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中国乡村记忆 / 第四章 传统 6面子

第四章 传统 6面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6、爱讲面子
  中国农民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他们不是以单一独立生命个体生存的,而是活在一个整体范围里,依附在这个整体范围之内,这个整体大可以达到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小可以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家族和一个家庭,或者是亲戚朋友间小群体。在这个圈子里共同生存,大家荣辱共存,手脚情深。但是也因为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所以把自己置身在一个圈子里思考,也把其他人置身到一个圈子里杜衡。这样,中国农民就养成了喜欢评论别人关注别人的习惯。评价他人的生活方式,评价他人的经济状况,评价他人的思想行为。这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干预。不是强加于人,而是以自己为标准横向的比对。同时,大家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敏感于自己在圈子里的地位,敏感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圈子里的价值观。这种敏感就会形成面子意识。
  讲面子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人的脸面非常重要。人的脸面在所以器管里是最具有个人特征的。一个人长怎么样的关键还是脸部。脸部无瑕还是有疵或者有伤痕一目了然,有的脸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有的脸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岁月给人脸带了的变化最明显,一看就大致知道是什么年龄段的。脸生在头上,自己只能摸摸,却不能直接看见真容。可以通过照镜子来审视和端正,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感知方位整理面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别人看。美观或是难看是需要靠别人来评价的。面子的含义就是从人的脸面里引申过来的,内容比脸面丰富了。有别人对一个人生活、精神上的看法或评价,是赞赏还是贬责。还有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积极响应外界的赞赏或贬责,想象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一个人的面子还能扩展范围,一个家的面子变成了门面,感情上的事情变成了情面,市场的兴旺程度变成了市面。
  农民们对别人,特别是知道的人表现出强烈的看法。村子里多的是闲言碎语,那是从一群晒太阳的老人嘴里发出来的,是挤在一处的几个老妇人偷偷私语中发出来的。有些农民非常势利,嫌怨贫穷之邻,嘲疯落井之徒,冷落失势之人。有的农民非常会看势头,对上升之辈尽巴结之能事,对富裕人家点头哈腰。爱屋及乌,对对付亲近之人也啥是好感。农民对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在乎,这份在乎会渗透到骨子里,从而让自己变得非常敏感。内在的敏感又会通过血液反应到人脸里,有时是火辣辣的,有时是恨不得钻进泥土里,有时是兴奋的,有时是热血沸腾的。
  因为每一个农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断灌输要讲面子的生活环境里,所以讲面子的情节代代相传。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张脸要有尊严,要红彤彤的走出去不被人看扁;这张脸要争口气,别人都是笑脸相迎。有面子最主要的是自己不能比别人活得差,这叫不丢面子。如果一个人比别人生活得好,那叫有颜面;如果比别人活得差,那叫没有面子。在一个村子里,各户人家的经济收入有好有坏,那么总有几户人家脸上风光,总有几户人家脸生暗色。家庭收入好的农家生怕别人不知道,总是想把自家的房子造成村子里最好的。如果旁人走过都啧啧称赞,那么主人就心满意足了,面子也是争足了。经济条件差的农家为了不掉面子,也会东借西凑紧跟别人的步伐,造个几层洋房。如果内部装修钱没有了,那么先搭好外墙再说。结果,中国某一个地方的村子建筑从外部看都是差不多的,外人就认为农民的经济条件大同小异。其实,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谁家造房子经济上是很阔绰的,谁家就捉襟见肘。女儿出嫁前,做母亲会把所有的嫁妆都摆到几张八仙桌合起来的台面上展览,众人围观着,然后被依次放到男方派过来的挑担里。挑担排成一长队,村民都说嫁妆真多,做母亲的就觉得自己家的女儿出嫁很有面子,自己办事情总算没有给自家丢面子。村子的某人第一个买好了摩托车,他骑着感觉自己在村子里特威风,很有面子。村子里有人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那么这家所有的人都为此感到特别风光。他们从别人羡慕的眼神里感觉到了活着的荣耀。娶了一个俊媳妇不仅儿子开心,做公婆的也有面子。丑媳妇最后只得厚着脸皮去拜见公婆。女婿更是事关面子,找了一个能干又亮眼的女婿,丈母娘越看越喜欢,还到处宣扬,争足了脸面。如果女婿是白眼或瘸子,那丈母娘深感有失脸面,对女婿尽是嫌弃。
  各家各户其乐融融,家庭场面是一片和谐。即使有家丑也不外扬,家里不和睦也不向外人显示。桌面上,大家都是同喝一碗汤,同夹一条鱼。有好菜都很客气的夹给别人吃,有好酒好烟会慷慨地分给别人共同享用。一起出去买零食,有的人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会争着付钱,如果一声不坑看着别人付钱,那自己会感到很没面子。很难想象西方人那种拿着刀子自顾自吃的样子,中国农民也是不习惯一起聚餐最后各人自负自己的份子钱。
  农民的收入微薄,为了面子,中国农民私底下对自己残忍一些,尽量少花钱,把节约下来的钱用到办大事情或者在重大的节日开支上面。如果其他人家都是这么在做,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也是很没有面子的。这里,家中的女主妇付出得最多,因为她们一般不出头露面,甘愿忍受着超过想象的低质量生活。为了丈夫出门有面子,就自己省吃俭用给他装扮一新。为了孩子的不落伍,她把所有能办的都给了孩子。为了桌子上招待客人的菜看上去没有少,她们自己舍不得下筷子。
  所谓面子是外部形象,他既是自己享受或者感受的,也是让别人来品头品脚的,至于里面倒是次要的。绣花枕头烂稻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好看看,里面不管账。但是农民们的枕头真的都是这样的,里面的填充物就是用晒干的稻草切成小段做的。被子也一样,外面的被套是很漂亮的,而里面的棉花都是成年老化的。为了面子,有时只能是打肿脸充胖子,办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花了很多的钱,欠了很多的债,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的面子除了展示一个人美好的一面外,还有如何对待别人。一是做人要讲情面。时间短,情面长。为人处世要将信誉,说出的就要做到,否则既是不给人面子,自己也是脸面扫地。做人要对别人客气,尊重别人,如果是小辈,还要孝敬长辈,如果是朋友,就要两肋插刀,否则就是做人没有面孔。如果不给人面子,那么双方就会因此成为仇人。如果是亲戚就断了关系,如果是邻居就成陌生人。中国农民家庭一般每餐就是两三个菜,简单维持着下饭。客人来了,为了给足对方面子,都会用最好的最多的菜肴招待客人,直到对方站起来到灶间去阻止烧菜并一个劲地说菜太多了为止。如果家里来客人招待不周,那么是这家人不给面子。客人来了,总是说自己招待不周,菜不好,其实这准备的菜已经是一年中最好的了,比平时好百倍。好客的程度真是超乎想象。为了这顿招待,主人把辛苦积下来的鸡蛋都消费光了,把舍不得吃的酒糟肉切了,甚至把自家的老母鸡也宰杀了。二是要注重对方的面子。如果有人做了不光彩的事情,那么自己即使知道了也不当面点破。如果有人穿着出丑的衣服出席重大的场合,那么只会转弯抹角的提醒。乡民一起生活都是有面孔的,当面直接开销对方是很不给人面子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如果发生了那么也就没有以后的彼此感情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说背后说人坏话的盛行或许也是一种面子意识强又管不住自己嘴巴的最好发泄。为了明证自己是很重面子的,所以就非常的假惺惺。
  在乡村,有很多民间集资式的抬会。有人召集自己参加,回绝就有点不给面子,就加入了。结果好面子的人会参加很多组合的会。尊敬长辈也要给长辈面子。为了给舅舅面子,家里有事情都会把舅舅请来,让他给外甥家出主意,定方案。如果没有请到舅舅那么就是不把舅舅当舅舅了,是不给舅舅面子。吃饭的时候不把舅舅安排到最主要的位置就座是不给舅舅面子。村子里与人相处也一样。如果邻居有好事就要去祝贺,如果朋友有难就要去安慰他,帮助他。有人来敬酒是给人面子,被敬者如果不是老人之类的一般都要喝,否则是不给敬酒者面子。敬酒不吃就得吃罚酒,双方有可能因此伤了和气。
  家人亲戚朋友同乡邻里本来互相敬重,即使心里早对对方不顺眼,一般也会假惺惺的见面问好,彼此演着一出友好的戏。但是如果哪天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事情,那么双方就是扯破脸皮。扯破脸皮是很难再恢复了,即使是兄弟姐妹也算是走断了,如果是朋友邻里,那么就成了陌生人。
  正月初一就要到丈母娘家里拜年。这一天,大家都是穿上最新的衣服和鞋子,焕然一新以给丈母娘一个美好的印象或者是给丈母娘家村子里其他人一个美好的印象,并且要带上礼品。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礼品一般都是稀有的平时舍不得吃的甜糕点,外面包上厚厚一张黄草纸,上面贴上一张大红纸。每一个妻兄家也都要走到,去了大舅家而不去小舅家那是不给小舅面子。所以做客去的时候,如果舅舅有四个加上丈母娘,每家一个,那么五个码成一串,就得拎着去。有车子了,也会把车子洗涤一新。
  为了面子,有时还会做假。老父亲去世,棺材里得放一些贵重的陪葬品,这样才显示做儿子的孝心,说出去有面子,于是大家都用黄纸折出很多的金元宝和还用白石灰替代白银。客人来的时候,做很多的菜是为了给客人面子,也是做给旁人看的。所以有的人家会向邻居借菜。一条红烧鲢鱼是邻居那里借来的,自家桌子上摆一下就多了一碗菜。来的客人一般也是心知肚明,不会在鱼身上动筷子,只会一个劲地说“菜真多,吃饱了”。第二天,红烧鲢鱼还是原封不动的还给邻居。如果自家孩子不识时务动了鱼身,那么客人走了就会被痛打一顿。
  乡村很讲传统。女儿的婚配都必须按照传统的方式来。不按照传统做就是出格,可以上升为没有面子的事情。女儿死不要脸私奔跟了别的男人跑了,做父亲的感觉脸面丢尽。走在村子里觉得很多人都在笑话他。他会打发雷霆,对着众人说就当没有这个女儿,今生不再见她。真正有面子的婚配过程必须是有人来说媒,然后下聘礼,再选良辰。女儿出嫁被休那一定是女儿做错了什么,娘家人都觉得没有面子,先是不问青红皂白责骂女儿。乡村也很讲究信誉。房子、土地卖给了人家,白底黑字历历在目,如果后来反悔,那么是不讲信誉,说出去就是不要面子;已经把女儿许配给人家,拿了聘礼,那么即使对方家庭中落,也要讲究信誉,按照选定的日期把女儿嫁过去,如果反悔,说出去脸面没处放。承诺的事情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有失面子。女人如果偷情被抓,那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借了别人的钱就必须按照约定还钱,如果到期还不出,那么淳朴的农民就觉得自己的面子过不去。村子里的人都是同族的人,大家的辈分有大小。做小辈的看见长辈就得哈腰招呼,如果一声不吭的昂着头,那么做长辈的就会觉得没有给他面子,然后到处说这个后生没有规矩,不懂道理。家里出了一个不孝子或者是败家子是倒面子的事情,家长感觉自己在村子里矮了三分。打架吃了大亏,失败者就会觉得脸面扫地。
  有人生下儿子就觉得非常有面子,于是做父亲特别的开心,走在村道上非常得意,做爷爷奶奶的脸上风光,到处宣扬自己的媳妇肚子争气,生了个白白胖胖的七斤八两的男孩。
  周家渡村有户人家第一胎、第二胎是女儿,第三胎、第四胎还是女的。别人问起家里孩子情况,男主人说话的底气都没有了,他想要一定要生一个儿子,否则说出去没有面子。但是第五胎,第六胎生下来那地方还是光溜溜,没有“茶壶柄”。家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但是阴盛阳衰,为了能生一个儿子,就把大女儿赶紧嫁掉,还送掉了小女儿。大女儿肚子争气,一上来就生了一个男孩,男主人看着老婆挺着大肚子,十分的失落。第七个孩子生下来了,终于是个男的,男主人面子终于有了。
  为了挣面子,他们不服输。斗酒量、比力气大小、赌输赢等等乐词不菲,当肾上腺上升的什么都不顾了,旁人越劝越不对劲,像水牛发性子一样,牵不转头。几乎每一个胜利者都是非常的开心有面子,而失败者下不了台面,就喊对方别走开,我马上回来。赌酒输的马上就瘫倒成泥了,赌力气输的不敢再来了,只有赌输的会翻箱倒柜把老婆的私房钱也硬拿出来再赌。
  村民很要场面,所以女儿结婚、生了男孩、老人生日都是希望搞得轰轰烈烈,搞了三十多桌,每桌准备了三十多道菜肴,平时难得吃的山珍海味都采购了。然后把亲戚朋友都请到,希望他们都能够来捧场。来的客人总归会来,这是给足了主人面子,主人也是一直不停的递烟,一刻不停的倒茶,一个不停的敬酒,给足了客人面子。有些该来的亲友没有来,这是不给主人面子,或者是主人的面子不够大。如果场面冷冷清清,主人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人到了生日的日期大家就主动上门祝寿,遇到的是不见待的寿星,那是热面孔贴冷面孔,来客觉得非常没有面子。逢年过节,大家都会邀请自己兄弟姐妹来家里做客,越好客越有面子。
  一个不要脸面的人在乡村是立不了足的,很多人看不起他。每一个村子总是有几个做人不要面子的人。比如有的人脸皮特别厚,不爱劳动,偷鸡摸狗,恬不知耻。要他出点贡献就躲得远远的,有好处就不请自来。旁人会说这个人没有教养,从小缺少父母的管教。子不孝,父之过。顺带着把这个人的父亲、爷爷也骂了。村子里也有厚着脸皮蹭饭的人,别人为了脸面不好意思打发他,结果他就一直会来蹭饭。直到有一天主人把脸皮扯破为止。有的人对父母特别不孝,打骂也是家常便饭,村子里都会说这家儿子不要脸皮。村子里的骚妇她老公管不了,勾搭了很多男人,于是村子里的女人都会说这个女人真不要脸。一个男人赌博成性,好吃不积,家徒四壁这是不要脸皮的生活方式。一个不要脸面的人注定在村子里被打入另类,其他要面子的人都躲得他远远的。
  中国农民打架的时候最喜欢打人耳光。打耳光不是打耳朵,而是打脸。被抽了脸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会让被打者感觉自己矮了半截,然后怒气冲天,非得要回面子不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也是一件事关面子的事情。中国农民最忌讳的是别人做明显看不起他的事情,伤了面子。如果准备好菜请了很多人来吃,却漏掉了一个应该请到的人,那么这个人会一直生气;一个人给五个人分了香烟却不给剩下的人分,那么没有分到香烟的人会永远对此生气。这种事情会让人耿耿于怀,直至几年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消气。村民之间也有互相提供帮助,如果一户人家造房子,大家都来帮助,这是给这家主人特有面子。如果向一户人家借东西别人不肯,这种面子都不给,这是特别伤感情面子的事情。
  面子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的荣辱关系到整个家庭的荣辱。这种一体化的心结看似非常能够显示农民的团结。孩子做丑事,一家人都没有脸面;孩子有出息了,家里人都光荣。人们常说“打狗看主子”,“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有顾及主人或菩萨面子的含义在,弄不好主人或者菩萨就要来问话。
  面子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范围还可以扩大。中国农民族群意识很强,这个群体荣辱共存。如果有个村子搞了一场戏文,该村的人看到其他村的人都来观看就觉得很有面子,然后其他村的人也决定请戏文班子到他们村子里去,给自己村撑撑面子,所以乡村的戏文总是唱不完。即使总是一台戏,因为演出的地方不同,就赋予了其他存在的含义。戏文班子也乐此不疲,直到唱得嗓子发哑。
  如果碰到族群里面的成员受到了别的群体欺负,那么整个族群都会感到没有面子。欺娘家没有人吗?群体里的每一个成员于是都会同仇敌忾,站出来的人很多,一定要想个法子来出出气,否则太没有面子了。为了这个面子,很多小事情最后演变成大事情。械斗、报复、暗算处处上演。如果胜利了,那么面子最后争回来了,大家共享美酒,扬眉吐气。如果还是失败,那么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爱讲面子的中国农民们有时会陷入为了死要面子而走极端。
  周家渡村的几个老村民摇着小木船到县城办事情,途中遇到了外地的机器拖轮。村民忙打招呼让对方帮助顺便拖带小船一程。外地轮船老大当然瞧不上这条小船,不愿意做这种好事。知道这片水域是属于周家渡村的吗?你不答应那是不给周家渡村人面子。在这种死要面子的心理下,小船硬挤过去要去挂靠。轮船里的人就用长竹竿撑开木船,不让木船靠近。你不让我们靠近我是偏要靠近,否则说出去周家渡村人的脸面没有了。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小木船吃亏了,几个村民也被竹竿无意中打出了血。渐渐地,小木船没有了力气,被机器拖轮甩到了后面。
  真是太不给周家渡村人面子了。小木船掉头回到村子,把受到外地拖轮员工殴打的遭遇告知村子里的其他人。这下可好了,全村的所有男人都感觉自己村子的脸也被打了。他们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年长的,有威信的带头号召;年轻的男人们拿起了铁耙、锄头,直奔江边而去,其他的在后面呐喊助威。
  岸边有几艘小船驳靠着,村民都上了船,到了江心,怒视着每一艘的过来船,搜索着那艘不知好歹的拖轮。
  机器拖轮有速度,但是经过大江的几个大弯,它还是没有驶出周家渡村地盘。接下来的就是拖轮上的人都被周家渡村人给押到了周家渡村大队办公室接受周家渡村人的惩罚。
  这次事情最后以公社里的人下来商议赔钱解决了,周家渡村人觉得自己脸面挣回来了。
  面子有时还会被视为一种应该去做的责任。朋友有难,似乎只能两肋插刀才能算有面子,做逃避者就是不够朋友。自己帮助了别人,现在自己需要对方帮忙而对方翻脸不认人,于是自己就到处说对方的坏话,认为对方不应该这样。一个乡人发了财,他的亲戚朋友都来借钱(借钱者明显都是打算不还的),如果这个人不借给亲戚朋友钱,那是就是不给人面子。如果后来这个人破产了,他的亲戚朋友就幸灾乐祸。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对家乡来的人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他没有替乡人说好话,也没有为家乡谋特殊的利益,结果这样的人就被很多乡人所不待见,认为没有面孔。农民们认为这个官员应该偏向于自己一方。
  面子也会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很多的传统中国官员出身农村,有着极强的面子意识。他们或师徒或同乡或同年折桂组成了共同体,荣辱共存,共同体里哪个人受到别人的伤害就会有人出头打不平。说是利益共同体那是太功利化了,更多的是面子意识使然。在强烈的面子意识煽情下,理性往往被认为是示弱,对话往往会被视作屈膝投降,这些都是有损国家脸面的。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清流派在道德上总是占上风,因为清流不讲妥协,符合民众的虚荣心理,争足了国家的面子。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