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战 / 第十四章 小试牛刀

第十四章 小试牛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却说,前些日子登州钱庄热闹非凡,让戚景通久不能忘的,是戚继光大放异彩,英姿飒爽的舞狮给登州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戚景通看来,戚继光应当考取功名,以抱光宗耀祖之德。且说,戚继光这些年跟随梁玠也算小有所成。尚且不说高中武举,这等宏伟志向,说小了中个武乡试应该不在话下。在戚景通看来,以戚继光的才能一定没问题。
  明朝时武举考察内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年),才根据太监汪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弘治六年(1493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这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六年一试的武科乡试如约而至,青年戚继光驾马车前去附试。正逢登州青年才俊齐聚,一个个,好似那关公,赵云,刘备,也有几个不起眼的前去充数,尚且不说。却说,王府上下好不淡定,虎妞王月娇,这日在园中写了一副对子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王栋夫人听闻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刹时虎妞脸上微微泛红。
  书说简短,圆规正传。且说这戚继光乡试中,也不简单,总觉得心跳加速,不能气定神闲。会场中,那关公一脸铁青,却几分孩子气,那赵云,甚是淡定,确有聊发少年狂,那刘备,却在大树下好乘凉......,一旁的戚继光望着这千千学子,一阵感慨,不知所言,神情却略有些舒缓。
  笔试对于武举来说,是个重要的环节。古代也曾有李元霸这类将军,武艺天下第一,论文学啥也不会。但是,国家发展的角度,还是偏好戚继光这类将军。文武双全也是明朝对于将军的定义,单纯的只是会点弄枪舞棍,儒学、军事理论、历史却只字不提,这种将军也有实效性,但是面对火枪时代的明朝,擂鼓旺金锤不一定好使。就战场而言,一名武将的战争策略性是得以常胜的根源。明朝军事方向性,对于兵种的明确性,是显而易见的,神机营是一支武器装备极为先进的部队,有点像今天中部战区的38军,清一色的机械师。对于武器装备来说,它的斗争方向就是科技性。有人说,战斗这种东西,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单纯的完全依靠意志品质,很难取胜,有点自欺欺人。战争是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历史事件。策略的运用,一定上反映了战争的灵活性,多变性,实践性等问题。说现代战争讲究卫星作战,精确打击。其实,对于明朝而言,精确打击也是意义非凡的因素,神机营本身就是火枪部队,与果敢性还是密不可分的,和弓兵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朝希望将部队多打造成远程射击部队,但是经费上还是有短板,适当的弓兵是必然要有的,所以对于武举来说,是要考笔试的,同样对于骑射的要求上,也是武状元的考核方向。但是,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要进行笔试,也就是论文。对于命题的论证,包括历史事件,重大战役的认知度,都是万历皇帝,所想看到的武举学生的可塑性问题。
  戚继光的才能,是个毋庸置疑的答案。单纯从跟随梁玠这种老师,就不会差的太多,加上戚继光聪敏好学,一定程度上他的可塑性,是不言而喻的事儿。本身戚继光的战斗属性就这么强(或者说DNA),如果经历实战的磨炼,成为一名盖世英雄,似乎并不是空想的冒昧。这场考试只能说是小试牛刀,漫长的将军生涯是未来,也是戚继光人生的必然选项。成为一名大将,就戚家在登州的统治力上来说,不会太困难,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考场如战场,一次乡试的第一名可能还不会受到皇帝的亲爱,但是像戚继光这样的世族,却是皇帝重点考察的人员,很大程度,世家在明朝承担的责任本身就非比寻常,这就是宿命。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