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允炆派遣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又任命谢贵,张信为都指挥使,掌控北平的军事大权。随后,他又命宋忠率兵三万,镇守山海关,严密监视朱棣动向,准备随时动手。
种种迹象都表明,朱棣已经被朱允炆严密监视起来,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到此时,可以说,放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服从削藩,做一世平凡人去守边。
要么便是起兵造反,鱼死网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摆在朱棣面前的两条路,可以说哪一条的风险都是极大,很难有十足的胜算。
对于这种窘境,朱棣也是伤透了脑筋,苦想对策。很显然,如今的局势,和朱允炆彻底翻脸是特别不明智的,不说是自取灭亡也相差不多。
毕竟,朝廷可谓是兵强马壮,而仅靠燕王府的这些守备军,根本就不是对手。朱棣虽然也有起兵的打算,但他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必须有万全的准备才能行动。
此时,燕王府的一个密室之中,朱棣与徐妙云,还有他的两个儿子。燕王世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还有三子朱高燧,以及亲信马三宝和道衍都在这里。
没办法,自从张昺来到北平后,这燕王府也成了他监视的范围,特别不安全。现在,大家只有在这里商谈,才最为稳妥。
每次想到这里,朱棣都是一肚子的火气,恨不得立刻杀到京城,找朱允炆小儿理论。此时众人齐聚一堂,朱棣的脸色特别不好看,显然正为建文派来的几人,愤怒不已。
如今,就连在自己家都有人看着,睡不安稳了,建文小儿,当真以为老子可欺吗?朱高煦原本就是武将,性子自然也异常火爆。
再加上如今正是十七八岁,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自然无所畏惧。只见他向朱棣躬身一拜:“父王,依孩儿之见,不如我等立刻起兵。
一不做二不休,斩了谢贵,张信三人,杀上京城,找建文小儿理论。这样下去简直是折磨,欺人太甚啊,朱允炆摆明了,想要削掉父王的权利,让我们流落街头啊,哼!”。
这家伙上来就是喊杀喊打,完全一副天王老子也不放在眼里的架势。听到他的话,朱高炽惦着脚走到他的跟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开口劝道:“二弟不可鲁莽!
如今我燕王府的兵力,尚不足以与朝廷对抗,现在起事,风险着实太大啊!”朱高煦听后,顿时急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我们要闭目等死不成,真憋屈呀!
依我看,皇爷爷就是偏心,原本这个皇位就应该是父王的。那朱允炆小儿何德何能,可以坐享天下。那虎视眈眈的北元蒙古骑兵,不都是靠父王来震慑的吗?”。
听到他的话,朱棣冷声道:“煦儿,不得对你皇爷爷无理!”看到朱棣动怒,他身边的徐妙云也是柳眉一竖,出声斥责道:“煦儿别胡说,惹你父王生气。
长辈的事不是你们这些小辈可以评论的,还有,现在是非常时期,更要小心隔墙有耳,知道吗?”听到二人之言,朱高煦脑袋一缩,便低头不语。
如今徐妙云虽然也将近中年,但却是面如三十左右的妇人。可谓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可见平时的保养,应该还是不错的。这中间与朱棣对她的宠爱,自然也是分不开的。
随后,只见徐妙云转向朱棣,一脸担心的言道:“王爷,如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孩子们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那个小皇帝如此逼迫我们,也确实过分了一些。
他好好当自己的皇帝,我们做好我们的王爷,井水不犯河水,岂不更好,为何要苦苦相逼呢?唉!我的哥哥也是,难道真的要与建文皇帝一起,逼死我们这一家吗?”。
说着徐妙云竟是眼眶湿润,用衣襟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女人都是多愁善感,想要过安生日子的。谁也不愿意起兵造反,经常担惊受怕的生活。
看到徐妙云如此,朱棣爱恋的伸手拭去她脸上的泪痕,柔声开口:“傻瓜,本王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人吗?想当年,数万蒙古铁骑,本王都未曾怕过,一直将他们驱赶数百里。
何况是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想要扳倒他的亲叔叔,还是太嫩了,哼!本王决定了,三天后入京觐见,好好探听一下朝廷的虚实,以便我们布局”。
听到他的话,众人顿时大惊,徐妙云更是当场泪崩,颤声道:“不可以,王爷,太危险了。小皇帝若是不讲道理,将你扣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该如何是好呀?”。
朱高炽兄弟三人更是郑重的点点头,就连小儿子朱高燧,都忍不住开口:“父王不能去,太危险了,京城有好多人惦记着您呢?”。
对于众人之言,朱棣好似充耳不闻。只听他开口道:“本王去意已决,你们无需再劝了。三宝,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法?”站在一旁的马三宝微微躬身笑道:“王爷决定便是。
小的没有意见,我会向皇城的那些太监,宫女传信,让他们随机应变,替王爷从中周旋”听到他的话,朱棣满意的点点头。他知道这些太监宫女虽然是小人物,但却不能小看他们。
有时候小人物往往能发挥大能量,决定事情的成败。随后,朱棣看向坐立在一旁,老神在在,好似事不关己的道衍,开口言道:“大师,该你发表意见了吧!
本王知道,你就是在等待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说着朱棣竟是一翻白眼。听到他的话,道衍尴尬一笑,收起那串装模作样的佛珠,微笑开口:“老衲也支持王爷的决定。
按大明律,新皇登基,藩王理应前去朝贺。王爷若主动前往,自然就占据了大义的名分。朱允炆倘若在此时擅动殿下,便会失去民心,得不偿失。
另外,贫僧在京师早已布下暗手,确保王爷会毫发无损,安全返回,呵呵!再加上三宝所说的宫中之事,到时候里应外合,朱允炆的老底,咱们便可以摸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