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崇义坊,傍晚。
夕阳低垂,晚霞漫天。
洛桑与两名吐蕃人刚刚走进院门,却看见屋内一个黄衫汉子和两个公差在等着他们。
“洛桑、多吉,请跟我们到大理寺走一趟!”一个公差吼道。他们早已经将二人的姓名盘查清楚。
那三名吐蕃人一惊,只见那多吉冷冷道:“几位差官,不知道为何要我们到大理寺?我等违反大唐的律法吗?”
“你那么多废话干嘛?把这个带上!”只见那两名公差拿着一根铁链,要来绑那二人。
却听得那为首的黑脸大汉吼叫道:“洛桑,多吉,他们是来抓捕我们的,搞不好要坏了我大哥的好事!我等将此三人杀掉,离开长安。”
“好!那二人听罢,赶紧拔出刀来,朝萧焕等三人就冲过来。
萧焕今日却是带领着两名大理寺的问事来提这洛桑和多吉回去问话,想找出他们行贿金大魁的证据。原本打听得他是二人在一起居住,没想到居然是三个人。
看见他们要拒捕,萧焕冷笑数声,道:“方强、邓钧,你二人闪开!”
话音未落,他的游龙弓早就发出一颗石弹,如电光火石般,击中那洛桑的大腿中,那洛桑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不过片刻之后,便开始哀嚎起来。
那黑脸汉子一看,诧异道:“金弓黄衫客?”
“还算你有眼!”萧焕张弓,又是一弹飞向那说话黑脸汉子。那黑脸汉子冷笑道:“我尚结仁可不是洛桑!”
说罢,只见他拔出挥刀,朝那石弹挡去。他觉得肯定能挡住那石弹,不料却一刀落空了,那弹直奔其左胸口而来。
他不由得大惊,忙向右躲闪,却终究没有躲过,那石弹却直击中其左肩甲!他瞬间便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他后退了两三步,随后剧烈的疼痛感传来。
其实,萧焕并不想要过于伤害他,只想把他们都抓回去问话而已,这一箭却只有五成力。否则,那石弹早就把他的左肩打碎了。
看着自己的两个同伴都已经受伤,那多吉瞬间傻了眼。
“还不放下刀?等着我们萧司直将你射杀吗?”问事邓钧吼叫道,然后他与方强就要上去捉拿那几人。
不料就在此时,一名黑衣人快如鬼魅般从天而降,却把受伤的尚结仁一手提起,飞速跃上屋顶。
这一切就在一瞬间,看得那方强和邓钧目瞪口呆!
萧焕张弓搭弹,却并没有将那弹射出去,那黑衣人一眨眼就消失不见。
方强和邓钧回头看着萧焕,只见他若有所思!
“萧拾遗,这黑衣人武功好高!敢在拾遗手下抢人,他是什么来头?”邓钧满脸惊异。
“她么?或许她就是天下第一刺客聂隐娘!不知道为何到这里来了!”萧焕冷冷道,然后把弓收了起来。
天下第一刺客?两位问事一听,不再问话,赶紧捉拿捆绑那地下的二人。
那多吉并未反抗,把刀丢在地上。因为他知道反抗并无大用,搞不好真的会被射杀。
……
将他们二人带回大理寺。很快,那洛桑和多吉二人,就承认了给金大魁行贿的事实。萧焕还得知了一个天的秘密:那吐蕃人准备在三月十九,即吐蕃和大唐签署和平的仪式之上,刺杀中书令郭子仪!
这次和平协议是吐蕃发出的,本来郭子仪不想参加,不过皇帝李豫想暂时缓和与吐蕃的关系,腾出手来收拾河北三镇。所以他要宰相元载、杜鸿渐,使相郭子仪三人一同参加。
(使相:是指担任节度使,同时有担任宰相之人。当然实际上是节度使,只是有了宰相的名声而已。)
和平协议的签署是在兴唐寺举行,吐蕃方面参加的是大相尚结息,也就是被聂隐娘救走的那尚结仁的大哥。那金大魁身为京兆府法曹,负责外围警戒。会将几名吐蕃刺客化妆成大唐护卫,借机行刺。
在他们看来,只要将郭子仪刺杀,吐蕃再一次攻占长安就指日可待。因为这郭子仪的名气是在太大,对吐蕃和回纥都是极大地威慑。
萧焕看着他们二人的供词,不觉陷入沉思,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哎!还是让大理寺自己处理吧,自己事情还多,马上要上任了。
……
第二日,大理寺王评事带着两名问事,来抓捕金大魁,不料来到京兆府法曹办事房以后,根本就没有见到人。
上班时间,为何没有人呢?莫非得到消息逃跑了?
随后,他便到其家里寻找人。那府内却只有一个老仆人在看守。问了半天,他也说不出来那金大魁在何处,只是说他昨晚根本就没有回来。
昨晚根本就没回来?他觉得有些不妙,便急急赶回大理寺汇报。
…..
大理寺。
王评事将事情详细向大理寺卿敬括做了汇报。
敬括一听,此事非同小可,赶紧道:“我必须立刻向圣上和几位宰相当面汇报此事!”
他赶紧进宫,先来到中书门下,元载、杜鸿渐、王缙三位宰相都在。郭子仪身体有病,请假在家。其实,他是故意请假,不想参加政事。
因为他是功劳盖天的武将,自己觉得如果再过多参与政事,会更加引起皇帝、鱼朝恩等人的疑惧,后果不堪设想。
三位宰相一商议,这可是大事情,吐蕃蛮子也太狡猾了,居然想刺杀大唐中书令!
不过一想,这也很正常,谁教那郭子仪对其威胁那么大呢!
……
含元殿,皇帝李豫正准备去吃午饭。
却见几位宰相和大理寺卿敬括来了,知道肯定有要事。
待敬括将经过介绍完,那李豫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问道:“众位爱卿!依你们看,这吐蕃是真心求和吗?”
真心求和?这都派人来刺杀郭子仪了,皇帝居然还心存幻想!敬括不禁暗自摇头。
不过,这三位宰相都是一个比一个圆滑之人。只听得那杜鸿渐道:“陛下,这吐蕃虽然未必是真心求和,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装作他是真心求和,与其进行周旋,不可贸然兴兵!”他知道一时也打不过吐蕃,还有众多的藩镇要应付呢!
那元载和王缙都是贪腐成性的腐朽文人,哪里有退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