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梦始源生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京都见闻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京都见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简单的一次会面后,日本人惊讶的发现远离大陆的列岛,在短短几十年中已落后了许多,阿苏藩的藩主认为这是一个向天皇表忠心的机会,恳请桂重小次郎引路,带着九牧号尽早前往本州岛。
  在听闻凤凰商船的惊人速度后,桂重小次郎提出上船一观,最后干脆扔下了自己的手下,自己带着此行的重要货物——二十个大竹篓的香菇抬上船舱,为了保鲜,竹篓的底层放着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柏正传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己儿时跟着父亲一起种菇,冬天在大棚里闷的一身汗。看着篓里的菌菇,用东瀛语问桂重小次郎道:“桂君,你们在源界也有种植香菇?”
  桂重小次郎已经知道柏正传是张淦的上司、外事局局长,他低着头毕恭毕敬的回答:“回阁下的话,这是特别为天皇种植的**目法香菇,是阿苏岛上的特产。”
  赵浩等人见两人聊起了香菇,也都凑过来。
  柏正传不解**目法,一边将对方的话翻译给众人,一边问桂重小次郎详细情况。
  皇室的采买使颇自豪的讲解起来:“列岛别处也有大批香菇出产,唯有**目法种出来的菇与众不同,堪称上品。有经验的菇民,在固定的场所选择有年份的树,并在特定的时间砍伐放倒。”
  听到这里,柏正传就有些明白了,他替桂重小次郎把剩下的内容说了出来:“然后,菇民会根据树的种类、朝向、树龄,砍出深浅不一、数量不等的花纹来,让孢子沉降于砍口。等上一段时间,若是不出菇,就用软木拍打菇木,不久,菇就大出。”
  桂重小次郎听得双眼瞪得大大的,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到:“原来阁下也知道其中原理,真是班门弄斧了。”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甚明白,柏正传笑着解释道:“我们华夏管这种种菇方法叫砍花法,却是你们东瀛**目法的祖宗,不过后来你们又发展出来了菌种种菇地方法再传回华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何买山听完过往曲折,叹了口气:“这小鬼子,学习发扬的本事是真好,让人不能不佩服。”
  桂重小次郎听了柏正传的翻译,转头向何买山鞠躬行礼:“阁下,如今我们东瀛国再次落后,已是不值得佩服,还请多多赐教。”
  赵浩哈哈大笑,拍了拍何买山的肩膀:“现在人家态度这么好,你还好意思骂人家小鬼子不?”
  何买山又叹了口气:“小鬼子就是这样,你牛逼他服你,你菜掉他欺负你,扎扎实实是一条迫人奋进不讲义气的白眼狼。”
  柏正传没有直接翻译何买山的这句话,而是转头对桂重小次郎说到:“我们都为一个不甘落后的邻居感到高兴,邻居的好学是我们华夏人保持进步的最大动力。”
  对方砰隆咚就跪了下去,各种感激涕零,共同进步的话冒了出来。
  有了确知的航线,急于回家的九牧号将速度提到最高,着实让船上的客人大为吃惊,因为此时的东瀛船只主要以旧时代风帆船的为主,只能以风为动力,还不知道可以使用环境中的源力能量,所以赵浩对符篆和源力的解释并没有让对方有丝毫放松,反而越发的对凤凰敬畏起来。
  由于是近海航线,且是陌生海域,九牧号夜停昼行,在第四天的傍晚抵达了京都地区所在的内海,而此时竹篓中的香菇仍然像刚刚摘下来一样新鲜。
  可是,进码头时又出现了问题,九牧号走的实在是太快了,阿苏藩派出的信使尽管比他们提早出发一天,却仍然还没有抵达京都的码头,所以不仅没有迎接队伍,甚至连入港都成了问题。
  桂重小次郎一番道歉,找来小艇带着货物去说服执政者——太政大臣近卫永久。
  另一边,柏正传说服了试图再次开炮引起注意的何买山,一船的人平定心情在内海的港口外等待,希望能就此开辟一条稳定而具有活力的海洋贸易通道。
  似乎数十年未有交往,让东瀛人学会了友好。翌日,一支盛大的欢迎队伍来到码头之上,为首的是太政大臣近卫永久,他带来了五百名皇家侍卫和五百面旗帜,一支吹奏乐队,以及数十名身着西式燕尾官服的东瀛官员。
  欢迎仪式之后,九牧号上的主要客人被迎进了京都城内。与天作之城长安相比,这里鲜有高大的房屋,但仍然规划齐整,城市干净的吓人,何买山看后许久不语。
  进入宫城之后,他们被安排住进了帝国大酒店,普通船员也得到了良好的礼遇,轮流住进城内的高级旅馆,享受起来。
  安顿之后,近卫永久在酒店内举办了国宴招待华夏客人,黄俊熙因为身份特殊没有出席,何买山和柏正传二人坐在上首,赵浩、张淦以及船长坐在下边,这个位次是日本人征求张淦意见排定的,卢军衔略有微词,赵浩却没有意见,他钦佩柏正传的风骨和何买山的直率,而且不喜欢抛头露面。
  宴席前,双方总算是坐下来非正式的谈了一次话,除去那些没营养的,近卫永久问的最多的是大陆上的局势,西方文化是否仍然占了主导地位?华夏的地位如何?
  柏正传最了解东瀛人的心态,他非常隐晦的嘲笑了日式燕尾服的恶趣味:“近卫大人,我初看你们的官服,还以为回到了地球。”
  近卫永久不置可否,笑着说:“所有人都怀念那个衣食无忧的时代。”
  华夏帝国官员反驳道:“不,这也是个极好的时代。源界的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又值得探索。虽然自然科学崩溃还待重建,但是源力文明已经初见端倪。不可否认,西式文化的影响正在消退,东方民族重新崛起已为时不远。我想,那些原先在地球上饥贫的民族,肯定更喜欢源界。”
  太政大臣点点头:“地球上的政治格局早已荡然无存,新的国家界限还在形成,大东瀛帝国偏居列岛,不仅没有参与到新秩序的建立中,也远离了您所说的源力文明。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已经初见源力文明端倪的华夏的百姓,现在过得如何?”
  柏正传经验老道,早就算到对方会问及于此,答道:“华夏人民四散而居,拥有着源界最富饶最广阔的土地,用一种文字继承一样的历史,这份聚心力注定了华夏的大国地位必然不可动摇,并将在新的环境里更加强大。”
  华夏官员避重就轻,近卫永久也不好再问,又重新回到最初的问题:“燕尾正服已经成了东瀛文化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环境改变而改变,就像来自盛唐的和服一样。”
  何买山听了一大串的翻译,总算忍不住开口了:“你们的思想太过僵化,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华夏人的拿来主义是兼容并蓄,如今凤凰的服饰风格就明显受到了昆雅的影响,旧时的右衽对襟长袍加入了昆雅元素,成为了风靡华夏各地的流行服饰。
  近卫永久微微一愣,这样的插话显然是不礼貌的,话语的内容也十分无理,但他敏锐的意识到坐在文官下首的这位武者大师显然来自华夏内部的另一个派别。他打了个哈哈:“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不如等晚宴过后再与大师讨论吧。”
  何买山无所谓的拱拱手,自己就为了打脸,没有教小鬼子的意思。
  很快,小日本的热情,就让他受不了了。晚宴过后是歌舞表演,温柔的和服美女在侧,水灵灵的眸子勾起了何买山憋了几个月的欲火,完全没有在意戏台之上精彩绝伦的日系歌舞表演。
  等到活动结束,近卫永久一挥手,两名服侍用酒的和服美女扶何买山入寝,用意不言而喻。
  何买山多年的抗日救国梦想在这一刻终于成了现实,同时向两边伸手,证实了和服之内真空的传闻,拉开束带,榻榻米上滚出了两具娇嫩的滴出水的身子,女人捂嘴的轻呼声,一夜的操劳。
  第二天,柏正传带着凤凰的船长与相关官吏谈判各类事宜。近卫永久则单独邀请赵浩、何买山两人到家中饮酒,显然他已经收集到了情报,知道九牧号实际的掌握者是谁。
  收了人家的好处,何买山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继续打脸,摆出一副笑脸,客客气气的坐上了人力轿子进了太政府。
  私宴过半,已经对大陆有了足够兴趣的近卫永久提出,想派出遣华使到大陆上进行学习,希望两位武术大师能提出参考意见。
  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何买山开口:“若是学文化,长安是个最好的选择。那里聚集了华夏最后的文献,还有许多泰斗级的学者。”
  近卫永久摇摇头:“文化不是最紧迫的事情,新世界的各种奇术,是我们东瀛所急需的,还望二位不吝告知。”
  何买山这时候已经是半个华日亲善大使,指着赵浩说到:“我兄弟的方寸学院,是整个华夏最好的战士学院,专门培养精英。”
  太政大臣听闻此言,从榻榻米站了起来,向赵浩鞠躬致意:“如此,就拜托阁下了。”
  赵浩偷偷冲何买山摇头,他可不想学校里塞满日本学生,回礼答道:“学院的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不过入学考试和费用的门槛并不低,而且……”
  故意拖长的尾音,引起了对方的注意。日本的第二把手,实际的治理者认真说道:“还请阁下不吝赐教!”
  赵浩点头,说起了华夏的三位圣贤使徒,蜀山剑派,清河书院,禅宗祖庙三处能力者圣地。
  近卫永久瞪大眼睛,终于发现了东瀛与华夏最大的差距。最后,双方约定,待凤凰商船来年造访时,日本将出重金派遣使节和学生前往大陆。
  次年春天,当凤凰商船队抵达京都时,数百名东瀛最优秀的人才早已等候多时,掀起了又一波学习华夏的风潮。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