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鱼乐大唐 / 第69章 常宁宫

第69章 常宁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长孙冲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陈鱼总是神神叨叨,说话往往只说半句,却总能说到点子上。
  自己或许一时不明白,但回家告知父亲,或者时候得到消息,总能印证陈鱼所言。
  前次他提到罗艺和突厥,果然不久之后就传来了消息,罗艺谋反,突厥各部兵马正在往阴山集结,蠢蠢欲动。
  极有可能会大规模南下,尤其是罗艺叛乱之后,态势已经很明显。
  朝中大臣们有此判断不奇怪的,但陈鱼一个乡间少年,信息闭塞,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他是如何知晓这些?又如何能有如此精准判断?
  长孙冲甚至怀疑,陈鱼每次提出问题时,其实心中一惊有成熟解决方案,只是没有说罢了。
  同为少年,长孙冲不免有些自愧不如,有些自惭形秽,甚至有些小小的嫉妒。
  陈鱼今日又莫名提到了渭北,什么意思?
  难道突厥人会打到渭北来?
  长孙冲心头一震,觉得不大可能。
  前方还有尉迟恭,侯君集随后,平阳长公主的驸马柴绍也已领兵出征,前方战将兵马不少。
  突厥人怎么可能打到黄河岸边?
  要是那样……
  长安就在渭河南岸,岂非说突厥会兵临城下?
  那还了得?
  匪夷所思,旁人若是这么说,长孙冲或许不信,但话从陈鱼嘴里说出来,他便信了大半。
  可是再想细问的时候,陈鱼又一如既往地顾左右而言他,让他很无奈。
  之所这么做,陈鱼有自己的考虑。
  长孙冲是个很好的传话筒,这些话最终会传到长孙无忌,继而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从而落下一个预言家的印象,或多或少产生一点价值。
  玄武门之变那夜,他的行为十分冒险。
  李世民说的一点不错,他太大胆了。
  并不在于挑拨皇家手足,而在于利用。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得益者,但在行动之前,能有多大的胜算都是未知数。
  对于秦王府所有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冒险,是赌上身家性命的冒险之举。
  尽管陈鱼是依照原本历史轨迹,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唯一的生路,也知道胜算的可能性很大。
  但在李世民眼里,难逃利用之嫌。
  帝王,最忌讳的便是被人利用。
  若非献计用刑徒守住了芳林门,保住了秦王府,算是有功,那天夜里,李世民恐怕不会放过自己。
  一个被皇帝“惦记”的人,想要在大唐安稳过日子,不容易。
  单单出没在家门口四周的耳目,便让人很厌烦。
  想要洗脱嫌疑,或者说改变李世民对自己的观感态度,最好的方法便是变得有价值,再营造出一点未卜先知,或者超凡洞见的感觉。
  一个有价值,对大唐有好处的人才,也许能够平息李世民心中的猜忌。
  再者,突厥来袭,对大唐而言是一场灾难。
  陈鱼着实不希望关中百姓遭难,不希望长安城有什么风险。
  一句提醒,如果能让大唐朝廷早点准备,做好防御,也算是一桩功德。
  不必多言,点到即止。
  长孙冲也知趣地没有多问,转而提及酒水生意。
  “鱼哥儿,准备一千升好酒。”
  “怎么着?又要送人情?”
  陈鱼愤愤道:“再这么送下去,你今年的红利可就没有了。”
  “我这不也是帮忙宣传嘛,你也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得让人都知道,尝过了滋味好,才买。”
  陈鱼摇头道:“话是这么说,可长安城里数得着的名门世家,你差不多都送遍了吧?连你洛阳的叔公长孙顺德都送了,一个送出去了三千升。
  好家伙,这次又要一千升,又要送给谁?不是那个人,我可不答应。”
  “这次你还非得答应。”
  长孙冲道:“太上皇自打饮了桃花酿,甚是满意,这不…要再给他送一些,姑母下了懿旨,你知道该怎么办。”
  “太上皇要,那自然另当别论。”
  陈鱼干笑两声,李渊虽然被迫退位,但地位崇高,李世民在生活上格外厚待,不敢有任何亏待。
  李世民自己忙碌之下,或许难以周全,但长孙氏却是个细腻之人,面面俱到,十分妥帖。
  听到太上皇要饮酒,陈鱼岂敢说个不字?
  “直接送去太极宫,交给殿中省是吗?”
  “不…送去常宁宫。”
  常宁宫在长安城南,离潏河不远,乃是一座皇家御苑,最初是为修建庙宇祭奠李世民之母太穆皇后窦氏。
  后来渐渐修建成为一所行宫,大多数时候作避暑之用,如今已经是入秋时节,李渊却要搬到常宁宫,有些不合常理。
  见陈鱼脸上有狐疑神色,长孙冲不疾不徐道:“太上皇近来思念太后,所以……”
  好牵强的理由。
  据说李渊现在流连宫闱,几乎夜夜笙歌,临幸嫔妃宫人频率很高,李世民甚至特意给老爹选了一批美女,一点也不介意那些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妹妹出生。
  李渊这个状态,突然思念亡妻?
  要么是李渊想暂时离开太极宫那个血腥之地,忘却那些惨痛的不愉快,去常宁宫潇洒快活一阵子。
  要么是李世民有意将老爹送到那里,眼不见为净?
  还是……
  也许是将李渊暂时移出权力中心,从而尽快掌握大唐的权力吧!
  毕竟太极宫才是大唐的权力象征,李渊只要在里面住一天,哪怕不过问朝政,仍旧有他的影响。
  对于李世民而言,李瑗和罗艺先后反叛给他敲响了警钟,又有突厥蠢蠢欲动,即将大军压境。
  这个时候,必须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有任何人影响到他的权威和权力。
  尤其是李渊,搬到行宫不失为一个选择。
  “准备好酒水,如果你想去瞧瞧,改天随我一起运去常宁宫。”
  长孙冲笑道:“杜构和处默也在那里,你也可以去见识一下皇家风范。”
  “杜构和处默也在?”
  “是,我们跟随河间郡王在那处宿卫太上皇。”
  陈鱼淡淡一笑,李世民还算不错,派了李孝恭这个侄子前去宿卫,想必李渊也能少一层介怀,略微舒坦点。
  也可以看来出来,李世民对李孝恭相当信任,否则也不会成为凌烟阁排名第二的功臣。
  至于常宁宫,去转转倒不错,去看看古今到底有何不同,去怀念一下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