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吃完廊下食,午时已过。萧焕跟着元载来到含元殿后殿,皇帝李豫还有几个宦官,正在等着他们。
皇帝李豫三十多岁,身体还算不错,今天精神也非常好。
朝中的大事实际上不需要他多操心。内宫和军事上有鱼朝恩,鱼朝恩管着神策军,战斗力非常强。西部边关还有郭子仪等大将在把守,虽然说吐蕃时时侵扰,不过至少内乱已平,较之安史之乱已经是天上地下。
这元载办事也非常得力,虽然有密报说,此人有些贪婪,不过真正清廉的官员又有多少呢,只要他肯办事,对自己忠心就行了。
“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请坐。”
“陛下,等一会儿尚书左丞贾至还要来,他的棋艺可是一流的。”元载对皇帝李豫说道。
“嗯,很好。我也许久没有跟贾爱卿一起下棋了。”
武炎之冷眼看去,他发觉元载和皇帝李豫的关系非同一般。在他的记忆里,这元载有两个好友,一个是贾至,另外一个就是很有名的杨炎,杨炎现在是户部员外郎,不过升官是早晚的事,他与元载是亲戚。
“陛下,这位萧郎是前左卫中郎将萧天佑的长子,他目前担任右拾遗,文武全才。”因为皇帝不认识萧焕,元载便主动的介绍起来。
皇帝李豫一听,说道:“哦?他是萧将军的长子?那也是忠烈之后,可有什么褒奖?”
“这特殊的褒奖倒是没有,微臣看他的文采还不错,让他当右拾遗,就是给他一个机会。”
“哎,忠诚之后怎么能没有褒奖?萧爱卿现在是什么爵位?”皇帝李豫问道。
“启禀陛下,微臣的父亲是开国县子的爵位,微臣继承的是开国县男。多谢陛下关心。”萧焕低首而答。
皇帝李豫沉吟半响,说道:“元相公,我看中书省下一个制,对于忠烈之后,这爵位就不要降了,该优待的要优待。萧爱卿就继承开国县子的爵位吧。”
“多谢陛下开恩。”萧焕叩首谢恩。
那元载也答应着,接下来就发制书。不过萧焕一看,这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的区别并不大,可能对后代会有些影响。
当然,永业田由五顷田增加到八顷田,一年的粮食租税就增加了二百多石,加上两顷职田,全家一年可以增加四百石粮食没有问题。
在这安史之乱以后,郡王和国公遍地都是,这两个初级的爵位算个啥。
不一会儿,尚书左丞贾至,工部员外郎兼翰林供奉邱云德二人先后来到。这翰林供奉并不是什么稀奇的职位,与翰林学士不同。
翰林供奉是有一些特长,陪皇帝吃喝玩乐之人。比如下棋、打球、绘画等等。
接下来,就是翰林供奉邱云德陪皇帝下棋,其他人在旁边观看。唐代的围棋与后世不同,要先在棋盘四个角的星位各先放两颗白子和两颗黑子。
各自下了十几颗棋子以后,萧焕一看,这邱云德的棋艺,比皇帝要高不少,不过他故意装着和皇帝差不多,稍微领先了一点而已。
萧焕一看,这跟皇帝下棋,也没什么意思。赢了怕皇帝生气,输多了皇帝也以为自己故意装输,也不太好。
这第一盘棋下罢,邱云德号称国手,也只赢了三路。接着轮到贾至下棋,他却没有下过皇帝。
最后轮到萧焕,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居然第一盘把皇帝给杀得中盘投子认负。
众人不仅勃然变色,心想,这萧焕也是大胆,怎么敢随便赢皇帝呢?
就连元载也为萧焕捏了一把冷汗,这个萧焕,怎么不会来事?难道自己看错人了?
众人在偷眼看到皇帝李豫,却见他眉头紧锁,看着棋盘不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众人更加担惊受怕!可就在此时,只见那皇帝李豫突然说道:“萧爱卿棋艺甚高,再陪朕下一盘,朕要向你好好讨教几招。”
“微臣遵旨。”萧焕拱手行礼,又继续陪皇帝下棋。这次他却有意让着皇帝,只是小赢了皇帝两路。
皇帝李豫非常高兴:“嗯,萧爱卿果然非凡,棋风独特。爱卿明日若无事,不如再进宫来陪朕下几盘。”
“微臣遵旨。”
众人一看皇帝的脸色,终于放下心来。
那元载也非常高兴,毕竟这萧焕是自己推荐的人。
其实,萧焕早知道这唐代宗李豫,并非小肚鸡肠之人。他倒是喜欢直率的人,自己不想在他面前显得过于小心谨慎。
随后他叫过身旁的宦官来,说道:“给今日陪朕下棋的三位爱卿,每人赏赐绢帛十匹。”
“微臣遵旨。”
“微臣等多谢陛下的赏赐。”
萧焕一看,如今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民生凋蔽,这皇帝的赏赐,也小气起来。不过这十匹绢帛也不少,相当于几个月俸禄了。
看着元载等人离去的背影,皇帝李豫暗自叹道,这个萧焕好像与元载不是一路人,办事倒是别具一格,不像有的人故意输给自己。
实际上,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当然,他第二盘棋只赢了自己几路,这也是明显的让着自己。
此人的棋艺似乎比邱云德还要高,不过办事却爽直很多。自己真的该向他学习学习围棋才好。
……
萧焕回到家,吃罢晚饭。一家人听说萧焕爵位增加了一级,又得到了十匹绢帛的赏赐,倒是比较高兴。
不过萧焕冷眼一看,自己的管家李全德有些愁眉不展。于是他问道:“李全德,你今天好像不高兴,有何难事呀?”
“这……大郎,实不相瞒,最近一两年的开销比较大,老奴担心如此下去,不出两三年,怕是就要入不敷出。”李全德忧郁的回答道。
什么?会入不敷出?自己也就是上次送元载的礼多了一点,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吧。
不过自己好久没有看账簿了,也不知道现在实际的家底。
想到这里,他说道:“那你把账簿拿来我看看。”
“遵命。”李全德很快就将帐簿拿了过来。
萧焕接过帐簿慢慢的翻看起来,不看则罢,一看果然有少许吃惊。
还别说,这粮食和绢帛倒是有富余,因为自己家里有五顷田,满足家里三四十个人吃饭穿衣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还有富余。
不过金银钱可确实不多了。大约还有一万两千贯,主要是以前长安城破以后,逃难时损失了一部分。加之后来斗米六七百文,花费极大。
局势稳定之后,有了固定的租税收入,倒是好了很多。不过,上次送了元载一笔大礼,倒是花去了总资产的三四成。
萧焕看罢账簿,并没有什么担心的神色。他微微笑道:“还不错,这些家底,在如今的长安城,也还算好的。待我下来想几条挣钱的方法,一年挣个几万贯、十万贯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