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接下来!
如期而至的沉重氛围,油然而生。
不仅仅莫余、林泠有业绩指标,连医护人员也有。
领到指标的同事们,脸色都不好看了,看杨经理的眼神阴郁而敢怒不敢言。
就连良主任,看杨经理的眼神都充满了一丝愤怒。
除了莫余、林泠,其余医务人员分作三个小组,每组的指标是二十万。
这二十万指标,仅仅是三五学雷锋日活动引流来的客户业绩指标,并不是整个月的。
这就有些够悬了,几乎没办法完成。
这场面,这氛围。
莫余喜欢。
特别是看到林泠,阴沉似水的表情,他心中乐开花,想搞他,门都没有,要跳坑一起跳。
不然,谁都不要跳。
“我有意见。”
良主任是诊所的高层领导,职位仅次于杨经理,且医疗上归他负责,“我觉得这个业绩指标的制定,有些不合理。我们只是负责去现场提供咨询,检查服务,营销推广上,我们这些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有些……”
“对,杨经理。”看到良主任率先开头反抗不公,殷莹也开口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短短三天搞学雷锋日活动,这三天接触的人群虽多,可就想把他们邀约过来,且是在当月消费二十万,这何其难!”
就算现场添加了潜在客户的微信,或者拿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可想要邀约到店,然后拍片出方案,再到缴费治疗。
这是一整个运营的过程。
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营销。
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与客户沟通磨合,并非一朝一夕可促成。
莫余淡定的看着以良主任为首的医生团队,此刻在抗拒杨经理制定的业绩方案。
这已经不是不合理了。
而是压根跟他们没关系。
他们只负责客户到店后医疗上的治疗,顺便在治疗沟通中,给客户推荐最合适的方案,从而把业绩做起来,让客户选择更高端且昂贵的产品。
而让他们直接现场拉客户到店消费,这种营销推广上的事情,并不归属在他们的工作职责中。
所以他们是抗拒的。
这一场争辩。
精彩而短暂,莫余像置身事外的陌生人,淡定的看着杨经理在如何跟医生们辩解,妥协,最后达成一致。
大概五分钟后,争辩才结束。
而众人的指标,也才确认下来。
除了莫余跟林泠,所有人的业绩指标,统统取消,不仅如此,连莫余的指标也下降到三十万。
这不是莫余主动提的。
而是杨经理被良主任说服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异想天开了,给莫余定那么高的指标,有些痴心妄想。
会议结束后,莫余一声不吭,最先走了,他才不想留下来,被杨经理叫去在单独开个小会。
所以溜的比谁都要快。
“你怎么了?”
回到家里,莫余发现杜思思早已在家,且心情郁闷的躺在床上玩手机,一副无精打采的神态。
乍一看,就感觉像是摆烂。
“没什么,就是有点没劲。”杜思思抬起头看了一眼莫余,继续躺着,摆烂道:“这个月的工资不是还没发嘛!今天发工资条了,然后老板就在公司微信大群里说,工资打八折,还要取消底薪。”
“什么!”
刚把挎包跟车钥匙放下来,挂在墙上的莫余,一听到这话顿时就有些炸了,“还打折,从疫情爆发开始,不就是打过折了嘛!”
“对啊,这是第四次打折了,还取消底薪,相当于直接降薪一半。”杜思思义愤填膺道:“老板说,他外地的整形医院一直在亏钱,足足有七八家吧,BJ、成都、重庆、苏州这些地方,亏的都要倒闭了,是上海这边的总部在赚钱补贴……”
“所以……这次打折扣除底薪,还是为了补贴外地的整形医院?”莫余同仇敌忾,这一刻只想骂人。
什么玩意。
外地分公司亏了,总部补贴,就补贴。
拿员工的工资去补贴,这是在太恶心人了吧!
降薪四次,还扣除底薪。
这垃圾公司。
莫余忍不住骂人。
“领导在办公室里骂人,就是因为这个事,领导层薪资高,降薪一半……他们最先坐不住了。”杜思思无奈的哭笑不得道:“我们领导的孩子在读初中,每个月的辅导课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她还在徐家汇附近买了房,房贷……车贷,小孩读书的费用,任何一笔,都能把普通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领导现在生存压力大,今天上班,直接在办公室乱骂人,逮到谁就骂谁,老板给全体员工降薪后,也不来了,生怕被一些员工逮到打人。”杜思思无奈的叹口气。
她也很不开心,也很想骂人。
可连领导都没办法,都找不到老板在哪里。
“钱少事多,工作氛围还不好,每天上班被骂,这种工作犹若坐监,干的确实没啥劲。“莫余此刻能体会到杜思思的负面情绪了。
在这样的地方上班,谁能开心起来,除非是人傻钱多的二愣子。
“我想不干了,换个地方。”杜思思直勾勾看着莫余,想听听他的想法。
两人恋爱谈到今天,走过了十多年头,如今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且同居已久,跳槽这种事不能擅自作主,自然要跟对方沟通清楚。
“如果一直是这样,是真的要换。”
莫余知道杜思思的心思:“你们老板突然之间降薪、扣除底薪,这种事,必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愤怒与不满,有些人的生存压力,比我们要大,而且他们的脾气更容易暴躁,他们更迫切想要找老板讨个说法,或者跳槽。”
“所以我就觉得,不要太着急,就算要跳槽,也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你们针对这件事会如何处理,毕竟恶意降薪在劳动法里面是不允许的。”
“而且,现在二月份,也不是跳槽的好时机,我觉得吧……等到金三银四的时候,找工作会更容易些,而且薪资待遇都比较好谈,你说呢?”
作为资深中年沪漂,莫余可不是刚初入社会时的菜鸟,涉世未深,人情世故在这方面皆不懂。
多数老板想员工多干活,少拿工资。
如果可以,甚至不要工资,做志愿者最好。
可反观员工……当然是少干活多拿钱。
最好是不干活,也有一大把钱拿。
可事实上,除非是亲戚,否则……不存在这种事。
无故被降薪,一些生存压力,且自身没什么积蓄做底气的沪漂者,肯定会比杜思思要着急,直接找到领导谈话。
“有道理,那我先观察十天半月,看看什么行情,会不会有同事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杜思思若有所思,觉得莫余这个提议非常好。
先静观其变,在审时度势作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