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朕,朱祁镇 / 24、插手

24、插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唉。”
  朱祁镇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敌人众多,队友贼拉----尤其他还有个笨妈!
  极易被文官给糊弄住了呢。
  所以,治国?
  治个锤子国哟!
  时至今日,朱祁镇终于是明白了朱明王朝的艰难之处了。
  朱厚照时期,手里没有足够多的兵权,然后皇帝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则是亲自下场给自己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职位。
  而到了朱厚熜的时期呢,则是一看自个儿兄弟从武功方面突破不了限制,他即是从文治方面去做了。
  即,嘉靖皇帝借助着修道一事来笼络亲近于自己的文官了。
  而这,效果才尚且显著了些。
  当然,这两兄弟,因为在朝堂上的力量实在是薄弱了些,所以,也就难免重用宦官了。
  一如后来的朱祁镇。
  对此,朱祁镇表示,还是乾隆来得狠啊,因为自己满清的身份,可以直接上硬的。
  借助着一些事情,来破除掉这种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的现象。
  唔。
  怎么说呢?
  还得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最为正确了啊。
  ------
  想着、想着。
  听着、听着。
  众人终于是聊到了重点。
  张太后说到:“而今之际,先帝驾崩,我大明正处于一片悲伤之中,这几日倒是麻烦诸位老大人来操心朝政了。”
  “分内之事,不敢居功。”回话的是礼部尚书胡濙。
  “那既然而今诸位大人已然是了解到了我大明朝的大致状况,因此就劳烦诸位大人,给出一些而今所需要的确切建议,来为我大明的万里江山做上一些装饰吧。”
  “是。”这下,回话的则是五人都在了。
  “启禀太后”,率先开口的是杨士奇,“而今首重的一件事情就是,先帝已然驾崩。”
  “所以,天底下无论内外,必然都是会出现宵小之徒以乱违法作乱。”
  “因此,老臣以为,当即刻派遣重臣,外出巡边。”
  听闻此言,朱祁镇的精神顿时提了起来。
  好了,正统元年三杨所提议的,并借此将文官,亦或亲近文官的人给插入到重要位置的大事,开始了。
  “那你以为,应当派出何人去做这件事情?”
  “臣以为,当派出。”之后的名额,朱祁镇就没有再去听了。
  毕竟,他才不过八岁而已,所以,听了也没用。
  他既不认识这些人,也不清楚这些人的具体底细。
  所以,白费功夫罢了。
  不过,朱祁镇却是省得,杨士奇所讲出的这些名额,必定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
  即,要么是文官、要么是亲近文官。
  所以,这一下,朱祁镇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打乱杨士奇的打算----完全打乱朱祁镇着实做不到。
  毕竟,而今的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太子罢了。
  在他的头顶上,还有“两后”和五位顾命大臣的存在。
  所以,尽量就好。
  “爱卿能指出这些人来,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而就在张太后打算将杨士奇的这番建议给接受了的时候,她瞧见了正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自己的乖孙儿。
  “倒是不知道太子对此有何看法了。”张太后主动问询了一下朱祁镇。
  鉴于朱祁镇前日的表现,张太后是意欲实际性地去检验一下朱祁镇的能力了。
  而其他的五位顾命大臣呢,因为没有知道朱祁镇前日的变化,所以,当下,他们的脸上出现了少许的惊讶之感。
  须知,自明太祖朱元璋废置丞以来,皇帝的权力是得到了更大的扩张。
  可随之而来的,则是无比巨大的压力了。
  朱元璋自己倒还好说,任劳任怨一个。
  可这就苦了后面的子孙了。
  便是成了年的朱瞻基都不大能撑得住这份艰辛了,因此,众位大臣对于张太后主动问询于一个八岁的稚童,着实有些震惊了。
  朱祁镇,真的能给出有效的建议吗?
  只见朱祁镇首先站了起来,而后,便是对着五位大人躬了一下身子。
  见此,那五人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将自己的身子弓得更低了,
  “当不得太子殿下如此大礼、当不得太子殿下如此大礼。”
  五人是在用更加恭敬的方式来回敬朱祁镇的恭敬。
  不过这一次,朱祁镇却是没有再度用类似的行动进行谦让了。
  他开口到:“宣德的十年里,诸位大人辅佐先帝,可谓是鞠躬尽瘁、不辞辛劳,而等到先帝驾崩的前后呢,文渊阁内的笔画声,也是长久存在了下来。”
  “在此,我代我父谢过诸位股肱之臣。”
  说着,朱祁镇就又是作了一个揖。
  “不敢当、不敢当。”老臣们以更过度的程度又是回敬到。
  “所以,本宫在此就一如我父一般,斗胆说上一、两句,还望诸位老大人能够加以论断。”
  朱祁镇先给诸位老大人把高帽子戴起了来,以便待会儿自己的打算能不被他们给拒绝掉。
  “太子殿下尽可畅所欲言。”杨士奇主动说到。
  “那行,那本宫就姑且说上那么一、两句了。”
  “其实呢,刚才杨大人。”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聆听之后,朱祁镇已经能分的清,这五个人,谁是谁了。
  当然,哪怕分不清了,也不要紧----年纪最大,或者说,看起来最老的,必定为胡濙,而身着衣服的样式看起来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必定为张辅。
  然后,剩下的都姓杨,也就不会出差错了。
  “提到了要在此重要时机巡边一事,本宫深以为然。”
  “但是本宫又想了想,杨大人的公务多数以处理朝堂上的政务为主了,而巡边一事,必然会用到行伍中人。”
  “所以,本宫提议,除开杨大人所举出的这些人之外,当由英国公张辅再往其中添加上一些人,以作共事之需。”
  朱祁镇还是不太敢直接让杨士奇将自己刚才推举出来的人该换掉一些来。
  他只是在额外的地方上尝试稍微增添了一点而已。
  毕竟,一来,朱祁镇不敢确定自己那前日从太后处得的权力到底有多渺小了。
  二来,就是不熟悉朝堂中的人事安排的朱祁镇,害怕自己会被杨士奇这个老小子给糊弄过去了。
  那索性不如直接就将此事给完完全全地交由张辅去处理了----他活得久,他懂得多。
  他也有人。
  “不知太后和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朱祁镇最后问了这么一下。
  然而,他的目光却只盯在了张辅的身上。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