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燕浮台 / 第三十六章 闽岩

第三十六章 闽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连滉领命去了闽岩省福清,那里,靠近海洋,是抵挡海洋的堤坝起头。
  一旦福清,到右上八十里之外的肥城的堤坝被冲毁,那么闽岩省必将有一多半被淹。
  闽岩旁边,是漳渡族,万一闽岩被淹,漳渡也有可能被会被殃及。
  连滉与手下马不停蹄的在雨中行路,雨势太大,只能等小了在赶路。
  十天,连滉与手下才赶到了福清。
  一下马,便立刻赶往许林知府府邸,一路上都是手持金色令牌才在下人的带领下到了书房。
  连滉一进书房,便拿出令牌示众。
  书房内,许林等人正在看地图,一见着令牌,便纷纷下跪行礼。
  连滉挥了挥手,拿起了桌上的茶杯喝了两口,才问道,“福清情况怎样?”
  然后将桌上的茶杯都递给了跟来的三位手下。
  “连上将,福清堤坝在七天前便被冲破了,这里地势高,又处在堤坝后方,所以无恙,下官已派人送回书信,怕是需等陛下派人前来救援了。”
  许林说道。
  “带我去看!”
  “连大人,这不妥啊!地势低的镇子,大多房屋都被淹了!”
  福清县令张罗想阻拦。
  “福清堤坝破了,那一路上的其他县的堤坝呢?肥城呢?!”
  “回禀连大人,只有福清和肥城的堤坝破了。”
  此刻,无限安静。
  连滉衣服尚在掉水,滴滴的声音,此时,却很清晰。
  连滉盯着眼前的地形图。
  “许林,你可知,福清堤坝破了,这水会流向哪里?”
  “漳渡。”
  他们都愣住了。
  许林回头看地图,手指跟着地图游走,最后,停在了漳渡的境内。
  “福清的水,连着玉河,漳渡本身就地处低势,所以,漳渡最不缺的,就是水!但福清与漳渡,相隔两百里,福清的水,暂时流不到漳渡境内。”
  “但除了玉河,还有几条河流湖泊连着海洋!贯穿漳渡,贯穿流溪,贯穿忻桉,直达塔族和什族境内!南方五族国,都有可能因为福清的这场洪灾而遭殃!”
  “肥城离这里三百里,中间有地势高要的回澜阻挡,肥城周围还有一片小山脉,肥城的水,流不到外面,但会淹了整个肥城!”
  “肥城传了信没有?”
  “前日刚传来,他们如今都挤在山上的几处寺庙躲着,但肥城,损失很是惨重。”
  “看过天象了没,知道何时停雨么?”
  “司天监看过了,说是还要再等八日左右才行。”
  “八日,够了。”
  连滉轻轻点头,嘀咕道。
  许林不解,什么够了?
  “福清现在受灾的人数,确定了没?”
  “回禀大人,尚未明确。”
  连滉转过来,对着手下说。
  “我现在去一趟肥城,鳌洋跟上我,估计会呆上一段日子,你们两个就在这里帮他们,等停雨后,除却赈灾外,还要确保不会有疫情大肆挥霍。”
  “是。”
  又吩咐对许林说。
  “还有,最新的情报,要不断向京城更新,并确保安然无恙的送到京城。”
  “下官谨记。”
  鳌洋跟着连滉,又快速去了堤坝终点,肥城。
  当他们俩到达肥城时,建业,也收到了加急公文。
  邬彦君立刻召集了几位重臣,在浮华殿讨论。
  “刚刚闽岩传来消息,福清与肥城堤坝被冲毁,肥城已被淹没,福清五分之三被淹。”
  “陛下,当下,工部水部、虞部尚在,但无人领导,只怕去了闽岩,也不行。”
  太傅姚以平说道。
  “真不知道那些地方水部在干什么!”
  邬彦君愤恨地说道。
  “陛下,闽岩失水,势必殃及漳渡几个族国,想必福清也清楚,已派人去了漳渡送信。只是,闽岩的水,超乎想象,水部和虞部必定得派些人去援助福清和肥城,但是这领导的人选,是个问题。”
  尚书令明信烟说道。
  “以往都是一人侍郎被下派,但现在,纪尚书和两位侍郎都在狱中。”
  “仅仅侍郎一人带领不够,上需得有地高位权之人前往,才可显现朝廷的重视。”
  翰林院马学士说道。
  “秦王正在处理纪仁林的事情,那就派旻王去吧,侍郎一职,那你们可有什么人举荐?”
  邬彦君揉了揉太阳穴。
  “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齐能说道。
  “谁?”
  各大臣都在看齐能。
  齐能昂首挺胸。
  “萧镜兮。”
  ————
  萧镜兮进了宫,接了圣旨,回馆里收拾一番,便去了一趟小院,拉上了锦云和木生。
  建业已派出驿站,向福清送信,不日,旻王殿下将率领工部侍郎萧镜兮将和虞部,水部行人将到达福清。
  齐能和江南送别萧镜兮后,在东京城门楼口,碰见了王世博。
  “此去一番,甚是险要,我与许林打过交道,是个直人,一路小心,别忘了驿站传信回京城。”
  “知道了,回来请你请你吃顿好饭。”
  等了一个时辰,旻王终来。
  天空,雨已不像那几日大,却总是要淅淅沥沥的下,萧镜兮加快了马车的速度。
  十辆马车,四十人,外加两辆,用来装换洗衣服都箱子。
  等到一行人到达时,福清的雨,总算停了。
  许林一行人亲自来接,但邬洛第一句话,便是问道,“不必请安了,如此大的雨势,可有山体滑坡发生?”
  许林回道,“有,倒是不成问题,百姓大多已经逃至其他地方。”
  “被淹了的几个镇子的百姓,伤亡如何?”
  “一半,其余人,都被安排在了准备好的洞里。”
  “要确保那些洞口不被山体滑坡所影响,还有百姓的粮食,最是重要,一定要确保来源渠道安稳无勿。”
  “殿下放心,下官已然安排好。”
  “那好,现在,先回知府府,共同商议。”
  “是。”
  知府书房内,许林指着地形图道,“据襄城的驿站来报,福清的水,一路向左下低势流,襄城是与漳渡的边界县城,已经流过襄城,去了漳渡境内。跟随连将军一起的两名副将已经去了漳渡报信,估计明日就回来了。”
  “暂且不谈论这些,重要的是,如何安置百姓,如何善后!”
  “我有些提议。”
  萧镜兮开口。
  “说。”
  邬洛点头。
  “今年大雨,明年,便有可能大旱,所以,我在想,在泄洪的过程中,不妨挖上几个水库,以备明年不时之需。”
  “萧侍郎有所不知,闽岩常年温和,从未大旱过。”
  “怎么可能大旱!闽岩靠海,每年都是日雨均沾,若说下雨,倒还信上几分,大旱,哼。”
  福清县长低声细语。
  “今年的雨,不也是闽岩八十年来的头次大雨么。”
  萧镜兮直接回话。
  许林等人哑言。
  “没想到萧侍郎竟在这方面有天赋,这可让我们这些学了多年的情何以堪啊。”
  水部郎中洪亮在身后打趣道。
  “你别说,我觉得我差不多都能去司天台当学徒了。”
  萧镜兮回头调侃道。
  “别介啊,您这还要在殿下的指导下带我们整治福清洪灾呢!”
  虞部郎中冯凯赶紧说道。
  “殿下,萧侍郎的话,不无道理,《殷朝地理志》曾记载,殷朝庆西元年,如今的南方三省都曾下过大雨,其不必现在差,但次年三省就遭到了大旱。”
  洪亮说道。
  “水库中的水,不论明年是否大旱,都可以用的上,流到福清海里的水,想必已经被内陆的水所稀释,所以,明年的庄稼,用用也无妨。”
  “那你们现在就去着手准备吧。”
  邬洛想了想,最后也同意了萧镜兮的提议。
  萧镜兮便和两位郎中去了偏殿,分析地图,着手准备水库的地方。
  最后,几人商量出,选择庄稼地的旁边,地方大,也好方便抽水。
  几人又前去被淹了的镇子附近的山顶上查看,发现只有几处小溪流向外流,茅草屋到处漂流,还有许多的蔬菜果蔬。
  萧镜兮问他们,“你们怎么看?”
  “赶紧动工,把这些水尽快弄到水库里,还百姓安居之所。”
  “我已经让虞部的人先行看看田地,你们水部也准备好了吧。”
  “今早上,刚刚准备好一切工具,就等令下了。”
  洪亮转头看向萧镜兮。
  冯凯也跟着看向萧镜兮。
  “既如此,我去让司会结算,把开销呈给殿下和许知府,下午就开工。”
  萧镜兮对他们二人笑了笑。
  “那我们就去吩咐了。”
  萧镜兮点了点头。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