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 第十一章 洛神赋图

第十一章 洛神赋图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众人议论纷纷,陶渊明也被这幅画所吸引,看此画墨迹,应是新作,甚至落款也没有。画面中一贵族男子在随从的陪同下,于河滨遥望,眼神中带着一丝欢喜,却又似乎有几分惆怅。只见河上云雾缭绕,一绝世女子衣袂飘飘。那显然不是现实之景,却又那般真实,那遗世独立的美丽,那夫复何求的笑容,令那男子如望穿秋水,相思至极,幻想着与她相约云中,可奈何自己一介凡夫俗子,哪能与仙子携手相归,最后只能目送仙子驾着云车飘然离去。陶渊明大致看了全图,便想到了曹植的《洛神赋》,心想,这画中故事与曹子建《洛神赋》所描述的几乎一致。曹子建的《洛神赋》自写就那天以来便在士人间广泛流传,赋中故事因其缠绵悱恻更是引起世人猜想。有人认为赋中所描绘的女子便是曹植的皇嫂甄氏,传闻曹植与这个美丽绝伦的嫂嫂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不过事实如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洛神赋》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不就是画中女子?
  王谧向陶渊明会心一笑,对司马道子说道:“我大概猜到了王爷这幅画出自何人之手,不过我想先问王爷,这幅画描绘的可是曹植的《洛神赋》?”众人听此纷纷点头,更有才疏学浅者如豁然开朗,口中嘟囔着妙哉妙哉。司马道子笑道:“不错,这幅画确实是根据曹子建的《洛神赋》而作,稚远兄猜想此作者为何人?”王谧回道:“不如让这位陶兄来和大伙说说。”说着便向众人介绍陶渊明。桓玄问道:“元亮,你说这是谁画的?”陶渊明上前施礼,道:“王爷,各位公子,这幅画所描绘的人物景象似真似幻、似远非远,山川树石虚浮古朴,我想定是晋陵顾恺之顾长康的作品。”众人有的点头,有的仍感疑惑。司马道子也感到有一些惊讶,问道:“元亮兄认识顾先生?”陶渊明答道:“在下寻阳乡野之人,怎会认识顾先生,只是偶然听人说起顾先生作画‘以形写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当今画坛虽名家辈出,但江左画坛第一仍要属顾长康。再者以王爷这等身份,所收藏的画自然是出自天下名家之手。”司马道子听陶渊明娓娓道来,觉得此人虽非高门子弟,但见识不在众名士之下,笑道:“不错,此画确是顾先生所作,元亮兄真见识。想必今日之后元亮兄也能显名于江左诸名士之列了。顾先生听说本王要举办今日之宴,本想前来参加,但因政事在身来不了建康,特作此画,供诸位观赏,并说由座中一人书写画名,日后先生来京再题名。在座不乏书法名家,尤其是稚远兄,琅琊王氏尽皆书圣,我看就由稚远兄来书写吧,诸位觉得如何?”众人中虽有人心有不服,但会稽王说话,谁敢反对。王谧道:“我门虽出了逸少公父子这等书法大家,但在下却天资平庸,若我王献之哥哥在,当由他来写。既然是陶兄弟说出了此画典故,不如由他来书写吧。”众人望向陶渊明,陶渊明摆摆手。桓玄道:“元亮,你只管写,你的书法可得了我桓石秀哥哥的称赞。”司马道子道:“也好,那就由元亮兄来书写,元亮兄不可推脱。”然后吩咐下人取来笔墨,陶渊明推脱不掉,便硬着头皮,挽起衣袖,调了调墨,在画卷左侧一气呵成写下四个字:洛神赋图。
  司马道子命下人将此画收了起来,又与众人饮酒。王恭说道:“诸位应都知道,顾长康先生名列江左十贤之列,这江左十贤按照年纪算是我等的长辈,我也有幸目睹过其中几位的风采,不过我想,今日之后,我晋国风流当由在位诸位主导了。”王国宝道:“目前言此,恐怕尚早吧,下一届十公子榜尚有六年,到时谁能进入榜单,才能代表我晋国风流。到时孝伯兄年届三十,不知能否竞争这公子榜?”王恭比王国宝大出几岁,因此王国宝以此取笑王恭。王恭不屑道:“名士与年龄何干?凭的是真学问,那些既不识五经六典,又不能理政治军,即使跻身名流,与滥竽何异?倒是像陶元亮这般真名士,虽无闻于当今士林,但比那些假名士不知强多少倍。”王国宝听此越加嫉恨王恭,但也一时无话可说。司马道子道:“不管真名士还是假名士,能为国家、能为陛下分忧便是国士,不如诸位谈谈秦晋之事”,然后对谢煥说道,“谢公子的父亲谢玄将军坐镇京口,统领北府军,若氐秦来犯,我晋国就要仰仗幼度将军了。”谢煥道:“家父身为北府军统帅,理当保家卫国,若氐秦来犯,我谢煥也会随军上阵,守我疆土。”众人听此无不激动,桓玄更是一腔热血,想立马与谢煥结为知己。桓嗣也说道:“我桓氏多年来镇守西土,苻坚敢来,我荆州军当与北府军并肩作战,共退敌军。”司马道子道:“很好,所以我说谢桓两家乃是我晋国支柱,东西并力,加上豫州桓伊将军,一定能守住我晋国的疆界。”桓玄听司马道子提到桓伊将军,便说道:“之前我与元亮在来建康的途中经过姑孰见到了桓伊将军。”众人听此,都把目光聚集在桓玄身上,想听桓玄继续说下去。桓玄接着道:“桓伊将军已奏请朝廷将姑孰驻军移往合肥及寿阳,等朝廷批文下达便行动。”桓玄见桓嗣在一旁使眼色,因而没有再说。谢琰道:“桓伊将军文武全才,不仅战功卓著,更有“笛圣”之美誉,想必桓公子一定听到了《梅花三弄》?”桓玄道:“那是当然了,桓将军的《梅花三弄》岂是浪得虚名,只是时间紧凑,我等也只与他待了半日。”众人当然都知道桓伊大名的,尤其是谢家叔侄,桓伊与谢家交情颇深,只是桓伊军务在身,长年在外,建康名士也很少听桓伊吹笛。王恭道:“桓伊谢玄两位将军既是我晋国将星,又是风流名士,同列江左十贤,王某愿追随二位将军共赴沙场,马鸣风萧,烈旗红日,厮杀间隙,幼度舞剑,野王吹笛,快哉快哉。”王恭说得眉飞色舞,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桓玄也想到了一片战场,黄昏下老将解甲,夕阳如血,血如夕阳。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