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战 / 第二十三章 明朝造船工业

第二十三章 明朝造船工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戚继光等人,在登州杀死倭寇最后一兵一卒后,并将倭寇留在海边的数艘战舰缴获,战舰中自有一些新鲜玩意。戚景通随各位造船、火器的专家登上船只,对于日军的帆船设计和一些火器品,很多专家表示认同。
  帆船(英文表述:NauticExpo,sailer,sailingboat)起源于居住在海河区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15世纪初期,中国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到达亚洲和非洲三十多个国家,所使用都为风力驱动的帆船。现代帆船始于荷兰。
  明朝的水师和造船技术是在明成祖时期兴盛的,传说明成祖发展水师,打造船队是为了找到失踪的朱允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比较单薄的,也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所以历史上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明成祖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出海寻找其他国家既能够宣扬明朝的先进和强大,也能进行通商。为了能够在海上航行的更久、更安全,朝廷也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船队,并让郑和负责带队出海。
  从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第一次奉命出海,首次出去带领的船队规模就达到了200余艘,这些船根据规模、作用和载重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宝船”,长度为151米,宽度为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能够承载的重量高达800吨,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而这种“宝船”在船队中就有60多艘,占到了三成以上的比例,此外船队中还有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每一种都在船队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封舟从船只本身的角度来看,作为东亚地区风帆时代的标志性船只,在远航方面还算是合格的。但是受限于帆索系统等,即为船只提供动力的设施系统技术落后,让封舟在航行和入港都显得极为难堪。所以在这之后,在明末和清朝初期,中国船只制造业开始极大的吸收西方造船技术,对传统船只进行改造。
  与英国比较,1633年的明朝封舟和同时期1637年英国建造的当时西方最大的战舰“海上君王”号是相当的。
  封舟长47米,宽12米,仓深16.5米,吃水4米,海面高度12.5米;
  英舰长51米,宽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海面高度16.37米。
  明朝出使的“封舟”亦为福船,规模可观,做工精良。如陈侃督造的五桅封舟,大桅长7.2丈,粗6.2丈;徐葆光监造的封舟,舵叶高2.55丈,宽7.9尺。
  正是在这巨大的造船能力的支持下,才出现了九桅十二帆、“最大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独步四海,冠绝东西的郑和宝船队。
  其实面对与明朝海军来说,能够海上作业的,大致分为几个方向:首先,对于台海问题,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那么涉及到领土纠纷,有爆发近海作战的可能性。其次,朝鲜半岛是日军所垂帘的经济带,在明朝时期,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交好,所以,一旦日本船队登陆朝鲜,必然要爆发战争,那么直接导致海上、陆上的分别交火。再次,一旦朝鲜战争胜利,日本将失去对于东北亚的控制权,必然中日在海上,还会交火,甚至登陆作战,掠夺日本资源。
  有人说,资本主义的本性是侵略和掠夺,其实在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极度的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极度的窘迫,对外扩张,其实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生活方式。自明太祖朱元璋结束蒙古近150年的统治,朱元璋成为中原最大的地主,获得全中国的财产。那么对于蒙古的这些老百姓,一些士兵是要变成奴隶或者被杀害,那么明朝对于蒙古这个民族就存在压迫性的问题。有人说,强军强国策略,那么说到强军意味着,明军可以在理论上将蒙古人全部杀掉,但是这么多的劳动力,如果用于发展也是个好事情。那么可以让蒙古人生活在周边,进一步蚕食他们的经济,历史上蒙古是要给明朝朝贡的,表示臣服于明朝,同样的问题,在古代,朝鲜、日本也存在藩国的命运,也就是每年都要朝贡,但是他们一旦强大,就会反击,比如:倭寇侵袭大陆,某种程度上,就是反向的掠夺。这个世界上的人是贪婪的,要说,当今社会美国的生产力十分的发达,但是对于资本扩张问题,是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也许,人对于金钱的欲望始终不会满足。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