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质朴而庄严的宫殿内,满是雕花的石桌前,一男子席地而坐。男子穿着简朴,看起来并不华丽的衣服竟然是那么的整洁。
十分白净的脸庞上,鼻梁高直挺拔,双目炯炯有神,宽宽的额头,厚厚的嘴唇,扇子一样的双耳拖拉着两颗大耳垂,耳垂随风摇曳,似洞悉世间一切,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材有些高大的他正襟危坐,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帝王之威严。
此人名曰嬴骏,才二十五岁的他已经是一国之君。在他只有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继位了秦国的王位,世人尊其为“孝公”。
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的几代君位大动荡,国力日趋衰弱。外有赵、齐、燕、韩、魏、楚之劲敌,内有国力之孱弱不堪。
孝公二十一岁继位,面对之摇摇欲坠的山河,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嬴骏惜才,在天下广发求贤令。卫国人商荣听闻孝公之求贤令,携《法经》投奔秦国。商荣先后以帝道、王道以及霸道之术说孝公,后谈及富国强兵,孝公听后大喜,决定在秦国内进行变法。
嬴骏端端正正的坐在石桌前阅读着竹简上的文字。看书的时候,他不喜欢被人打扰,宫女和守卫都在殿外等候。
一身姿曼妙的白衣女子走了进来,步伐轻盈,走路的声音还没有远处鼎中的水声响亮。女子走到孝公身前,轻声细语,生怕引得君王的不悦。“报告大王,左庶长商荣求见。”
“商荣!”嬴骏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哈哈……让他进来。”
只听得外边一宦官清澈而洪亮的声音:“宣左庶长商荣晋见。”
一身穿青衣的男子走了进来,长长的衣服完全遮盖住了步履。从他那宽大的衣袖中伸出了两只手,轻轻撩起了拖得长长的衣裳,露出了两条腿。双手伸直,掌心朝下,双膝跪地,可谓是五体投地。
“臣拜见大王。”
“爱卿平身。”
这位三十而立的男子就是商荣。看起来十分老到的他其实只比孝公虚长了九岁,面带乌黑冗长胡须,看起来倒有几分长者风范。
“立木为信的事,寡人已经听说了,只是不知爱卿用意为何?”
“变法,须立信于民。新法的推广,需要黎明百姓信法。”
“仅仅是立根木头,就能让他们信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立信,再立法。虽然黎民百姓不懂法,但是有了他们的信任,就能推广新法。”
“听说最终拿到封赏的只有六人,立木为信,想必这木头之中大有文章。”
“启禀大王,此木取自后山,长三丈而无弯折,重八百斤,是微臣精挑细选出来的。”
“一根木头还要精挑细选?”
“立木为信,就不能含糊,这根木头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重的话,御木破北门,若没有人能做到,就无“立信”可言。若木头太轻,木轻则法轻,一切来得太容易就会被以玩笑视之。朝廷的法纪岂是儿戏?木高三丈而无任何弯折,这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木当精挑细选,就如同这人才。”
“好一个商荣,区区一根木头,却被你说得条条是道。”
“大王谬赞。”
“听说有人御木破北门后,你又换了新的规则。”
“对!御木破北门者,赏五十金,封千夫长。御木行百步者,赏十金,封百夫长。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就是要让世人知道,第一与第二的区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御木行百步,只能说明力气大,而御木破北门,有的却不光是力气,还有勇气和胆识。”
“勇气,力气,呵呵,有意思。”
“有勇无谋者可冲锋陷阵,有谋无勇者可出谋划策,有勇有谋者可号令千军。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方可成就大业。”
“这就是你说的富国强军?”
“只能说是强军。”
“来人啊!上茶。”
两位身穿白衣的宫女漫步向前来,一人掌茶,一人提壶。虽然被面纱半遮着面,但也难掩其花容月貌。
人美茶香,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好茶!”紫砂杯中茶满七分,商荣一手举杯,一手拂面,慢慢品味着这回味无穷的茶香。
“这是郑国使节供奉的天香。”战火纷争之中,除了赵、齐、燕、韩、魏、楚、秦七个强国,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以及郑、卫、鲁、邹、费等小国,因为其实力远不如战国七雄,他们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
“天香,好名字。”
“变法之道,就像这茶之道一样,火候、器皿、工序,缺一样都不行。”
“大王说的是,好茶就得慢泡,急不得,慌不得,乱不得。”
“御史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目前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就是那个御木破北门的少年刘破?”
“正是此人。此人不但有英勇不凡的气质,更有超越常人的胆识。”
“呵呵……听说那厮可把那公文榜都给揭了下来。”
“他穿的是一袭白衣,臣猜想,他是怕弄脏了他的衣服。”
“胡说,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搭肩,为何一定要用这公文榜?我看就是他胆大妄为。”
“我们要的不就是胆大妄为的人吗?这样在变法的过程中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忌。”
“哈哈……正如寡人所想,爱卿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继续招贤纳士,御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广贴英雄榜,广发求贤令,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大王求贤若渴。一步步壮大君王的势力,然后,废分封,推郡县,中央集权。”
一听到“中央集权”四个字,嬴骏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废分封,推郡县,好一个中央集权。分封就等于养了一群狼,诸侯的子子孙孙都封地,诸侯的土地越来越多,中央的土地却越来越少。废分封,推郡县,中央集权,好!”
“大王说的是,周王朝的覆灭已是前车之鉴。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中央集权。”
“可这是老祖宗建立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废除分封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上次朝堂之上还有几位老顽固极力反对。”
“他们反对,是因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守了几百年的封地,岂会拱手相让?”
“爱卿可有何良策?”
“他们要分封,就给他们分封。不过,只是给他们分封,而不给他们封地。”
“爱卿此话为何意?”
“他们可以遵循传统,子嗣分封,但分的是他们原有的封地。生得越多,则分得越细。而且,按照传统,每块封地都得向中央交纳供奉,分得越多,他们也就交得越多。”
“可是,这样势必会引得诸侯们的不满。”
“不满肯定是有的,若公然相抗,大王可顺应天意,以谋逆罪诛之,杀鸡儆猴,以示君威。等到时机一到,则可废分封。”
“呵呵……这就是你说的帝道,王道,以及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