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村里的庄户人家,也是最劳碌的季节。
放学后,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娃,也从未闲着。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成片的红萝卜、拉着瓜蔓的红薯,总是让人着迷、令人陶醉,大人们喜形于色,田间地头,时常会听到朗朗的笑声,硕长的架子车缘上时常会看到挂着装满作业的书包。
作为家里老小的文生,也成为家里举足轻重的劳力,每次放学,他总是风一般地赶到“阵地”,挂好书包,帮着妈妈,要么扳玉米,要么挖萝卜,对于那个年龄的他,除了学生这个既定身份之外,确切地说,他更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主要劳力,在那个拼人口拼劳力的年代,每每遇到农忙的季节,就显得多一个人多一把手的重要,相比那些姊妹较少的农户,文生家似乎更显优势,除了他之外,姐姐和哥哥也是农活的行家里手,两人一组,连同架子车也比邻居家多出一辆,为此,他的心里总洋溢着一种自豪,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虽然在学校“不尽人意”,但在田间地头,他总是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因为姐姐、哥哥便是他的动力和“靠山”。
秋收期间,对于生活在“贫下中农”家庭的文生而言,是最开心的季节,只有在这个季节,他可以享受“丰衣足食”的那份快乐和满足。
成片的玉米地,时常会遇到一些“营养不良”的玉米和玉米杆,这便为煮玉米提供了足够的食材,玉米杆也升格为耐人回味的“甘蔗”,足够大的数量,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人不再眼馋。
初秋的中午甚是诱人,每天上学总是走的很早,除了书包,玩伴们总是会带上一把小刀或小铲子,用这些工具去收获地里遗留的“战利品”,遇到红萝卜地,大家总是分头散开,各自为营,逐片去找寻未被挖净的萝卜,那些带苗却深藏泥土的“漏网之鱼”,不仅仅是红萝卜的甘甜,重要的是“缴获”之后的那份喜悦。遇到红薯地,总是弯下身子,深挖细做,逐一排查,每每在蔓下挖出那紫色的红薯,总是欢呼雀跃,喊来玩伴,共同分享,毕竟这算是“战利品”中的极品,用刀削去紫皮,切成块状,或长或短,大伙总是吃的津津有味,一连几周,玩伴们总是重复着这种模式,即便是忘记了时间,被老师罚站,也在所不惜。
初秋的夜是漫长的,相比平时,似乎更多了一份煎熬,每每放学,各家的院子里总是早早地挂起了灯泡,一家人吃完那些“营养不良”的玉米,对付一下饥饿,便开始拉开阵仗为玉米扒皮,然后挨个打节上架,房檐屋下凡是能悬挂玉米的地方,总是挂的满满当当,期待有个好的收成。家家堆积如山,即便有老鼠糟蹋,也足以让它“营养过剩”,那阵势,那场面,足以让人振撼。
文生的妈妈很要强,说不清是天生的个性,还是后天的压力,对于农活从不服输,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总是超人一筹,虽然父亲常在异乡,但她硬是靠着这份韧劲,撑起了这个家,直到左邻右舍人走灯灭,她还是不停地为孩子们鼓劲加油,直到把当天收回的玉米全部挂完上架。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初秋的夜没有一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