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第五章 致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福宁殿。
  张叔夜身穿官服,精神抖擞,神情专注。
  “臣张叔夜,赴京述职。”
  “恭贺官家万安。”张叔夜恭敬一拜。
  赵翊仔细瞧了一眼,见来者不惑之年,身形消瘦,虽然相貌平平,但眼中却是抹不开的光亮,全身透露着干练之气。
  “不必多礼。”赵翊摆手道。
  “一直听闻你的姓名,今日终于瞧见了本人。”
  张叔夜闻言受宠若惊,此刻更加躬身。
  “秉公执法,为国为民,还敢直书上奏朝廷。”
  赵翊道:“你在襄城县的功绩,可谓是天下皆知。”
  “正是因为你决断及时,即便是在朝廷不知情未能及时援助的情况之下,也总算让襄城县的疫病不似元丰二年黄州那般蔓延严重。”
  “如此功绩,只升迁中书舍人还是有些屈居你了。”
  张叔夜赶忙俯身行礼,推辞道:“臣只是忠于知县之职责,不敢邀功。”
  “先前葛淙真聪慧不凡,在京为官时还屡次献出良策。”赵翊突然提及了已经被罢免的原汝州知州葛淙真。
  “可到头来还是落得个如此下场。”
  “如今你到了京城做官。”
  赵翊叮嘱道:“务必要更加尽心竭力,勿生贪念。”
  “不要步了后尘。”
  张叔夜当即会意,俯身一拜。
  “臣定克己奉公,恪尽职守,为官家,为国朝贡献余生。”
  话到此处,张叔夜斟酌了一番语言,继续开口道:“臣有一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赵翊道。
  得了首肯,张叔夜当即俯身一拜。
  “旁人都道此次汝州一事是臣的功劳,升迁荣喜也只系臣一人之身。”
  “但其实不然。”
  张叔夜态度恳切:“此次襄城县防治疫病,整个县衙内大小官员都身有功劳。”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襄城县上下,不论官职大小,皆一心只为救治疫病,别无二心。”
  “故而襄城县瘟疫才得以稍加控制。”
  看来这个张叔夜还不忘襄城县那些低级官吏,赵翊心想。
  “襄城县主簿沈筍恪尽职守,多次督责于瘟疫严重的市坊,置生死于度外。”
  张叔夜说罢,缓了片刻,才继续道。
  “此次防治瘟疫一事,襄城县县衙有六人因公染疾,中途病发,不幸离世。”
  “最年长者不过四十岁。”
  说到那些因为公事而染上瘟疫病逝的县吏,张叔夜语气中不自觉便透露出悲哀之意。
  赵翊见状也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倒是和现代疫情那时候因公牺牲的医生一般。
  “将那六人的姓名报到吏部去,朝廷恩泽其家,每月供给钱粮。”赵翊开口道。
  张叔夜闻言赶忙行礼:“官家大恩。”
  “臣代那六人的家眷谢过官家了。”
  “至于襄城县官员。”赵翊思索了片刻道:“查实功劳,依次论功记绩。”
  “襄城县主簿沈筍多记一等功责。”
  论功记绩?
  张叔夜心中一动。
  他本来以为官家自幼长于宫廷皇家,对于底层的小官小吏不甚在意,方才向官家禀明此事时,内心还忐忑了一瞬。
  以至于都做好了被忽视的准备。
  可没想到官家不仅听了进去,甚至还事无巨细的吩咐的清楚。
  张叔夜心中感念,赶忙俯身一拜,应着:“是。”
  …………………
  陈府。
  “给官人热的药膳可好了?”陈茗道之妻黄氏询问婢女。
  婢女俯身行了一礼,答着:“回主母,小厨房正盛着呢,马上就好了。”
  “让他们动作快点。”黄氏吩咐着。
  “是。”婢女的话刚刚落地,就听见一阵急切的脚步声,黄氏循着声音看去,见来者正是陈茗道。
  只见陈茗道步履匆忙,一边走一边戴着官帽。
  “快备轿。”他语气急促的吩咐府里的仆人。
  仆人见大官人如此焦急,自是不敢怠慢,俯身行了一礼后便急忙出门备轿。
  “官人。”黄氏迎上去。
  “何事如此焦急。”
  陈茗道分出一丝精力回着:“应官家召令,需得马上入宫。”
  “那也不急于这一时。”黄氏有些担忧陈茗道本就有旧疾的身体。
  正在这间隙之间,后厨的仆人已经端着一碗药膳呈了上来。
  “禀官人,主母,药膳已经熬好了。”
  “快端过来。”黄氏连忙招手,而后更是亲自接过白碗,呈给了正在确认官服是否穿戴整齐的陈茗道。
  “这药膳是治旧疾的,药效在热时最为有用。”
  “官人喝了再入宫吧。”
  陈茗道闻言只是摆手道:“官家既然召我,自是有要事相商。”
  “需得抓紧入宫。”
  “药膳什么的,待我回来热一热就是了。”
  说罢,也不等黄氏再说些什么,陈茗道便直接出了府。
  “许是近日大官人得了官家看重,对政事越发上心了。”婢女道。
  “确实。”黄氏点头,倒是十分认同婢女的话。
  “最近就连每月必行的陈州西华都不曾去了。”
  ……………………
  陈茗道接了旨意,未曾耽误便抓紧时间往宫里赶去。
  到了福宁殿外,正好遇见了刚从中退出的张叔夜。
  见到来者是陈茗道,张叔夜眼眸一亮,当即便先开口道。
  “见过陈直院。”
  说罢,念着对方未曾见过自己,还特意补了一句。
  “余姓张,名叔夜。”
  张叔夜?
  陈茗道一下子便将其与此次汝州闹得沸沸扬扬的疫病一事牵连起来,意识到对方便是朝堂上屡次被提及的襄城知县张叔夜。
  “原来是张中书。”陈茗道回了一礼。
  张叔夜心中感念当初陈茗道力排众议,在众多官员都认为自己有罪时挺身而出。
  “若不是陈直院当初挺身出言,要求详细审查汝州瘟疫一事,恐怕我张嵇仲今日就不会得以有幸面见官家了。”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