长可以调解,矛盾大了,都是左邻右舍沾亲带故的,说谁是谁非都不好。有大矛盾就找书记评理,书记也会耐心做工作。一个巴掌拍不响,打架一般是双方都有错,要确定谁先动手的,先动手的错就要大一些。书记有威望,说话公正,大家都信服他。某天,我看见几个泥人在书记办公室门口,象泥塑一样,原来是几个刚刚干活的时候在田里打架的人找书记评理,鼻子眼睛都看不到,也不洗,证明自己吃了亏。
大队的卫生所就两个医生,一男一女。我最怕上卫生所,生病了一到卫生所,就量体温,再用听诊器听一下,然后医生就说:“打针,六十万的清霉素。”一听打清霉素我就晕了,一扒裤子,我就哭,打屁股针很疼很胀,打完了走路都不能走,要妈妈背回去。卫生所的医生又叫卫生员,又叫赤脚医生。所谓赤脚医生就是他们会到田间地头去看病,也会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看病,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粮食加工厂是加工大米和面粉的地方,动力是柴油机,噪声很大,柴油机的咚咚声和传动带的啪啪声震耳欲聋,在里面说话只能口对着耳朵讲话才能听得清。地上洒的柴油也有安全隐患,有一次着火了,加工厂的厂长在地上打滚才把火扑灭。那时的人就是这样有责任心,不怕牺牲。
农机队有些几台大小拖拉机,农耕时就到各村帮忙耕田。这些拖拉机经常出故障,要自己动手修。大队为省钱有时买旧拖拉机,用不久就坏了,修不好就成了一堆废铁。那时当个拖拉机手属于有技术的,在农村很吃香。
运输队就几头驴子套个板车拉货,主要帮合作社,食品和生资门市部以及粮店拉些货。有时队里的社员要进城,也可以搭运输队的便车,我的母亲带我去城里的大舅家就曾坐过便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很少人有,大队有一辆公用自行车,是干部去公社和县城开会用的。
小队里面每天清晨队长一敲铃社员就知道要出工了,所谓的铃就是一块废铁挂在树上。然后队长挨家挨户地安排分工,社员也不磨蹭,因为每天安排的任务是要完成的。除了生病,没人请假,请假就没工分,大家都是靠挣工分吃饭的。
劳动的场面热火朝天,大家都比着干,谁也不肯落后,每年都要评劳动模范的,评了模范有奖状有奖品有荣誉,奖品也就一条毛巾或一个搪瓷茶缸,上面印一个“奖”字,主要是用着有成就感。
干活的时候有劳动号子,女人们插秧的时候有插秧歌,婉转悠扬。男人们打垒的号子雄浑高亢,边干边唱,很快乐的样子。劳动量很大,社员们很辛苦,每天累得汗流浃背,干累了会休息一会儿,男的女的在一起会开些粗鲁的玩笑讲一些浑段子,大家都不介意,图个乐一笑了之。当然也有弄假成真的事,也会让人耻笑,因此抬不起头。一个队就那么小点儿,有点儿事能会议论纷纷,传得沸沸扬扬。
队里养有牛,猪和鸭,牛和猪死了的时候是我高兴的时候,有肉吃。不是我幸灾乐祸,大家都高兴。那年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平时能吃上肉谁不高兴啊?在队里架几口大锅做菜做饭,全队的大人小孩都来了,队长先讲一下解放前的苦,如何如何的苦,然后大家开吃,开开心心的吃,这叫忆苦思甜。
邻里之间也有些矛盾,有骂人打架的现象,但都是些小打小闹,没有恶性案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的矛盾自然化解,有矛盾队长和妇女队长都会上门调解。小事,一调解就和好了,大点的矛盾去大队找干部调解,队里还是基本和谐的。
队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东西,一般按人头平均分配,人口多的分得多,不够的还可向队里支一部分,年底结算从收入中扣。也有不要钱的东西,如:秸杆,瓜,鱼都是按人头分但不要钱。猪肉也不要钱,但不好分,都想要肥肉,不想要骨头,最后就抓阄,按顺序排队选择,其实没太大差别,都要搭点骨头的。
治安秩序很好,每家每户白天晚上都不用锁门,只把门掩上,根本就不会丢东西。小孩们在队里自由活动,无需大人照看,很安全。偶尔有小偷,外来的小偷捉到了就吊起来打,打得直叫饶,也再不敢来了。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什么都可以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东西时的对话是这样的“跟你借点东西。”“只要有,你说。”真的,只要有都会借。有好吃的做得多就给左邻右舍送一点。出远门了回来也会带些东西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