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英子最近总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人懒洋洋的,整天头脑晕乎乎的,但一直坚持上班。终于在周末的早晨,感觉天旋地转的头晕,闭着眼睛不敢睁,大清早的把空腹的胃液全部都吐出来了,她感觉自己的胃里翻江倒海,脑袋闷热难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
幸好是周末,陈威在家,便立即把英子送去医院就医。症状较重,医院值班大夫当即决定收住院观察。
经过几天的治疗,英子的病情略有好转,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就不再呕吐了。但只要眼睛睁开还是眩晕、呕吐,她的眼睛出现了复视、眼球震颤的现象。颅脑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有一块缺血病灶。
英子是医院的职工,主管大夫及科室领导都特别重视她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内邀请市内神经内科著名专家会诊,会诊的结果是:“多发性神经硬化”。
听到这个诊断结果后,英子感觉五雷轰顶,她大概知道这个病差不多就是个慢性癌症。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容易复发,复发一次加重一次,而且合并症较多。
英子现在的主要症状就是复视,病情主要表现在视神经的损伤。
英子让陈威把她的近视眼镜片用纸粘起来一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这样的话,不会出现复视的影子,也就不会恶心呕吐了。
她用一只眼睛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多发性神经硬化”这个病的治疗和愈后,心情极其的灰暗。
大量的激素治疗,让英子的身体在一周内迅速的膨胀,向心性的肥胖·满月脸·水牛背。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在英子身上都表现出来了。短时间内英子原来的衣服都不能穿了,只好披上了陈威的衣服。她心情烦闷,脾气暴躁,喜怒无常。
在英子住院期间,陈威白天来医院陪英子,晚上回去给儿子做饭、管理学习,他确实很辛苦。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治疗收效甚微,症状时好时坏,反反复复,英子的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
同事田大夫,介绍英子去找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本市中心医院一位德高望重的神经内科专家,希望英子去她那里就诊,再次的明确诊断。
在陈威的陪同下,英子请假去外院就诊。
中心医院就诊的病人很多。走进诊室,一位两鬓白发,面目慈祥的老太太接诊,大概有70多岁,她就是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陈教授。
陈教授拿着英子的磁共振片子仔细的看了又看,然后转过头来,慢慢的摘下老花镜上下打量着英子并问道:“你今年多大年龄了”?英子回答:“40岁”。“嗷,太年轻了,你这个病属于脑干病,我们这里没有太好的办法,我建议你去BJ治疗,北京协和医院有专门的脑干病研究中心,那里有很好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老教授说了很多,但后面的话,英子什么都没有听进去,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诊室的。从老教授的语气和表情上来看,她已经感觉到她的病远远要比“多发性神经硬化”还要复杂。
英子戴着粘住一个镜片的眼镜,脸上无声的泪水在流淌,跌跌撞撞地向公交车站走去。一路上没有与陈威说一句话。
“陈威,我要是有那么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你通知我哥就可以了,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姐姐的离世对父母的打击太大了,不要让他们再一次的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样的话对他们太残忍了。如果父母亲想念我了,你就告诉他们,我出国去了,回来了一定会回去看望他们”。躺在病床上的英子哽咽着对陈威说。
英子的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年长英子12岁。从小懂事乖巧,深得父母的喜爱。因为与弟弟妹妹年龄相差甚大,所以,姐姐就好比妈妈的左膀右臂,特别是在爸爸生病期间,对于家里的大事小事,姐姐都与妈妈一起分担。即便是后来参加工作在外地,也是爸爸妈妈心理上的依靠。但天有不测风云,在英子刚生完陈晨不久后,三十九岁的姐姐就因车祸丢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了。噩耗传来,可怜的父母哭的差一点晕死过去,父亲一夜之间白了头,他们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直到今天都无法走出失去爱女的痛苦,每次只要谁提到姐姐,母亲都会失声痛哭。英子不忍心再次让父母承受这样的悲痛了。
陈威坐在床边,低垂着脑袋,微闭着眼睛,一声不吭,他感觉这个家真的天要塌了,他不知道怎么安慰英子。英子继续哭着说:“我走了后,你可以再找一个,但我希望在陈晨考上大学以后再考虑,要不然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儿子我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善待他,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强,也比较任性,遇事你要多为他考虑一下,尽量照顾一下他的情绪。娃很可怜,不像别人家的娃,家里有很多人宠着爱着,我的娃没有得到别人一星半点儿的爱,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娃,······”。英子哽咽着说不出来话了。陈威两眼含泪的抬起头,拉住英子的手,语气凝重地说:“英子,你不要说了,陈教授不是让我们去BJ试试吗?天无绝人之路,吉人自有天相,你这么善良,老天爷一定会帮你的,我们去BJ说不准就碰到贵人了。医疗权威顶级人才都在BJ,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BJ。你放心,我一定带你去BJ治疗”。
三十四
英子通过医院调到BJ去的一位大姐的帮忙,联系到了BJ一所比较有名气的医院,同意接收英子住院。但真正要到BJ去谈何容易,虽然说医院联系好了,但所需医疗费用还没有着落。再说两口子都要到BJ去,孩子谁来照顾?自从英子生病以来,婆婆李桂花和家里的兄弟姊妹都没有露过面。
看着陈晨,英子犯难了。如果BJ的治疗效果不佳,最后人财两空的话,昂贵的医疗费会压垮陈威。陈晨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英子的面前,她犹豫了。真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的BJ之行还有没有必要。
英子的内心十分的矛盾,一方面求生的本能使得她很想去BJ搏一搏,另一方面眼前的问题又是那么的现实。她难过的流着泪对陈威说:“陈威,我不想去BJ治疗了。去BJ治疗花费太大了,再说,能不能治好都是一个未知数,万一人财两空了,你和晨晨今后怎么生活?还有就是你陪我去BJ治病,什么时候能回来?治疗疾病的路途漫漫,我们无法估计需要多长时间,陈晨怎么办呢?孩子刚上高中,正处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没有人能照顾他的生活,如影响到他的学习,也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自古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想让他有一个好的未来,最起码的是衣食无忧。如果把孩子学习耽误了,没有考上大学,他一辈子过的艰苦,活得心酸,我即使是能活下来,你觉得我会开心吗?我想明白了,我要放弃治疗”。
陈威坐在床沿边上沉思了一会,抬起头望着英子说:“英子你考虑的太多了。如果你放弃了治疗,再出现个三长两短,你说我和陈晨怎么办?陈晨即使考上大学,你感觉没有妈的孩子这辈子一定会幸福吗?你什么也不要说了,我们一定要上BJ去治疗。我回去把我妈接来,让她给陈晨做饭。学习的事就要看陈晨自己的努力程度了,你就是待在家里,也不一定能管得了他的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想办法筹钱,尽早动身去BJ治疗”。
晚上,陈晨放学回到家,陈威把英子的想法告诉了儿子。
陈晨来到妈妈的床边,拉着妈妈的手,泪水汪汪地说:“妈妈,您一定要去BJ治病,您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学校有食堂,我可以在学校食堂吃饭。我会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如果您不去治疗,我会操心难过的。您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好好的配合治疗。如果您不去BJ治疗的话,我就不去上学去了,您看着办吧!”。陈晨懂事而坚定的目光,给英子心里很大的安慰。
陈威父子俩坚决的态度,让英子妥协了,但摆在眼前还有费用的问题。
英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打电话给自己的妹妹小慧求救。妹妹小慧与哥哥联合开了一家饭馆,生意还不错。小慧接到姐姐的电话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从小饭馆拿出两万元,相当于她和哥哥每人凑一万元帮姐姐度过难关。并说等姐姐到BJ后,她直接带钱去BJ看望姐姐。
陈威把他母亲李桂花接过来照顾陈晨,给陈晨做饭。
对于英子的病情,李桂花没有什么问候,英子已经习惯了婆婆的冷漠。一直以来,婆婆就是一个什么心也不爱操的人,英子也没有告诉她过多。按正常人的思维去想,儿媳妇生病,婆婆一定会很着急的。所以,既然她没有问,就没有必要给她说太多,免得让她胡思乱想。只是给她安顿了一些生活费,以备急用。
一切安排妥当,英子就与陈威启程去BJ治病。在火车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后,英子与陈威顺利的到达了BJ。
在那位大姐的帮助下,英子顺利的住进了BJ的一所知名医院。
经过专家的会诊检查,推翻了原来“多发性神经根炎”的诊断。最后的诊断是:“脑干出血”。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伽玛刀”手术治疗。
妹妹小慧坐了一夜的火车,在英子手术的当天,一大早如约来到英子所住的医院,给生病的姐姐不仅带来了钱,同时带来了温暖,她一直陪伴在英子的身边。
主管医生是一位三十多岁,干练帅气的小伙子。手术开始前他来到病房,通知陈威十分钟后去医生办公室进行术前患者家属谈话并签字。
坐在英子床边的陈威,听到医生的通知后忽然站了起来,面无表情的对英子和小慧说:“术前谈话我就不参加了,你姐妹俩自己拿主意吧!”。说着就走出了病房。
英子一头雾水,他不明白陈威此时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愿意面对手术的风险?还是害怕花钱不想让英子做手术呢?
小慧站在英子的病床边,也是一脸的茫然。她搞不明白姐姐马上就要手术了,姐夫为什么要跑掉。
陈威不愿去听医生术前谈话,临阵逃之夭夭。英子心里难过极了。
按理说,陈威是丈夫,媳妇术前谈话签字的事,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他去。但他跑了,明摆着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此时,英子不想说陈威什么,她不想让妹妹看到他们夫妻之间的不愉快。英子稍稍的缓了一下,便对小慧说:“他不想去就不勉强他了,你去就可以了,不要害怕,我陪着你去,大夫叫签什么咱就签什么,术前医生找患者家属谈话是医院的常规。谈话的内容不外乎就是告知患者家属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风险,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作为医生也要给患者家属交代清楚。免得术中一旦出现问题,医患扯皮。其实,任何手术都是会有风险的。我的病情我自己清楚,能不能治好我都想去博一博。如果我放弃治疗,结果肯定是必死无疑。但如果我能配合治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这个字必须要签”。
英子下床与妹妹一起走出了病房。陈威就在病房外,看到姐妹俩走出来后,马上迎了上来问英子道:“你们商量好了吗”?英子带着一副粘住一个镜片的眼镜,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什么都没有说。她知道自己在这个男人的眼里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女汉子,这辈子不要奢望过小鸟依人的日子,只能是遇山劈山,遇河搭桥。
还好,最终陈威还是跟在英子的身后,走进了医生办公室,并在告知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伽玛刀”手术是无创伤性手术,它是通过“伽马”射线作用于病灶部位,对病灶进行毁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传统的手术相比痛苦要小的多。尽管如此,英子还是难受的痛不欲生。头疼、恶心、呕吐。
妹妹小慧一直在姐姐身边陪伴,看着姐姐难受的样子,心疼的直掉眼泪。
晚上,英子让陈威出去住宾馆,选择小慧妹妹晚上继续陪自己。不料小慧却说:“姐,让姐夫晚上照顾你吧!我感觉身体不舒服,想好好的睡一觉”。“晚上宾馆不安全,你一人住我不放心”。小慧知道姐姐好多年都没有住宾馆了,对宾馆的印象还停留在80年代:一间客房里住好几个陌生人,有的门窗都是破损的。条件十分简陋,安全都无法保障。便笑着对英子说:“姐,你老土了,现在宾馆的条件很好,不是原来的那样。今天,我感觉身体不舒服,可能是昨天晚上坐一夜的车,今天又忙活一天,身体有点累了,我想睡觉,害怕晚上照顾不好你。明天我过来好好的陪你”。英子听后,便对陈威说:“那好吧!陈威你去医院周围看一下,找一家条件比较好一点的宾馆,一定要有安全保障啊!”。
英子整个一夜都休息的不好,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天明时分才安静下来。
一大早,小慧就出现在英子的病房。看到姐姐病情好转了,心里也轻松了许多。小慧的性格很温和,不像英子那样,做什么都是风风火火的,她温柔地坐在英子的床边,对英子说:“姐,对不起,不是我昨天晚上不想伺候你,是我当时真的感觉非常的难受,头晕、头疼,后来感觉有点站不住了。你不会生气吧!”。英子笑着说:“傻妹子,你怎么能那么想,我不想让你住宾馆去,主要是我不了解宾馆现在的安全情况。我最后一次住宾馆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高速公路修好了,回家只需要一天就到家了,路上也不需要住宿。我也没有机会出去旅游。因此,对宾馆的印象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害怕你一个女孩家家的住外边不安全。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呢?”。小慧回答道:“今天比昨天好多了,但仍然感觉头晕乎乎的”。听小慧说她还有点不舒服,英子便让陈威带小慧马上去找自己的主管大夫量一下血压。
小慧的血压200/120mmhg。血压太高了,医生吓坏了,当即决定要收她住院治疗。但小慧死活不肯住院治疗,她请求大夫给她开药带回去吃。家里的生意太忙了,既然姐姐的手术做完了,一切情况都很好,她就要准备回家去了。
英子知道小慧的血压情况后,感觉后脊背都发凉。小慧今天自我感觉头疼头晕好多了,血压还是那么高,可想而知,昨天晚上的血压到底有多高?她不敢想象。
英子内心十分自责,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小慧有高血压病史。都怪自己生病,让她辛苦的坐了一晚上的夜班车来送钱,担惊受怕的听医生术前谈话,亲眼目睹了自己手术后的痛苦,旅途的劳累加上高度紧张的情绪,导致血压上升。
英子劝说小慧治疗几天,等到血压稳定下来了再回去,但小慧说什么都不肯,执意要回去治疗。英子只好叮嘱她按时服药,回去要积极地接受治疗,千万不要大意。
感谢上苍的厚爱,手术后的英子住院十多天平安出院了。虽然当时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但医生告诉她身体会逐渐的恢复。
三十五
英子从BJ回来在家休息了半月,就再也闲不住了,她要求正常上班。
英子的性格就是一个风风火火闲不住的人,身体好的时候呈现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精力充沛,忙碌不停、闲不下来的样子。身体出现问题了,疾病强制性的把她摁倒了,才迫不得已闲在家里。
生病几个月来,她一直戴着一副独眼龙眼睛。每天两只眼睛轮换着使用,他强迫自己去适应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刚开始感觉很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也就适应了。最起码的是不会再头晕、恶心了。她相信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期待有那么一天,一定会像医生说的那样症状好转。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婆婆李桂花,在英子去BJ治病的这20多天时间里,一直在家给孙子陈晨搞后勤。尽管她对英子的身体不闻不问,但英子从内心还是很感激她这段时间的帮忙。
陈威从BJ回来后的第二天,就带着他妈妈回单位上班去了。
英子的生活暂时的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逆反期的陈晨,学习自觉性很差,成绩还是忽上忽下的不稳定。英子上班之余的时间还要操心陈晨的学习。
英子感觉此时她经历的是这一生最难熬的日子。
陈晨小时候,虽然没有人能给自己搭把手,她一人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身体疲惫不堪,但那只是身体上的累,只要有时间能让她好好的睡一觉,她就能高兴万分。现在不同了,孩子长大了,很少生病了。英子感觉体力上没有那么累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心累。陈晨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一旦抓住时机就钻进网吧!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地步。娘俩经常是在附近的网吧捉迷藏。这让英子感觉非常的焦躁。
每天晚饭后英子都要陪着陈晨做作业。中学的课程内容不像小学那么简单,好多知识点英子已经感觉很陌生了,辅导陈晨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她能做到的就是坚持每天陪伴学习,与儿子一起在九平米的房间里学习,翻翻自己的专业书籍或各种杂志。她不希望自己在儿子的眼里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妈妈,什么也不懂。虽然娘俩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只要妈妈坐在那儿学习,对儿子就是一种威慑,陈晨做作业的速度都能大大地提高。英子从来不敢打开电视,因为只要电视有声音陈晨学习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家里的电视机就是一摆件,只要陈威不回来就没有人看电视。
国庆节放假期间,陈威回来休假。
晚上,夫妻俩躺在床上休息闲聊,“陈威,我想和你商量个事”。英子语气平静的对丈夫说。陈威微笑问:“什么事儿,还这么严肃,你说吧”。英子迟疑了一下:“陈威,陈晨已经长大了,个子都有1.7米高了。咱们家的住房太紧张了,孩子与他奶奶睡在一张1.2米宽的床上已经不合适了,他们两个人都不方便了。你弟的住房很宽敞,能不能让老太太住到他家去。他们家的经济不好,我们可以按月给付老太太的生活费”。陈威一听英子这么说,本来微笑的脸一下紧绷起来:“那不行,我妈与弟媳一向不和,再说他们家也没有暖气,我妈已经习惯有暖气过冬了。所以,这件事你就不用再说了”。看着陈威那一脸蛮不讲理的样子,英子心里的火窜上了脑门:“陈威,你太自私了,你的心里只有你妈和你家,就没有我和我儿子的位置,你可以放眼环视一下你的周围,有谁家身高1.7米的小伙子还和他奶奶睡在一张1.2米宽的床上。你能不能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陈威沉默了一会说道:“嗯!我知道了,明天我们去再买一张单人床,把客厅的沙发挪动一下,让我妈住在客厅,这样她还可以晚上看电视”。陈威说话语气平静,但英子却彻底的惹怒了:“陈威,亏你还能想的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客厅只有16平米,沙发、电视柜占了大部分的面积。如果再摆一张床,你看家里人还怎么通行?这个屋子是我们家唯一的住所啊!不要说家里再来外人了,就是我们自己家人都要侧着身子走路,长期如此,你看可以吗?再说,客厅开电视,陈晨还怎么学习。所以买床我是不会同意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咱们的住房面积只有50平米,这是我单位的福利房,如果你能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把我们的住房条件改善一下,我就什么都不说了。现在,我能承诺包揽你妈的所有生活费,我感觉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你不要拿牺牲儿子的尊严作为你所谓孝顺的代价,······。任凭英子絮絮叨叨的怎么说,陈威愣是一言不发。
这次争吵之后,有一个多月时间,两口子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陈威照样像往常一样,每周回来一次,但回来不发脾气也不说话,就像身处陌生的环境一样,一吃一喝就睡觉。
英子虽然是个口直心快的急性子,但结婚十几年了,她早已经习惯了陈威的脾气,不论什么事,只要涉及到他的家庭成员的利害,他都会寸步不让。更不用说这次生气是为了捍卫他妈妈的利益了。英子再也不想说这件事了,她不想为了改变不了的事,总是争吵,这是在做无用功。不能让儿子再因爸爸妈妈的不和而操心,孩子学习也需要安静的环境。再说家里吵声不断,左邻右舍也会笑话。
眼瞅着又快到一年一度的供暖时间了,陈威在英子面前只字不提他母亲过冬的问题。从陈威的态度,英子能感觉到老太太来这里过冬又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正如英子所料,距离供暖还剩10多天的一天晚上,在英子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陈威就把母亲李桂花接来了。
原来,李桂花感冒了,老病根“哮喘”发作了。咳嗽伴喘息,呼吸困难,说话都费劲。
看到婆婆生病了,精神极差,英子瞬间把一切不愉快的事都丢到了脑后。马上帮着陈威扶婆婆到医院检查治疗。等到所有的检查都做完了,大夫诊断:“普通感冒”。英子最后拎着一兜的中药、西药,回到了家。
陈威把他母亲送回来交给英子就算完事了,第二天自己就回单位上班去了。
英子在上班之余,不但要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的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吃,还要同时给婆婆熬中药、输液体。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周末,陈威回来了。刚进门就走到他妈妈床前问好:“妈,感觉好点了没有?”。“嗯,感觉好像能好一点”。陈威又问:“妈,这几天吃饭怎么样呢?”,“嗨!吃饭就不要提了,她做的哪能叫饭吗?擀的面条简直就如筷子一样的厚,根本就不能吃,也不知道煮熟了没有,吃进去也消化不了,······。
为了客厅采光,儿子的小卧室与客厅之间没有砌墙,只是玻璃隔段。娘俩夸张的对话,客厅干活的英子听的清清楚楚。
婆婆喜欢吃面食,英子下班之余每天都尽自己所能变着花样的精心伺候,为的是婆婆能早日康复。为了婆婆用餐方便,英子用一块三合板在床上架起一张小饭桌,每顿饭都是端上桌,很用心的摆上油盐酱醋,看着婆婆用餐,她便站在一旁暖心的询问:“妈,饭菜味道怎样?”,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语气平淡的三个字:“好着呢”!英子怎么也没有想到婆婆憋了几天的劲,竟在这里等着自己。
此时,英子站在客厅半天没有动,她感到十分的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婆婆生病以来,食欲不好,虽然每顿饭吃的不多,但也不像她说的那样没有吃啊!她每天都是铁着一张脸,婆媳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英子以为婆婆不提意见就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肯定。心底还在暗暗的高兴,希望婆婆经过这一次生病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以后不要太强势挑剔了,大家在一个屋檐下能和睦相处。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婆婆今天竟能在陈威面前搬弄是非,说出这样中伤她的话。
结婚十几年了,这个家的饭都是英子下班后回来自己做,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至从陈威调回来后,婆婆每年都要来这里过冬,英子从来没有指望过她能帮自己做顿饭,婆婆偶尔走进厨房,那一定是陈威回来的时候,又恰逢英子不在家,便会下厨房给自己的儿子做一碗可口的饭菜。今天,听婆婆这么一说,让人感觉英子平时在家养尊处优就不会做饭或故意不给生病的婆婆好好的做饭。
英子很清楚婆婆李桂花不好相处,但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么的不好相处,就连生病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还是那么的霸气,忘不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挑拨离间。
晚上,英子陪着儿子做完作业已经快十一点了。
英子洗簌完后走进卧室准备要上床休息了,这几天太累了,既要上班还要照顾生病的婆婆,加之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陪儿子做作业,真的感觉疲惫不堪。本身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时不时的会出现头疼头晕。复视引发的视物模糊,一直伴随着她。
陈威已经进入了梦乡,尽管英子蹑手蹑脚,但还是打扰了他的美梦。
“儿子睡觉了”?“睡了”。“嗯!那你也早点休息吧!“嗯!对了,英子给你说个事,你给咱妈做面条的时候,面擀得不要太厚了,她生病了,喜欢吃薄一点的面片,下一次做的时候要注意多擀几下”。英子强压着心里的火气没好气地说:“你妈这人真难伺候。我总算明白了,不论我如何努力,也不会得到她老人家的认可,既然我擀的面条不好,为什么不当我的面说,我每次问她饭菜是否可口,她总是会说‘好着呢!好着呢!’我还以为我尽心尽力的伺候已经把她给感动了,没想到今天竟然能给你告我的黑状,说她没有吃好。太可笑了,只有你能相信你妈说的话,你试着做一下,筷子厚的面能切成面条吗?你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知道她究竟想干什么?你以后也不要给我称呼‘咱妈’了,那是你妈,不是我妈。不要总是用道德绑架我,把你们做儿女的义务推到我这个不相干的人身上,我不欠你们家任何人哪怕是一分钱的情。我之所以尽心尽力地伺候,全是给你的面子。你没有资格指责我。我已经给你讲过了,我们家地方太小了,你总不能让她永远就这样与我儿子合睡一张1.2米宽的床吧!你是不是也应该替我和儿子考虑一下。我愿意出生活费,让你妈去你弟弟家住去。再说了,你妈把老宅不是都给了你弟弟吗?你弟在老宅上已经起楼盖房了,老太太理应住他家去······。英子生气的叨叨了半天,陈威翻过身去一声不吭。
陈威让英子“服气”的最大能耐就是不吭气,让人无法琢磨他内心的想法。每次夫妻俩遇到问题发生争执时,他都是不吵不闹、不沟通、不解释,与英子冷战处理。英子快人快语,她倒是希望陈威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夫妻吵一架也可以,至少把是非辨别明白。但陈威在这一点上永远保持让人无法理解的冷静。也可能是他知道自己本来就不占理,再吵也是吵不赢的。所以选择沉默。没有办法,为了家庭的和睦,每次都是英子妥协作出让步,最后以陈威胜利而告终。为此,英子封他为家里的“常胜将军”。
此时的陈威躺在床上背朝着英子不做声,让英子心里的火气无处发泄。夜深人静了,她不想让左邻右舍听到她们家的不愉快,也不想让生病的婆婆听到了再不高兴,便只能使劲地踹了一脚陈威的屁股解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