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飞机在桃花源机场平稳降落,片刻后方存拎着行李箱来到了大厅。
面对着能够看到外界湛蓝天空与流云的全透明玻璃,方存拿出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方存抬头看了一眼时间,忍不住想要吐槽。
说好的让赵平提前过来到时候给他接机呢?人呢?
四周逛了一圈的方存还是没找到赵平,给他打电话也拨不通,因为天色还早,干脆决定不继续在机场逗留,掏钱坐上出租车直奔陶缘镇。
毕竟要让方存厚着脸皮去搭别人的顺风车,他实在干不出来。方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陶缘镇和桃花源机场之间做一条直连的公交车或地铁线路,这样他就不会在出租司机看冤大头的眼神中还价失败,只能默默掏钱。
在一阵颠簸后,方存放下行李站在陶缘镇的大门处,在他身后大巴扬长而去,激起漫天的灰尘。
陶缘镇这地方有个很奇怪的规定,那就是从这个镇子外来的大巴不能进入镇子,游客也只能在镇外下车。
更要命的是,这个小镇子门口可不是时刻都有等着揽客的出租车司机,大多数时候,游客们只能自己费劲巴力地把行李弄进镇里。
方存暗自庆幸还好自己这次轻装上阵,只带了双肩包和一个轻便的行李箱。
再次确认了一遍那台摄影机还好端端地躺在包里,方存松了口气。
上次的直播在香烟变厚以后就断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浓烟害得方存这边信号异常。
这回高成吸取了经验,打算让方存拍摄一部伪纪录片。
方存也想不明白,为何对方如此执着于灵异方面的镜头,难道现在很火吗?
不过他现在也算半个高成的员工,当然只管做不管说。该提的提过了,对方还是坚持那就不该他的事了。
走进镇子,方存四处打量着这座古朴的小镇。
此时已近黄昏,满天尽是鲜艳的红霞,在轻风中不断变幻,相互追逐着远去。街上的行人背后是被夕阳拉长的淡淡剪影。
不算宽敞的街道显得有些昏暗,远处传来粗犷而具有穿透力的山歌,与绕镇而行的江水遥相呼应。
朝朝暮,云霞定何如,人唱晚晴初。
这一切尽数被方存手臂上的摄像机记录在内,而方存也感觉自己仿佛被此处宁静祥和的气氛感动,脚步不由得地放缓了许多。
沿着富有质感的黑色石阶拾级而上,方存一点点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只想在这里岁月静好。
要不,以后退休了就在这里定居?
方存这般想着,忽然听到前方一阵喧闹,抬头一看,原来是四个壮汉正拎着一头猪,看那意思,似乎要当众杀猪。
“奇怪,这又不是逢年过节,肉铺怎么这个时候杀猪呢?”方存有些好奇地自言自语。
就在不远处,几个人的说话声传进了他的耳朵:“诶,你们知道吗,明天胡员外就要过五十诞辰了,看,连明天开席要杀的猪都准备好了。我准备包个两百文的红包去凑个热闹。”
“这么肥一头猪,算上给那些人的赏钱,怕不是得要好几十两银子吧。两百文?王兄你还真是阔绰啊。”
“嗨,都什么时候了还银子铜钱的,照我说,这怎么着也得合三十块钱,贬值的那些不算!”
在一旁听到他们对话的方存此时差点没傻了眼。要不是看那几人的穿着还算现代,他真以为自己是不是穿越了。
天色逐渐昏沉,方存这才发现这条古街上大多点着红灯笼照明,电灯很少见,而街上的店铺还用“徐记肉铺”“林氏当铺”这样古老的名字,甚至还有茶楼、酒馆,且几乎都在天黑后打了烊,似乎都保留着几十年前的生活方式。
向那几人打探了一下,方存得知这条街上还真没有什么“客栈”之类能住人的地方,要想在这过夜,如果没有能借宿的熟人,就只能到镇子的其他地方看看。
反正在这镇南,一时半会儿外人是住不得的。
方存还问了一句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还真掰着手指告诉方存现在是2012年5月8日。
道谢之后,方存继续朝着街尾走去,按照指点,他接下来要穿过镇子中心的陶园广场,之后选择去镇北或者镇西。
镇东去不了,是因为那里曾经发生了火灾,把房屋全部烧成了焦炭,估计已是无人居住了。
路过肉铺的时候,方存往那边撇了一眼,却正好和一个硕大的猪头对上。
不知道为什么,方存觉得那头猪看自己的眼神很奇怪,并不像正常待宰的家畜一样无神或者害怕,反而近乎放着精光,配合它微微张开的嘴,就好像一个人在做出一个急切的表情。
方存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立刻加快了脚步,对身后骤然响起的那声惨叫不管不顾,试图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全部抛之脑后。
过了约一柱香的功夫后,方存站在空旷的广场上,面对着一个十字路口,有些犹豫究竟该往哪里去。
镇南不用提,而站在此处向东望去,果真能看到一栋栋烧焦的房屋,似乎早已没有了人烟。
镇北乍一看是一条条比镇南古街逼仄了许多的小巷,巷口附近还有孩童在嬉戏玩耍,方存走近后甚至看到有的小孩对着墙壁随手涂鸦,而那些小孩看到有外人在也都一哄而散跑进巷子深处。
方存摸了摸鼻子。看来也只有镇子西边可以去了。
小镇的西边终于有点现代化城镇的样子了。虽然街上也是冷冷清清,没几家店还开着门,但那些散发着柔和冷光的灯管还是给了方存一丝熟悉的感觉。
不多时,方存就找到了一家旅馆,旁边还有一个小卖店,也算方便。谈妥了价钱,方存就拿着钥匙在这家旅馆下榻了。
放下行李,方存就下楼准备去买饭。刚好旅馆的老板常兴正要吃晚饭,锅里下了好些馄炖,方存就花十块让添了一副碗筷,坐下和常兴别吃边聊。
这家宜兴旅馆的老板常兴四五十岁,肤色黝黑,让方存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赵平,只是相比赵平的憨厚模样,常兴看起来为人更精明,不知道还藏着多少个心眼。
在闲聊中,方存得知常兴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似乎都是警察。说到这里,常兴一脸的骄傲,而之前一直打零工混日子的方存只好苦笑两声掩饰内心的尴尬。
后来话题转到方存身上。对于来到陶缘镇的目的,方存也只是含糊其辞说有工作需要,当然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无奈。
作为第一次出工的新人,他连指导员赵平都找不到,对这行也没什么经验,这让他怎么完成任务。
方存顺势要求看一眼旅店登记名单,看看赵平是不是已经来了,可他翻遍了本月登记记录以后只得到一个让人失望的结果。
据常兴所言,他最近没接待新来的旅客,倒是有个旅客前不久刚好退房离开,好巧不巧的是,常兴随手递给方存的一把钥匙正好对应的是那位旅客曾住过的房间。
吃完饭后再聊了一会,方存就借口旅途疲惫而告辞上楼。再次打开203号房的房门时,方存嘴角划过一丝冷笑。
“巧合?我怎么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