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隔江而治 / 第176章 鲁莽的行为

第176章 鲁莽的行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可惜,帐中除赵繁与阮瑀外,众将对徐庶汇报的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只关心能否带领麾下将士打胜仗,抚恤之事赵繁也替他们考虑好了,对于战获自有赵繁分配,他们也相信赵繁的为人,不会亏待自己的。
  现在的他们,只希望的是自己看中的战马不要让别人夺去了。
  毕竟他们现在骑的都是普通的战马,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驰骋沙场的野心。
  赵繁见众将不耐烦听这些琐碎,便打发他们去挑选战马。
  众将如释重负,即将相约齐去选马。
  赵繁与徐庶见罢无奈地对视一笑。
  三人继续商议大军事宜。
  阮瑀作为后勤官,他将大军的一些急待解决的困难一一道出。
  一是十余万百姓,只有三千人马看顾,是看顾不过来的,若只寄望百姓自己自觉,短时间以强硬的手段施压还行,时间长了难免会出问题。
  二是军中伤员和生病的百姓众多,军中的药品不足,已经有上百人的百姓因医治不及时而死亡,还有不少的百姓也岌岌可危。
  阮瑀最后说道:“主公,此二者俱急待解决,若不然,百姓必因看顾不利而生乱,又因医治不及则生怨,主公与军师可有计教?”
  阮瑀自蔡琰得救之后,便认赵繁为主,故而做事都均应赵繁之意为先。
  赵繁看向徐庶,徐庶沉吟片刻说道:“药之一事不足虑。圜阴与圜阳相隔不过数里,数个时辰可以来回,且上郡治肤施,距圜阳也不过百里,旦夕也可来回。我军钱帛充足,可各派遣一队将士前往二地购药,虽仍有欠缺,途中可令郎中山中采集添补一二,如此一来百姓勉强得救。”
  说到这,徐庶迟疑一下才说道:“只是,军中人手一事需处主公决策……”然后看了一眼赵繁就没说下去了。
  赵繁有莫名地看着徐庶说道:“元直可直言无妨。”
  徐庶这才说道:“禀主公,此次截获之汉人百姓多为上郡、西河郡、河东郡,河内郡人氏,此四郡百姓多有习弓骑,且我军此战获战马兵甲甚巨,吾意于其中选三千士卒以充我军,不知主公意为如何?”
  扩兵?
  其实,知道这次的收获之后,不用徐庶提出来赵繁就有这个意思,有了这么多战马和粮草,再加上眼前就有不错的兵源,不将这些收获化为自己的实力,更待何时?
  此刻,徐庶将这事提了出来,赵繁当然是顺水推舟了,于是说道:“元直此言大善,我军今日番大胜匈奴,所获之巨足令诸侯化盗匪而行不轨,而我军也无异于幼儿持金于市,窥视之人无数。故而选士当宜早不宜迟。且吾切以为三千之数不足以震慑宵小,当以五千之数为宜,再招募三千义从,万人之众,可使吾等无虞也!”
  徐庶沉思了一会,抬头说道:“主公所言甚是,还有就是徐晃将军?”
  赵繁笑了笑,说道:“徐晃将军不必多虑,日后我自会使其先行离军,其余下将士自始为吴郡将士也!”
  徐庶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阮瑀却是说道:“主公,此十余万百姓将如何归置,一并带回吴郡?”
  赵繁摇头说道:“十余万百姓过半能留已是不错,因吾等需留下买路钱。”
  “买路钱?”
  阮瑀一愣,这什么道理?
  赵繁看了看徐庶,笑而不语。
  徐庶于是解释道:“吾等使万民过境,又钱帛巨众,诸侯必引颈在望,若无半分好处,其等可愿放吾等过境?”
  阮瑀摇了摇了头,见到这样的好处,那些个眼红的诸侯怎能不来分一杯羹?
  徐庶又道:“此去吴郡,飘遥万里,途经曹孟德、吕奉先,刘玄德辖地,若不分润好处,其安能让吾等安然过境,其时只怕是盗匪横行啊!”
  “将若何之?”阮瑀惊道。
  徐庶笑道:“曹孟德年初缺粮,便集汝南、颍川黄巾何仪等部所获之俘,在许下屯田,今秋收在即,计可获粮食百万斛。孟德乃令各州郡皆置田官,募百姓而屯。若我等献一二万百姓,售一二千战马于他,借道过境其必允之。
  吕奉先乃贪鄙之人,贿以钱帛,百匹好马,亦能借道也。
  刘玄德寡兵少将,几百伤马,三千兵甲,其必允然。”
  “军师妙计也!此般一来,吾等损失些许钱物,却是换来无虞回归吴郡耳!”阮瑀闻言,扼掌叹道:
  赵繁虽然知道刘备撑不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吕布再次攻破小沛,但却不好点破,便笑道:“路途遥远,得人则得钱物,失人则钱物俱失,若不舍小财,一路与诸侯纷争,致将士折损过半,则得不偿失耳!”
  徐庶与阮瑀均是点头不已。
  这时阮瑀又疑道:“此中百姓多为上郡、西河郡、河东郡,河内郡人氏,离乡背井,怕是多有不愿南迁吴郡者众!”
  徐庶再笑道:“元瑜兄不必多虑!今世道维艰,中原烽火四起,群雄逐鹿,胡虏暴虐,百姓多难,诸多世家不堪其苦,南迁者不胜数之,余下布衣百姓无力出行,只于家中苟且偷安。
  主公仁义,不远万里奔袭胡虏,救十余万百姓性命,百姓感激涕零。若宣以主公之仁政,扬诸侯之不仁,再以大军护送,百姓从者当鱼贯耳!”
  说完,徐又补充道:“君不见上郡遭掠百姓,何止上万,然劫后余生,别者不过千余,可见一斑!”
  阮瑀若有所思,片刻后道:“元直兄所言甚是,若无大军护送,百姓足不出百里也!”
  赵繁道:“百姓之事莫要逼迫,顺其自然,只是与诸侯借道之事,劳元直多虑!”
  徐庶点头说道:“此为属下本分,何谈劳累!”
  徐庶此言一出,赵繁与阮瑀皆莞尔一笑。
  -----------------
  中秋八月,吴郡。
  秋风萧瑟落叶尽,秋殇离落悲凉至,浅秋固然是萧条的,偏偏唯独喜欢秋的沉淀,秋的静美,秋的硕果累累。
  午间一群老农正在树底下坐着,一边谈论,看着村边稻田那饱满的禾穗,丰收在望,总是令农人的心情愉悦。
  当你走进村子,要不是时不时有残疾老兵,带着一些生瓜蛋子警惕的巡逻着,那你必定以为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又安详的日子里。
  话说,吴郡的民生在鲁肃等人的治理下,拥有一副非常猛的上升势头,说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也不为过。不但原有的百姓勤耕不缀,便是从徐州迁移而来的百姓也俱都做到人人有田,他们很快就在吴郡落地生根。
  吴郡本就不生禁商事,反是鼓励百姓庶人从商。故而,吴郡商人那满载贷物的商船,不断的越江而去,四面八方的商人也不惜越江而来,令吴郡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当然了,繁荣之中自然会滋生一些蛀虫,但在吴郡乡里连防,甲堡连纵的防御下,这些蛀虫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连防军”的打压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还吴郡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吴县,郡府。
  鲁肃与陈到、张昭、张纮、刘晔、毛玠、朱治、崔均,石韬等一众赵繁的班底正在商议政事。
  此时,鲁肃问道:“子扬兄,主公今至何处?”
  掌管吴郡细作的刘晔应道:“月余前遣快马送十对飞奴与主公,昨日方得飞奴传书,言称已至河东郡北屈。”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早在2500年前,华夏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汉时皇家也多养有信鸽,只是不太重视罢了。鉴于这个时代的通信之难,在赵岐的帮忙下,赵繁早早就寻得善于养鸽的人,只是信鸽的培养不易,所以赵繁出发之时信鸽还用不上。
  石韬惊讶道:“一月余,主公竟堪堪出得并州?”
  刘晔笑道:“十余万百姓徒步而行,又逢盛夏,不得不晓行,午歇,夜伏,一日不过数十里耳!若不是以牛马车助力,恐出不得并州也!”
  衙中众人对并州不熟悉,但也知道并州的路途不好走,一个多月能从上郡圜阳走到河东北屈,已经算快的了。
  这时,朱治却是说道:“吾知主公先是为探诸侯深浅,后又闻主公以贡盐之名朝见天子,却不知其辗转千里,以二千之弱溃匈奴二万之众,并救得十余万汉家百姓,实乃神人也!”
  而在座的张昭没理朱治的话,却突然转头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毛阶,开口问道:“孝先先生当日与主公一别,主公可有西行之意。”
  毛阶摆手道:“当日主公只言贡盐,别无他意。若吾知主公图谋,必力阻之!”以毛阶的智慧立即明白张昭意思,并不是责问自己,而是不认同赵繁这种看似鲁莽的行为。
  鲁肃也会意张昭的意思,为赵繁解脱说道:“主公之能人所不能,敢为天下先,其之仁义威名当颂大汉也!天下仁义之士当蚁聚吴郡,大事何愁不成?”
  陈到倒是说道:“主公之行,着实令人佩服,恨吾不得当场也!”
  千里杀敌,以弱击强,如今得胜而回,羡煞多少热血将军。
  刘晔点头道:“主公此行虽是凶险,然此举不但令胡虏不敢再我大汉边陲,也可震慑诸侯,虎视吴郡,当利大于弊!”
  张昭见众人维护赵繁,不好再发作,于是提醒说道:“主公为我等之主,当令其陷于危地!诸君切记!”
  众人离言,皆是凛然,齐声应道:“遵子布先生之嘱,吾等谨记于心也!”
  这时,鲁肃得卫兵来报,周仓将军所遣使者已到。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