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烽烟贵仕 / 第四章·夜幕

第四章·夜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色中的咸阳城灯火通明,作为三秦之地的首屈一指的大城,整个三秦之地的经济政治中心,咸阳入夜灯火明光不下苏杭。
  “发儿你去楼下,看好那帮打杂的可别出乱子,敢找事的打出去!今天可是大日子,我得亲自看着楼上的席面,新布政使的接风大宴,办好了不仅赏钱丰厚,将来还能财运亨通!”王利一边嘱咐儿子,一边熟练地指挥一干小二,大桌上已经摆好数份时鲜蔬果,一旁暖炉上温着的美酒冒出腾腾热气。
  “张知府到!“楼下传来跑堂的高声吆喝,王利连忙喝令小二们退下,换上的却是几名打扮艳丽的少女侍立。
  “方参政到!“
  “刘同知到!“
  ……
  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陆陆续续踏入酒楼,王利赶忙安排完宴席事宜,小跑下楼亲自迎接。
  “布政使杨相公到!“楼下传来的吆喝响亮无比,却已换成了王利的声音,席上十数名官员全部起身离席。杨览迈步上楼,大红官袍正中缀着二品文官锦鸡绣补。迈着官威十足的阔步,乌纱帽翅却没有丝毫摇晃,尽显两朝老臣之态。所有官员一齐作揖参拜,杨览却是落落大方的受了礼数,无论是资历还是品阶,杨览都高了这些后生一大截,无论如何也当得起这礼节。
  随手还了个礼,方欲落座,却听得楼下又是一声高腔。
  “都指挥使李将军到!“
  身姿挺括的中年人迈步入门,同样一身大红官袍,正中却是二品武官狮子绣补,一柄宝刀侧挂腰间,端的是气宇轩昂。席上大都是布政司的文官,一个个面露不悦,却也不敢发作。
  “都指挥司平日与我布政司不合,李毕臻此来定然没什么好事。”
  “谁不知道他背后是三秦李家,人家可是响当当的将门勋贵,哪像咱们十年寒窗。”
  “今晚是杨公的接风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落了咱们布政司的面子。”
  “对!不能让这厮落了咱们的面子。”
  布政司文官们或是窃窃私语,或是暗做打算,心中都有了差不多的盘算。
  三秦都指挥使李贤贵,字毕臻。
  杨览淡淡地看了李贤贵一眼,掀袍落座,李贤贵规规矩矩地作了个揖,执的却是晚辈礼而非官礼。
  “早闻先生入秦,贤贵奉家父之命特来为先生接风洗尘。”
  众人见到这一幕心中都是一惊,这李贤贵今天莫不是转了性子,往日他就是对上官也不会如此恭敬,如果不是今天出门吃错了东西,就是杨相公真有什么东西让如此他恭敬,而且听他刚刚的话,似乎还和李老国公有关?
  “毕臻,过来坐下,我正好有话些要与你说。”杨览指了指身边空着的位置,李贤贵微微躬身,端坐在杨览身边。眼神缓缓扫过席上官员,目中凌厉之意令人不寒而栗。
  依旧是按例的庆贺,官员们的贺词都是事先打好了腹稿,如今出口却有些僵硬。李贤贵坐在杨览身边如一头伏身猛虎,凌厉的眼神让在座所有官员有如芒刺在背。
  伴随贺词的还有一份份礼单,动辄价值千两白银的厚礼只是小意思,价值万两才算得上出类拔萃。最后李贤贵的礼单更是厚重,有价之物就不止十万两,更多的却是有价无市的罕物,见杨览收下一份份礼单,众人方才开始饮宴。
  李贤贵凑近杨览,压低声音,沉声说道:“杨公带玄小郎君入秦,不只是历练这么简单吧。”
  “来跟老夫打听什么,去问你儿子,易涛早被那小子拐跑了,现在说不定就在你李府上。”杨览慢悠悠地说道。
  “先生明白我说的不是这个,陛下难道就没交代什么吗?”李贤贵语气依旧恭敬,却带了几分急促。
  “陛下交给老夫什么,难道还要告诉你小子吗?”
  “那如果是家父要问呢?”李贤贵的话多了几分底气。
  “别拿李帅压老夫,老夫随李帅南征北战之时,你还是个奶娃娃。”杨览语气平稳,波澜不兴。
  “杨先生,您若不愿说,我也不能强逼您。不过我猜,是陛下想以杜西川案试试那些小子的能耐吧。”
  “既然自己心里清楚,为何还要破费银子来问老夫一趟。”杨览淡淡答道。
  “不能这么说,就是我今天没来,这份礼也要送到您府上。”李贤贵端起酒杯灌下一口酒水。
  “回去看着点你家那小子,陛下不会无缘无故去试他们的能耐。”
  “看来我家要来不少小贵客。”
  “那你可要招待好了。”杨览微微一笑。
  “贤贵晓得。”李贤贵放下酒杯,继续说话,却已不再压低声音。
  “听说玄小郎君还没进城就惹了祸事,还是和白老先生的孙子一起。”
  “易涛做事自有分寸,再说了,就凭这几个小子的身份,除了谋反还有他们抗不下来的祸事吗?”杨览笑着说道。
  “这倒也是,不过听说,是张兴纯家那个女儿。他是西安府知府,先生不方便为玄小郎君撑腰的话,贤贵代先生出手也不妨事。”李贤贵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这就不必了,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老夫虽然不是为个布政使的位置而来,也不能让你处置我布政司属官。”
  “先生若有什么用得上贤贵的地方尽管吩咐,这三秦之地,贤贵还是能帮得上先生的。”
  “你这两天安安分分,别给我布政司找事就是帮我了。你这小子,这么多年的了还是这个性子,怪不得生了那么个儿子,李帅的武勇豪气没学到,倒是学了满肚子的花花肠子。”杨览轻笑着说道。
  “先生教训得是,我一定改。”李贤贵笑着应承。
  “得了吧,这把年纪了还改什么,没学到李帅的东西,再没了这把花花肠子,你就真是白活了。”
  “还是先生了解贤贵。”
  “易涛估计是老夫这辈子最后一个学生了。老夫看得出来,他的前途,不可限量,肯定比你们几个不成器的强。”
  “那先生可要加把劲教好玄小郎君,我们也不负他父亲。”
  “你们将门亏欠了他太多,只怕是难还上了。”
  “那就慢慢还。”
  “人情可不是银钱,谁知道有没有还完的一天。”杨览淡淡地说道:“更何况,这孩子将来自有前途,也不一定用得上你们。”
  “用不上我们,总能用得上那几个小子吧。”
  “你儿子可是沾了易涛的光,这次入了陛下的眼,将来也有一番前程。”杨览的平缓的语气忽然严厉起来。
  “但是你无论如何都不要过分插手他们的事,即使是帮他们也不行。陛下要看的是他们自己的能力,不是你的,不到万不得已之际,不要插手。”
  “贤贵谨遵先生教诲。”李贤贵端起酒杯,侍立的少女连忙上前斟满美酒,一口灌下。杨览也起身敬酒,融进了饮宴的气氛中去。
  玄灏靠在锦榻上,刚刚归置好行李,旅途的疲倦和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有些困意。
  “公子请用茶。”清鸾把手中的托盘放在床前小案上,杯中清茶飘出阵阵热气。
  “家里原本是做什么的?”玄灏随口问到。
  “奴婢家父是县令,事涉杜相公遇刺,家父被免官充军,奴婢也被充入教坊司。”清鸾的面无表情,语气中却带了几丝凄凉。
  “从被人伺候变成伺候别人,难为你了。”
  “以玄公子的身份,即使家父还是县令,奴婢伺候公子也没有什么不妥。”
  “回去收拾收拾,明天陪我去逛逛咸阳城。”玄灏挥挥手,清鸾躬身退出房间,带上房门。
  房间中被几只精致的油灯照得透亮,玄灏从行李箱中取出十几支卷宗,拿过一盏油灯放在桌面上,仔细翻阅起来。
  仵作的叙词,提刑司的文书,甚至还有杜西川的履历,一样样翻阅下来,玄灏才发现,如今案件的所有进展几乎为零,杜西川死因蹊跷,现场勘察只能确定不可能是自杀。
  杜西川胸口被烧出拳头大的伤口,仵作验尸的结果是伤口所有地方同时被灼烧,应当不是后来伪造伤口。而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全部被排除嫌疑,如果用烙铁的话应当有凶器保留,杜西川死前大呼引来了家丁,却没见到其他人在场,甚至窗户都没有碎裂,值得注意杜西川死时倒在窗前,而且窗户是开着的。
  火铳?
  如果是火铳,不可能什么都没留下,起码应当有铅弹。
  难道真的是事魔之徒?难道他们真的能有杀人于无形的手段?
  杜西川是理贤社社首,曾多次发表贬抑祭祀的言论,生前还下了禁止三秦以教结会的政令。而三秦之地地处西方,正是事魔之徒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事魔之徒行事诡异,说不定真的有什么神异之术。
  如何证明不是什么别的手段?比如什么不一样的火器?
  要证明是不是火器,只要……
  玄灏整理好桌上卷宗,一并放回箱内,又拿过一张白纸,提笔而书,过了半晌方才停笔。取出一方私章,拿过桌上的油调朱砂,在纸上盖上印章。轻轻吹拂纸面,待纸张干燥后叠好封进信封中,又将信封装进一旁挂着的外袍衣袋中。
  整理停当,玄灏熄灭油灯已是夜深人静,寂静的夜空中繁星点点,仿佛监视着大地上的一切。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