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591年,日本的天正十九年。54岁的丰臣秀吉冒着酷暑,接受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在小田园城开城投降。这是他统一日本的最后一战。
30年前,“军神”上杉谦信曾率十万人马围攻此城一个月,连一块瓦砾都没征服。眼前,这个身形矮小、略微发福的尾张农户儿子,却吃着关东美食粘豆包,兴致勃勃地把满手的油腻涂抹在一海之隔的大明地图上。
旁边而立的心腹石田三成略一颔首,疾步而出……
1591年,中国的万历十九年。年轻的皇帝朱翊钧任用张居正为相,大刀阔斧、金戈铁马,一系列堪称激进的改革措施让社会气象一新,对外用兵也接连获胜。很多很多年后,历史学家给它定了性,叫“万历中兴”,但在当时,更形象的体现是北京城下,老百姓早起一碗豆汁漱了口,没啥烦恼地再听一段街头的“关二爷千里走单骑”。四个字,就是国泰民安。
日本在哪儿?没人关心。
1591年,在中国赶上了辛卯年。老一辈的人会说这一年叫“金克木”。金之无坚不摧,木之欣欣向荣,似乎注定有一场风雨激荡。
然而,就此打住。咱们要说的,可不是上面这些大事儿大人物。历史是一场注定不公平的游戏,加大加粗的名字挤满了整整一页,页眉页脚边脚注释也都是有头有脸的角儿。似乎小人物们,也只能出现在随书附赠的别册里了。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历史“别册”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