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沈唐 / 第四十三章 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 三

第四十三章 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 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正月初八与辛弃疾的谈话中,沈睿当然是说一半留一半,那世文明进程显然是远胜于此世,当时的观点放在这,太过超前,甚至是惊骇,再如何豁达开明者,也难以接受,唯有徐徐图之。但就是那一番话,也够老辛同学琢磨消化的。对方是有资源的,别看退了位,仍是有不小的话语权,有些事通过他的口说出,有关人等势必要好好领悟领悟。若能让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群的生计稍稍得到改善,也算是一桩好事。农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临走前,辛蒹葭出现了。多日未见,这少女似乎清减了,反而愈显清丽,但也益发客气了,极其标准的行了福礼,也不多语,脸上瞧不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古井无波么?装的还真像那么回事。不过也好,有些事情啊,别挑明,有些话,更别说破。想想,活着,又有谁不是为自己准备了几副面具的?唯百变方金刚嘛。沈睿如是想着,也正正式式的回礼,表现的无可挑剔。
  见到辛蒹葭,便想到前些天见到的章凌儿。表哥表妹的,在这个时空,最易发生些故事,或事故。那少女,大概知道了些什么,又了解了些什么,然后对向来籍籍无名的表哥心生好奇??好奇,乃是爱情之源,所以,你们懂的。少女心思敏锐,感觉到这个表哥是变了,变得叫人忍不住想近距离去解读。尤其是那些诗词,足以让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扉为之颤动。文艺女青年嘛,在才华横溢的异性面前,总是免疫力近乎为零的。可当她清晰的感觉到,对方只是把自己当妹妹看待时,梦破灭了,心,也冰凉了。
  少女心路历程,沈睿多少是能感受到的,却也没更多动作。那啥,近亲婚育的子女基因不良虽是概率问题,可万一自己运气不好呢?这种事情,能避免则避免。关键点在于,一个十四五岁刚刚发育的丫头片子,小草一棵,嫰的不忍“摧残”哪。
  至于玉玲珑,当然不是玉娇龙,虽然名似,人似,却真不是。他倒是猜到了对方的真名,由而想到在那个世界的某段历史与这个名字联在一起的另一个名字,韩世忠哪,与戚继光文天祥岳鹏举袁崇焕一般,名儿取的就够尽忠,够威武,如假包换的猛将兄。中秋之乱时,这两个名字便有了关联,似乎是循守了那个世界的那段历史。这让沈三郎心里很不是滋味,很不爽。的确,他很欣赏她,不介意与她发生些什么,可什么都还来不及发生,她便走了??果然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错过的才是最珍贵的。
  至于李清照,初初给人的感觉是,知性,从容,淡雅如菊??且善饮酒。善饮之人,豪爽者也。善泳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饮酒易醉一者,甭管其表面如何冷若冰霜,一定是一个容易相处值得深交的人。他,似乎是懂她的;她,也似是懂他的。因为懂,所以容易发生故事,假如彼此间允许发生故事的话。也正因为懂,所以才有了游山赏雪之行。过程很美好,结局??自然是不完美的。终究有太多顾忌,太多不可能??她就要订婚了,即将嫁为人妻,往后这样的相处机会怕是没有了,权当是??最后的疯狂吧。但,能不疯狂还是别疯狂,否则别人该疯了,狂了。毕竟,远没到疯狂的份上,就这样吧,有些东西,放在心里,成为永恒。
  情感这东西,轻易别去触碰的好。金老爷子说的妙,情花有毒,唯时间可解,可人生真没几个十六年哪。
  更何况,人生中非止爱情值得缅怀,其他情感同样珍贵,譬如友情,譬如亲情。友情爱情后天养成,亲情却是先天具有的,血浓于水。
  不管沈睿愿不愿意接受,沈赋沈敬儒便是他此生之父。沈赋其人,为人耿直,处事正直,于公,不善经营官场人脉,只一心做事,不阿权贵,当然,沈氏一脉本就是名门,更有户部尚书坐镇调度,纵观整个南唐,敢明面里针对沈家的还真找不出几家,但恰恰也因为有沈户部在,沈赋就便再如何官声斐然,也必定会遭压制,以为平衡之道;于私,其待家人外冷内热,对独子尤是,看似严厉以对,实则疼爱在心------男人之间嘛,总是毋需花费太多表面功夫的。
  简而言之,这个父亲,待自己不错,绝对是亲生老爸??沈睿接受了这个事实,接纳了这个身份。他未受封建思想荼毒,忠君爱国什么的放一旁,家人,始终应摆在所有关系的第一位。家人有难,怎能坐视不理?
  所以,他决定参加今科春闺。
  鼎丰朝戊申科乡试定在二月初二,较往届稍早。武将开国,文巨治国,乃是定律。大唐南渡,国之大辱。经此国难,朝廷痛定思痛,经国之略倾于武事,奈何北面半壁河山落入敌国,而在南人崇文北人尚武的状态之下,选取武备人才,推行军事变革,任重道远。相较而言,济世治国的文臣南人向来不缺,开科取士,科举选官,虽然存有弊端,但无疑是现行有效的方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求金榜提名天下闻。
  简单的说,乡试是所有读书人的希望,也可能是噩梦。乡试通过,敲开了官场朱漆大门,通不过,继续熬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下范进,何其多也。
  本科春闺,沈家是早有准备的,嫡系大郎二郎四郎早定了参加,再加上直系旁系七七八八的竟有廿余人之众,名门底蕴之厚重尽显无遗。
  但,三郎也要考本科?这??实在是意外,或者是惊喜。这半年,沈睿之名如春雷乍响,经“信江集”推波助澜,所谓折花郎,所谓三郎体,名动江南。于沈家而言,后辈中有如此人才,自然是利好喜事,值得大书特书。早先,府试点了案首,家中长辈便征询沈睿意见,有意让他去考来年乡试,他只道“学艺未精,需得好生雕琢”,怎么转过头来就改变主意了?倒是,如此甚好。事实上,在大部分人看来,仅凭沈三郎表现出来的才学,乡试是必定过关的,争争解元也大有机会,府试大放异彩,正应一鼓作气呢。只是,熟知其者难见其温习功课,整日介东游西逛,实在是很不务正业,若这样也能高中,那就??太欺负人了。
  老爷子听到这消息,沉默了片刻:“这小子,是要闹哪样?”还是老爷子目光如炬,透过现象看本质哪。随即唤来三郎,老少二人于书房闭门一番交谈,无人知晓所谈内容,也无人能从书房开启后二人的神色中瞧出些许端倪,给人的感觉这一老一少就是??两只狐狸!
  老夫子就此事间询于老爷子,老狐狸淡淡的说了这么几句话:“三郎的才学自是有的,年龄也恰当,先前的府试??过的晚,乡试赶早些亦无不可??就算不成??多次经验也好??这件事,我支持他。”
  老爷子明确表了态,下面的自然不会有反对的声音。更何况,就依着这数月来沈睿妖孽般的表现,还真没有人看衰他的临时起意。
  沈家以外的对于这事的反响便有些夸张了,据传,一些对春闺期望甚高的学子考生知悉此事,或惊愕,或叹息,或振奋,或黯然??简而言之,因为沈三郎名声在外,他的加入对某一部分考生来说是坏事,少了一分中举的希望呗;而对另一部分考生则是激励,只要在春闺中名次压过他,岂非是获取名望的大好途径?真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沈睿,这便有些“知我者问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乡试会试入仕为官什么的他还真没放在心上,所谓参加今科乡试,只不过是胡乱寻了个藉由,其实就是想由南昌县转道鼎州,去看个究竟,或者是,为父亲大人做些什么。老爷子那,他也是话犹未尽,只说乡试之后会去看望父亲,至于那边的形势倒是只字未提。当世最重孝道,老爷子能有何话说,仔仔细细地看看孙儿,抚摩着手杖:“到时民防团里叫一队人陪你同行吧??”
  所谓“民防团”,沈家蓄养的私兵性质的武装力量,老爷子如此安排,对荆湖的局势怕也是知之不少,或因位置关系,不好有太多表示。这才是胸有丘壑,洞若观火,人老??成精。
  而知晓此事原委的辛某人,于带湖观雪楼观雪,目光深邃,沉默良久,似作了某个决断,对一旁的元芳缓缓说了几句。
  元芳有些震惊,询问了声。
  辛老微微颔首,神情稍显萧索。
  带湖的这一幕,沈睿自然无从知晓,既然决定了参加乡试,假假的也要摆出副勤奋温书时不我待的迫切感,也不出去瞎晃悠了,把自己关在书房,闭门??谋划。当然不可能是闭门苦读了,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有个啥子意义?乡试中不中的有何要紧,去走走过场罢了,重点是鼎州之行。那边局势不知到底怎样,动身之前总得好生谋划一番,考虑的全面些,将困难想的大些,有备无患。
  转眼间,便到了上元节。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