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乔帮主 /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关、张三兄弟凭借过硬的功夫打败吕布,极大的鼓舞了诸侯们的信心,与将士们的士气,其它诸侯之前还瞧不起这三兄弟,这时却一个个过来,恨不能从公孙瓒手里将这英雄抢到自己帐下,当然他们也明白,有这种神通的人,黄金、美女、宝刀、武功秘籍都不能打动他们,所以只在心里想了想,便都齐声恭喜他们。
  而一些诸侯更是快马加鞭地将此喜讯报告给在营寨中等消息的袁绍。
  袁绍听了大喜,心想:“正好一鼓作气,杀进虎牢头,将那董卓老贼生擒,然后将他活脱,以报叔叔一家老小生命之仇。”便传令孙坚,速速带兵出发。却说这孙坚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希望有人替他报华雄之仇,此时仇报了,心里却是十分的不舒服。
  心想:“一个小小的步弓手,就把华雄斩了,而我一个堂堂的太守,却没斩了。”倍感没面子,倍感跌份儿,正好想起他失败全是因为袁绍的弟弟袁术没把粮草运送过来,听乔执事的意思,这不让运送粮草,也有袁绍的一份意思。
  当下带了麾下猛将,程普、黄盖来到袁术寨中,一进门,便大声道:“袁大人,孙某倒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袁术嬉皮笑脸地说:“什么请教不请教,但问无妨。”孙坚道:“好。”然后抬头盯着袁术:“我与董卓之间,本没什么深仇大恨,不像你们袁家,一家七十多口,都被他杀了。”提到此事,袁术登时有些不悦,心想:“斩就斩了,你此时大声提出,是何意思,是说我袁家无能吗?”
  孙坚继续道:“我与董卓无缘无仇无恨,前些日子我奋不顾身地攻打他,冒着被刀劈斧砍箭插的丧命危险,同他们大战,这可说是上为国家讨贼,下为……你袁家七十多口的性命,却不知将军为何……为何……莫名其妙地就不给咱们运送粮草?哼,若是粮草及时运来,士兵们吃的饱饱的,我孙坚能被华雄要个措手不及?真是想不明白,倒请将军说道说道。”
  袁术见程普和黄盖都黑着脸,虎视眈眈地瞪视着他,心下一阵害怕,这孙坚人称猛将,主要是指脾气猛的很,冲动之下,难免做出什么傻事,当下满脸堆笑,道:“将军所言甚是,将军所言甚是,袁术当时喝了不少酒,导致神志不清,完全不知道那进谗之人说了些什么,只听得他说这样那样,如何如何,我想我喝了酒,实在不便处理军中大事,便对他说,你看着办,结果却闹出这等大事,唉……”突然间又狠狠地呸了一声,对帐外喝道:“来了,将那日我喝酒时,在我耳根子胡说八道的人拿来,算了,不用拿来了,直接拉出去砍了。”
  孙坚冷着脸不说话,这样的处理结果令他很不满意,但是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而袁绍是众诸侯间的盟主,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他知道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当下带了程普和黄盖离开袁术的营帐,走出不到百步,突然瞧到乔衫站在他们马匹面前,好像在等他们。
  孙坚迎上去道:“乔执事,有事吗?”
  乔衫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道:“有事,有大事。”
  孙坚道:“哦?”
  乔衫低声道:“将军就快有性命之忧了,为今之计,最稳妥的法子便是快快回江东去,先避过眼下这一场大劫难。”
  虽然乔衫的算命本事,孙坚已经深信不疑,但身为太守,没把董卓打下来,怎能轻易离开,倘若他离开的话,诸侯们你瞧我我瞧你,心里不免要想:“他孙坚都离开了,咱们待在这里做什么,说不来,一个个都离开了。”
  便摇了摇头,道:“我不能离开。”
  顿了顿,又道:“既然执事说我有性命之忧,我倒想听听,是怎么个死法?”
  乔衫正待说话,突听得有探子来报,说关上有一将军,乘马来到寨中,说要见孙将军。孙坚问乔衫:“你说是谁来见我?”
  乔衫此时最要紧之极的事,便是说服孙坚,离开此地,最好离洛阳远远的,听到此问,立刻道:“乃是董卓的爱将李儒。”孙坚道:“他来做什么?”乔衫心想,现在只有将事情说的越清楚他越相信自己的算命之术,当下便将李儒要对他孙坚说的话、做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乔衫道:“李儒会说‘在当世的英雄中,丞相所敬重者,只将军一人耳’,然后说过这句话,就会与将军拉关系,说什么丞相有一女儿,长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正到了出嫁的年龄,而将军也正好有儿子,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何不就这让正好出嫁的女儿嫁给你那正好娶妻的儿子呢?”
  孙坚哈哈一笑,道:“执事说笑了,咱们正与董卓打的不可开交,他这时候来提出这种事,不是脑子进水了吗,也不想想,我会同意吗,我若同意,哪算什么?”
  当下上马,两腿一夹,马匹得得地赶往营寨,乔衫不敢离开孙坚一步,如果实在劝阻不下,关键时刻就看自己能不能救他一命吧。
  孙坚去见董卓帐下的之将李儒,那李儒所说果然与乔执事所说一字不漏,虽说此前已听乔执事说过一遍,但孙坚还是勃然大怒,看来这董卓真是没脑子之极,当即斥道:“董卓脑子进水了吗,他是祸国殃民、逆天无道,荡覆王室的混帐东西,别瞧他现在在洛阳城中花天酒地,待得一天落在我手里,非要灭他九族,哼,我儿子若娶了他女儿,是不是要我在灭了董卓之后,便把我儿子也即刻砍了。”
  说着,突然冲李儒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大骂道:“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跟你说,今天我不斩你,不是因为我不敢斩你,而是留你一条狗命,回去告诉董卓,快快把虎牢关交出来,快快把洛阳城交出来,他快找根绳子吊在树上死了吧,这样倒有留个全尸,没绳子的话,喝点药,虽然毒发的时候会七窍流血,但我保证会留他全尸的,不让士兵们切成一块一块喂狗,否则待我同其它诸侯攻进城池,非剥他皮抽他筋不可。”
  李儒脸色煞白,不敢多做停留,转了身,骑了马,仓皇而去。李儒一离去,乔衫便走进帐来,孙坚气呼呼半天,道:“执事算的真准,这畜生果然是提亲来了,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对了,李儒这回去,董卓会是如何态度?”
  乔衫道:“董卓气的要命,便招来手下谋士商量,孙坚是如此态度,当该如何是好?李儒沉吟半晌会对董卓说:‘吕将军才被那名不见传的刘关张三兄弟打败,士兵们的士气大受挫折,如此再待在虎牢关,只会败多胜少,不如传令吕将军,把兵马都集积在洛阳,然后咱们浩浩荡荡地把都城迁至长安。最近集市大街上到处有人说‘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卑职日思夜想觉得这’西头一个汉‘是指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这’东头一个汉‘吗,乃光武帝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你瞧西头一个汉也是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也是一十二帝,这分明就是天意,丞相带着大伙儿迁到长安,眼下祸事必然自行破除。”
  孙坚急声问道:“可破除吗?可万万不能破除,非得斩杀了董卓老贼不可。”近些日子,见乔衫算命精准无误,以致这一位号令四方的大将军此时对这迷信之类的东西也有些深信不疑,所以此时询问便显得有些紧张,还问:“董卓会迁都城吗?”
  乔衫先是摇头道:“李儒虽说的煞有介事,但迁了也对董卓命运不会影响。“跟着又点了点头,道:“董卓会迁的,若不是李儒这番话,他压根就想不到都城还能迁。”
  孙坚想起一事,道:“如果他会迁的话,会是什么时分?”
  乔衫道:“今天晚上吕布就会带着手下人马回到洛阳,而就在今天晚上董卓就会招来文武大臣于朝堂之上,说瞎话,说什么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尽,我看长安那边风景不错,非常适合做新的都城,若咱们都迁到哪里,相信大伙儿都会升财发官,我这便要带了皇上西移,大伙儿也准备准备,咱们连夜开拨。”
  孙坚道:“大臣们就没有阻止的,这迁都大事,岂能如此草率就定下来。”
  乔衫想了想,缓声说出一个人名:“杨彪,司徒杨彪。太守听说过吧!”
  孙坚道:“听说过,杨彪,字文先,弘家郡人,东汉末年名臣,太慰杨赐之子,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都官居太慰,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还是世代研读《欧阳尚书》的家族,汝南袁氏,也就是袁绍一家子同为当下的名门大族。最初被举为孝廉,州里推举其为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命。”
  乔衫缓声道:“看来孙大人也知道些他,其中有一点是最要紧的,哪便是心忠直闻名,便是因这忠直,他在反对董卓迁都,并据理务争时,被董卓罢免了官职。”
  孙坚一听倒是来了兴趣,道:“他怎么个据理力争的,真是难得啊,当着董卓的面,一介书生,还敢据理力争。”
  乔衫道:“听得董卓要连夜移驾到长安,杨彪便站出来道:‘近年来战事不断,关内,便是咱们洛阳城内,也到处是残壁断桓,今天无缘无故地把宗庙放在洛阳,也不理皇陵之一类,恐怕不好对百姓交待,哎呀,丞相你也知道,这天下移动时容易,安稳却是极为困难,所以这迁都之事还请三思。“
  孙坚道:“哪董卓老贼说什么了吗?”
  乔衫道:“董卓老贼吗,他大权在握,名为丞相,但皇上还不是听他的,立刻大声呵斥杨彪,你阻挡国家大计。岂止是阻挡国家大计,你简直是从心不良,不想看到咱们国家好。杨彪的官职没董卓大,主要是权力没董卓大,听了这话便不再说话。他不再说话,但与他性格同样忠直的人却有不少,太慰黄琬,孙大人听说过吗?
  孙坚道:“听说过,黄琬,字子琰,江夏郡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慰黄琼之外。早年时聪慧善辨,后任五官中郎将,受到光禄陈蕃的警待。当时的旧制,光禄勋府负责举荐三府的郎,要以一定的成绩,任期,并且才德优异为选举茂才的四科,但当时权贵子弟大多因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而贫困守节的人却被遗弃。针对这个现象,黄琬和陈番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平原人刘醇、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但此举却贫富了权贵子弟郎官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中伤陈番,黄琬,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王畅及侍御史刁题处理,王畅及刁题素来敬重陈番和黄琬,就不针对此事,但宠臣因此诬陷黄琬,王畅为朋党,陈番被免职,黄琬及刁师则遭禁锢。”
  说到这里,孙坚叹了一声,道:“恶人当道呐!”
  乔衫也叹道:“是啊,这位黄琬大人遭到禁锢近二十年,直到光和末年,太慰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才征如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不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在董卓初掌权时候,黄琬是重臣且握有兵权,于是征如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慰,进封阳泉乡侯,初平元年,也就是今年,董卓商议迁都长安,杨彪力劲董卓,董卓怒斥了杨彪,便是这位黄琬大人站出来说:‘杨公所说的,是可以考虑考虑的,毕竟说的是大事。’还举了王莽的例子……”
  孙坚道:“王莽是谁?”
  乔衫道:“你连王莽是谁都不知道啊,好吧,我就给你讲讲,这个王莽吗……”
  他生于汉初元四年,父亲叫做王曼,兄长叫做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孙坚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在汉成帝阳朔三年,二十四岁的王莽入中枢开始做官。王莽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前嘱咐王政群照顾王莽,同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很贤能。永始元年,即王莽三十岁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慰,光禄大夫侍中,而五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汉成帝之世,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乔衫道:“孙大人所言甚是,王莽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人。”
  孙坚继续道:“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新官上任立赵飞燕为皇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慰,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乔衫道:“孙大人记得非常清楚,比我算的都准,后来……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在淳于长死后,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绥和二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他的外戚他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孙坚道:“汉哀帝在位时没恢复其官职,在不在位之后,就……唉……”
  乔衫也跟着叹气道:“是啊,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这个皇帝倒是少见,居然没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两人于是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不久后,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由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
  孙坚频频点头道:“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王莽于是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慰,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于是上奏免去何武与公孙禄的官职。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吧为腹心。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乔衫道:“是啊,元始元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吧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孙坚道:“对啊,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王政君元始二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悬,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圣人相比。”
  说到此处,孙坚突然指着洛阳城的方向,道:“说不来,董卓也以为自己可与古代圣人相比呢。”
  乔衫道:“大有这种可能,好多人对自己是极度盲目的。”
  孙坚继续道:“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遥远的地方,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的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又不听劝谏。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获武公主、梁王齐立等朝中敌人。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乔衫点了点头,道:“孙大人说的到,转眼到了元始三年,王莽四十八岁了,立长女王燕子为汉平帝的皇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公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孙坚道:“转眼到了元始四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常满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乔衫道:“转眼又到了元始王年,平帝病了,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当年腊月,汉平帝病死了,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汉平帝病死,遂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居摄”。”
  孙坚道:“我记得那年王莽已是51岁了,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发难安众侯刘祟,居摄元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次年,东郡太守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王莽遂派王吧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乔衫道:“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王莽时年54岁。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
  孙坚道:“好像这王莽登上皇位之后,还做了一些比较富有意义的大事,你也知道,汉末以来,各处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王莽一做皇帝,便努力改变这一切,他信奉儒家思想,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乔衫觉得王莽的教育意义已经讲述完毕,再没必要没完没了下去,便道:“黄琬说过之后,董卓大怒,指着黄琬的鼻子说‘老子是为天下苍生考虑,你们这些草民在说些什么?”便将杨彪、黄琬统统贬为庶民。董卓气呼呼地坐朝堂出来,见两人站在朝堂外面,好像是在等他,抬眼一瞧,见是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便问两人你们有事吗?”
  孙坚这时却是皱着眉头,一语不发,乔衫以为他是在认真听自己讲述,继续道:“尚书周毖说:‘听说丞相要迁都城于长安,所以我们来说几句……’”
  话未说完,董卓已经怒发冲冠,大声骂道:“别人说两句倒也罢了,你们俩却是半句也不能说,,是不是你们这两个家伙当日保证袁绍必定敬重于我,可如今呢,他踏马是各路诸侯的盟主,我呸,我怀疑你们跟他是一路上,当日保袁绍无疑,便为得是要他成为盟主。来了,,把这两个家门推出去斩了。”
  孙坚忽道:“你刚才说王莽推赵飞燕为皇后,,这个赵飞燕名字好生熟悉,在哪里听过呢?”
  乔衫看了一眼孙坚,见这位大人,突然间面红耳赤,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谈论起美人来,男人都是一个样,只是孙坚脸皮薄一点,想多听一些赵飞燕的传说,却推说在哪里听到过,这倒也是一种变相的打听美女生平事迹的方法。
  乔衫想了想,男人最喜欢的除了美人,便是听人们讲美人的故事,便点了点头,哪我便给大人讲一讲这一位赵飞燕。
  赵飞燕,姓赵,名飞燕,这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史书之中并未记载她是哪里人,咱们姑且称她为长安宫里的人,出身吗,估计是出身于平民之家,家境吗,估计是贫穷之家庭,选入宫中为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第二任皇后。
  鸿嘉三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六月封为皇后。绥和二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在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她和另一个女子,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三言两说,乔衫就把赵飞燕生平所历给讲完了,孙坚对此很不满意,嘀咕道:“这么一个大美人儿,你几句话就讲完了?”
  乔衫一听,孙坚嫌他讲的短,心想:“你想让我讲的长点,哪还不简单吗!”当下便滔滔不绝地从头说起。说这个赵飞舞出身于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刚生时,父母不想养她,将其抛弃,三天不死,于是将她抱回养大。
  年纪稍长后,越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属于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鸿嘉三年,汉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30岁,后宫却没有一个存活的皇子。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了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此后就夜夜……哈哈……离不开她。听说她还有一个妹妹赵合德,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妩媚,连赵飞燕也自愧不如,便下令招入宫中,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成帝因宠赵氏姐妹,对其它妃嫔不屑一顾,对她们的宠爱逾越了礼制,班婕妤等人皆失宠。
  孙坚静静地听着,尤其听到“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如幸”,两只耳朵更是像兔子一样竖起来。
  乔衫耐心地讲着:“许皇后姐姐蛊诅后宫有身孕的妃子被发觉,赵飞燕趁机告发许皇后等人蛊诅后宫女子,求己亲媚。太后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许皇后因此被废。??之后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太后王政君嫌弃她出身卑微不是侯门女不同意,但其实王政君也是出身卑微的平民女。太后的外甥侍中淳于长为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一事来沟通。永始元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她家卑微的身份。六月,封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照仪,大赦天下。赵飞燕成为了皇后,虽然获得了作为女人的最显赫地位,但成帝对她的宠爱却渐渐不如以往,成帝更为宠爱她的妹妹赵合德。”
  说到此处,乔衫伸出来一只手,孙坚道:“什么?”
  乔衫道:“水,口渴。”
  孙坚道:“大人,上水,上好的茶水。”
  乔衫咕咕喝了几口,道:“赵合德居住的宫殿—昭阳舍极尽奢华,中庭以彤红之色,殿内油漆一新。门限以黄铜襄饰,并涂上黄金。上殿的阶梯以白玉砌成,殿内壁上露出的如带一般的横木以金环装饰,同时嵌入蓝田玉壁、明珠、翠羽、其富丽奢侈,为诸宫之最,自有后宫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奢华的宫殿。赵飞燕姐妹虽然相继专宠后宫十多年,但都同样没有子嗣。绥和元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其祖母傅太后私下以许多金银珠宝、珍玩布帛贿赂赵飞燕姐妹,打通关节,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直没有子嗣的汉成帝立侄子刘欣为太子。”
  孙坚道:“喝口水再说,喝口不再说。”
  乔衫点了点头,表示我口渴了我就会喝,不劳孙大守如此这般的提醒:“绥和二年春,46岁的成帝死于赵合德床上,成帝一直身强体壮,从来不生病,去世前晚还很好,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不久便去世。朝野震动,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杀身亡。”
  孙坚忽然嘿嘿地笑了几声,什么话也没说。
  乔衫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没有理会,继续道:“太子刘欣作为养子即位,是为汉哀帝,他感念赵飞燕当初拥立之功,依礼法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兄弟赵钦为新成侯、皇太后的侄儿赵斤为成阳侯,赵氏一门两侯,地位显赫。然而几个月后,司隶解光弹劾赵昭仪怂恿皇帝杀害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所生皇子,称“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要求追究赵氏一族的罪过。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兄弟新城侯赵钦、侄儿成阳侯赵?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被驱赶至辽郡。议郎耿育上书为赵飞燕求情,对解光揭出的杀害皇子案持怀疑态度,痛斥其落井下石。”
  孙坚光听着还不信,还要自己也要发表几下意见,道:“由于哀帝得继皇位乃赵飞燕大力促成,加上她与哀帝祖母傅太后关系密切,自然不再予以追究,赵飞燕总算能安下心来,保住了皇太后的位子,但这样一来被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氏家族所仇恨。期间,有大臣说赵昭仪罪甚大,家属要连坐,矛头直指赵飞燕,哀帝自然是不会处理的。”
  乔衫道:“对,没有处理,不过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逝了。与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和外戚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傅太后丁太后被挖坟,赵太后被废,独尊王政君。王莽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下诏将赵皇后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赵飞燕只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
  孙坚叹道:“自古红颜多薄命,此话是一点也不假啊。”
  乔衫跟着叹道:“是啊,自古红颜金薄命啊!”突然间想起貂婵那个美貌姑娘,好些日子没见,甚是想念。不过想念也不能做些什么,他看似在诸侯之间有着不俗的才华,但才华有个屁用,实力才是王道,觉得还是说些开心的事吧。
  仿佛说赵飞燕一些成就就是说貂婵的一些成就,张嘴道:“赵飞燕创立了踽步和掌上舞两种舞蹈,‘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这便是形容赵飞燕独创的踽步的,其手如牛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赵飞舞还自他了掌上舞,掌上舞又称掌中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孙坚忽道:“乔执事不是会作诗吗,哪便给这一位……苦命女子做上一首诗吧。”
  乔衫道:“好吧,我想想。噢,有了,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待昭阳,掌中舞罢萧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孙坚道:“好诗,好诗。”
  乔衫道:“我再作一道吧,唔,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待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莲,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笼。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孙坚道:“这首诗更好。”
  乔衫道:“我还有好的呢,你听着,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孙坚击掌道:“好诗啊,今儿孙某的耳朵可是太有福气了。”
  乔衫没想到随便“抄”了几首诗,就把孙坚高兴成这样,心想要不再吟上几首吧,眼前这位相貌威猛的太守,不知哪一日就要死去,便摇头晃脑袋地吟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孙坚听了这首诗,一只手不住敲打着桌面,过得半天,叫人取过笔墨,将这几首诗一一写在竹简之上,并慎而又慎地拿锚金盒子当作瑰宝装进来,然后又是连连叹息。
  乔衫不想让他这个时候多为一个已经故去多年的美貌女子黯然神往,便继续讲起董卓迁都的事,迁都嘴上说说容易,黄道吉日甚至也定下了,但是这个没有银子怎么搬,一座洛阳座中的文武百官,以及数十万大军,每天光吃的粮草就得上百万两银子啊。
  李儒向董卓提议:“咱们虽然没多少银子,但是洛阳富豪极多,只要说他们是袁绍门下中人,哪便可名正言顺地将他们那富裕的家给抄了,这抄了之后,还能缺了银子吗?”董卓哈哈大笑,连声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对。”当即派了五千铁骑,拿了行文,见上面标有富豪的人,便捉起来严刑拷打,拷打完了还不算,还得他们签字画押,承认是袁绍那一含糊不清反贼,他们这一承认哪便好说了,推出城外一个个地砍了脑袋,谁让他们承认的。”
  孙坚龇牙裂目,咬牙切齿道:“好不歹毒。”
  乔衫道:“歹毒吗,嘿,你听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哪才叫歹毒呢?”
  孙坚脸色一变,道:“还有比这更歹毒的事?”
  乔衫道:“既然董卓已决心离开洛阳,哪洛阳城中的这上百万人口怎么办?”
  孙坚道:“留着啊。”
  乔衫摇摇头道:“董卓说这些人也要一前共赴长安,每百人一队,每队人安排士卒数名,若这百人之中有人好好走着,突然走不动了,哪好,那些士卒立刻拨出刀将其斩杀,然后一脚踢进旁边的臭水沟中。临行之时,还把洛阳各门放火烧了一把,烧城倒也罢了,还把庶民的房屋,也一并烧了。甚至宗庙皇宫统统都烧了,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啊。虽说从洛阳那些富豪家里挪出不少金银,但到达长安肯定需要更多的金银,所以命吕布把先皇及后妃的陵寝,统统掘了,取其金银手饰。”
  孙坚大叫:“这些畜生。”
  乔衫道:“吕布挖皇家的陵寝,其它将士却趁机挖掘一些稍威有点名的坟冢,唉,光是挖出来的这些金银珠宝就拉了好几千车,然后带了天子和后妃等,往长安去了。”
  孙坚怒骂:“这些狗娘养的,连死人都不放过,连死人都不安心。”
  两人正说着,却听得帐外有探子报来,说是董卓手下的一名叫赵岑的将领,见董卓已弃洛阳往长安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出来。孙坚大喜,前几日便是在汜水关被华雄折了面子的,如今当然得找回来,当即带了乔衫直奔汜水关。
  汜水关已空空荡荡,无将可战,可战可打,孙坚觉得心里那口气还没发泄掉,便带兵直大奔洛阳。
  离城还有几里地,便遥遥掉网火焰冲天,黑烟滚滚铺地,偌大一座洛阳城,竟是杳无人烟,别说人烟,便是一只鸡一只狗都不曾瞧到。尽管乔衫已将此情此景在此前跟他说过一回,但此刻亲眼见到,还是由衷地对乔衫说了一声:“执事,你……你是神仙啊?”
  乔衫急忙摆手,道:“我是人。”
  在孙坚命令士兵们灭火的时当,其它诸侯已都骑马来到城外,都呆呆地看那座浓烟的城池,大概是被这一副残景给惊呆了,谁也不说话。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乔衫听到曹操走过来,对居于中间的袁绍说:“董卓老贼焚烧宫室,又劫持了天子,天下人皆也舌头和,老贼此时心中定是七上八下,惴惴不安,若大家伙儿一股作气追上,必可将他打的丢盔了甲,说不来可以将他项上人头也砍下来。”
  众诸侯呆呆望着灭了两个时辰还没灭掉的大火,心下惊惧不定,都想董卓好生歹毒无比,如此一颗豺狼般的心肠,咱们这些在刀山里走火海里淌的人也是有些觉得残忍,所以听了曹操要追的建议,都摇头说不可,绝对不可妄动。
  曹操连说几次,得到的都是不可妄动的回答,登时大怒:“竖子不足为谋。”当下带了自己的队伍,领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去追董卓。
  在场诸侯都暗暗地竖起大拇指,暗夸曹操英雄,只有乔衫清楚,曹操所为,不过是想让孙坚知道,在他心里一直放不下小乔,待得孙坚回到江东,跟周瑜谈论要事时,只要提到他曹操今日所言所行,说不来也能传到小乔耳朵里头,那在小乔心中或许就认为他曹操已是一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了吗?
  孙坚果然因曹操之举,对他另眼相待,悄悄问乔衫:“曹公真乃英雄也,乔执事,你说曹公此行……”
  乔衫知道他是关心曹操能追上追不上董卓,或者说追上之后是打败董卓,还是被董卓打败,便道:“曹操此行虽不能成了他心中图谋之大事,但他自己性命是无忧的。”
  孙策道:“说的详细一点,要不我总是担忧。”
  乔衫道:“董卓他们行到一个叫荥阳的地方,那里的太守便出出来迎接,哪太守的名字叫做……徐容,见到徐容,李儒便生了一个鬼注意出来,悄悄对董卓说‘咱们刚刚离开洛阳,那些诸侯岂能善罢甘休,定要派人来追赶,咱们可教徐太守埋伏在荥阳城外的山野之间,若无人追来倒也罢了,若有追兵到来……”
  董卓道:“哪徐太守便出兵打他们。”
  李儒摇头道:“徐太守还是埋伏不动,待得追上咱们的大队人马,这才前截后追,将他们包铰子一般包起来,丐帮不是有一个打狗阵法,好像就是把狗围起来,狠狠地打。”
  董卓狠狠地道:“对,打狗。”然后便命令吕布引精兵向洛阳方向行去,看看有无追兵追来,曹操也是倒霉,就碰上了正在找追兵的吕布,倘若碰到别人倒也无碍,这碰到吕布,刘关张三兄弟又不在,天下有谁能奈何得了这人中吕布啊。
  孙坚急声道:“曹公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乔衫道:“不会,不会。他们骂了几句,便开战了,这第一战是夏侯惇出战的……”
  孙坚惊道:“这夏侯惇敌的过吕布吗,天下只有刘关张三兄弟可敌得过吕布啊。”
  乔衫心想,看来还得跟他详细说说夏侯惇这个人,便道,这夏侯惇是西汉是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辰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讨伐董卓的大队组成之后,曹操行使奋武将军,更以夏侯惇为司马……
  孙坚听到夏侯惇后来被箭射中眼睛,直接拨下来就把眼睛吃下去,吃了一惊,他虽然也是勇猛之极,但吃自己的眼睛这种事却是干不出来。
  不由得对曹操的安危多了几分信心,但是乔衫说了半天,却道:“那夏侯惇跟吕布交战没几个回合,突然从旁杀出一路人马,却是李儒引着一路人马来了,曹操急忙令夏侯渊调兵对付李儒,不成想,另一边又冒出来一路人马,却是郭汜带了一路人马杀到,曹操急忙令曹洪对付郭汜。三路军刀,登时乒乒乓乓地打起来,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
  孙坚恼道:“说了半天,夏侯惇是敌不过吕布啊……”
  乔衫道:“你别着急吗,曹操生命肯定是无恙的……夏侯惇敌不过吕布,转身便逃,他这一逃,另外两路的的情况便有些不妙,也都向不同方向逃去,曹操一见,也转身而逃,逃到今夜二更时分,皎洁的月光下,曹操命令那些残兵败将,埋锅造饭。”
  孙坚道:“这当口还有心情吃饭?”
  乔衫道:“有没有心情吃饭是一回事,吃不吃饭又是一回事,总得吃饱了才能打仗吧。”
  孙坚一听也是,便点了点头。
  乔衫道:“正要埋锅造饭,突听得四面喊声大作,却是那早早埋伏着的徐容,曹操赶忙招呼大伙儿,奔路狂奔,那徐容弯弓搭箭,对着曹操便是一箭。”
  孙坚惊道:“射中了吗?”
  乔衫点头道:“射中了,不过射中听是胳膊,不碍事。曹操带着这一支箭跑的更加快了,然刚转过一个山坡,那里却早早地伏着两个军士,瞧得曹操,立刻从月光下刺出二杆长枪,曹操倒没被刺着,却把身下的马匹给刺死了。曹操滚落下马,那两个军士当即将他捆绑起来,便要押送到董卓手里。”
  孙坚一声大叫:“这可如何是好?”
  乔衫道:“便在这时候,远处有一将军骑着快马飞来,一刀一个,两刀两个,把那两军士砍死了。曹操本是沮丧之极,还道董卓没杀死,倒被董卓给杀了,瞧得那两军士死去,心中惊异,抬起头一瞧,见是麾下将领曹洪。”
  孙坚长长地吁了口气,道:“好险,好险,三更半夜,不,二更半夜,曹洪还能找到曹操,这就是命啊,命里不该死,哪便说什么也不会死。”
  乔衫道:“谁说不是呢!”
  孙坚道:“后来呢?”
  乔衫道:“后来吗,就是之前走散的夏侯兄弟找到了曹操,其中那吃自己眼睛的将徐容斩于马下,这将军一死,底下的士卒便再无心恋战,自然是安然脱危,虽是安然脱危,但手底下的兵丁却是死伤不少,只乘残兵五百人了。”
  孙坚追问道:“董旧呢?”
  乔衫道:“董卓自然是……你们大家伙儿不追击他,只曹操一人,正所谓空有而力不足,曹操带着区区几百人,去杀董卓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你觉得能打赢吗,董卓就按照之前计划到到长安了。”
  孙坚听得董卓去了长安,离曹操远了些,便不再为曹操担忧,这时底下将士已将洛阳城内各处清扫完毕,便带了人浩浩荡荡地进入洛阳城中。他见昔日富丽堂皇的皇宫此刻残垣断壁,便令军士们打扫宫殿,清除瓦砾。
  无论如何他是做着此间的官,此时看到此间变成这般模样,不禁对月长叹。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