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我的爸爸叫憨憨 / 第十二节

第十二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十二
  你说怪不怪,憨爸这个榆木疙瘩爱认死理不知变通的人,居然还被人举报了。举报的理由是逢年过节看望憨爸的人很多,不是送礼是什么?再说外线施工经常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憨爸又是一个小有权力的人。这年头有几个是干净的?他不搞腐败才怪。
  尽管这事在后来组织的调查中都是子虚乌有。调查组走访了憨爸带队工作的线路上的沿途群众,大多数都为憨爸说好话,组织上也为憨爸正了名。但这事对憨爸的打击很大。用憨妈的话说:这叫“没吃上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骚。”
  这是憨爸在检修分局工作的第7个年头,常年的工作压力使憨爸显得有些苍老,受伤的小腿因常年的外线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经常使憨爸疼痛的走不动路。憨妈心疼憨爸,特地用棉花为憨爸做了一副保护小腿和膝盖的护具,但作用不太大。上山时还是照旧一瘸一拐地拄着棍子。
  这几年潢安县电力建设跟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座座110千伏和220千伏的变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电难、限电、断电的现象几乎成了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子弟当年的打工潮开始衰减。很多有头脑的青年人开始回乡创业。国家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口号,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各地的农网建设要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户户通”,不留死角。
  老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就在憨爸卖力地为农村电网建设发扬“骡马精神”的时候,一向注意工作安全的憨爸却差点发生了意外。
  那是一天下午,憨爸带着手下的架线队给一户在深山老林里养殖牛羊的创业者架设电线。临近傍晚时还有一点尾巴没有完工。架线班长考虑下山时还有很远的一段山路,建议憨爸早点收工。憨爸则想赶时间,把事情干完后再收工。省得第二天再来这里,劳师路远不合算。于是做主干完活后再回去。
  收工时已是晚上。憨爸一行七八人穿梭在山林中,带着完工的喜悦,享受着凉爽的秋风的惬意,有说有笑地向山下走去。突然,走在前面的小王说:“奇怪了,这么晚了,这山上怎么还有两只野狗?”
  大家顺着小王的目光望去,果然发现离小路不远的山坡上蹲着两只麻黄麻黄的大野狗。
  憨爸也顺着大家的目光望去,突然心里一惊。大声说:“这不是狗,这是狼。”
  憨爸在大西北上呆过,见识过草原上狼的模样。所以认得。
  听说是狼,前边的人吓得都不敢走了。有胆小的人吓得小腿直哆嗦。
  憨爸赶紧跑上前去,大声说:“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我们人多,狼怕人不敢下来的。”于是赶忙吩咐大家,有工具的拿上工具,没工具的赶快找一根棍子。
  憨爸看大多数人都拿了一件工具壮胆。于是憨爸将队伍重新进行分组,憨爸站在最前头,又安排一个高大健壮胆子较大的社会化用工身份的员工,拿着木棍站在最后面,胆小的孙小红,也就是这支队伍里的唯一女性排在中间。指挥大家高声喊叫。
  两只野狼畏惧大家的高声呼喊。后退到后边更高的山坡上,但仍旧虎视眈眈的看着憨爸他们。
  队伍中胆小的孙小红吓得哭了起来。
  憨爸看这招作用不大。灵机一动,指挥大家在路边生起火来,然后脱掉上衣引上火,拿在手上挥动。
  狼害怕了,一溜烟的跑得不见踪影。憨爸于是又赶到队尾,指挥大家快速地下了山。直到上了车,憨爸的一颗心才算稳了下来。
  野外遇见野狼的事件发生后,有人将这事捅了上去。为这事儿,高局长特地把憨爸叫到了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通,说事情干不完,你也不能不顾客观规律硬干蛮干没日没夜地加班干。还说难怪别人都叫你“拼命三郎”。以后注意点。另外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到一线去,那是副职的事,你的任务是在家中主持大局。批评完后,高局长将他上次出差带回来的一根高档皮带送给憨爸,并且关切地询问憨爸的腿伤要不要紧?不行的话就上医院检查检查。
  不久,考虑到憨爸的身体及其他原因,组织将憨爸工作岗位进行调整。调憨爸到变电工区当了党支部书记。
  变电工区就是原来的那个变电分局,伴随体制改革,供电系统的市场运营职能进一步强化。原来的供电局改叫供电公司了,分局改叫工区,或者叫管理中心,工区以下队一级的称呼开始叫班。当然对应的公司老总开始叫经理,工区的负责人改叫主任。
  这年头时兴改革,改过去叫改革,改过来也叫改革。改对了,就总结经验。改错了,改不下去了,就说是交学费。
  在憨爸到变电工区担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就有一件难题摆在面前。
  当时中国的国力正处于上升期,但与漂亮国相比不知差了几个等级。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那样,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帝国主义看到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隐隐感觉未来中国将是它的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于是不惜采取各种下三滥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如九六年的台海危机和“银河号”事件。这些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但因实力悬殊,为了祖国的发展和未来,我们强行吞下了这曲辱的苦果,让内心的愤慨化作埋头苦干的动力。可谁知憨爸刚到变电工区履职,突然又看到美国在南联盟冲突中公然不顾国际法和国际道义,悍然轰炸了中国的大使馆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爱国人士义愤填膺,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帝国主义的暴行。为了民族复兴大局,国家在与美国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的同时,要求各级政符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供电企业也接到上级指示,各单位要密切掌握好人员动向,做好业内员工的维稳工作。
  接到上级通知,憨爸自然不敢怠慢,将单位的维稳工作上升到政治高度来落实。就在这敏感时期,憨爸接到楚州市供电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憨爸单位有一名职工在敏感时期越级上访,要求憨爸他们将人领回,并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上访人员叫吴信江,人是回来了,但他情绪极不稳定,坚称上访是每个公民的自由,他不管是不是非常时期,只要有机会,还要上访。
  憨爸给吴信江倒了一杯水,待他情绪发泄完后,耐心询问他上访的原因。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憨爸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说起来话长,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吴信江在变电工区下辖的某变电站上班,因变电站离城较远,吴信江下夜班后就没回去,一个人躲在变电站生活区的公共宿舍内补觉。宿舍外间是一间公共活动室。当时有一支施工队伍在站内施工,因天气不好,民工们全天休息。其中有几名民工闲极无聊,不知在哪儿搞到几盘黄色录像带。悄悄溜到吴信江睡觉的外间休息室,用单位公用的放像机播放。这事不知被谁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突然出击,将几名正在观看录像的民工现场逮个正着。在盘问录像带的来源时,这几位民工为了推卸责任,谎称录像带就在录像机内。可能是吴信江夜间看完后放在那里的。
  民警顺带也把吴信江请进了派出所。由于众民工一口咬定,吴信江是百口莫辩,最后派出所采信了民工的证词,通知了单位。单位代为交纳了罚款。
  套用一句话:“人在家中睡,祸从天上来。”为这事,吴信江是名誉扫地,挨了处分。他的妻子听到这事以后,还与他离了婚。吴信江不胜愤怒,多次向组织解释申诉,但因这事是派出所作的,又没有关键证据,组织也没办法替他澄清。事情一拖再拖,变电站和派出所的领导都换了人。民工队也解散了,当事人也无处寻找。
  憨爸思考了一会儿,于是也开诚布公的说:“我也是初来乍到,不了解以前的情况。如果你反映的事情是真实的,不管当初的当事人现在在哪里,只要人还在,我就一定能够找到他们。请你相信我,我以我的人格向你保证。既然你是我手下的员工,我就一定要负责到底。找到当事人,还原事情真相,还你一个清白。
  接下来几天,憨爸不停地向知情人打听当时的事情经过。
  众说纷纭,大多都说当时不在现场,不了解具体情况。甚至有的说:“余书记你就别操心了,前面好几任领导都解决不好,说明这事有点复杂。现在人心难测,还有谁愿意为别人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呢。”也有的说:“即使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前头的几任领导会怎么想,你也会得罪很多人的,不划算。”憨爸不为所动,毫不气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了原包工头的电话。包工头在电话中听了憨爸的意思,感到为难,以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为由来推脱,不愿揽这件事。于是憨爸又驱车来到包工头的家,找到了他的家属,说明利害关系,动员其家属帮忙做工作。又请镇派出所里的民警帮忙,电话里告之这事已经过去了,不会对当事民工再追加处罚。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再通过包工头的协调帮忙。终于换来一张由那几个当事民工按了手印签了名的一纸证明。
  证据在手,事情就好办了,单位为吴信江撤消了处分,正了名誉。憨爸也代表组织给吴信江道了歉,事情虽不太圆满,但也取得了吴信江的谅解。
  憨爸在变电工区当书记的这几年,也是憨爸过得最轻松最舒心的几年。妻子已调回城里,女儿越长越高,终于可以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偏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的外公不幸又患了尿毒症,每周都要到医院透析。憨爸忙前忙后,大多数时间都是憨爸接送,没事就过去探望。人心都是肉长的,好几次外公都紧紧的拉着憨爸的手说:“孩子,拖累你了,幸亏我当时没有看错人。”外婆也说:“你不要记恨我阻止你和小丽结婚的事。”憨爸说:“妈,怎么会呢,你也是为小丽好。感谢你把这么好的女儿嫁给我,为这个小家操了这多心,我要感谢你一辈子。”
  转眼“五一”假期到了。憨爸照例带着我们一家人回潢安老家看望爷爷和奶奶。爷爷和奶奶显得比从前更加衰老。憨爸似乎更加内疚。除钓鱼时间外,总是抢着帮爷爷奶奶干这干那。憨爸经常讲述爷爷奶奶一生中的艰辛和付出,说爷爷十二岁他爸爸就去世了,孤儿寡母地生活不易,说他一生总是干重活,苦活,修铁路修公路,修拦河大坝,围湖造田。水库不知修了多少座。腰弯了,背驼了,还落下一身病。一再叮嘱我要永远对爷爷奶奶好,尊重爷爷奶奶,孝敬爷爷奶奶。
  回城之时我发现憨爸眼里满是不舍的泪水。
  不久,在城里憨爸家中的书桌上。我看到有一篇憨爸用第一人称写的记述爷爷的散文。摘录如下
  《感悟父亲》
  “五一”节日到了,在人们纷纷忙着构思如何外出旅游的时候,我决定带上爱女回潢安老家,陪伴我那年迈的双亲。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踏着一路青山绿水,我来到了阔别半载的生我育我的家。父亲不在,听母亲说,听说我要回家,父亲忙着上山抽野笋去了,说是这东西城里少,让“细伢”回来尝尝鲜。
  天傍黑的时候,父亲背着一大袋竹笋回来了,衣服湿漉漉的。
  父亲比年初更显苍老了,背驼得历害,像后背衣服里藏着个钢盔似的,人愈发显得矮了。头发已完全花白,身子干瘦干瘦的脸上黑黑的总像没洗干净,而且明显地有了老年斑。胡子拉碴的白得碜人。
  见到我回来,父亲很兴奋,笑了一下,简单地问候了几句却又没多少话说。
  父亲很喜欢我女儿。总爱带着女儿到处玩,总是变戏法似的将他珍藏多时的吃食让女儿吃。晚上哄着女儿睡熟后,父亲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同我聊着,从亲人朋友到邻里乡亲,从田园收成谈到农村的现行政策,从自家的身体到我的工作…。我注意到父亲在同我聊着的时候,眼光却总是落在女儿身上。夜深了,父亲久久地望着女儿却不愿起身,最后担心我累了,终于犹豫着出去了。
  第二天,我决定带女儿去2公里远的水库里钓钓鱼。快晌午的时候,父亲来了,提着一个保温瓶。库区路很陡峻,父亲很小心的走着,脚一滑,父亲为了防止保温瓶爆裂,赶紧将它抱在怀里,重重地摔了一跤。一条小棍子插进了手心里,出了很多血。
  我既心疼又有点嗔怪父亲这么远用这种方式送水喝,并告之自己已带了水杯。心疼地问他摔伤没有?手要不要紧。父亲连说:“没事,没事。”并催促我回家吃饭,说中午做了很多菜,回家吃饭要舒服些。
  从家中到库区要翻两道很高的山冈,我知道父亲年老体弱,走路很慢,我一再心疼并劝他不要再来了。
  第二天,我带足了干粮,并一再吩咐父亲不要来那远路找我。可临中午时候,父亲还是来了,提着热热的饭菜。吃着父亲送来的饭菜,心中热呼呼的,可不知为什么,我鼻子却是酸酸的。
  回家后,我半真半假地发了一通脾气,并一再告诫明天无论如何父亲不要再去那儿了,路太远,身体差,很辛苦。
  第三天中午,父亲果然没来。下午3点多钟的时候,天空乌云滚滚,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一直持续了一个来小时,衣服都湿透了。正在我微微觉得有些寒意的时候,忽然在高高的山岗上,传来父亲的喊声。
  我扭头望去,只见在斜风苦雨中,父亲踟躅在一棵高高的松树下,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伞柄,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伞的边缘,防止伞被风吹翻。显得是那样的瑟缩,又是那样的挺拔,是那样的瘦弱又是那样的高大。我知道父亲是怕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偌大的水库边,担心出危险,他不放心啊。我也知道父亲在漫长的农村艰苦岁月里,落下了腰疼、风湿疼、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这些病是不能淋雨的呀。此时此刻,我能说什么呢,我鼻子一酸,眼睛发涩,任凭一股咸咸的不知是雨水还是别的东西一直流到嘴里。唉,这艰难久违的男儿泪啊。
  我知道父亲的这一生是饱经忧患勤苦的一生,同我们这一代相比,他有着数不尽的苦痛和艰辛。十二岁那年祖父去世,家中只有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他开始上工地修筑水库。父亲一生修了十多座水库,修筑了数不清的公路,参加了潢安八里围湖造田大会战和国家三线建设。可以说家乡那大大小小的水利建设,每一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经历了大跃进,吃食堂和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在那“没有做不成的,只有想不到”的特殊年月,每一次都是玩命的干啊。如今他身上的种种伤病和佝偻的身腰,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我也知道父亲年轻时候可不是现在这种病恹恹的样子,他也是一个很青春很潇洒的一顿饭能吃两斤米,一担能挑两百斤的棒小伙子。他的脑袋瓜子很灵活,他的数学天赋和心算能力至今还令我自愧不如。可在那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他又能怎么样呢?全力供捧我读书让我能有机会跳出农门似乎是他的希望和动力。
  为了我的读书,父亲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我的家境不好,为了筹措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学费,父亲常常夜里几家几十家地低头向人家一点一点地借,说尽了好话,赔尽了笑脸。为了筹措几十块钱的学费,父亲经常抽空每晚上山砍柴,砍好柴后再挑到3公里外的收购站去卖,而那时每担柴只能卖一块钱或一块多一点。一个学期的学费往往要一个月才能攒够。为了能尽块攒够学费,父亲总是有十分力气就使出十二分的劲来。长期重负,他的痔病发了,上厕所时纸上经常红红的。
  可这样,父亲却坚持不让我挑重担,理由是我正长身体,担心我压坏了长不高。这在农村里是很难得的,因此我的童年也是很快活的。
  直到高中的时候,我开始担担子了。那时高中寄宿,吃饭是要指标(粮票)的,我家没有商品工作人员,指标要凭村里的证明,自家挑粮食到十多里路的粮站换。
  记得第一天我同父亲各挑一担粮食,带上村里换粮证明到粮站去换指标。第二天我们又挑粮食去的时候,粮站工作人员换了另外一个。他坚持要看村里的证明,可证明让第一天工作人员收走了。新工作人员坚持要我们到一里外的原工作人员那儿去取回证明,而原工作人员休息了也就坚持不到单位来,只是告知我们证明在一抽屉里,让他自己找。可这个可恶的傻瓜翻腾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他又听不进我们的解释,坚持要凭证明办事。在我往返两三次仍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年轻气盛的我气坏了,于是骂了那个家伙。这下捅了蚂蜂窝,那家伙百般刁难,坚持让我们将粮食挑回去。那时是计划经济,没指标可是不能出外吃饭上学的。无奈父亲让我先回去,事情由他处理。很晚父亲才回来,气色不太好。问父亲,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事。后来听村里人说,父亲同那家伙陪尽了不是,磨破了嘴皮子,最后说得父亲动了感情,说是为了孩子读书才来,否则也不会这样的求你。在别人的劝说下,我的指标才换好。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进了军校,父亲渐渐地老了,腰驼了,脸上的皱纹多了,我的翅膀开始硬了,我对父亲的不满也多了。
  我总认为父亲这一生太窝囊,太“无能”了。当父亲同别人合养的一头牛下了崽,崽长大时别人因家庭生活所迫悄悄卖掉反而谎报小崽失踪,事情露馅后父亲只是简单责备而没有追究损失的时候,我抱怨父亲的软弱和无能;当我给父亲钱嘱他购买婚庆酒席物资,待我回家时发现父亲将钱借给无钱买田耕种的乡亲而根本没有买东西时,我抱怨父亲不能区分亲疏缓急。可每次抱怨后,父亲总是解释说,农村生活难,都乡里乡亲的,帮帮忙是应该的,别太计较了之类的话。
  如今我也到了不惑的年龄,在经历了一连串灰色幽默之后,终于又转业回到了故乡这片热土。经过太多的岁月磨砺之后。我终于感悟了父亲这生的不容易。父亲这生的命运是由环境和时势造成的,我也体会到父亲真诚、善良和厚道。体会到了父亲为人的朴质、真情和博爱。父亲身上可贵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如今父亲的儿女们都成家立业,振翅高飞了,可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却象一匹不停奔跑的牡马,终于老了。
  没有父亲当初的执着供我读书和顶住“只见有挑萝筐卖谷的而没有挑萝筐卖字的”、“他家的儿子能考上大学,我用手倒着走路”的善意恶意劝讽,也许我现在还在亘古的山里泥土中刨食。
  父亲确实是老了,做儿子的也该认真地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了。
  我将父母接到城里身边养老,可是久了父亲不习惯,说是舍不得家乡的泥土和乡亲们。给他钱,又舍不得用,说是节俭惯了。除了必须生活品外,剩下的都存着。给父亲买新衣服,他也不要,说他的衣服够穿。这多年父亲一直穿着我从部队带回的旧军装,东西用不完就分给亲戚和乡亲。问父亲有什么心愿和要求,他总不说,问多了,他总是说你们的收入也不高,钱要紧着用,如今我帮不了你什么忙,我不能给你增加负担。
  这是怎样的父亲呢,他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很少很少,给予的总是很多很多。他现在关心的是我的成长进步,是我的身体和我的小家庭。
  我终于读懂了父亲,他对我的亲情和善良,他的慈爱,他的温和的力量。
  父亲是座山,父亲是一座温情的避风港。
  每当我因工作和家庭有了压力和困难时,我都要选择适当时候回到父亲身边。依偎在父母温馨的港湾,去抚平心灵的创伤。在父母的抚爱里,我又有了信心,又有了激情和力量。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我的亲生父亲也只有一个。请善待自己的父亲。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个热爱自己父亲的人们,理解和善待自己的父亲。
  可惜当时我还小,对憨爸写的东西根本看不懂,我只知道他对爷爷奶奶非常好,不仅是他一个人对爷爷奶奶好,还要求我和妈妈也要对爷爷奶奶好。他曾不止一次当着我的面对妈妈说:“这辈子我可以允许你对我不好,但不允许你对我爸爸妈妈不好。其它什么事情我都可以迁就你,原谅你,唯独这事不能原谅。”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