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墨传史 / 第五章 前奏

第五章 前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间这样过去了两年。
  天应五年的春节分外热闹。
  非洲远洋舰队的返回行为被阿拉伯世界和欧洲认为是西宋重返中亚,欧洲的一个信号,为了和这个东方大航海的友邻打打招呼,这些年的断供之国都来了。
  而此时的大乾却是无比寂寥。
  领土?川中一地二年久攻不下。
  钱?因为这两年的军费开支,三司使正愁的要命呢。
  朋友?拜托,吐蕃与西宋都在与它为敌。而北魏则是搞不清楚看法。
  如何破局?如何化解南宋问题?
  此时,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进士,再殿试的时候给出了一个回答。
  原文曰:
  宋之缘,非古之路法解矣。其源自工商,非农矣。若占宋之土而不占其城,亦可强大……宋之本,非于占土,而在攻商。攻下商国,则法得矣……
  西宋的崛起,是不能用古来的法则解释的。西宋的后台在于其强大的商贸力量,而不是农业力量。如果只是毁其国土而不占互市,西宋的底子依然还在,就依然强大……想要攻破西宋,不在于攻占它的国土,而在于进攻商业。如果说能够将西宋的商业之城尽数夺到,那么离西宋灭亡就不远啦!
  这人正是后来的官场不倒翁:梁中。
  梁中真可以说是古今来聪明绝顶的人,他的洞察力绝对可以让所有人佩服。
  晚年远离官场后出了一本书:《朝堂说》,略相当于现代《厚黑学》,今已佚,墨翟评此书为“奸之绝也”,在中明年间被大量封杀,仅藏一本于皇家藏书阁,安骆之乱时丢失。
  他的所有意见和心思都是正确的,后来的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点。可惜,后来梁中对于这种乱世太过于失望,决定墨规其成,也不提出任何卓越的意见了,也是一件可惜之事。
  他在好水川合战之前就提出了组建扬州军团的计划,如果他的意见被采纳,那么兵粮充足的扬州军团来攻苏州,绝对不是秘隐本部2万步兵能够抵挡的住的。
  话题到此暂且打住。
  梁中的殿试回答说明了两点针对西宋的误区:
  一、西宋的商贸力量是中流砥柱,而不是农业。
  二、攻占西宋的其他地方没多大用,最主要的是锦官城,苏州城,泉州城等商贸大城,攻占了他们才能扼住西宋之咽喉。
  史称“帝欣纳之”,皇帝欣然接受意见,升梁中为秘书监领翰林院大学士。
  大乾开始准备合战了。
  话说西宋。
  玄宗已经隐隐开始透露出北伐的意向,向吐蕃发诏:
  闻尔国本为巨邦,近年来颇为魏,贼梁,贼乾所制,剥削不止,不如合盟,攻二贼于京畿之地。吾国求中原一地,其外,悉以相予。
  听说你们国家本来是十分巨大的邦国,近年来被魏,梁,乾所压制,被剥削的很惨重。不如我们二国合盟,攻魏、乾,使其灭国。我们国家只要中原一地,其他的都送给你们。
  从时光的后面来看,这样就算成功了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假设胜利,获得中原一地,占据了河西走廊,漠北和辽东的吐蕃会成为西宋更大的劲敌,恶劣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会让后来的墨家王朝喘不过气来。
  吐蕃遣使回信:
  闻贵国来信,吾倍感欣慰……吾自认吐蕃国立国六百年已矣,今为蛮夷所堪,吾亦望推身之机……今来信,解吾之大急,实乃友矣……吾亦集来信,攻大非川,作犄角之势,夹而击之,亦可夺也……
  看到了贵国的来信,我很是高兴!吐蕃国立国已经六百年有余了,现在竟然被这种蛮夷所压制,我很是想要寻找翻身的机会。贵国的合盟请求,实在是解了我国的大急,可以说是真正的盟友了。明年的一月(密告:“亦”作“一”),我将进攻大非川,你们应当也开始进攻,形成犄角之势,夹击他们,这两个国家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就在两方同时结盟的情况下,好水川合战即将开始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