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家丑不可外扬。”这是前世我的不知道哪里来的执着信念。
因此,当前世的暴力冲突发生时,我总是想尽办法不让外人知道我的家里发生了什么。
其实暴力冲突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那些事件往往是单方面的。
但重生的我清楚,这些东西不仅不是“不可外扬”,而且是应当外扬,必须外扬。否则的话,所有的暴力行为都会被描述为我犯了错,二老本着“父母之爱”把我原谅,为下一次莫名其妙的精神肢体暴力提供依据。
所以我并没有像前世那样进门,而是往后退了几步:“我不是故意的,这样的事情真的挺难想到。”
“那你不会去再买啊!就这样空着手回来?!书呆子!书呆子!”母亲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抱歉,我这时突然在想,她这样骂我,可能有在潜意识里为自己辩护的意思。
成绩好的都是书呆子,成绩不好的我精明灵活!
如果不是这二老嗜分如命,其实逻辑上倒也自洽。不读书就是不努力,读了书就是书呆子,反正好不了。
“一袋豆浆一块五,两袋就是三块。我身上还剩零块钱,是再去买还是再去抢呢?”我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靠在邻居家的大门上。
“你不能和人家说啊?下次一起付就是了!书呆子!书呆子!”
母亲又一次骂我书呆子。这次我仔细地端详着她的神情。
她的表情没有愧疚或犹豫,她是发自内心地在相信,只要自己骂书呆子的次数够多,自己的儿子就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非书呆子。
毕竟他们已经把我的成绩骂好了,那全面发展最多也就是喊破嗓子的事情。
事实和常理都不重要,在这个家里,他们就是天父和地母。
在外面屁都不敢放的天父地母。
我略带讥讽地点点头:“可以啊,可我如果真那么做了,你又要怪我自作主张了吧?反正你都要骂人的,我省点力气嘛。”
“天杀的!闭嘴!”父亲冷不丁的咆哮在楼道里回响,这次我家可真是扬名立万。
“好,我闭嘴,你们骂吧。除了我和妹妹,你们还敢对谁这样呢?我都可怜你们。”这不是假话,是我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呼哇!”父亲发出一记怪叫,比之前的咆哮更大声。
这一嗓子,在前世是我高一的时候发出来的。我一直觉得,它很像《魔兽争霸3》中恶魔猎手的阵亡音效,不幸的是,区别在于,他手中往往没有用以自裁的武器。
如果音高的单位是分贝而不是赫兹的话,我的父亲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男高音歌唱家。
可惜不是。
“我闭嘴,你们骂吧!生了孩子如果不能骂,不就白生了了吗?”我已经第二次说要闭嘴了,但其实还没有闭嘴的打算。就像他们无数次说了爱我,却只是为自己的暴行辩护,舍不得为自己的论点摆出任何事实论据。
然后,另一个名场面也提前了,我命名为指责二重奏。
这两人开始了类似二重奏的指责,但主要的目的是情绪输出。两人的声音此起彼伏,时有交叠,显然是不顾及我能不能听清楚了。
如果你面临这样的二重奏又试图听清楚的话,你最好能提前提升你大脑的算力。
也不要试图遵循目视说话人的原则,否则你看起来会很像在摇头。
前世的无数次实践得出了经验,重生后的我就当眼前的狂风暴雨是自然界的狂风暴雨。
这时我如果试图在气势上压过去,恐怕会被打。
按照一些处理家庭矛盾的和稀泥原则,事情就变成了双方都有错,再因为儿子的身份被砍三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重生了还要单方面的挨骂,我在等一样东西,一样我前世没意识到它存在的东西。
可当它到来时,却首先打击了我。具体来说,邻居开门查看状况,门却砸到了我的头。
我本来就计划要哭的,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错了!我错了!我不小心让豆浆洒了,所以我的爸爸妈妈饿肚子!可我不是故意的!真不是故意的!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我捂着后脑在楼道里大声哭叫。这会打扰到邻居,但是为了不当沙袋,我只能这么做。
何况这已经是第四次重生了,我真的怀疑现在所处世界的真实性。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打人过了吧?他还这么小啊!”来自楼上的一位老太太说道。
这时楼上楼下各来了两三人,加上对门的邻居,我的父母已经处于人数上的劣势了。
“我说我不想喝豆浆,我想吃包子,你非要说豆浆好,包子不好!我要是买的包子就不会洒了!”
是的,在我的家里,只有我父母喜欢的东西才是好的。不好的东西都是不孝的。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还差点让自行车撞了。那袋子是薄了点,可是我哪里能想到啊!豆腐店老板也没想到啊!”
我表面上在哭诉,却尽量让楼上楼下的邻居听清楚来龙去脉。
这么做的效果是,邻居们分成了两波,其他上了年纪的都在安慰我,两个比较年轻的男性似乎在试图和我父母讲道理。
我的父亲站在原地不动,再也说不出话来。我知道,这么多人让他怯场。母亲则表现出一副愧疚的样子,想把我拉进屋里。
但重生的我比我的父母更了解他们!他们不是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们只是羞于面对这么多的人。
楼道里的上半场毕竟还有所收敛,如果就这样进了家门,下半场多半会有肢体暴力。
“和社会接触,锻炼一下能力嘛。”母亲说这话时,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
“有失误才能有成长嘛!我要是百分之百能做好,还算是锻炼吗?”我又抹了抹眼泪。
是的,我的家里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我的父母臆想出的完美状态,这是给我的标准,任何达不到标准的情况都足以成为狂叫打人的理由。
另一套是给他们自己的,这套标准的本质是没有标准,只要有了父母的身份,做什么都是可以的,甚至是光荣的。当然也包括情绪失控的大叫和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