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之后几个小时,安然无事。
正如刚上班要做好接班的准备,交班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纸筒要给下个班留出一些,机位的卫生要清扫干净,拉丝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品种是否更换也要如实告知。
交班之后,正好是早晨八点,赵易抬头看天,发现今天天气意外不错。
太阳初升,阳光明媚,空气通透,蓝天白云,非常适合外出游行。
可惜,他们现在刚下班,为了晚上能正常上班,必须回家睡觉。
这种好天气,注定和卷取无缘。
在澡堂里,赵易和孙昌平刚好碰面。
赵易一直觉得孙昌平多少有些关系,从最早两人相识,在考试时知道“卷子不是工厂出题”就可窥见一二,后来经过相处,赵易又有所了解。
赵易曾经外出抽烟时意外碰到他,和班长周琅站在一起,谈笑风生,这可以理解为会处关系。
但孙昌平总是迟到早退,却从来没有被周琅点名批评,这就不一般了,没有哪个领导会这方面出错。
而且孙昌平还经常因为各种事情被点名表扬。
种种加在一起,纵然赵易这个刚出大学的毕业生也能看的出来,孙昌平绝对不简单。
“你今天在111干的?”孙昌平问道,111是赵易的机位。
赵易点点头:“咋了?”
孙昌平笑道:“还咋了?你差点把冯师傅给气死。你是不知道,你撞筒的时候,冯师傅把风枪一扔,想下去找你去了!幸亏被周琅给拦住了,要不然下去高低给你两脚。”
赵易“啊”了一声,有些窘,没想到自己在下面撞筒的时候上面发生了这种事。
“你是不知道,卷取和引丝是一样的,按照停机时间算,停机时间越长扣钱越多,你在下面一直撞筒,停机少说十几分钟,耽误冯师傅挣多少钱,人家能不生气?”孙昌平解释道。
赵易恍然大悟,顿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别人挣钱。
“那我晚上上班好好干,争取不撞筒。”赵易说道。
因为自己耽误别人,那责任就是自己的,自己应该好好表现。
孙昌平急忙说道:“别,因为从今天晚上开始,我就在你上面干了,咱俩先商量商量,看看怎么干?”
“看我干嘛,你光撞筒,把冯师傅气着了,要求班长给他换地方,结果把我给调过去了,晚上我在你上面干,到时候上不去车你别骂我。”孙昌平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了。
赵易琢磨了一下,心想那也行,毕竟因为自己耽误别人挣钱,责任在自己,换地方也是应该的,不能耽误人家。现在给自己换来一个新工,菜鸡互啄,谁也别骂谁,谁也别嫌弃谁,正好。
“没事,我也不太会,咱俩慢慢学呗!”
“我也这样想的,慢慢来。”
两人设想的非常美好,但现实往往重拳出击。
简单吃个早饭,回到家中,赵易开始感觉身体有些疲惫,躺在床上的一瞬间,赵易睡了过去,等到睡醒一睁眼,还是下午两点多。
上夜班的,如果上午就睡的话,一般都是下午两点醒。
赵易感觉胳膊有些发酸,腰部也是有些僵硬,而且精神上也有一种透支的感觉。
一方面是因为赵易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毕竟是刚毕业的的脆皮大学生,另一方面,因为叮机位和平时是不一样的。
在吴诚在的时候,赵易可以随便干,累了可以休息,困了可以随便走动推筒,因为毕竟是给吴诚干活的,吴诚需要负责,出了任何事情,赵易都不用管,所以干起来很轻松。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赵易负责机位了,变成了给自己干,赵易对自己负责,没人管他,于是要操心的事情就变多了起来。
工艺卡、标签、卸筒、拧涨块……所有的事情赵易都要亲力亲为。
于是,身体和精神的劳累叠加在一起,赵易感觉到了之前没有的透支感。
晚上眯了一会儿,又到了上班时间。
有了昨天的经验,赵易早早来到车间,先是确定了自己机位的品种,然后拿着对应的标签开始写。
开会继续背诵风险,接班,赵易来到机位前,认真完成接班后,赵易突然意识到什么。
王迅人呢?
赵易先是环顾周围,没发现王迅的身影,于是回忆了一下,发现从澡堂出来到开会就没见过他。
赵易当即找到李童:“王迅没来?开会没见到过他。”
李童一愣,看了看确实不在车间,于是沉吟道:“你接班,先干着。”
说完李童就掏出手机,大概是打电话去了。
赵易暗骂一声,掏出笔,开始急忙写标签。他自己的机位倒是写了不少,但是王迅的机位没写。
不多时,李童皱着眉回来了:“王迅要歇班,你就先干五个吧!”
李童骂骂咧咧的走了,独留赵易一人在机位前凌乱。
他休班,我怎么办?
赵易顿时慌了神,感觉压力山大。
但还是谨记吴诚说过的“先卸筒”,于是流程就成了卸完筒写标签,写完标签就卸筒,循环往复。
一开始赵易还能干过来,但渐渐地开始手忙脚乱。
赵易越干越是冒汗,越干越是懵逼。
接下来该干什么?赵易站在机位前,满头大汗。
还是前面说的,叮机位和平时是不一样的,叮机位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没人管你,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干不过来。
会熟精绝化,赵易还处在“学会”的阶段,距离“熟练”还差得远,这就导致了卸筒慢上车慢,干什么都慢,一件事压着一件事,最终在某一瞬间彻底爆发开。
是的,赵易撞筒了。
上面传来孙昌平的声音:“老赵怎么回事?说好的不撞筒呢?”
赵易皱着眉头,压着心中怒火,最终极其无奈的叹息:“干不过来,王迅没来,我一个人干。”
“卧槽。”孙昌平发出惊讶的声音,然后道:“来来来,赶紧上车。”
闻言,赵易犹豫了起来,因为旁边的机位马上就要撞筒了,但孙昌平又让自己上车。
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
选择上车就会撞筒;选择卸筒,就会导致停车时间变长,影响运转率。
赵易陷入两难选择。
卸筒还是上车?
赵易开始焦虑,他想按照吴诚教的做,但又怕耽误孙昌平。
他开始仔细权衡两者的情况,但猛地发觉,自己不能继续耽误时间了。
现在,他不仅面临左右为难的情况,时间的流失更是火上浇油,加剧了他心中的焦急。
他每犹豫一秒,就意味着撞筒的风险提高一分,意味着上车时间就会少一秒。
一秒不算什么,但一直犹豫下去,一定会出事。
看着眼前的机位,赵易心一横,目光突然坚定。
我必须做出决定,不管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不管它会导致什么结果,我都必须现在做出选择,因为犹豫只会失败。
赵易突然冷静了下来,对着孙昌平大声道:“你稍微等一会儿,旁边机位要撞筒了,我先卸筒。”
说完,不管孙昌平会做出什么举动,赵易拿起卷取刀来到机位前,立刻开始卸筒。
在这关键时刻,赵易决定听从吴诚说的,先卸筒后上车。
孙昌平并未说什么,而是静静等着,赵易挂纱套筒拧涨块,然后才戴上手套开始上车。
上完车,赵易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准备卸筒。
但在这时,赵易环顾周围,目光寻找着什么,最后突然怔在原地。
刀呢?
赵易突然发现,卷取刀不见了。
我艹刀呢?
赵易开始回忆刚才上车之前的情况,自己刚才选择卸筒,来到机位前,割开刀丝,把开刀丝扔进铁桶里,把纱团抱出来挂在纱车上,回来套筒,戴手套上车。
所以,刀呢?刀放哪里了?
“我怎么想不起来,我怎么会忘了呢?”
赵易努力回忆方才的情况,但就是想不到卷取刀放在哪里。
“哎呀,真他妈烦。”赵易暗骂一句,表情充满愤怒。
就在他找刀的时候,拉丝机又换筒了,也就是说十分钟之后如果还没有卸筒,又要撞筒。
赵易如热锅蚂蚁,不断地在机位前面走来走去,同时目光不断的在机位前扫视着,寻找着刀的身影。
“会在哪?”
赵易看了看放纸筒的架子,又看了看机位上的开关盒,回身又仔细扫视地面,但都一无所获。
赵易越发急躁,急的直跺脚。
机头上的纱团已经将近一半高,也就是说自己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而且卸筒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只会更少。
赵易开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站在纱车边,思考起对策。
现在是找不到刀,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继续寻找,但会导致撞筒,一种是立刻用别人的刀卸筒,然后再慢慢寻找。
赵易果断选择后者,他转身就要往郑真那里走去,但一转身,赵易的余光就看到了什么,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自己的卷取刀吗?
赵易身边的纱车上挂着十几筒纱团,而其中一筒纱团的中间、纸筒的里面正放着自己的卷取刀。
“原来在这儿。”赵易喜出望外,急忙拿起刀。
在拿到刀的瞬间,赵易就想起了卸筒时的情况。当时着急上车,所以他卸完筒之后就顺手把刀放在了纸筒里。
赵易原本紧张兮兮、开始焦躁的神情,顿时烟消云散,变得哭笑不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赵易心想这样的情况自己绝不能再犯第二次了,以后刀不离身,就算要上车,也要把刀放在裤兜里。
赵易朝着熟练的程度,迈进了一步。
着急忙慌的卸完筒,赵易又迎来了一个问题——标签不够了。
不是一个机位标签不够,而是他看的五个机位全部都不够了。一个机位十分钟一筒,一筒一张,一小时就是六张,五个机位就是三十张,上班工作八小时就是二百四十张。根本不可能在十分钟内写完。
于是赵易灵机一动,决定先卸筒,挂在纱车上,不夹标签。
他想着只要自己干得快,一会儿再往上夹也是一样的,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活儿是一个接一个的,根本干不完,于是一拖再拖,直到纱车挂满,赵易也没找出空闲时间写标签。
不仅如此,赵易突然想到从接班到现在,纱车拉出去的时候工艺卡好像也没写。
“这怎么办啊?”赵易无奈。
平时看吴诚干的挺轻松的,结果到自己了,干啥啥不行。
卷取的工作,看着简单,实际上很难,想要干的又快又好,难上加难。
凡是能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工作,下限极低,上限极高,想要达到上限,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赵易终于明白“钱难整屎难吃”的意思了。
想要一个月挣五千,难如登天。
但又能怎么办呢?都站在这里了,只能继续干了。
赵易开始写标签,然后往纸筒里夹,但刚写几张,李童就过来了。
李童是来收号数的,结果来到赵易跟前才发现赵易根本没有取号数。
他看向赵易,结果发现赵易写一张标签夹进去一张,顿时察觉到什么,心中警觉起来:“用错标签了?”
赵易犹豫片刻说道:“干不过来。”
“咋干不过来?不是没事吗?”一边说,李童一边打量周围机位,确定没有机位挂机,于是松了一口气:“干不过来就喊边上的老工给你帮忙。”
赵易把自己刚才经历的情况说了一遍:“干的我手忙脚乱、头晕眼花的,好几次差点撞筒。”
李童安慰道:“没事,慢慢来,刚开始干不熟练,多干就会干了,这活不难的,无非就是上车卸筒,其他的简单。”
赵易心想你说的倒是轻巧,我要不干卷取我也这样说,动嘴皮子的事谁不会啊!
说撞筒的事是想要少看点机位,结果发现李童根本不提这事,赵易只能厚着脸皮说道:“真干不过来,让我少看俩吧!”
见状,李童也不好说什么:“少看一个吧,今天人少没办法,先看四个,你先坚持坚持,明天让你休息一天。”
赵易只能同意。
李童给郑真说了说,让郑真多看了一个机位,然后回过身帮着赵易把号数取了,又给写了不少标签,让赵易先用着,这才算完事。
赵易把工艺卡没写的事情给李童说了一下,李童瞥了赵易一眼,无奈点头表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