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天,戚景通拜访了军器局和兵仗局,亲眼目睹了鸟铳的生产工艺和试射过程。他积极的肯定了军器局和兵仗局近期的工作情况。并要求登州鸟铳生产线全力生产火器,且快马加鞭列装鸟铳,随时准备抵制外来侵略战争。
数月后,鸟铳的生产量基本达到了戚景通的预期,他急忙将鸟铳列装部队。但是,鸟铳这种新鲜玩意,列装部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使用鸟铳,并将鸟铳的威力,发挥到淋漓尽致是关键。正逢今日,戚景通的公事太多,且戚继光现在的年龄似乎也到了从军的年龄,所以戚景通把训练鸟铳部队的事全部推给了戚继光。
这日,戚继光听闻父亲公事缠身,不得不进入部队带兵演练。在戚继光看来,鸟铳加军刺这一环节还是,跟家中宝枪——戚家枪法有些类似,实属强身健体类的训练,但是骑兵持鸟铳就麻烦了,一方面,要适应马匹,也就是马术,另一方面,是整个部队的问题——射击能力,有待于提高。所以,戚继光急忙告知父亲,让军器局和兵仗局多生产些子弹用于训练——射击能力,并且还组织了战法的训练。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由戚继光创立。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现代战争,多以营、团为单位,将旅级单位分开,再由师级管理的作战模式,这种编制,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便于管理与支配。戚继光正是看到,部队的管理问题,或者说固定套路问题,也可以说叫兵法问题。将部队每十一个人分为一小队,也就是排级为作战单位,并在排级单位中,设立步兵,车兵,弓步,炮兵,而骑兵则以独立的形式突击作战。步兵与弓步有些类似,步兵装备升级为火枪,弓步则是传统兵种,包括弓箭手,盾牌手,传统步兵,手持狼筅或戚家军刀。排级单位中兵种齐全,作战不单一,既可以长枪,又可以短炮,还可以近身搏击,总之鸳鸯阵的战法还是相当灵活的。
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其阵法特性在要求阵法突出单方面用途的古代独树一帜,尤其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优势非常明显。毕竟比较全面的阵法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全面,其缺点反而什么是都不够优秀。但其主要的对手是当时为祸一方的倭寇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