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筹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挺身出言?
  陈茗道瞬间了然,对方这是在道谢自己当初对其的支持。
  倒是不必,陈茗道这般想着。
  他先前对张叔夜此人并无听闻,脑海里根本就毫无印象,那日若不是赵翊要坚持审查,一向谨慎的他根本就不会站出来支持一个素未谋面亳不认识的人。
  说到底,他也不过是无条件支持赵翊的决定而已,至于当时到底孰对孰错,罪责在谁,他其实并不在意。
  故而此刻对张叔夜的主动道谢只是摆了摆手。
  “张中书不必如此。”陈茗道回着。
  张叔夜还以为陈茗道是在有意推辞,当即便先道:“余在此谢过陈直院了。”
  说罢,张叔夜作势便要一辑,可腰还没弯下去,就听见身旁的人突然出言。
  “张中书何出此言?”
  张叔夜一愣,再次看去时,却见对方面上不见了往日一贯的温和,转而代之的是满面的严肃。
  “那日是官家力排众议,坚持要详细审查汝州瘟疫一事。”
  “官家审时度势,特意派张商英作为特使前往汝州调查,襄城县上下大小官吏才未受蒙冤。”
  “一切皆是官家之恩德,我无半分之功,何来道谢一说。”
  若是换了旁人,可能便顺势送了张叔夜这个人情,毕竟眼下其正得皇帝恩宠,功绩卓著,日后仕途光明坦荡,与之打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
  可陈茗道却并不想钻了这空子让张叔夜欠自己人情,让其对自己产生所谓的感激之情。
  故而便直截了当的说出自身感受。
  官家…………………
  张叔夜顿住了话。
  陈茗道继续道:“官家正是出于对张中书的信任,这才下令详细调查内情,否则,哪怕张中书写了直奏朝廷的文书,恐怕也无济于事。”
  “朝中大臣的一致偏向会让真相全部掩盖。”
  张叔夜沉默,自是认可陈茗道所言。
  陈茗道见状也点到为止,说了最后一句话。
  “张中书不如便将这份感激之情全部化为对官家的忠赤之心。”
  陈茗道说罢,礼仪性的一拜,而后便向童贯道:“劳烦童都知通传一声。”
  童贯刚刚目睹全程,此刻见陈茗道如此突兀的结束了话头,还险些没反应过来。
  “是,陈直院稍候片刻。”童贯说罢便进了殿内禀报。
  “陈直院的话,余铭记在心。”张叔夜向陈茗道俯身一拜。
  ………………………
  殿内。
  “先帝灵车仪仗已经准备妥当。”赵翊对陈茗道开口。
  “按先前钦天监算好的日子,送葬队伍明日酉时出发。”
  陈茗道当即保证:“我定会尽心竭力,护送先帝灵车安然入陵。”
  见面前的陈茗道毅然担保的模样,赵翊心中却是有些不安。
  这不安自然不是不相信陈茗道的能力,而是担忧这一路上会突发意外。
  护送宋哲宗灵车入陵一事,成则可成为升官的一大机会,这对短时期内无法做出重大贡献的陈茗道来说,机遇可遇不可求。
  故而赵翊才会想让陈茗道来护送灵车。
  但毕竟护送的是先帝的灵车,途中稍有过失,便会遭人弹劾。
  历史上是宰相章惇亲自护送灵车入陵,结果因为章惇焦急赶路,在已有下雨的迹象之下仍然坚持送葬队伍继续前进,以至于半路遭遇倾盆大雨,灵车陷入泥泞之中无法前行,下属劝说章惇停留一晚,明日再行,章惇竟也真的依言所行,将哲宗的灵车停在泥坑中整整一夜。
  结果为言官陈瓘弹劾其对先帝不恭敬,章惇由此被贬为越州知州。
  “此事兹事体大,不可出任何差错。”
  “稍有不慎,便会落下被人弹劾的把柄。”
  说罢,赵翊沉默片刻,突然又说了一句陈茗道不甚明白的话语。
  “护送灵车去永泰陵的时候,如果有即将落雨的迹象,务必要及时就地安歇,不可再进。”
  “这……………所言何意?”陈茗道有些不明白。
  赵翊也并未同陈茗道多说什么,只是道:“翰林天文院观测天象,测出近日会有大雨之迹。”
  大雨?
  陈茗道听了有些微惊。
  “先帝灵车离宫的日子是钦天监算好的良日,不能随意更改。”赵翊语气中有些无奈。
  因为北宋皇帝独特的送葬规矩,发引之日是最初便算好的吉日,并且此时已经行过启攒之礼,宋哲宗赵熙的梓宫已经迁于正位,只等发引之日运往皇陵。
  “然既是要护送先帝灵车入陵,路上难免受此影响。”
  “故而您定要记得方才所言,勿要贪图求快。”
  赵翊继续嘱咐道:“届时定要遣人密切照看灵车,若是有雨,便在车轮上绑上木板,防止其陷入泥泞之中。”
  陈茗道见赵翊面上尽是认真神色,虽然心中还是十分不解,但还是当即承诺道:“不必担忧,我路上定会小心行事。”
  …………………
  殿前司军营。
  “再转过来。”张译摆摆手,对着面前的年轻人道。
  魏灏清应声转过,张译左瞧右瞧,见面前之人身形高大,面相端正,竟隐约瞧出了几分大将之风。
  明明只是个护送灵车的护卫长,怎么看着像是头角峥嵘意气风发的年轻将领。
  这看着倒真像那么回事,张译心中想着。
  心中思索片刻,张译突然打定了主意。
  魏灏清只见张译直接从左侧的暗匣中拿出一块玉佩,右手递给自己。
  “这是我初次任职时恩师所给的玉佩。”
  “如今已经十几年的光阴。”
  “对我而言,自是意义重大。”
  张译说罢,还有意叹了一口气。
  “现在恰逢你首次担任要职,我便将这玉佩送与你。”
  魏灏清看着这极其眼熟的玉佩,记起前不久营中好友杜成曾给他看过准备献给张译的玉佩,这一般无二的外像无不昭示着………………
  魏灏清双手接过,右手指腹往底端一摸,心中更觉无奈。
  玉佩上甚至还刻着“杜”一字。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