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羋横还知道:萨波特克文明是前哥伦布时期的一个美洲土著文明,分布于南中部美洲,主要是墨西哥的瓦哈卡州。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二千五百年以前,与美洲著名的玛雅文明虽无直接联系,但与之同受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遗址上包含有金字塔式建筑、蹴球场以及宏伟的陵墓。
该文明的书写系统采用音节文字,可能受奥尔梅克文字的影响,并很可能是玛雅、米斯特克、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等的文字的鼻祖。每个字表示一个音节,但兼有象形的功能。
虽然萨波特克和玛雅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文字和历法等几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可能受到了墨西哥和中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
萨波特克人建立了著名的蒙特阿尔万城作为宗教中心,十世纪因米斯特克人的威胁而东迁至米特拉,所建立的米特拉城是墨西哥保存最完好的历史遗迹。萨波特克文化以其杰出的建筑成就与骨灰瓮艺术最为知名,萨波特克象形文字是美洲大陆最早的成熟文字。
奥尔梅克文化,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其分布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和塔瓦斯科州。年代约公元前第一千纪初到前三世纪。该文化的主要遗址有拉本塔、圣罗伦佐和特雷斯萨波特斯等处。拉本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当时已形成较大市镇,有宏伟的金字塔式台庙、巨大的仪式性广场、玉石雕刻和最早的美洲文字,表明此时的奥尔梅克人已脱离原始社会建立了美洲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种植玉米、南瓜、豆类,创造了历法和计数符号。石雕艺术较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天然球形巨石刻成的头像。以翡翠碧玉雕刻的人像、美洲虎神像和玉佩饰物等也很精美。该文化的传统为日后中美洲的古印第安文化所继承。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巨石建筑-金字塔,巨石雕像,小雕像,大型宫殿,尚未破译的文字体系,玉器,美洲虎、羽蛇、凤鸟崇拜,橡皮球游戏……他们的巨石雕像,原料是花岗岩,人像都是厚嘴唇、扁平的鼻子,凝视的眼睛,奇特的头盔,其面部特征很像非洲人。一般认为,这些像的原型应当是奥尔梅克的国王。奥尔梅克也有大量的小雕像,这类雕像在殷商考古中是很常见的。
半人半美洲虎神是奥尔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有羽蛇神、谷神、凤鸟。图腾的实质就是标记氏族,半人半兽的含义是有关氏族以这种动物为神,相信生命来自这种图腾物,人活着靠它护佑,死后回归图腾神那里。
少昊是印第安人和东亚共同的神。由左传郯子的叙述以及山东、韩国的考古发现可知,少昊为凤鸟图腾。印第安人对凤鸟的具体形象有不同解释,与羽蛇神的分合也有不同做法。但可以推断,奥尔梅克人与殷商人同样纪念少昊。玺印为圆柱形,涂上油墨,可以在纸、衣服上滚动,拓下图画。这种方法被玛雅人沿用。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一万八千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中外一些学者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论解释奥尔梅克文明突然出现以及奥尔梅克艺术风格和中国殷商时代艺术惊人相像。故有人提出,该文明的兴起与殷商末年东渡的中国人有关。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到前九百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九百年到前四百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五百到前一百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八百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